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世界首次空空導彈實戰 台灣對中共的9.24空戰(9:0 台灣版)

(2007-02-11 14:03:00) 下一個

世界首次空空導彈實戰 台灣對中共的9.24空戰(9:0 台灣版)

記者陳東龍/專題報導
時間:1958年9月24日10時34分起
地點:溫州灣上空


大敵當前 作戰司令部下令偵照

一般狀況:

1958年9月24日,也是「8.23戰」爆發後的第32天,由於解放軍對金門地區的火威脅仍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多次共軍戰機肆無忌憚飛越金門及馬祖上空,國防部指示空軍作戰司令部進行當麵解放軍執行兩棲作戰評估。作戰司令部在這一天命令第12隊以9架RF-84偵照機,對大陸東南沿海北起溫州灣,南至汕頭進行大規模偵照,以計算解放軍所有的船運輸具以及部隊動員裝卸能量。

為掩護偵察機實施偵照作業,各作戰大隊包括桃園第5大隊、新竹第11大隊及台中第3大隊,也派出最大數量的F-86F掩護偵照機進行空中照相,當時估算,解放軍將全力阻攔RF-84進行偵照,所以作戰司令部研判這天一定會爆發空戰。

為了要讓數量較多的中國戰機處於「局部劣勢」,空軍作戰司令部在這一天一反常態,將各F-86F部隊所有戰備機全部派上場,台灣北部及南部空防則全部交由當時裝備性能已落伍的F-84G「雷霆式」戰機。

這種編組方式,創下了多項記錄,包括;一、在同一戰區集中戰機數量最多的記錄(1982年以敘貝卡山穀空戰仍沒突破這個記錄)。二、同一戰區、同一時間派遣偵察機數量最多(9架)的世界記錄。


明星計劃 美軍一流裝備秘密運抵台灣

美國政府在得知中國準備對台灣進行更進一步的武力威脅後,在1958年8月以「明星計劃」為代號,將一批仍屬於第一手機密的短程熱導引空對空飛彈,也就是後來正式編號為AIM-9響尾蛇飛彈,悄悄空運抵達新竹基地,而且更大方的授權基地指揮官可以適狀況使用。

這項將美國最先進的武器係統交給台灣的軍援行動,可以說是台美間軍事交流史中,台灣獲得美軍最先進武器唯一的一次。連中國的情報組織都不知道美國已完成空對空飛彈的發展。

據考,當時美軍的C-124運輸機是直接由關島直飛桃園光華基地,美軍的技術顧問及技術人員也同時與這批國寶級的新裝備一起,連夜前往新竹基地。國軍飛行員直到第二個星期,才第一次接觸到這個「隻要耳機響就可發射飛彈擊落敵機的新玩意兒!」

但顯然國軍飛行員的素質相當讓美國人放心,短短5天,國軍飛行員就已知道這種新式短程飛彈的性能限製。

大隊長冷培澍上校在美軍顧問的徵詢下,在9月18日很有把握的說:「Combat ready!」


作戰編組完成 直闖中國東南沿海

第12照相偵察中隊作戰官楊世駒少校,於9月24日9時45分駕駛RF-84偵照機自桃園起飛,目標是溫州等地區。他是9架偵察機中的1架。由於從7月底開始,台灣的偵察機多次進行大陸東南沿海的偵照,相對的,中國戰機的攔截頻率與日俱增。因此空軍作戰司令部研判,在天候狀況奇佳的今天,解放軍將會全力攔截進入大陸領空的偵察機。

為了要讓偵察機飛行員具有最大的戰術運用彈性,這次溫州灣的偵照任務是采單機進行,同時,第新竹基地的第11飛行大隊,由大隊長親自領軍,派出F-86「軍刀式」戰機18架進行掩護。以18架掩護1架的方式,對目標區進行強力偵照作業。

