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中國外交部檔案解密:披露國宴閱兵等諸多外交內幕 -- zt

(2007-02-11 14:03:00) 下一個

中國外交部檔案解密:披露國宴閱兵等諸多內幕


在整個20世紀的百年曆史中,1949年10月1日紅色中國的誕生,影響了以後整個世界曆史的進程方向。中國的這一巨變,集中地反映在我國的外交領域。

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從當時兩個陣營嚴重對峙的實際情況出發,作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幹淨屋子再請客”和 “一邊倒”的重大外交決策,同社會主義國家和其他友好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同蘇聯締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國還同印度和緬甸共同倡導舉世聞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萬隆會議。

在建國初期的外交戰線上活躍著一批年輕的外交官。他們來自解放軍、學生和我黨地下工作者。由於缺乏外交經驗,加上人力不足,摸索階段的新中國外交難免出現了一些倉促場麵。

在新中國成立55周年之際,為了了解新中國成立時的外交活動,記者來到了外交部檔案館。

據檔案館鑒定開放處處長張素林介紹,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外交檔案十分有限。當時承認中國的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黨際交往比較多,有關這部分材料都保存在中聯部,所以存放在外交部的有關當時外交的資料比較少。

接貴賓找錯車廂

據檔案記載:1951年,為舉行國慶活動,從9月10日起,我外交部工作人員就開始張羅起準備迎接外賓的工作。但限於人力不足,加之對迎賓工作內容的生疏,迎送工作顯得很慌亂。如:第一次赴機場迎接蘇聯著名作家愛倫堡與涅魯達夫等人時,由於事先分工不細,在機場沒有人負責搬運他們的行李,結果臨時由於行李的問題而影響了整個行程的安排;另一次中方接站人員在車站歡迎越南代表團時,由於事先未把代表團乘坐的列車車廂順序搞清,結果撲了個空。

在迎送貴賓時各組配合也不夠,分工也不明確,常常發生接待室無人準備煙茶、月台票無人付款購買等情況。送外賓時,買火車票的是一個人,送行李的是另一個人,結果是送行李的人找不著車在哪裏,買車票的人不知道行李放在哪裏。

此外,據檔案記載,辦公廳總務處在各項工作中有時缺乏適當的配合。如布置大廳時放錯花盆,在機場和車站支付招待費用時未能主動協助,負責買月台票的人有時竟拿不出錢來買票。

迎送後期由於吸取了前一時期的經驗,因而比較順利。工作最忙時,一天迎接了四批外賓,共計32人。規模最大的一次送走了36位外賓。

國宴請柬 落了重要嘉賓

國慶節的宴會簡稱國宴,是一個國家重要的外事活動,不能出現差錯。但在1951年的國慶宴會上還是出現了一些失誤。

據一份1951年外交部國慶總結檔案稱:那次出席宴會的共450人,這對成立不久的外交部工作人員來說,顯然缺乏足夠的經驗。例如,由於事先聯係工作未做好,直到宴會開始前一小時才得知,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三國代表團當日不能抵達北京,蘇聯代表團成員的名單在他們到達北京飯店後才搞清楚。這使安排座位和配備譯員兩項工作都受到影響。

邀請參加國宴的名單經過各級領導審完後,外交部的工作人員才發現,竟未列入朱德夫人康克清同誌的名字,臨時被中央人民政府典禮局餘心清局長發現,但由於時間太緊,再邀請為時已晚。請帖及席次通知等發出過晚,各賓主不能來者多不能及時通知,以致臨時調整席次,異常忙亂。

宴會方式決定太遲

開完宴會後,宴會組的同誌進行了總結。我們在負責人寫的總結報告中看到以下幾條總結:1.宴會方式決定太遲,以致一切均感慌忙。2.我個人對於中外賓主均不熟悉,臨時出任總指揮未能稱職,很不合適。3.以後需要在人事方麵較為熟悉的人來擔任總指揮,那麽對於事先安排座位和臨時調動席次兩項工作必能做得更為周到。


新中國6次閱兵各具特色 天安門見證我軍壯大成長

閱兵,是一項極其隆重的軍事儀式,它可以展示一個國家軍隊的戰鬥力和武器裝備,可以樹立國家軍隊的軍威,更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國威。據今年解密的檔案顯示,從1949年開國大典起到1955年,新中國每年國慶節都要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國慶閱兵。

1949年4架飛機攜彈受閱

檔案顯示,1949年的閱兵活動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軍事盛典。閱兵總指揮聶榮臻率領陸、海、空三軍受閱部隊的分列式由東至西從天安門城樓前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首先通過天安門廣場,陸軍出現在閱兵式上的是大量的步兵、騎兵,還有少量的炮兵、裝甲兵、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坦克兵和騎兵師。在步兵行進的同時,空軍17架飛機從天安門上空飛行受閱,都是繳獲敵人的螺旋槳飛機。為防備敵機突然來襲,其中有4架是攜彈飛行。

