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收藏 —— 數數偉大領袖的家私
摘自:網上收藏/藍翔
收藏是人之天性,天下人都愛收藏,不過各人因興趣不同,地位不同,收藏方式也有所不同。毛澤東同誌是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開國元勳,人民領袖,他也未能免俗,一生喜愛文房四寶、古籍、書畫、印章等鑒藏。
由於毛澤東所處的特殊地位,他和許多書畫家、收藏家都有交往。如果把國內外友人所贈送之物保存在自己身邊,他完全可辦一個大型的私人收藏博物館。可是他自己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人不可收禮,即使收下也要繳公,因此毛澤東同誌是一位過眼雲煙的收藏家。雖然他是一位有名無實的收藏家,但他與著名收藏家和書畫家交往中的許多趣聞軼事,說來令人興趣盎然,十分感動。
石硯與墨盒
自古以來文人都有藏硯之癖。宋代書畫家、收藏家米芾愛硯如癡,得名硯抱硯而眠。一次得徽宗賞賜禦硯,高興地揣在懷中,墨汁汙染了錦袍也全然不顧。
毛澤東是當代偉大的詩人,一生愛用毛筆,故以硯終身為伴。可他所收藏的並非端硯、歙硯等名硯,而是一般的青石硯。他所用的第一方硯台,長19厘米,寬12.5厘米。那時讀私塾的學生,人人都用硯習字,此硯為韶山青石所製,乃家鄉土產,硯雖小卻為他學習古典文學打下基礎,此硯現藏韶山毛澤東紀念館。
毛澤東上了井岡山,所用的雖說也是青石硯,卻特別大,腰圓形,長約26厘米,用此大硯台很合乎毛澤東的性格。大手大腳,大筆揮灑,在井岡山茅坪八角樓寫出震憾中國的大文章,此硯也有一份功勞。
建國之始,毛澤東的一方青石雕花硯為大畫家齊白石所贈。硯長26厘米,大頭15厘米,小頭14厘米,厚 2厘米,配有楠木硯盒。此硯原為齊白石心愛之物,曾親手刻硯銘:“片老真空石也,是吾子孫不得與人,乙酉八十九歲,齊白石記於京華鐵柵屋。”白石老人本來想以此寶傳家,但出於對毛主席的敬愛,遂連同書畫贈送給同鄉人。毛澤東收到禮品玩賞一番後,其他交由國家博物館收藏,惟對這方“片老真空石硯”特別喜愛且實用,即留在辦公桌上研用。
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常到全國各地視察工作,若帶著硯台辦公,既要磨墨,份量又重,十分不方便,於是出差時改用墨盒,他常用的是一方小銅墨盒。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到杭州視察,住進汪莊招待所,所領導知道毛主席愛用毛筆批閱和起草文件,特在他的辦公桌上放了一方銅墨盒。毛澤東見此擦得鋥亮的大墨盒愛不釋手,他愛寫大字,原來的墨盒太小,舔筆不方便,於是當他即將離開杭州時,提出以自己原有的小墨盒交換大墨盒。汪莊招待所負責人說:“主席要此墨盒,也是為了辦公方便,你拿去用好了。”毛澤東不願隨便拿公家東西,最後還是以小墨盒換了大墨盒。
毛澤東收藏過好幾方銅墨盒,有蓋上刻著北齊顏之推家訓盒,也有刻著北京萬壽山風景盒,還有刻著北京前門的墨盒。毛澤東所收藏的硯台和這幾件墨盒,現皆由韶山毛澤東紀念館陳列。
《楚辭集注》贈田中
毛澤東同誌一生中藏書最多,他居住多年的中南海豐澤園,除了靠牆的一排大書架上放滿書,床邊小方桌上,睡榻靠牆的一邊及枕邊也都放著一堆堆古今中外各種書籍。據有關資料統計,毛澤東藏書約9萬餘冊。
毛澤東的藏書中,最著名的要算《楚辭集注》了。1972年 9月27日毛澤東在會見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榮角時,贈送他一部《楚辭集注》,此書因而聞名天下。
《楚辭》,西漢劉向輯,原收越國楚人屈原、宋玉及東方朔等人的辭賦16篇,後增至17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毛澤東早在湖南第一師範時,就讀過《楚辭》中屈原的《離騷》和《九歌》,他不但下功夫讀辭賦,還認認真真作了筆記。現韶山毛澤東紀念館收藏的這本毛澤東學生時代的《楚辭》筆記本共94頁,前22頁工工整整抄錄了屈原的《離騷》和《九歌》全文。
