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隱於中共高層的幕後高手
“陳雲……很少暴露自己。他總是在幕後進行操縱,將自己的活動隱匿起來。正因此,一個時期以來,有許多人無法清楚地了解他。”
這是“文革”期間紅衛兵用來攻擊陳雲的一段話,它引出了陳雲作為政治家在中國政治體製中的作用這一基本問題。不論認為他是否表現出“真實的麵目”,都是離題的。實質的問題是作為一個在幕後活動的政治家,他是否卓有成效。如果陳雲不能強有力地推行自己的思想,如果他的想法不能被領導層采納,那麽他經濟思想中許多富有創新性的理論就隻代表一種“未經實驗的道路”,而不可能指導中國經濟在組織、政策方麵發生深刻的變化。簡捷地講,如果不考察陳雲作為一個政治領導人所起的作用,我們就無法充分地評價他的一生。
處理麻煩問題的能手
擔任一個官僚集團的領導人隻是陳雲政治角色之一。
曆史證明在50年代初期,1957年、1959年、1961年至1962年,他是一個能解決任何麻煩問題的“超級能手”。
陳雲在1957年提出的長期的指導路線沒有得到貫徹執行,他提出的幾個修補性的政策倒是立即被采納了,平衡預算,控製貸款,限製通貨膨脹的措施得到了貫徹。在1957年夏末秋初“大躍進”開始前,財政狀況得到了恢複,而且到1957年夏天,經濟大體上是平衡的。在1959年上半年最初“大躍進”“後退”時,毛澤東和中國其他領導人認為鋼鐵產量的目標必須降下來,陳雲被任命為一個負責製定鋼產量的委員會的主任,這一委員會包括主要的計劃工作領導人和重工業部門的官員。陳雲提出鋼鐵計劃產量應大幅度削減,而且他顯然希望使官僚機構能認同這些目標。但1959年7月至8月的廬山會議成為一個轉折點,在那次會議上,國防部長彭德懷向“大躍進”挑戰,公開聲稱毛個人對“大躍進”負有責任,但陳雲沒有這樣做,盡管彭德懷的思想與陳雲的觀點是相似的。毛澤東“駁斥”了彭德懷,他認為“大躍進”還要繼續堅持。從1959年6月到1960年底或1961年初,陳雲被排斥在決策圈之外。
1961年初陳雲複出。從1961年春到年底,他領導了一係列專門委員會工作,這些委員會的建立,其目的是解決由“大躍進”帶來的問題。
在1961年5月,陳雲提出了解決中國糧食進口支付問題的措施。糧食進口是為了減輕饑荒帶來的影響,但僅僅是糧食進口並不能解決饑荒問題,在5月的另一次會議上陳雲認為必須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大躍進”時遷往城市的2000萬城市居民返回農村,人口的這一遷移會減少為供應城市而從農村征收糧食的數量,這也會使糧食進口能維持更長時間。
1961年10月,陳雲主持召開了一個煤炭工作會議。當時,煤是中國惟一的能源,其生產在大幅度地下降,鄧力群指出在陳雲接替煤炭領導工作前,其他兩個高級領導人?即李富春、薄一波?已經試圖解決煤炭工業存在的問題,但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陳雲卻穩住了煤炭工業生產的形勢。
薛暮橋指出陳雲召集了一次有關鋼鐵產量的會議,雖然陳雲在這次會議上的講話沒有看到文本,但眾所周知鋼鐵產量的發展目標大大減少,全國各地落後的煉鋼爐也在這次會議召開前後被關閉。
這樣,在1961年,陳雲就站在了努力恢複經濟問題的最前列,他解決問題的活動跨越多個領域,諸如化肥、外貿、糧食分配、煤和鋼等方麵,簡而言之,陳雲在1961年是主要的,很可能是惟一主要的解決經濟方麵麻煩問題的能手。
正是由於陳雲作為解決問題的能手取得了成功,所以才能使他的政治經濟方麵的思想充滿生機活力。在1959年陳雲幫助修改了鋼鐵的發展目標後,毛澤東在廬山會議前夕承認了陳雲思想的正確性,毛澤東承認1957年有許多人不同意陳雲提出的先保證消費品生產再保證基建的思想,毛澤東說這些人錯了,而陳雲卻是正確的。1959年6月至7月,毛澤東逐步接受了陳雲政治經濟思想中的基本內容。
但毛對陳雲思想看法上的轉變必然會引起主席的心理上的苦惱,很明顯,當時彭德懷向毛澤東挑戰,毛因而轉向了一個具有更大動員性的、烏托邦式的經濟發展模式。這一時期的複興就此夭折。
1962年初,在陳雲執行了如此艱苦的使命以使得崩潰的中國經濟恢複之後,他再次重申了他在1957年提出的許多思想。他的觀點在1962年受到黨的高級領導人的更熱情的歡迎,起碼比1957年熱情,但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陳雲的身體狀況和所處的政治環境不佳,1966年到1978年,陳雲的思想再一次被束之高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