開國大典閱兵受閱部隊共16400人,火炮119門,坦克和裝甲車152輛,汽車222輛,飛機17架。

1950年1900匹白馬最壯觀

檔案顯示,當年國慶閱兵最壯觀的應數騎兵部隊駕馭1900匹白馬,分成六路縱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的景象。空一師組建不足4個月,準備時間隻有30多天,參閱飛機僅19架,受閱戰機以整齊的隊形兩次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

1951年民兵大隊首次參閱

閱兵隊伍中出現了民兵大隊,這些民兵都是華北老解放區民兵的代表。第三次國慶閱兵受閱部隊最前列的方隊是正在軍事學院受訓的身經百戰、功勳卓著的高級軍官。

1952年閱兵隊伍中民族大團結

與往年不同的是,民兵大隊的成員來自漢族和多個少數民族,他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民族服裝,手裏拿著新式的作戰武器。在此次閱兵的活動中,公安部隊首次參閱。摩托化步兵方隊也成了閱兵隊伍中一道靚麗的風景,160輛摩托車煞是威風。

1953年火箭炮兵方隊首次出現

火箭炮兵方隊第一次出現在受閱隊伍中,使用的還是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中國人民誌願軍代表團出現在天安門觀禮台上。

1954年彭德懷檢閱各部隊

國防部部長彭德懷在閱兵總指揮楊成武陪同下檢閱各部隊。隨後舉行了分列式檢閱,受閱部隊由東向西通過天安門廣場。受閱各方隊包括軍事院校、公安部隊、水兵、步兵、騎兵、摩托步兵、傘兵、炮兵、坦克、空軍部隊等38個方隊和4個飛行梯隊,受閱部隊共10384人。

1955年著新製式軍服受閱

檔案還顯示,此次閱兵為解放軍實行軍銜製後的第一次閱兵。部隊官兵穿著新製式軍服,佩戴軍銜、領章,軍容煥然一新,使這次閱兵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文/本報記者 楊章懷)



被以“開拓團”名義騙到中國的大批日本僑民遣返揭秘

日本侵華時,曾經利用恩威並施的手段,將居住在日本的大批偏遠的貧苦國人,以“開拓團”的身份騙至中國定居。但是,日本很快就被中國人民趕出國門,大批的日本戰俘已經被遣送回國,大部分的日僑也陸續撤出中國。至1952年,仍有3萬多名在華的日僑有待遣返。這些日本僑民許多已經和中國內地的人結婚生子。大部分日僑對中國也有很深的感情,但也有一部分想回國的日僑,由於當時日本政府的百般阻撓,因此一直都沒能和親人團聚。

外交部最近解密的105-30064-01號檔案顯示,中日雙方在遣返日僑問題上,有合作也有鬥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簽署備忘錄

1953年1月31日,日本政府委托日本紅十字會、日本和平聯絡會、日本中國友好協會組成的代表團來京商談在華日僑回國的事宜。中方首席代表為廖承誌、日方代表團團長為島津忠承。

經過多次的協商、談判,中國紅十字會和日方的三團體代表團簽署了“備忘錄”,備忘錄對日僑歸國問題作了明細的說明。比如,日僑去留自願、雙方的紅十字組織大力協助留在中國的日僑和與遠在日本的家屬通信。在中國,中國人和日本人所生的小孩,尚未滿16歲的都做中國人處理。滿16歲者根據本人意見選擇國籍,對希望回國的準其回國等等。

雙方通過不斷聯絡,中方還通報了遣返日僑的人數,日方的船隻在具體碼頭迎接和為日僑歸國準備食物。

遣返第一批日僑

1953年3月22日,負責迎接日僑回國的第一艘船“白龍丸”到達天津港口時,當時約有900名日僑已經集合在一起,準備登船回國。他們當中,有的經過與中國人長期一起生活,建立了血肉聯係,有的已同中國人結婚生了孩子,還有的孤兒也是由中國人民一手把他撫養長大。

所以,前來歡送的還有他們的中國親人以及好友。大家都依戀不舍,有的抱頭痛哭,有的相擁而泣、難舍難分,此時的惜別顯然已經超越了國界,是親人之間離別的痛苦。隨著汽笛的長鳴,碼頭和船上斷腸的痛哭連成了一片。這些日本孤兒朝著在碼頭上揮手告別的中國親人深深地鞠了個躬,以感謝中國親人對他們的撫育之恩。

