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中國航母計劃
大海戰 發表時間:2004-2-25 10:19:27
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毛澤東,53.2.21.
雄才大略的毛澤東,需要的是強大的海軍,需要的是中華民族的自強。
海軍在58年5月,提交了新艦艇建造計劃,以後成為“二四”協定,轉讓五型艦艇,兩種導彈等。
1958年6.21,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說,在繼續加強陸、空軍建設以外,必須大搞造船業,大量造船,建設“海上鐵路”,以便在今後若幹年內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
毛澤東提出了核潛艇、航天、航母等設想。毛澤東的初步設想被詳細研究。但是現在還沒有相關資料證明中國實質啟動過航母計劃。
在大躍進的年代裏,遠洋海軍的宏偉計劃出現了,第二步計劃就是航空母艦。計劃得到林彪的大力支持。軍事大躍進的表現就是國防建設向尖端科技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現在看來,兩彈一星、核潛艇等計劃,無不是大躍進的產物,在軍事上,現在對大躍進的批判顯然有問題,比如失敗的航空工業歸結於大躍進的影響是不合適的,軍事上的超前性,屬於戰略範疇,超前性是必要的,隻是這樣的躍進付出代價的問題是戰略問題,搞不出來,是戰略投資問題。
遠洋海軍的第一步計劃在59年10月由海軍提出,獲得批準,導彈為主,潛艇為重點,同時發展中小型水麵艦艇。“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毛澤東提出了這個響亮的口號。
60年,毛澤東明確提出搞尖端技術,軍委要求海軍導彈為主,潛艇為重點,提出船舶工業八年建設計劃。在蘇聯撕毀協議的重大打擊下,開始調整。61年9月,短期計劃調整,研製規模從18型減為8型,保導彈快艇與魚雷潛艇,核潛艇等計劃被暫停。62年恢複核潛艇等6型艦艇計劃。據此估計,海軍在58年開始計劃航母,61年以後計劃被凍結。
58年進口蘇聯圖紙的“躍進”號下水,60年,自行研製的“東風”下水。而20年代初就有江南廠批量出口美國的“官府”號1.45萬噸萬噸級遠洋貨輪,中國的造船工業大大落後了,而這還牽扯到劉少奇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政治風雲。
空軍的大躍進也在進行,58年8月,沈陽正式開始了東風107的設計。東風107來源於東風104,58年3月,提出M1.4的前線戰鬥機,以後指標變為M1.8,最後改M2,遂稱為東風107。東風107模仿的就是美國海軍的一代名機,沃特F-8十字軍戰士(Crusader)。而十字軍戰士在法國被使用到最近才被陣風海軍型取代。
東風107同樣保留了適應艦載使用的前緣縫翼上單翼型,兩台“紅旗2號”渦噴,升限兩萬米。
但是在論證會議上,東風107與東風113計劃嚴重衝突,激烈爭執,結論是兩個都上,陳賡認為“兩個都搞,一個也搞不成,隻能搞一個先進的,不能搞落後的”,彭德懷認可,10月提交中央的計劃隻提到東風113。東風113是升限25000米,M2.5的前線戰鬥機。但是計劃沒有批準,劉亞樓親自主持會議,決定東風107以國家航空試製小組的名義進行。59年2月赴蘇谘詢,結果發現機翼不安定,阻力大,強度不足,動力不合理,隻可以達到M1.8,而且飛機可能不穩定。但是飛機已經開始試製,5月開始,在6月開始進行重大改進,到11月完全停止,讓路於東風113。可以發現,東風107有著上艦的目的,否則東風107早就讓路於東風113了。
中國第一次航母計劃暫時中止了,這是毛澤東倡議的航母計劃,由於當時能力的限製,沒有能繼續下去。