毛澤東從小愛讀《楚辭》,1957年12月,他特請詩人何其芳開列各種《楚辭》書目,再請秘書千方百計為他收集各種版本的《楚辭》和有關著作計有50餘種之多。1961年毛澤東又兩次要秘書收集《楚辭》。他並非為藏書而藏書,而是在研究屈原。毛澤東曾和羅章龍、周穀城、周世釗等專家學者討論過屈原。並向張治中說:“《楚辭》是好書,我介紹你找來看看。”1964年在北戴河他曾向幾位哲學家說過:“《天問 》了不起,幾千年以前,提出各種問題,關於宇宙,關於自然,關於曆史。”
1961年 6月16日,毛澤東特別指名要收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的《楚辭集注》,此書為南宋朱熹集注。《楚辭章句》原為17卷,朱熹刪去《七諫》等4篇,增加賈誼作品兩篇,編為 8卷。當年毛澤東向田中角榮贈送線裝本《楚辭集注》時,這位日本總理大臣問:“是送給大家的,還是送給我的?”毛澤東答道:“就是送給你的。”田中收到此禮品很覺榮幸,他為了陪同訪華者都能讀到毛澤東的贈書,回國後即將《楚辭集注》交由讀賣新聞社複印了一些。說來有趣,一年後,中國外交部又收到讀賣新聞社社長台光雄回贈給毛澤東的《楚辭集注》。在毛澤東的藏書中,不僅有中國版《楚辭集注》,還有日本複印版《楚辭集注》。日本複印本第六冊上還留有毛澤東親筆圈閱過的遺跡。
毛澤東的藏書中大多鈐有藏書印。這種藏書印有好幾種。一種為長方形的朱文“毛氏藏書”,為北京篆刻家劉博琴所刻。早在1937年,劉博琴曾為毛澤東刻過“潤之”印章,1949年毛澤東又寫信請他刻了這方仿明古印字體的“毛氏藏書”印。另一方藏書印為上海篆刻家吳樸堂所刻。1963年,全國工商聯合會主席陳叔通會見毛主席。毛說想請人刻一方藏書印。陳叔通當即邀請金石家吳樸堂老友操刀。毛澤東對這方“藏”字簡筆的“毛氏藏書”印很喜愛,在很多藏書上都鈐有此印印。
齊白石的書畫
齊白石是當代國畫大師,他的畫至今還是收藏家高價位夢寐以求的藏品。齊白石與毛澤東既是同鄉又是忘年交,白石老人比毛澤東年長29歲。雖然他1864年出生於離韶山衝僅50公裏的白石鋪杏子塢,但直至1949年毛澤東親筆致函邀請這位大畫家以無黨派人士身份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時,才和毛澤東第一次見麵。
據有關史料記載,1950年春毛澤東邀請齊白石做客中南海,在品茗賞花共敘友情後,特留他共進晚餐,吃的當然是富有湖南風味的家鄉菜肴。毛澤東邊吃邊對齊白石說:“你原名純芝,我原名潤芝,兩人小名都叫‘阿芝’。你我可以稱得上是同鄉同名兄弟、你年長,我該尊稱你一聲老哥喲!”聽了毛澤東一番風趣的話語,兩人情不自禁爽朗地笑了起來。毛澤東接著說:“聽說國內外不少收藏家收藏你的字畫,我也是白石藝術的愛好者。”
齊白石回家後,即選了一幅作於1941年的精品《蒼鷹圖》和《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立軸,並補“毛澤東主席,庚寅十月齊璜”和“九十翁齊白石藏”兩款,及青石雕花硯等一並送給毛澤東同誌。
沒幾天,著名收藏家張伯駒、王樾等人來訪,齊白石很高興地談起送了兩幅作品給毛主席的事。當說到《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年鄉》篆書對聯時,張伯駒不由自主“啊”了一聲,原來此聯寫錯一個字。出自清代安徽完白山人鄧石如之手的後一聯原名為“天是鶴家鄉”,而齊白石卻寫了“雲”。齊白石經張伯駒提醒,馬上緊張起來。毛主席是博覽群書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我竟然送他一幅錯字對聯,不但對毛主席不恭敬,傳出去豈不貽笑大方!
