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世界空空導彈發展曆程(組圖)

(2007-05-22 14:31:22) 下一個

世界空空導彈發展曆程
 

世界空空導彈發展曆程

  美國空軍F-16C型戰鬥機發射AIM-120型中距空空導彈

    新華網消息:在未來的現代高科技局部戰爭中奪取製空權的問題越來越顯得重要;根據最近幾年世界上發生的局部戰爭,對空戰模式分析推演可能形成4輪"衝擊波":第一輪-攻方在防區外由空中或海上遠距離發射巡航導彈,精確打擊守方地麵重要目標,守方對巡航導彈實施空中或地麵攔截;第二輪-攻方飛機突防,守方飛機迎戰,雙方發射中程攔射空空導彈,相互攔截對方機群;第三輪-雙方飛機距離比較接近時采用近距格鬥空空導彈,進行格鬥;第四輪-倘若攻方飛機突破守方空中防線,向重要目標發射空地導彈進行轟炸,守方損失慘重;由上述假設戰例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交戰雙方首先爭奪製空權;先進的空空導彈對於奪取製空權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2)中程攔射空空導彈用於中距離攔截空中目標;

    (3)近距格鬥空空導彈在近距離空戰中使用,也可以用來摧毀巡航導彈。

    (4)近距離格鬥空空導彈與中程攔射空空導彈具有不同的作戰任務,目前尚不能相互替代。

  目前近距離格鬥空空導彈幾乎都采用紅外尋的導彈,簡稱紅外空空導彈,它能夠自動尋的,具有發射後不管,很高的機動能力,使用操作簡單,成本比較低廉等特點,因而得到廣泛的應用。中程攔射空空導彈幾乎都屬於雷達製導空空導彈,采用雷達主動或被動尋的方式,為了增加射程,中程攔射空空導彈的尺寸和體積都比較大些,當然重量也比紅外空空導彈重得多;同時,它們還可以移植改型為其它用途的導彈如地空導彈和艦空導彈等,可以說空空導彈的技術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戰術導彈水平,在現代局部戰爭中空空導彈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世界空空導彈發展曆程

  世界上最早的空空導彈——德國X-4空空導彈

  

世界空空導彈發展曆程

  1956年,美國海軍F-9F戰鬥機掛載AIM-9B"響尾蛇"空空導彈

  第一代空空導彈

  最早的空空導彈是在二戰期間德國研製的X-4空空導彈,采用無線電指令製導方式,它已經具備空空導彈的主要技術特征,如能夠由飛機進行發射,能夠自動導引,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等,當時這些都屬於高難度技術,該導彈1944年投入使用,當時X-4空空導彈和V-2地地彈道式導彈同屬於世界最先進的武器,它們都沒有能夠挽救德國法西斯滅亡的命運。縱觀半個多世紀以來,空對空導彈由第一代發展到第四代,世界各國研製、退役與在役的空空導彈已經有上百種型號,累計生產量大約20多萬枚,是戰術導彈的龐大家族。

  第一代紅外空對空導彈典型產品是美國的AIM-9B"響尾蛇"、俄羅斯的K-13等導彈。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裝備部隊,這種導彈采用鴨式氣動布局,3通道控製,單元非致冷硫化鉛紅外探測器,紅外波段為1~3μm,用超小型電子管放大器進行信號處理,尾後探測距離小於10km,攻擊包線處於目標尾後2-3公裏很小的範圍。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傾斜穩定控製采用陀螺舵,簡單實用,"響尾蛇"的代號由此得名;這種生活在美洲沙漠裏的毒蛇,它的頭部具有對熱能十分敏感的器官,容易發現目標,當它發起攻擊時,能夠把尾巴豎起,抖動作響;故把這種導彈冠名為"響尾蛇"真乃名符其實,體現了西方人的幽默感;以當時的工業和科技水平來看,這種航空武器確實是導彈工程的經典之作。

  第一代雷達空對空導彈典型產品是美國的 "麻雀1"空空導彈,它們采用雷達波束製導、飛行控製等方麵的技術,隻能在尾後以三點瞄準方式攻擊目標,攻擊範圍很小。

  第一代空對空導彈攻擊能力比較差,僅比航炮略為強些,所以,當時國內流傳"導彈不如炮彈,空中還靠拚刺刀"的說法。

  

世界空空導彈發展曆程

  法國的“馬特拉”R530紅外空對空導彈

  

世界空空導彈發展曆程

  美國的“麻雀3A”(AIM-7E)雷達製導空對空導彈

  第二代空空導彈

  其中第二代紅外空對空導彈代表產品有美國的AIM-9D"響尾蛇"、法國的馬特拉R530、俄羅斯的R-60T等,;最早於20世紀60年代開始裝備部隊。仍然采用鴨式氣動布局,采用致冷型硫化鉛探測器,提高了探測靈敏度,采用晶體管電路進行信號處理,使得導彈重量減小,可靠性和壽命大為提高,引信則采用紅外近炸引信。典型的雷達製導空對空導彈有美國的 "麻雀3A"(AIM-7E)導彈,英國的"火光"導彈,它們采用轉動翼的氣動布局、連續波半主動雷達製導,雖然這類導彈的攻擊包線有所擴大,但是仍然隻能在後半球或者迎頭攔截小機動目標,而涉及到的基本技術已經奠定了發展中程攔射空空導彈的基礎。