曆經五年調整,65年的國防建設恢複正常,海軍的核潛艇、遠洋測量船隊、導彈驅逐艦計劃都在準備中。而遠期規劃中的航母,推測也在前期計劃中。
67年051建造計劃啟動,68年718工程啟動,當時海軍以核潛艇為核心計劃,70年,091下水,71-73年,718工程陷入停頓的狀態。在這中間,69年李作鵬領導造船工業,而迄今沒有任何資料提到文革中的航母計劃,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航母計劃是林彪的手筆。
69年,中國全麵進入戰爭體製,而文革正如火如荼。核潛艇要求在四五期間生產13艘,研製中的051則要求兩年生產10艘。到了72年,四人幫提出718工程下馬,而葉劍英指出:“現在下馬不行,要硬著頭皮搞”。這顯然有政治因素。
當時的中國,一切以核力量建設為中心,海軍同樣如此。在兩彈後,航天工程就是核心計劃之一,這還從屬於導彈防禦計劃,浩大的640工程,完整的NMD與TMD計劃,反衛星計劃。海軍的核潛艇是核計劃的一部分,遠洋測量船隊並不是與航天有關,還和640工程密切相關,而051隻是為了遠洋測量船隊護航而提到計劃中來的。這多少都是一種玩笑似地海軍建設。如果有航母計劃,這水麵艦隊的建設就不是玩笑了。
71-73年,718工程陷入停頓的狀態,75年以後,江南廠主要忙於718工程的建造,沒有空閑,國防任務太緊張,一般在一個重點工程基本有了眉目以後,核心計劃開始轉移。69-72年,估計啟動了航母計劃,航母開始成為海軍建設的核心,估計航母計劃在73年以後被暫停,讓路於718工程。雖然文革是全麵鋪開國防工程,重點突擊還是保留的,估計中的海軍航母計劃讓路於國家核心計劃是合理的。
在混亂歲月裏,直接與航母計劃相關的東西就是垂直起降飛機了。估計70年上馬,75年左右使用,下馬日期不詳,估計最晚在75年被調整掉了。
中國在文革中的航母計劃沒有直接任何資料證明,如果存在這樣的計劃,一定是林彪一夥的直接倡導下進行的。這樣的計劃是玩笑似地,毫無可能性,國防計劃太多了,海軍的重要性在最後,中國沒有能力支持這麽多龐大的國防計劃,下馬是唯一的選擇,海軍首當其衝。
74年的對越海戰是一個大刺激,在75年的調整中,海軍沒有大損失。在海戰中,葉劍英曾經準備在必要的時候,派飛機去,由於航程短,直接棄機也要完成任務。空海軍隨後針對南海衝突發展裝備。海軍痛感沒有大型水麵艦隊的缺點。
重型直升機直七在70年開始研製,為718工程配套。72年定貨超黃蜂13架,到手就拆了一架仿製,在75年就開始了防製,結果在79年讓即將完成首架裝配的直七下馬,直八在84年首飛。
70年代,中英關係很好。72年進口了民用斯貝(SPEY),73年同意出口軍用斯貝,75年底合同簽訂。西方的封鎖被打破。
78年的國民經濟已經不堪重負了,軍備計劃被大規模清洗,但是海軍計劃仍然得以保留。718工程定了死計劃,江南廠趕在80年以前完成718工程的全部建造計劃,隨後在80年浩浩蕩蕩的遠洋船隊開赴南太平洋。
兩萬噸級的遠望船技術複雜,設備眾多,中國顯然已經擁有建造直升機航母的能力。在83年,香港的《現代軍事》雜誌出現了中國航母的想象圖,而此時航母計劃應該已經下馬。最主要的是81年,鄧小平終止了龐大的不切實際的軍備計劃,在東風-5導彈全程試驗以後,現在已知中國下馬了一係列的航空、航天、造船等計劃,這實際上是77年調整的繼續,調整以後仍然沒有前途的東西全部下馬。隻有核力量的建設得以較完整的保留。
文革結束以後,在華國鋒時代,中國的航母計劃才第一次有了模樣,而這一次是購買為主了,這由於與英國密切相關,相關消息比較多。