掩護機隊中,第44中隊每架戰機各掛載2枚空對空飛彈。

空軍第11大隊F-86機18架戰機,飛行員分別是:第44中隊長李叔元中校、飛行官傅純顯中尉、分隊長錢奕強上尉、飛行官宋宏焱上尉、分隊長劉賡元上尉、飛行官謝祥龍上尉、中隊長馬大鵬中校、飛行官夏繼藻中尉、餘清長中尉、作戰官李惟揚上尉、副隊長唐積敏中校、飛行官李載權中尉、分隊長王淵博上尉、飛行官張心墉中尉、大隊長冷培澍上校、飛行官陸渭上尉、分隊長林希偉上尉、飛行官仲康中尉等18員。

事實上作戰司令部經過始曉開始的3小時監控後,發現台灣當麵300圍內的解放軍空軍,從天一亮就出現大批次、大編隊的高空飛行,完全一付備戰的態勢。因此作戰司令部研判這一天的偵照作業,已經無法以「偷渡」方式進行偵照作業,因此大膽的采取大編隊戰機掩護單機偵察機的方式,強行由台海直接高空進入偵照區。

這種光明正大直接擺明要進入敵區偵照的方式,完全不符合偵照機要「隱密、快速與避戰」的原則。不但是台灣空軍第一次,更是世界軍事航空史上的第一次。

18架掩護機於9時58分起分批由新竹基地起飛,10時2分與偵照機會合出航,分為2編隊群,第1編隊6架在偵照機前,第2編隊12架在偵照機後,高度3萬6000,以360度向目標航進。

其任務編隊如下:

第1編隊:6架飛行在偵照機之前,前衛分隊由李叔元中隊長率領6架F-86F擔任前衛掩護。

第2編隊:12架F-86F在偵照機之後,3個4機分隊分別編成:

(1)直接掩護分隊:由馬大鵬中校領F-86F戰機4架,隨伴 RF-84 進行偵照。

(2)低層掩護分隊:由大隊長冷培澍上校率領F-86F戰機4架,任低層掩護。

(3)高層掩護:由唐積敏中校領隊,率F-86F戰機4架高空掩護。


飛彈擊落敵機 航空史第一遭

作戰經過:

第1編隊於10時34分到達目標區,右轉至方向220度(西南),忽然聽到位於石門的管製報告站的警告,指出機隊的4點鍾位置(右後方)20處有中國戰機!

由於警告發出時已經讓雙方距離接近到20,因此編隊所有飛行員幾乎同時回頭察看警戒,也由於距離已相當接近,因此大家也同時注意到有4條凝結尾與我機同方向航行。

沒多久,這批凝結尾慢慢向左轉彎。

當時在空飛行員在得知已可目視接敵(target in sight)之後,研判地麵管製的警告之所以會如此「遲緩」,並不是怠忽,而是中國戰機的爬升率太大!而具備這種大爬升率的,正是當時解放軍的最新式戰機MiG-17。

所有飛行員麵對已準備在後方占位攻擊的解放軍MiG-17戰機,無一不是全神警戒。因為MiG-17戰機的性能明顯比國軍F-86F戰機好,若不是總領隊冷培澍一句:「穩住編隊!」當時極有可能就會有墊後的3、4號機,會采取俯脫離的方式避免遭到突襲。

不過,領隊基於多項考量,眼見向左轉的4架MiG17,為了更謹慎,第1編隊長機李叔元立即打破無線電「隻守不發」的規定,詢問第2編隊機有無向左轉者,第2編隊幾乎所有人同時都按下發話鈕大聲回答:「左轉的是米格機!」

由於當時的無線電較為舊式,同一時間出現多人發送就會發生擾,因此聽在李叔元的耳中根本是一團亂,因此再次在無線電中大叫:「leader 回答就好!」此時第2編隊的唐積敏立即發話大叫:「左轉的是米格機!再不打會被他們跑了!」

李叔元率領的第1編隊,在斷定該批確實為解放軍MiG17戰機的同時,又看到這個由4架MiG17組成的機隊,竟然又右轉轉回我第1編隊的右方!

