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向大家宣布原子彈爆炸成功
-- 哎,可惜,照片太小了。哪位仁兄能貢獻出清晰的大照片。謝!,-- HPI
附:33位將軍目擊蘑菇雲升起
1966年4月中旬,在我國首次核試驗成功一年半之後,中央軍委根據賀龍元帥的提議,決定抽調全軍各大單位的主要領導組成見學團,前往核試驗基地和導彈試驗基地參觀見學,以增強我軍高級將領關於核彈和導彈等尖端武器方麵的知識。見學團由時任副總參謀長的張宗遜上將負責具體組織和帶隊,成員由宋時輪、陳士榘、張震、王恩茂、黃新廷、曾思玉等33名將軍組成。這一次,這些長期駐守在祖國各地、平日裏難得碰麵的將軍們一起目擊了蘑菇雲的升起,巡視了核爆後的現場。
每人隨身“三件寶”
5月3日傍晚時分,見學團人員搭乘的專機降落到了核彈試驗基地領導機關所在地的機場。見學團首先在機場附近一個招待所裏,學習核武器的理論知識,聽有關專家講課,並參觀核彈實物和經過改裝用以投擲核彈的轟炸機。理論講解和實物參觀告一段落後,見學團即乘飛機進入位於大漠深處的核彈試驗場區。
從飛機上往下看,一片土黃色的戈壁沙漠,沒有一點綠色。大風呼嘯,沙浪滾滾,飛機像蕩秋千似的忽上忽下地顛簸。經過約一個小時飛行,飛機降落在一個簡易機場上。機艙門剛打開,一股強勁的風沙衝門而入。人們隻能眯縫著眼,貓著腰頂著風下飛機。張愛萍上將身穿羊皮大衣、背著水壺、戴著墨鏡站在機旁,同走下飛機的同誌一一握手。張愛萍上將時任副總參謀長兼國防科委副主任。由於擔負著協助聶榮臻元帥具體組織尖端武器的研製和試驗的任務,他早已遠離北京,忙碌在茫茫戈壁上了。
張愛萍對將軍們說:“宗遜副總長率領各位領導到基地來檢查指導工作。我謹代表國防科委和核試驗基地全體指戰員表示熱烈歡迎。”張宗遜副總長趕忙糾正:“是來學習,不是來檢查指導。”時任軍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的宋時輪上將則插話:“空口說表示歡迎不行,得有點實際內容!”張愛萍同誌當即回答:“奉送每人‘三件寶’———墨鏡、水壺、羊皮襖。這3件東西在戈壁灘上活動,絕對不可少。這裏的氣候大家已體驗到了,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太陽一出熱得要死,陰天和晚上又冷得要命。俗話說,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自然條件不好,再加上我們接待條件有限,連飲水也隻能定量供應,希望大家包涵。”時任軍事學院院長的張震笑著說:“有了水壺渴不著,有了皮襖凍不壞,有了墨鏡就既不怕風沙,也不怕強光,條件不錯嘛!”
閃光、火球、蘑菇雲
在聽過基地張蘊鈺司令員匯報了試驗場區情況以及行將進行的核彈試驗方案和參觀見學的安排後,見學團的將軍們不顧烈日當頭曬、風沙迎麵吹,跑遍了1000多平方公裏的效應物布放場區,從構築在預定核爆投影點下方的掩蔽部,一直看到距爆心幾十公裏的野戰工事,還參觀了此前第一次和第二次核試驗的遺址,目睹了核爆炸對各種物體殺傷破壞的痕跡。
5月9日,核爆試驗準備工作基本就緒。這一日,天公作美,適合飛機飛行和投彈。淩晨時分,試驗場區總指揮張愛萍上將下達了爆前10小時倒計時逐項檢查落實的命令。全場區立即投入準備核爆試驗的收尾工作。
中午,見學團乘車前往參觀地區。為了讓大家看得真切,又要保證絕對安全,參觀點與指揮所緊靠在一起,位於爆心投影點上風方向的一個山頂上。工程兵預先構築了防護掩體,架設了通信和觀測器材,可以實時看到和聽到核爆的景況。見學團的成員盡管都是身經百戰的將軍,但觀看核彈爆炸,卻都是第一次。對核彈能否按預定方案爆炸成功,誰也沒有絕對把握。大家都緊張地等待著這一瞬間的來臨。
大約下午2時,揚聲器裏傳來了飛行員的報告聲:“飛機掛彈完畢,請求起飛。”張愛萍總指揮隨即命令:“立即起飛。”