還是先從航空說起。空軍的輕型戰鬥機有兩個型號,殲12與殲11,空軍在67年提出殲6後續機設想,短距起落小型飛機,以後南昌發展殲12,而沈陽研製殲11。殲11有前緣襟翼上單翼,斯貝512發動機,兩側進氣,因為動力無法得到和為了殲8讓路而終止。垂直起降飛機的型號為殲10,沒有進一步資料。78年中國從埃及得到一架米格23,隨後,殲8、殲13、強6均采用了米格23的技術。殲13作為殲6後續機進行研製,上單翼,前後緣機動襟翼,兩側進氣,采用WS9,以後改用WS6,動力問題嚴重,最後決定使用WP15(R-29仿製),在研製10年以後,殲13在80年被終止。殲13設計推重比為1.07,M2.45,升限2萬米,最大過載7G,要求達到F16或者超過。當然,殲13計劃一直在改變中,在此給出的是後期設計數據。殲12、強6的設計不太適合改進上艦使用。最後是重頭戲殲9,64年與殲8同時啟動,最後的方案鴨式布局,12噸級的WS6(又稱910)發動機一台,兩側進氣,M2.5,升限2.3萬米。殲9同樣在80年下馬。自行研製的飛機可能改進上艦的機種全部下馬,而實際上航空工業隻有自行研製的殲8存活下來了。
必須說明,殲10、殲11、殲12都是一個思想,空軍在67年提出的中低空、短距起降、維護簡單的小型飛機取代殲6。殲10並不是為海軍訂造的,以殲10推測海軍準備建造航母沒有過硬的理由,垂直起降飛機是空軍主導發展的。在70年代下馬的飛機導致一個嚴重後果,就是海軍如果建造航母將沒有合適的艦載機可以使用。
海軍當時的唯一選擇是謀求英國的合作,取得航母計劃的外部支持。而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涉及海軍水麵艦隊的現代化,核心是直升機航母,現在已經知道的消息是1.5-1.8萬噸級航母編隊。估計的編隊是一艘直升機航母,42級或者改進051組成編隊,主要是反潛用,載'鷂'式飛機。
在70年代末,中國與英國進行了接觸,謀求獲取'鷂'式。當時的報道估計購買70-80架,於80年代中期交付,結果就是常見的'種種原因'而流產。首先是價格問題,不過這可以談,英國同意出口'鷂',但是不同意合作生產。在80年,計劃破產,中國停止進行引進'鷂'式飛機的談判。英國能同意出口'海鷂',是因為中國有很大的胃口,在76年,出口50台斯貝的價值是650萬美元,中國對英國的發動機很感興趣,海軍計劃進口TM3B動力(42級、無敵級相同動力),與空軍的斯貝都是羅·羅的產品,海軍還在進行引進42級的談判,引進海標槍導彈的談判等一係列計劃。
還是看看83年香港人挖出來的東西。想象圖上的垂直起降型(CVHG)2萬噸級航母被估計在85年使用,190X40X8m,30kn,20-25架垂直起降飛機與直升機,機庫170X25m,甲板180X30m。這是目前為止最可信的直接資料了,香港人很能幹,同期的殲9也是他們挖出來的,不過在描述上是強5,現在知道確有殲9,香港人搞混了,簡氏又抄襲一次。圖上是前後各一個升降機,8個直升機起降區,小斜角起飛甲板。右側的艦橋中間一體化煙囪,後部一個格桅,艦橋前後各一個8聯防空導彈發射裝置。煙囪前麵的最高處一個遠程雷達。此圖是根據中國航母遙控試驗模型(太湖邊的無錫702所試驗水池裏被發現)為基礎,綜合當時的消息給出的。
艦載機是海鷂與大山貓,重型直升機超黃蜂,防空導彈是海標槍。這些在現在都是有案可查的。海軍對海狼很有興趣,但是英國不賣,海標槍也很有興趣,當時苦於沒錢買。大山貓是另外的情況,79年計劃購買直升機,70架BEEL212/412,價格都談妥了,大山貓先詢價,英國不願意賣,卡價錢,突然殺進法國,居然同意轉讓技術,上了直九。不過海軍還是想要大山貓的,青眼有加。這樣的情況估計是中國不買'海鷂'造成的,英國人的生意經很好,賣給你東西也要看情況的。
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化戰鬥能力的海軍――鄧小平,9.8.2。
華國鋒對海軍有興趣,這有一係列揭秘資料可以證實,海軍在政治上與華國鋒靠近。華國鋒重海軍,出於政治上需要PLA的支持,購買為主的航母計劃就是一個證明。鄧小平的題詞耐人尋味,要的是戰鬥力,不是其他。
