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段蘇權在東北的經曆影響了他的評銜

(2007-02-11 14:03:02) 下一個

段蘇權在東北的經曆影響了他的評銜

權延赤的報告文學“林彪將將”,網上很多地方都曾經轉載過。比如亦凡書庫中就有關於段蘇權將軍的一段. 我對報告文學一向不太感興趣,因為其中往往攙雜了許多作者本人的想像。我們如果拿這些東西當曆史書來看,是免不了要上當的。《林彪將將》中提到段蘇權,認為他因為是“冀察熱遼”的人,所以受到林彪的歧視。

9月25日17時,東總命令八縱“以一個師以炮火監視錦敵機場”。當時為什麽不叫九縱去控製機場?因為前一天,即9月24日,東總已經命令九縱“以夜摸滲透戰法,割裂錦北防線,切斷敵暫22師退路”。9月25日,正是九縱錦州在以北(即錦州與義縣之間)白老虎屯等陣地與敵暫22師拚死搏殺最激烈的時候,這個時候當然不可能再叫九縱去控製機場,而八縱當時就在九縱身邊,了解九縱當時正處在與敵人叫勁的時候。可段蘇全還指望九縱此時去封鎖機場,到26日八縱報告總部:“一、錦州敵機場有二,一在錦東金屯附近,一在錦西小嶺附近,金屯附近機場巳幾年未用,已經不能用,敵機均在小嶺機場。二、25日17時電令以一個師控製敵機場,不知哪個機場。三、建議我全縱配給我3個重炮營,掃清小嶺子機場敵人以後,以一個師控製機場(因小嶺機場不經過戰鬥不能控製)”。這一回電理所當然引起總部不滿,雖然電文沒有解釋清楚(這是戰爭中常會發生的問題),但打機場總是首先應打掉敵機來往的機場,廢機場且不必通過戰鬥即能控製的金屯機場隻需少量部隊控製即可,何必電報往返詢問呢?三四十裏的距離半天就可以趕到,可是他們卻耽誤了2天,而國民黨軍趁機空運49軍到錦州,這一天大約增加了兩個團左右。30日毛澤東接林彪電後表示“大軍作戰,軍令宜加嚴”。段蘇全挨劉亞樓的罵是輕的。

而10月7日上午10時八縱68團一個連被敵人反衝鋒將小紫荊山山頭陣地奪去。八縱卻隱瞞戰況,林彪毛澤東最後是從國民黨電台大肆宣揚“小紫荊山戰況”時才知道了實際情況。這種的行為很易使總部決策出現失誤而導致嚴重後果,八縱為此再次受到批評也是理所應當的。記得不久前廣西一個錫礦發生事故死了幾十人,當地縣政府隱瞞真相最後被逮捕法辦了,這還是在和平時期。而段書全是在戰略決戰的關鍵時刻,故意隱瞞不利的戰況,林羅劉也隻是批評了一下八縱,已經非常寬容了,現在還有人為段叫屈,真是黑白都可以顛倒了。

在《林彪將將》裏,作者(或者被采訪者)將第一次失誤的責任推到參謀長身上,這是很不公正的。而作者的評論,所謂“吃柿子要選軟的,通報批評要選硬的。不是硬的聽不得批評,而是聽了批評精神仍然硬而不倒。段蘇權能忍辱負重,忍辱負重就是一種硬。選擇段蘇權任八縱司令,林彪就想到了這一條,正好‘派上用場’”,就更沒有道理了。仿佛林彪對八縱的批評並不因為八縱有錯誤,而僅僅是因為段蘇權能夠“忍辱負重”,就拿他開刀,這完全脫離了事實。這兩次失誤,段蘇權都應該負責,受到批評也是理所應當的。 在東北,由“冀察熱遼”過去的幹部很多,說林彪那時就開始歧視某一部份的人,也是缺乏根據的。《林彪將將》裏認為林彪偏袒黃永勝而歧視段蘇權,可黃永勝、丁盛都是地地道道“冀察熱遼”的人。黃永勝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晉察冀當過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初期也是晉察冀熱遼縱隊司令員、熱河熱遼軍區司令員,林彪為什麽不歧視黃永勝、丁盛呢?

錦州戰鬥開始後,各方向的進攻均相當順利。從總攻到黃昏,二、三、七、九縱已共突入城內五個師的兵力。但八縱又不順利,至黃昏仍未能突破。18時以後再次組織攻擊,至深夜才突入城內。八縱牽製了守敵一部分的兵力及炮火,比其他部隊遲一些突破是可以的,但在其他部隊都已經突破多時,敵人的防守體係已經崩潰的情況下,八縱仍遲遲不能突破,當然遭到批評。打天津時九縱擔任的任務與八縱打錦州的任務幾乎完全一樣,也是單獨一個方向,但九縱幾乎與其他方向同時突破城垣(隻晚了十幾分鍾)。相比之下,八縱晚了5、6個小時仍遲遲不能突破,還不應該批評嗎?另攻錦州一共隻用了5個縱隊加一個師,六縱主力當時可不在錦州!因為八縱在啃骨頭!其他部隊就不是啃骨頭?“配水池”“大疙瘩”這些大骨頭是誰啃的?