張伯駒忙安慰老人說:“齊先生,你這個‘雲’字改得比鄧石如的‘天’字好。他上聯若是‘地’,那麽下聯‘天’字不可動;可上聯卻是‘海’字,恰與你的‘雲’字相對,我們不必拘於成格,改動古人成句自古有之,毛主席也許會稱讚你改得好呢!”經張伯駒這麽一說,齊白石心情才平靜下來。
其實毛澤東收下齊白石的書畫,掛在牆上欣賞了一段時間後,除留下老片真空石雕花硯留念外,其他都送到有關部門珍藏。對於“天”改“雲”,並沒有感到什麽不妥。之後,各書法家寫此聯時,皆以“雲是鶴家鄉”為準,原來的“天”字反倒被人忘了。
1952年齊白石又作《茶具梅花圖》贈送毛澤東。筆簡意邃是齊白石作畫的風格,此圖畫麵十分簡潔,僅一束梅花,一把紫砂壺,兩隻茶杯而已,落款字更少,上款“毛主席正”,下款“九十二歲齊璜。”齊白石認為毛主席是自己的同鄉和知音,所以沒有過多的客套,每年都向毛澤東同誌送畫。
1954年齊老又作《鬆鶴圖》,題“毛主席萬歲”,加蓋“人長壽”印章。他還另作《祝融朝日圖》相贈。祝融峰為南嶽衡山最高峰,乃聞名天下的湖南名勝,齊白石畫此畫,乃為“家鄉出了個紅太陽毛澤東”之寓意。
1953年1月7日,為齊白石89歲生日。我國習俗祝九不作十,故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行隆重慶祝會,文化部並授予他“中國人民傑出藝術家”光榮稱號。毛澤東特送上湖南特產茶油寒菌、湖南五開文筆鋪特長羊毫筆一對、東北精裝野人參一支和鹿茸一架,以祝賀白石老人90大壽,早在1950年毛澤東收到齊白石書畫石硯後,即派人送去一份豐厚的筆潤,以作酬謝。
《上陽台》與張伯駒
比起齊白石來,我國另一位書畫家、收藏家張伯駒與毛澤東交往極少。但日理萬機的毛主席,與之接觸已隔17年,並沒有忘記這位收藏家。
1972年 1月10日,陳毅民誌追悼會舉行前,毛澤東來不及更衣,抱病趕到八寶山烈士公墓,親自參加陳毅元帥追悼會。毛澤東在會場看到一幅語韻鏗鏘、氣勢宏偉的歌頌陳老總一生戰功長達72字的挽聯,即問張茜此聯出於何人之手?張茜忙對主席說:“他是陳毅的老朋友,也就是把國寶《平複帖》、《遊春圖》捐給國家的張伯駒先生。”毛主席“哦”了一聲說:“哦”了一聲說:“想起來了,他的夫人也是畫家,是不是叫潘素?”毛澤東記憶力極好,他猛然想起好多年前,潘素曾托廖承誌的母親何香凝轉送過一幅山水畫給他。
陳毅生前對張伯駒這位不幸被錯劃右派的大收藏家多次幫助,安排他去吉林省博物館工作。但“文革”中他又遭災。此時張茜如實報告毛主席:“張先生處境很難,他從東北回京後,沒有工作,連戶口也報不上……。”
毛澤東聞聽此言,轉身對周恩來說:“像張伯駒這樣的人,應當保護,給出路,可以安排到中央文史館嘛!”周總理馬上安排童小鵬關照,幾天後張伯駒夫婦不但進了中央文史館,戶口也很快落實到北京。
毛澤東之所以對張伯駒留有深刻印象,主要是1956年他和夫人寫信給毛主席,捐獻以 200兩黃金所收藏的號稱“天下第一國寶”、隋代大畫家展子虔的傳世名畫《遊春圖》,還有“天下第一墨寶”、傳世有1700多年的西晉書法家陸機所書《平複帖》。另外還捐贈宋代範仲淹《道服讚》,唐代詩人杜牧惟一存世的墨跡《張好好卷》,宋黃庭堅《草書》卷,宋蔡襄自書詩冊,宋吳琚雜書《詩帖》,元趙孟鈁虜蕁肚ё治摹返燃壑盜?塹惱婕U淦犯??搖?br />
張伯駒當時交中央統戰部部長徐冰轉呈毛澤東的信中,特別寫明其中另一件珍品——李白《上陽台帖》是贈送給毛澤東個人的。
李白的《上陽台帖》,為唐代李白行書法帖,高29.3厘米,橫39.6厘米,共 5行25字。在這紙本墨跡上,宋徽宗趙佶為之題跋稱:“字畫飄逸,豪氣雄健。”卷首徽宗又親筆題簽“唐李太白上陽台”。清代乾隆皇帝當年收藏此帖愛若至寶,並親筆題書“青蓮逸翰”而讚之。張伯駒知道毛澤東對李白詩篇特別推崇喜愛,故將“上陽台”贈送毛主席鑒藏。因毛澤東自己立下規矩,黨和國家領導所收禮品一律繳眾,所以他還是割愛把《上陽台》送給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