同期,PLA的發展定下來了,空、海軍都是先買個現代化,以應急。海軍航母計劃破產,主要是由於計劃過於龐大,開支太多,現在回過頭去看,鄧小平下馬一係列軍事計劃實在英明,文革中的軍備競賽,拖垮的是中國的國民經濟,鄧小平的清醒讓中國避免了悲劇的發生,現在討論中國在文革中是否是軍備競賽是無聊的,一個文革的破壞加上軍備競賽讓中國大倒退。80年代初,PLA破爛的武器裝備,鄧小平壯士斷腕,暫停不切實際的國防建設,讓位於經濟建設,就是讓中國留下青山在的舉動。海軍還是要的,這地方可以看見鄧小平深受毛澤東大海軍的影響,購買42級驅逐艦,暫停航母計劃,穩妥發展海軍。
購買英國42級是一個重大舉措,81年流產了,英國最後不賣了,耍了中國一把,也是太先進了,舍不得賣。然後海軍準備引進42級技術改造051,計劃是6-9艘,但是談判不行。
PLA深刻痛苦了一回,購買太貴,撒切爾的政府與以前不一樣,此路不通了。原來計劃的航母,購買42級編隊,現在連改進051也不行了,航母自研,買英國設備,不同於'無敵'的是斜角甲板,其他應該差不離,這更不可能了。以後打起意大利的主意,西方報道中是對加裏波第(GARIBALDI)感興趣,想買,還對'狼'級的技術感興趣。同時和法國進行了接觸,改進051,計劃同樣破產。這時候701所立馬橫刀,上書建議自己搞驅逐艦,兩步走,先改051,再上052,鄧小平拍了板,還是自己搞放心,不會被卡脖子。
第三次航母計劃徹底破產。這次航母計劃是特殊狀態下出現的,海軍抓住了軍備競賽的尾巴,但是狡猾的英國人讓海軍的計劃徹底破產了,也是在此以後,海軍堅定不移地確定航母一定要自己搞。83年,701所的建議通過,先看見江湖III下了水,'西北風'級的味道,以後的江衛,還是走意大利路線,'狼'級的影子。購買技術也沒有停止,國外報道,85年采購了5000萬英鎊的馬可尼電子產品,86年又是一票法國的100炮、湯姆遜的電子產品等。89年,165交付。而112在86年建造計劃啟動,當時計劃用FT-8動力,有成飛參與,不過先期艦用LM2500去了,89年以後,這FT-8就不能上艦了,不能有美國人。這112的布局,還是有42級的影子,可以想象當時購艦失敗對海軍的打擊多大。
空軍優先,空軍是兩條腿走路,自研與引進。購買幻影2000由於報價太高流產,自行研製與引進一路坎坷,隻有殲8II艱苦的存活下來,以後購買了SU27。中國航空工業嚴重阻礙了空海軍的發展,空軍的好高騖遠同樣導致這二十年以來沒有拿得出手的飛機,海軍的航母計劃也由於這樣的原因而增加難度。
中國的軍事人員在1979年參觀了CV61突擊者號,這是PLA的人員第一次登上航母。而在同年,海軍在南海遭遇“明斯克”號航母,受氣啊,海軍!82年的馬島海戰繼續刺激海軍,海軍沒有航母就是不行!
在86年,鄧小平同意863計劃的啟動。鄧小平先是對國防建設降溫,然後開始穩妥建設國防,整個國防工業對此歡欣鼓舞。鄧小平在78年主導了海軍的發展,目標是近海防禦型海軍,在89年左右,海軍的遠期發展計劃確定下來,計劃中的2000年發展基本達到目標,隻有區域防空艦計劃延遲了,在2000-2100年間,海軍應該出現航母。88年的南沙海戰中,越南的飛機呼嘯而過,而海軍隻有531艦的紅旗-61導彈可以防空,雖然海戰勝利了,這樣反複出現的刺激沒有誰可以長久忍受。最明顯的信號是劉華清在90年代初的發言:“未來十年,中國最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地方是南海”。航母,是南海必然的選擇。第一個選擇是在南海永興島上建設了一個海上機場,供飛機在南海跳躍式作戰使用。
1024工程,青島東南40公裏處的海軍基地在80年代末完成,可以停泊重型航母。
《現代艦船》93/02期署名文章,談中國海軍發展,編者按說明“不予評說”。文章談到藍水海軍的發展途徑是潛艇優先,核動力巡洋艦編隊,預警機,電子戰,導彈,南海海上基地,預研。在現在看來,除核動力巡洋艦編隊,預警機,目標基本達到。而作者的提議令人深思,核動力航母、能束武器等、攻防一體化陸海空係統、三防,要求以電子戰為核心,立足超越。攻防一體化陸海空係統在以後,美國人稱為網絡中心戰,三防是當時PLA的核威懾作戰的體現,能束武器現在初露端倪,而核動力航母顯然立足於超越式發展。意氣風發的中國海軍在海軍出身的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的帶領下,堅定的走向藍水。在劉華清成為軍委副主席的同時,海軍首次成為PLA優先發展的軍種,航母如火如荼的預研開始了。作為對文章可信度的一個解釋,江湖傳言海軍有過一個核動力巡洋艦編隊的打算,當然早已取消計劃了。