中國戰機這個不合邏輯的動作,一時讓國軍飛行員紛紛懷疑,這種將公然將尾部留給敵人打的方式,顯然是解放軍誘敵的戰術,因此李叔元再次以無線電詢問戰管:「低空還有沒有雷情(雷達情資)?」戰管則斬釘截鐵回答:「沒有!」

李叔元見此大好機會,認為「機」不可失,立刻率領的第1編隊機右轉跟蹤,同時轉至約70度(東北東)方向,距MiG17戰機約1萬。

第1編隊機先推機頭獲得速度後,立刻拉升至3萬9000,然後對準MiG17戰機,由1、3號機的李叔元、錢奕強各發射飛彈1枚,當見MiG17戰機2架爆炸下墜。

這一刻,1958年9月24日上午10時38分,空戰史上第一次用飛彈擊落敵機的記錄,由中華民國空軍第44中隊長李叔元寫下。


纏鬥技術占上風 中國戰機紛紛遭擊落

第1編隊機先推機頭獲得速度後,立刻拉升至3萬9000,然後對準MiG17戰機,由1、3號機的李叔元、錢奕強各發射飛彈1枚,當見MiG17戰機2架爆炸下墜。其餘MiG17戰機2架即向左拉升,2號機傅純顯向左追蹤該2架MiG17戰機,並用機槍實施近距離射擊,擊落1架MiG17戰機。

第一回合作戰暫時結束,機隊右轉至180度(正南方),本以為解放軍戰機會因空戰失利而向西撤離目標區,怎知當第1編隊才完成一個轉彎,就直接與另一批由低空以大速度爬升而來的MiG17戰機遭遇,由於國軍飛行員一直都沒看到,更沒聽到戰管警告低空中國戰機,所以雙方立刻陷入混戰。

顯然,國軍的戰管雷達仍存有許多死角,因為國軍飛行員一直都搞不清楚為什麽還會有米格機由肚皮下竄上來。

由於台灣飛行員多經過極嚴格的空戰纏鬥訓練,彼此雙機作戰的默契相當好,所以才轉幾圈,勝負立見。

錢奕強、宋宏焱雙機運用靈活,一路以最大推力猛追中國戰機,可以說是機槍與飛彈用。宋宏焱更是一再以機槍進行長距離射擊,明知誤差率相當大,但這種「亂槍打鳥」的戰法,卻讓解放軍戰機必需不斷左閃右避而喪失速度,縮短了雙方的距離,造了飛彈射擊的好機會。

劉賡元也是表現不差,在發現僚機謝祥龍上尉脫離掩護位置時,仍繼續俯加速,硬是用機槍把1架米格機尾管打得煙焰四起,脫著黑煙往中國內陸脫離。

各項性能都比F-86F來的好的中國MiG17戰機,仍然不敵而被錢奕強、宋宏焱各擊落1架。而劉賡元、宋宏焱各可能擊落1架。

錢亦強上尉在短短5分鍾,便以飛彈與機擊落2架MiG17戰機。


沿海大混戰 戰機纏鬥密度創世界記錄

當第44隊的戰機前後兩次與中國MiG17戰機交戰後,大編隊其他戰機上的飛行員各個技難耐,但基於任務目的不是進行空戰,而是全力掩護該空域唯一的偵察機實施偵照作業,所以編隊仍然在大隊長冷培樹上校的嚴格要求下,維持完整的隊形。而這場混戰,在同一個時機內有雙方220架大小戰機穿梭在溫州灣上空,創了世界空戰記錄。

依計劃,第2編隊內分3個分隊,每分隊F-86機4架,第1分隊低層執行偵照機左方空域掩護,第2分隊在中直接掩護,第3分隊在右方實施高層掩護。

10時43分,偵照機完成偵照任務。由第2分隊掩護返航,但機隊飛行至南麂以東30後,眼見多架中國MiG17戰機在低空向東飛行,這可以說是最好實施攻擊的機會,但基於偵照機仍未脫離,所以機隊仍然緊緊護衛著偵察機。

10時50分,當編隊抵達溫州灣上空後,高度為3萬7000,偵察機飛行員楊世駒心中也知道,第44中隊已接敵,而且還擊落多架中國MiG17戰機。換言之,負責掩護他的戰機飛行員已經達到忍耐的極限了,因此他在無線電中告訴掩護機領隊:「我安全了,你們趕快上,別讓米格機跑了。」