大約下午3時,一架載著核彈的噴氣式轟炸機飛入試驗場區上空,同時傳來飛行員請求投彈的聲音和指揮所發出的一係列命令:瞄準投彈……加速脫離……啟動場區內的檢測儀器……戴護目眼鏡等等。稍過片刻,傳來了爆前半分鍾讀秒的聲音。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注視著預定爆心的方向。
揚聲器傳出“5、4、3、2……”忽然閃來一道藍光,人們臉部像被電針刺了一下,緊接著看到一個耀眼的火球,火焰從火球中心向四周翻卷,球體越來越大,由亮變紅,由紅變黃,球體底部變扁;隨後聽到了震耳欲聾的聲音;火球漸漸變暗,從火球下方地麵上,升起一個巨大的塵柱,向火球底部接近,與火球形成一個龐大的蘑菇狀煙雲;接著熱烘烘的狂風呼嘯而來,頓時天昏地暗。其景象既恢弘壯觀,又令人心生震撼。
這時,張愛萍總指揮來到了見學團中間。他麵對各位將軍說:“從宏觀檢測到的主要數據看,爆炸很成功,其威力比美軍投在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大得多。我已命令專業偵察分隊向爆心開進,待得到他們的偵察報告後,再請各位到爆區內現地看看。”
向爆心進發
很快,見學團成員們穿上防護服、防護靴,背上防毒麵具,分乘越野車開始向爆心進發。沿途已由偵察分隊設了路標。車隊沿路標慢速行駛。
隨著車隊向爆心逐漸駛近,核爆炸造成的後果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在眼前。許多建築物和鐵路的枕木以及木質電線杆還在燃燒,各種兵器上的保護漆全被燒掉,裸露出一層毛糊糊的黃鏽;爆前在兵器旁布放的動物,有的已被燒焦,有的奄奄一息。
再往前走,地麵上的建築僅剩下殘牆斷壁,鐵路橋的鋼梁被掀下橋墩;布放的火炮、坦克被掀翻移位數米到數十米;暴露在地麵的各種動物均無完整的屍體;專業搶救分隊正在挖掘被掩埋的地下掩蔽部的進出口。
離爆心越來越近,地麵上的建築已全部夷為平地;布放的兵器變成了支離破碎的廢鐵,找不到任何動植物的痕跡;被火球吸起的沙土又回落到了地麵,地麵上好像鋪撒了一層厚厚的粉末,越接近爆心,粉末層越厚,以致車輪下陷無法開動,人們隻好下車步行。
當進至爆心時,可以看到爆心地區布放的效應物均已化為灰燼;地麵上除了一層熱乎乎的深灰色粉末外,看不到任何東西;但是,修築在深層地下的鋼筋混凝土掩蔽部除進出口被虛土掩埋外,本身卻完好無損;地下掩蔽部裏的掛鍾仍在滴答滴答的走,幾隻小狗和猴子仍在活蹦亂跳地嬉戲。
大家步履艱難地走出爆心後,乘車進入洗消站。這個洗消站是由防護專業分隊在爆區上風方向無沾染地區臨時開設的,由水罐車、噴灑車、淋浴車以及各種檢測設備組成,猶如一段淋浴走廊。從核爆區出來的人員和車輛都必須接受洗消。進入洗消站後,每個人都須脫去防護服和內衣,赤身走進淋浴車,在噴頭下徹底衝洗,經儀器檢測,證明身上攜帶的放射性劑量低於限定標準後,才準出來,穿上嶄新的內外衣,乘車沿著設定了標誌的路線向回行駛。
見學團的成員經過對核爆炸現場實時實地的觀看,對核武器的威力有了親身的體驗。閃光、火球、蘑菇雲、熱風暴,倒塌的建築、變形的兵器、燒焦的動物屍體、綿軟的地麵、修築在深層地下的鋼筋混凝土掩蔽部,搶救搶修活動以及洗消等景象強烈地印在腦子裏,引起了將軍們深深的思考。大家分組座談了參觀見學的感受。張宗遜副總長總結說:“過去對核武器的了解基本是停留在書本上。紙上得來總歸淺,深知此事須躬行。我們今後的任務就是要把學到的這些知識用在對全軍的教育訓練中。”
在見學團全體會議上,張愛萍總指揮說道:“這次試驗的成功標誌著我們已經掌握了製造氫彈的技術。我們將很快進行氫彈爆炸試驗,接下來還要進行地下核爆炸試驗和導彈核武器的發射試驗。”張愛萍總指揮的話音剛落,全場響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許忠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