林彪在向塔山和黑山兩個方向擔任阻擊的各部隊發的通報中指出:

“我九縱去年冬季作戰中表現戰鬥作風甚差,經過東總指出後他們全縱奮發努力,今年來表現得能攻能守,25號錦州外圍戰鬥中25師一個連的兵力控製白老虎屯陣地,敵四個主力步兵團配合十一輛坦克、五六架飛機向他們進攻,該連頑強死守,傷亡過半,在危急時全連指戰員將表打碎、鈔票焚燒,準備全部犧牲,但最後由我反擊將敵擊退,保持了陣地並擊毀坦克二輛,俘敵數十人.斃傷敵數百人。戰後全連指戰員均記大功三次。這一戰例盼你們很好發揚,九縱是新部隊尚能做到,四縱更應做到,十一縱的底子亦不比九縱差,也應做到。主要是自上而下到每個指戰員都下決心.就能創造光輝戰績.使敵膽寒,使我全軍勝利得到保證。八縱一個連5日守錦州以東小紫荊山,敵向其進攻,該連長畏縮放棄陣地.已於昨日公審槍決。八縱此次錦州附近作戰遠落於九縱之後,可見不努力即落伍”(轉引自劉統著《東北解放戰爭紀實》)。林彪在這一通報中所述的九縱和八縱的情況,是很客觀的。表揚了戰鬥中表現好的,批評了戰鬥中表現不好的,很明顯目的並非是要刻意打擊某人。

至於八縱阻擊廖耀湘兵團一事,《林彪將將》裏說“遼沈戰役的親曆者,無論敵方我方,都證實八縱不是‘隨後’趕來,而是首先趕到,並阻截了廖耀湘兵團。某些‘史書’和‘影視片’,或不提八縱,或將八縱說成‘隨後’趕來投入戰鬥,這種誤會,林彪是始作俑者。因為八縱的司令員‘是冀察熱遼’的人”。又是用山頭的觀點來看問題,太簡單化了。

阻擊廖耀湘兵團,一般現在的戰史都認為是獨二師和八縱。八縱是24日接到命令向卡馬力前進,25日與敵人打響,但組織不力,縱隊司令部都被敵人打散。八縱戰鬥最激烈發生在“六間房”。陣地幾度易手,但他們打的很頑強,付出了較大傷亡後守住了陣地。但導致廖兵團放棄“向營口轉進”的關鍵因素是獨二師。獨二師23日離開營口,林羅劉24日命令獨二師向台安前進,國民黨49軍先頭部隊105師前衛團25日上午進至魏家窩棚時,迎頭碰上獨二師,被獨二師消滅一部,獨二師然後直接攻打105師,殲敵大部後獨二師將槍炮對準敵49軍軍部和195師。用重炮向敵人猛轟,此時, 49軍才向廖耀湘報告,向營口轉進的前衛團早已失蹤。這個消息再加上獨二師的重炮,促使廖耀湘放棄了“向營口轉進”的念頭。而國民黨將領的回憶,主要依據的是當時阻擊的共軍有重炮,所以判斷是主力。而獨二師的重炮,是林彪要參謀處長蘇靜去獨二師指揮占領營口所帶的重炮營。所以,國民黨將領當時並沒有準確判斷出共軍方麵的部隊番號。因此,究竟是八縱還是獨二師阻擊了廖耀湘兵團,並非已經“證實”的事。但不管是八縱或獨二師,誰攔住廖耀湘對林彪不是一樣的功勞?林彪犯得著"專門去壓低八縱嗎?況且八縱也不是隻有一個段蘇權,還有很多林彪的愛將如丘會作丁盛等人,林彪難道也要打擊他們?

遼沈戰役中黃永勝作為六縱司令員在堵截廖耀湘兵團逃回沈陽的戰鬥中表現很出色,受到林彪的表揚。後來以黃永勝再次接替段蘇權,其實也是加強八縱領導的意圖,這和梁興初接手十縱,鍾偉接手12縱,以及用韓先楚取代曾克林當三縱司令差不多,都是用強不用弱,那畢竟是戰爭年代。

權延赤前後矛盾,前麵剛說了林彪打壓8縱,後麵又說“九大”時8縱出了10幾個中央委員是山頭主義。8縱不是冀察熱遼的嗎?林彪不是打壓8縱嗎,8縱出了10幾個中央委員怎麽是林彪在搞山頭主義呢?應該是聶融臻或程子華搞“山頭主義”才對麽!林彪打壓8縱,8縱還有那麽多人(邱會作丁盛等)跟林彪跑?

在四野的12個縱隊司令中,隻有3個縱隊司令是原林彪的部下,8縱黃永勝,10縱梁興初,七縱鄧華是原紅一軍團的。1縱李天佑,12縱鍾偉是三軍團出身,2縱劉震,3縱韓先楚,是紅15軍團,4縱吳克華(前4縱司令胡其才)紅5軍團,5縱萬毅(東北軍,6縱洪學智, 9縱詹才方(紅四方麵軍),11縱賀晉年是陝北紅軍,他們都不是原來林彪的部下,這能說林彪搞山頭主義?分明是在搞五湖四海麽。

任何一個軍隊的統帥對於不服從命令的部下或表現不佳的部下,都應該讓他“下”。但段將軍是“順我者”,他並沒有不執行命令的故意行為,隻是能力差了點,當時東野將才多多,怎能讓他長期“占著茅坑不拉屎”?也應該讓其他人有機會。9縱司令詹才方是紅四方麵軍的將領,但9縱在遼沈戰役中沒有受到批評卻受到了高度讚揚,不知段將軍及其為他的錯誤和無能百般狡辯的人做何感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