日本“公報”無理我外交部針鋒相對

從1953年3月下旬開始,日本政府派來接日僑的人員陸續抵達中國規定的碼頭,從1953年3月開始被遣返回國的日僑共11批,29040人。隨著一批批日僑的歸國,日僑回國問題本來已經由中日兩國人民團體得到了妥善的解決。但是1955年7月16日,日本外務省又就所謂“撤退留在中國大陸的日本人問題”發表了一項公報,日本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毫無根據的指責和片麵的無理的要求。

隨後,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也發表了聲明,日本政府所提出的“撤僑問題沒有進展”是沒有根據的,而是恰恰相反,“中國在日本有數萬僑民,他們的正當權益並未得到應有的照顧。他們同祖國和家庭的聯係還受到阻擾,他們更沒有回國的便利。”

日僑又返回中國

據外交部檔案:記載個別隨日僑到日本的中國婦女,要求回中國的,已經隨1955年2、3月日本來船回來了;曾與中國人結婚的日本婦女回國後要求再來中國的問題,我們的處理方法是回信要求本人,直接寫信給她的丈夫或其他家屬,由家屬向政府部門辦理入境手續,實際上已經有這樣的人回來過。(文/本報記者 楊章懷)


為趕女王加冕爬珠峰 有人提議珠穆朗瑪改名“伊麗莎白二世”

1953年5月29日,人類首次征服地球第三極——珠穆朗瑪峰,而成功登頂者則是英國登山隊員埃德蒙·希拉裏和丹增·諾爾蓋。時間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終年冰雪覆蓋的珠峰仍然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登山者,然而,在外交部的檔案記錄中,關於首登珠峰的記載卻由於涉及到疆土問題而並不令人“愉快”。

征服珠峰為女王加冕獻禮

1953年初,由英國漢特上校率領,丹增、希拉裏等人組成的英國登山探險隊帶著強大的裝備由尼泊爾境內出發,開始了征服珠峰之旅。隊伍中,住印度的尼泊爾向導丹增被當地居民稱為“雪山之虎”,有著豐富的登山經驗。4月中旬,登山隊將大本營安紮在孔布冰川,按計劃,他們要在6月3日前登上珠峰。

為什麽要選擇6月3日這個日期作為最後期限呢?原來,6月2日是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加冕的日子,登山隊員們想把征服珠峰作為加冕獻禮。

1953年5月29日,珠峰被插上英國、尼泊爾的旗幟。3天後,伊麗莎白女王在加冕典禮前夕得到了征服珠峰的消息。印度、尼泊爾等國政府紛紛致電英國表示祝賀,有人甚至提議將珠峰另外命名為“伊麗莎白二世峰”。

攀登珠峰侵犯我國領土

我國西藏外事處得知消息後收集了大量材料,證明英國登山隊攀登的珠峰在我國的西藏地區,隨即將此事上報到外交部,外交部將西藏外事處的材料轉給了我駐印度大使館。

珠峰不僅屬於我國領土,而且一直被西藏人民視為聖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登山隊攀登珠峰必須得到西藏方麵的同意。在英國人 JAMEB BAMBEY ULLMAM 1948年出版的《KINGDOM OHADVBTYVB——HVHBMBT》一書所繪的地圖中,珠峰位於中尼交界處,三角形的珠峰的大部分以及峰尖均位於西藏。1938年到達珠峰地區的英國探險隊也證實,珠峰為紮絨布冰川及紮絨布河穀之發源地。種種資料表明,珠峰在我國領土範圍內,珠峰南坡屬尼泊爾,與印度無關,與英國更無關,英國人到上麵去插旗總是錯的。

概不參加攀登者集會

6月27日,攀登珠峰的尼泊爾人丹增來到德裏受勳,英國專員及尼泊爾大使舉行招待會表示歡迎,英國與尼泊爾均邀我國大使參加,但被中方委婉拒絕。

無獨有偶,6月29日,印度總統也要為攀登珠峰的英國人泰新授勳,邀請我國駐印度大使館一等秘書以上館員參加,晚上還要舉行招待會,雖然印方沒有明確表示是為歡迎登山隊,但實際上確是為登山隊舉行的招待會。

礙於印度總統的麵子,我駐印大使立即向外交部請示,得到外交部的明確答複:“對印總統歡迎珠穆朗瑪峰攀登者的招待會亦不參加”,“今後有關攀登者集會概不參加”。

首登珠峰 成功還是騙局?英國登山隊首攀珠峰遭質疑

1953年7月18日,印度《閃電報》上所載有關“額菲爾士峰探險隊”的一封信。

先生:

