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歸還旅順海軍基地內幕
(2007-02-11 14:03:27)
下一個
蘇聯歸還旅順海軍基地內幕
日本投降後,斯大林繼續使用旅順基地
旅順口是舉世聞名的天然良港,隱蔽險要,終年不凍。中國清政府於1880年建造旅順港,費時10年,耗資430多萬兩白銀。
1895年甲午海戰中國失敗,遼東半島被日本強行割讓,但在俄、法、德三國幹涉下,日本被迫以3000萬兩白銀讓中國贖回。沙皇俄國乘人之危,借口保護中國,於1897年12月強占旅順、大連,並於次年3月迫使中國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條約規定,旅順口、大連灣及附近水麵租借給俄國,為期25年,其中旅順口及大連灣內一個港口專門辟為軍港,僅供中俄兩國兵艦使用。
1905年沙俄在日俄戰爭中敗北,旅順基地轉為日本人占有,1945年8月9日,蘇聯以百萬大軍進入東北的情況下,迫使蔣介石政府的代表於1945年8月14日在莫斯科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有關協定規定,旅順口作為純粹的海軍基地,僅由中蘇兩國艦船使用,為期30年。
此後,旅順、大連地區實際上成為蘇聯的軍事管製區。
1949年初,斯大林派米高揚秘密訪問西柏坡。關於旅順海軍基地的處理意見,斯大林表示,由於形勢的改變,蘇聯政府已經決定,一旦同日本簽訂和約,美國從日本撤軍,蘇聯就從旅順撤軍。但如果中共認為蘇聯軍隊立即撤出旅順地區為宜,那麽蘇聯準備滿足這一願望。中共當時根本沒有海軍,自然無法接受斯大林的“好意”。
赫魯曉夫主動提出歸還旅順口
斯大林去世以後,蘇聯黨內圍繞繼承人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而在這方麵,當時在蘇共領導核心中最不起眼的赫魯曉夫特別需要得到中共的支持。因此,在1958年兼任部長會議主席之前,赫魯曉夫主要是利用黨的渠道向中國通報各種情況,以求得到中國領導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時也通過這條渠道推動向中國提供大量經濟的和軍事的援助。交還旅順口的問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為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周年慶典,蘇聯派遣了龐大的政府代表團訪華,而率領代表團的不是部長會議主席馬林科夫,卻是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作為給中國準備的厚禮,赫魯曉夫多方奔走,四處遊說,促成了大量援華項目的確定。此外,蘇軍提前從旅順海軍基地撤出也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
不過,事情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從政府的角度看,蘇聯當時尚未把對華關係擺在顯著的地位。筆者在俄國解密檔案中發現了一份關於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周年有關措施的決議草案,從草案內容看,蘇聯政府最初確定的出席中國五周年慶典活動的政府代表團規格較低,團長是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米高揚,團員有蘇斯洛夫、卡巴諾夫、亞曆山德羅夫等。
但接著又出現一份文件,完全改變了問題的性質,這就是1954年8月5日蘇聯外交部第一遠東司司長庫爾久科夫關於蘇聯代表團出訪北京的有關事宜給副部長維辛斯基的請示。根據這份文件,蘇聯代表團訪華決不僅僅是參加慶祝活動,而是進一步改善中蘇關係的重大舉措。
遠東司起草這一文件的背景如何,不得而知,但肯定是表達了赫魯曉夫力主改善中蘇關係的意圖。不過,這一文件在外交部內遇到了阻力,而不同意見主要是針對旅順口撤軍問題的。於是,9月9日遠東司再次提交的報告,以及9月15日葛羅米柯給蘇共中央關於參加中國五周年國慶事宜的請示及所附決議草案,都沒有提到旅順基地的問題,代表團的規格也沒有提高。
在目前筆者收集的俄國檔案中,沒有關於此後情況變化的材料,但當事人的回憶彌補了文獻上的缺憾。蘇聯對外貿易部主管對外經濟聯絡的副部長科瓦利在回憶中談到了蘇聯代表團赴中國之前的準備工作。
代表團的準備工作由赫魯曉夫的支持者米高揚全麵負責,經濟援助方案的製定由科瓦利主持,外交方麵的事務由外交部部務委員費德林負責。赫魯曉夫從一開始就不斷詳細地過問援華工作的進展情況,並一次又一次地召米高揚去匯報。赫魯曉夫“處事果斷,幾乎重新審理了每個工程項目”,直到9月25日,即代表團出發的前兩天,蘇共中央主席團工作人員還在進行有關協定最終方案和其他有關文件的修改和整理。看來,外交部9月15日方案是被蘇共中央否決了。因為9月24日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確定的方案,代表團團長已經改為赫魯曉夫本人,而且包括了交還旅順基地的內容。隨後,盡管以伏羅希羅夫為代表的一些人對歸還旅順基地持反對意見,赫魯曉夫仍力主歸還,並表示,沒有包括歸還旅順基地這些實際內容,蘇聯派如此高級的代表團去北京參加慶典、同毛澤東會談,將變得毫無意義。
在赫魯曉夫的帶動下,其他蘇共中央主席團成員也發表了大致相同的意見。最後,伏羅希洛夫勉強在文件上簽了字。
蘇聯軍隊撤出及旅順基地的交接
國慶活動結束後,中蘇雙方開始進行會談。赫魯曉夫在10月2日與毛澤東的第一次正式會談中,便談到了旅順口問題。據赫魯曉夫本人的回憶,當蘇方提出從旅順口撤軍,並將基地及其設備無償移交給中國時,毛澤東最初曾表示猶豫和擔心。毛澤東提出:現在是否有必要這樣做,因為美國可能會利用蘇軍從旅順口撤出之際,在這個地區向中國發動進攻。赫魯曉夫說:“毛澤東同誌,我們不大相信美國人會這麽做。不但如此,我本人堅信,他們是不會這樣做的。當然,對此不可能有任何保證,因為美國執行的是一條侵略政策,而且在朝鮮的戰爭才剛剛結束。但是,我們也正向符拉迪沃斯托克調派軍隊,這與撤軍是同時進行的。如果發生敵對性進攻行動的話,我們當然會幫助你們的。”最後,毛澤東表示不再反對蘇聯撤軍了。然而,雙方在旅順口武器設備的處理問題上出現了意見分歧。周恩來提出,中國希望蘇軍撤出時,不僅將基地的設備留下,而且把炮兵武器也留下。赫魯曉夫表示,所有的設備都可以無償留給中方,蘇方也同意把重武器留下,但要付錢。周恩來堅持想無償得到這些武器,赫魯曉夫沒有讓步。
1955年1月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第三兵團奉中央軍委命令,從朝鮮東海岸回國,接管蘇軍在旅大地區的防務。2—5月,中央軍委又陸續調空軍、海軍和公安部隊進駐旅順口,並組建了海軍旅順口基地。5月25日至27日,蘇聯駐軍指揮機關及陸、海、空三軍約12萬人分批撤離。
摘自《文史博覽》
沈誌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