印章的點點滴滴
自古以來藏家墨客皆愛玩賞印章。毛澤東雖是黨的主席,但他同時也是詩人和書法家,所以也和曆代文人一樣,同有玩賞印章之雅好。
1946年 1月28日,毛澤東寄函柳亞子,信上就提到印章:“……很久以前,接讀大示,一病數月,未能奉複,甚以為歉……印章二方,先生的和詞及孫女士的和詞,均拜受了。……”
柳亞子何以會贈送印章給毛澤東呢?1945年 8月,毛澤東赴重慶談判,與20年之老友柳亞子重逢山城。柳亞子《贈毛潤之老友》七律送毛澤東後,又向他索詩。毛於離別重慶前的10月 7日將《沁園春·雪》抄錄給柳亞子。柳讚曰:“展讀之餘,以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乎。”當時毛澤東沒帶印章,無法在詞上鈐印。柳亞子當即向毛澤東表示“贈印兩方”。事後,柳特請篆刻家、十萬印樓主曹立庵刻了一方“毛澤東印”白文印,一方“潤之”朱文印。印刻好後,柳亞子先將兩方新印鈐在毛澤東抄送他的《沁園春·雪》後,再將二印奉致毛澤東。故毛澤東回信提起柳亞子贈印事。
在蔣介石的反動統製下,膽敢給毛澤東刻印,真有殺頭之險。但曹立庵卻擲地有聲地說:“我人雖是肉長的,刻印刀卻是鐵鑄,為毛澤東刻印何懼有之!”除了此君,1948年有篆刻王之稱的謝梅奴,也冒著生命危險,在滿街飛馳逮捕共產黨人的警車呼嘯聲中,在深更半夜錯暗的燈光下,飛筆走刀,為毛澤東著名的《沁園春·雪》刻下30多方印章。當時長沙尚未解放,篆刻王是以自己的熱血和鐵筆為我國刻下第一組毛澤東詩詞篆刻藝術品迎接黎明,這確實是難能可貴的藝壇佳話。現這一組篆刻已視為革命文物收藏於中國曆史博物館。
篆刻大師齊白石,自稱“三百印石富翁”。1950年夏,毛澤東收到白石老人贈送的兩方印後,即派秘書田家英接老畫家到中南海促膝談心,後朱德總司令也應邀前來。品茗賞花後,三人共進晚餐。毛澤東除將政務院聘請這位名揚四海的大畫家和篆刻大師為中央文史館館員的喜訊告知老人外,並感謝他贈印之情。原來,齊白石對毛主席情深誼長,他在開國大典前夕,以名貴的壽山石精雕細刻“毛澤東”朱文、白文印各一方,請當時任中央美術學院軍代表的詩人艾青,轉贈毛澤東。
另外,著名書法家鄧散木也以壽山石為毛澤東刻印一方。此印獨出心裁,有兩大特點。一是將“毛澤東”三字橫刻,他還將“澤”字的三點從左邊挪到右下端。原來“毛”字筆劃較少,與繁體字筆劃多的“澤東”二字排列不協調,鄧散木這一大膽創作真可謂“畫龍點睛”之筆。二是此印為龍鈕大印,頂部空琢雙龍,並刻邊款,這一珍貴文物現陳列於韶山毛澤東紀念館。
錢君匋也是一位當代著名篆刻家,生前因崇拜清代治印大師趙之謙(號無悶)、黃牧甫(號倦叟)、吳昌碩(號苦鐵)的篆刻藝術風格,於是在他們三位名家中各取一字作為自己的齋名——無倦苦齋。國畫大師潘天壽、朱屺瞻、劉海粟等皆請他治過印。
1954年,錢君匋在北京中國音樂出版社任副總編。一天,他應邀赴中南海,毛主席笑著與他握手說:“你刻的印非常好,謝謝你。”原來錢君匋曾為毛主席刻過一方“毛澤東印”白文印。此後,毛澤東又通過上海博物館請錢君匋刻了一方“毛氏藏書”朱文印。
毛澤東同誌收收藏藏的故事很多,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許許多多的珍貴收藏品絕大多數皆交公處理。但卻通過各種收藏活動,交了很多方方麵麵的朋友,與一大批黨外名家和國際人士進行了友好交流。這些藏品、禮品實為毛澤東一生革命活動有機組成的一部分,所以他的藏品都具有廣博深邃的內涵和特殊的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