祝賀你暴露了“額菲爾士峰(即珠峰)探險隊的騙局”,我有一篇令人注意的新聞,是一位剛從卡德滿都回來的朋友帶來的,它引起了對希來裏(即希拉裏)和天星(即丹增)征服額菲爾士峰一事的疑問。

我的朋友在卡德滿都和一位曾與探險隊一起的人結識了,這位希爾帕人遲疑了好久才透露出這個消息,當報告額菲爾士峰已被征服的那天,他在最高的一個營帳中,他說,實際上絕沒有人爬到過頂峰。

他說,天星和一個英國老爺一清早就出去爬山,那天天氣並不太好,他們二人在午飯前一小時左右回來,英國老爺們立刻舉行了秘密會議,天星也出席了,午飯延遲了。

於是,他們告訴隨著探險隊的挑夫們,天星已經征服了額菲爾士峰,當下一日,探險隊開始下山時,一直和挑夫們一起的天星離開了他們而去,和英國老爺們在一起了。

有兩次他單獨和天星談了話,天星告訴他,英國老爺們強迫他說謊,當隊伍到達陽波傑和卡德滿都時,要他說他們曾到達山頂。

尼泊爾人民懷疑此次征服……

你的忠實懷疑者

  
第一步艱辛走向世界 新中國首赴奧運之約

1952年7月19日,第15屆奧運會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舉行。2月5日,台灣致電國際奧委會要求參加該屆奧運會,同年7月,新中國接到該屆奧組委主席、赫爾辛基市市長佛倫凱爾以及國際奧委會的邀請。然而,奧運會前夕,中國駐芬蘭公使館官員就國旗及台灣代表團問題,展開了一場“外交鬥爭”。

  芬蘭商店出現台灣旗幟

  外交部第113-00159-3號檔案記錄,1952年7月10日,新中國駐芬蘭公使館姚登山代辦拜訪了時任芬蘭外交部秘書長的塔耶尼。姚登山提出,發現赫爾辛基市文斯勃朗那狄路33號一家書店及鐵路廣場一家名叫SOKOS的商店內,懸掛著台灣國民黨的旗幟,希望芬蘭外交部采取措施,將店內的國民黨旗幟撤去。

  對此,塔耶尼表示十分抱歉,並指出,這是個別商店由於對政治無知犯下的錯誤,他將通知有關方麵將台灣旗幟撤去,並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會談後,中國駐芬蘭公使館工作人員顧丞親自來到兩家店中,要求撤下台灣旗幟。

  禁台入境遭芬蘭政府拒絕

  7月12日,姚登山拜訪芬蘭外交部部長杜密,談到再次在商店中發現台灣旗幟的事。杜密表示,商店中出現台灣旗幟是商人無知造成的,芬蘭政府會勸告他們。

  隨後,姚登山又提到,希望芬蘭政府禁止台灣國民黨代表及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杜密表示,芬蘭政府希望新中國參加奧運會,但台灣參加奧運會是國際奧委會邀請的,芬蘭政府不能阻止他們入境。

  當天下午,芬蘭外交部政治司副司長勒白電話通知顧丞,芬蘭STOCKMANN百貨公司已陳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並表示會有更多的新中國國旗在芬蘭商店內陳列。

  台灣旗幟仍懸掛街頭

  7月14日,顧丞發現,STOCKMANN百貨公司及亞曆山大大街,仍懸掛著台灣旗幟,塔耶尼了解情況後表示會予以解決。

  當日下午1時,亞曆山大大街協會主席打電話給顧丞,對懸掛台灣旗幟表示道歉,希望此事不會影響中芬關係。他表示,將在街上增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但卻以拆卸困難為由表示暫不撤掉台灣旗幟。這一意見遭到顧丞拒絕,顧丞指出,希望對方不要因有困難而犯政治錯誤,對方則表示要妥善處理。

  7月18日,顧丞再次提出,芬蘭大街仍懸掛有台灣旗幟,要求芬蘭政府采取措施解決。

  芬蘭外交部表示無能為力

  7月24日,姚登山代辦在赫爾辛基部分大街再次發現仍有台灣旗幟懸掛後,打電話向塔耶尼詢問。塔耶尼表示,芬蘭政府已勸告相關商店和個人,並要求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塔耶尼說,掛旗是個人行為,芬蘭政府不能用法律手段幹涉。

  此後,塔耶尼變得很不耐煩,並將電話掛斷,中國駐芬蘭公使館也沒有再與芬蘭政府交涉此事。

  7月29日,中國體育代表團到達赫爾辛基,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參加奧運會,第一次走進奧運賽場的新中國運動員雖未取得成績,但維護了中國參加奧運會的合法權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