掩護機隊一聽到可以參戰,沒人來得及回答,幾乎所有人同時帶杆直4萬空域。

在掩護機全部向戰鬥空域時,溫州灣上空可以說從1萬到4萬都有戰機在捉對纏鬥,這場戰機纏鬥的密度,也創了世界空戰記錄。


世紀大纏鬥 國軍戰機9比0大勝

長機(1號機)馬大鵬低頭索敵時看見1架F-86追蹤1架米格機,由於速度不夠而脫離,當時這架中國MiG17戰機的高度為3萬2000,馬大鵬當即推頭以0.9馬赫(音速零點九倍)跟蹤接近至2000,前後開槍3次才擊中這架MiG17戰機,被擊中的中國MiG17戰機隨即起火墜落。

正當馬大鵬準備在無線電中高興的報告擊落敵機的消息時,卻又發現第2架MiG17戰機,馬大鵬立刻加速接近至3000距離,但這架MiG17戰機上的中國飛行員,顯然技術上較為靈巧,多次左閃右避,馬大鵬多次開槍射擊未中,2號機夏繼藻眼見MiG17戰機已點燃後燃器準備大速度脫離,立刻推頭攻擊,順利擊中,夏繼藻目睹該機墜落。

於低層執行偵照機左方空域掩護的第1分隊,在10時40分於溫州灣上空,高度4萬,航向360度(正北),發現MiG17戰機4架,航向180度(正南),與機隊成對頭接近態勢,MiG17戰機以單機跟蹤隊形左轉,準備以「鉤拳」方式企圖進行攻擊。

這個分隊的領隊機是大隊長冷培澍,這位整整打完8年抗戰與國共內戰的飛行員,隨即看出中國戰機的戰術,馬上率領其餘3架僚機左轉,維持在接戰圈內,冷培澍一個急轉彎跟上MiG17戰機的4號機,整整追著這架戰機邊追邊打1圈360度,由照相槍記錄顯示,這架MiG17戰機可能被擊傷,其餘MiG17戰機則開啟後燃器加速逃逸。

在偵察機右方實施高層掩護的第3分隊,10時42分在溫州灣上空,高度4萬2000,航向180度(正南),在返航時發現7點鍾(左後方)有MiG17戰機2架,其中1架向我2號機開1次未擊中。長機唐積敏與2號機李載權即向左急轉實施追擊,MiG17戰機在喪失攻擊機會後右轉向北逃逸。唐積敏、李載權二員則繼續跟蹤追擊,追至路橋上空,見該MiG17機在路橋機場南5處,已放輪準備落地,唐積敏緊跟在後,實施近距離射擊,隨即看到該機墜落。

此時,在另一空域,同為第3分隊的3號機王淵博,在內圈跟上MiG17機隊的長機,開槍3次,見該機冒煙下墜。

王淵博與這架MiG17的激烈纏鬥,一直被美軍當成典型的「ACM空戰機動操作」的教材。因為王淵博為了要擊落這架MiG17,幾乎將所有的空戰技術都用上了,而這架MiG17也毫不含糊的做出應有的反製動作,雙方纏鬥的空域由4萬打到4000,再由4000打回2萬,從最大速度打到最低速度,雙方最後可以說是打開減速板在做殊死戰。

空戰結束,中國MiG17戰機被我錢奕強擊落2架,李叔元、傅純顯、宋宏焱、馬大鵬、夏繼藻、王淵博各擊落1架,唐積敏、李載權合力擊落1架,共計9架。又劉賡元、宋宏焱各可能擊落1架,冷培澍可能擊傷1架。

這場溫州彎大空戰,前衛分隊1至4號機先後使用空對空響尾蛇飛彈命中敵機,此為全世界首次以響尾蛇飛彈擊落敵機之先例,也是世界首次空空導彈實戰。


==========================================================================

注,9.24空戰中國提供的戰果:
我軍戰機擊落敵機一架。這架敵機編號為355號,屬敵第十一大隊,飛行員情況不詳。海軍航空兵第二師被敵機擊落戰機一架。飛行員王自重壯烈犧牲。事後查明,王自重係被敵機用美製“響尾蛇”空空導彈擊落的。9.24空戰是空空導彈在世界範圍內第一次擊落戰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