  由於導彈係統的可靠性差,在越南戰場上使用時,美國空軍共發射麻雀3導彈589枚,僅有55枚命中目標,成功概率僅10%,同時,僅有一半數量的導彈能夠正常戰鬥執勤,此事震驚美軍高層,經過專家的分析研究,認定美國的武器裝備存在嚴重的可靠性問題,後來美國當局致力於提高武器裝備的質量,編撰了係列軍用標準,並強製推行,對提高武器作戰效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世界空空導彈發展曆程

  美國AIM-9L“響尾蛇”空空導彈

  

世界空空導彈發展曆程

  以色列"怪蛇"-3空空導彈

  第三代空空導彈

  第三代紅外空空導彈典型產品有美國AIM-9L"響尾蛇"、以色列的"怪蛇"3等導彈。於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裝備;采用鴨式氣動布局,陀螺舵作為傾斜穩定,采用銻化銦致冷探測器,這種探測器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工作波段為3-5微米,能夠探測目標尾氣流的紅外輻射;同時它可以采用激光或無線電等主動近炸引信,能夠實現全向攻擊,雖然它的攻擊區擴展到前半球,但是前向攻擊距離僅2-3公裏,實戰使用意義不大,而側向攻擊能力確實有很大提高;第三代紅外製導空空導彈主要用於殲擊機的空戰格鬥,在多次局部戰爭中顯示了它們的作戰威力。

  上世紀90年代,改進的紅外空空導彈(俗稱"三代半")相繼被開發出來,如美國的 "響尾蛇"AIM-9M導彈和俄羅斯的P-73導彈,它們采用掃描探測技術或紅外多元探測技術,數字處理技術、激光主動近炸引信或無線電主動引信,實現了對目標的全向攻擊,同時具有抗紅外幹擾的能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的R-73空空導彈,它采用二元銻化銦致冷探測技術,大離軸角跟蹤技術,總體方麵綜合了多項技術, 包括5通道控製,采用可控擾流碗實現推力矢量控製,變結構飛行控製技術等;在九十年代,改進後的第三代紅外空空導彈已經廣泛投入使用,近幾年,雖然發達國家已經推出第四代紅外空空導彈,但由於"三代半"導彈的價格比第四代紅外型空空導彈便宜很多,能夠抗住紅外誘餌幹擾彈,製導精度高,對目標的毀傷能力相當強,性價比很高,所以,"三代半"紅外空空導彈目前仍然是各國空軍的主戰武器。

  典型的第三代雷達型空對空導彈有美國的"麻雀3B"(AIM-7F)英國的"天空閃光",俄羅斯的R-27等雷達製導空空導彈,采用單脈衝半主動雷達導引頭,具有前向攔截能力、一定的抗幹擾能力和下視下射能力。

  

世界空空導彈發展曆程

  美製AIM-120空空導彈

  

世界空空導彈發展曆程

  俄羅斯米格-29M戰鬥機機翼下的R-77空空導彈

  第四代空空導彈

  進入新世紀初期新一代空空導彈開始陸續投入使用,典型的第四代紅外空空導彈產品有美國AIM-9X、歐洲的ASRAAM和IRIS-T、以色列的怪蛇4/5等導彈。這類導彈由於采用了紅外成像探測、發射後截獲和推力矢量控製等方麵的技術,因而具有良好的跟蹤性能、較高的抗幹擾性能、很高的機動性和靈巧的發射方式,攻擊區域有很大擴展,具有對付第四代殲擊機的格鬥能力。

  典型的第四代雷達型空空導彈有美國的AIM-120導彈、歐洲的AMRAAM導彈(先進中距導彈)、以色列的DERBY導彈、俄羅斯的R77導彈和法國的MICA導彈;這類導彈外形為正常式氣動布局,采用了指令、慣性製導和雷達主動末製導的複合製導方式,嵌入式彈載計算機中裝定了複雜的軟件係統,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能夠超視距全向攻擊目標,並且具有多種抗幹擾措施和靈活的發射方式;具有對付多種飛機的攔截能力,是今後一段時期的空戰"殺手鐧";然而,這類武器係統在使用時也必須提高飛機的敵我識別能力,弄不好便可能誤傷自己的飛機;在海灣戰爭中,美國的一名飛行員過於緊張,尚未判明敵我識別應答信號,便超視距發射AIM-120空空導彈,結果擊落了同伴的飛機,肇事者被送上軍事法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