《現代兵器》93/05期文章,《艦載機兩種起飛方式的比較》,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細節。文章開篇就是“這兩種起飛方式哪一種更有利於我國航母的發展,值得探討”。在彈射起飛上,4萬噸級中型航母,氣缸開口約70米長,自研,在短時間內困難很大,維護也是難點。購買英國,在88年的報價是每台1500萬英鎊(當時約1億人民幣),2年交貨,1年安裝,可以接受。如果3航母,一共10台,鎖定目標是C-13型。相對而言,采購合理,不過配件不能保證將非常危險。滑躍起飛方式,最佳12度斜角,決定因素是飛機推重比,計算值為0.85,“預計我國航母服役時,我國的艦載機水平一定會比蘇-27還要高,推重比將不是問題了。”文章認為彈射時過渡性的,短距/垂直起降飛機是趨勢,滑躍起飛方式加重型飛機輔助彈射起飛助推器最合理。這篇文章在側麵提供了海軍對航母的需求目標,中型航母,海軍定義的中型航母為28000-50000噸,使用彈射器,盡量使用國產設備,這視計劃的緊迫性而定。
雖然航母計劃具體情況不明,但是中國正在積極地發展航母技術,這一點毫無疑問。
澳大利亞購買英國的尊嚴級航母“墨爾本”號在82年退役,85年賣到韓國,又轉售給中國,在廣州被拆卸,海軍第一次可以詳細了解航母的結構了。國外認為中國此時啟動了航母的預先研究和初步設計工作。
在89年,中國海軍公開宣布了在2000年以後的海上力量建設上以航母為重點。在92年,外電報道中國準備購買航母,92.10.31,中國外交部說,購買烏克蘭航母毫無根據,討論也不存在。
在92-93年,香港與外電集中報道了中國計劃的航母。估計是34000噸級常規航母計劃,建造費用23億人民幣,大約5億美元,計劃在91年開始,96年完成建造。
香港消息,93年初,人大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了一項10億元撥款的船舶建設計劃,計劃在2005年以前建成兩艘與基輔級相似的48000噸級航母作為艦隊旗艦。根據報告,該艦甲板機庫可容納28架以上固定翼飛機,兩部蒸汽彈射器,估計花費100億元。但是海軍在飛機與雷達上有困難,並且開支巨大。93年,北海艦隊政委張海雲在政協會議上說明海軍正在研究設計的航空母艦,但是沒有進入建造階段。在95年,人大否決了一項3萬噸級中型航母的計劃。
簡氏95年報道,西班牙巴讚造船公司向中國提供兩種輕航母設計方案,SAC200的長221.8米,排水量23000噸,搭載輕型戰機為主;SAC220長240米,排水量25000噸,26節,可搭載重型戰機。兩型航空母艦均配備兩個長75米的彈射器,三條攔截索與一個緊急攔截網,兩座升降機和一座彈藥運輸升降機,機庫可容納二十一架飛機。巴讚造船公司並提出,如采用軍用與商業混合規格標準建造,造價能壓低到3到4億美元之間,並在五年內交船。西班牙同時願意提供設計圖紙,談判開始以後不了了之,中國支付了300萬美元的谘詢費用。這可以認為是一次商業谘詢。
《南華早報》報道,95.7.30,軍委各部門加快航母的研製。96年報道,中國與烏克蘭進行購買瓦良戈談判,烏克蘭副總理說有幾個方案,中國完成以後出售與廢鋼鐵出售等。
世昌號國防動員船96年底交付。民船動員改裝,708所對中遠公司的“花園口”號滾裝船為對象研製,完成設計,可以直升機訓練,沒有實際改裝,這就是89年左右國外報道中的中國改裝“花園口”號等兩船為直升機母艦的消息來源。世昌號有一個大的直升機起降甲板,可以同時起降兩架直升機。
由於台灣形勢惡化與美國航母在96年的威脅,97年人大討論了32000噸中型航母的計劃,出於政治考慮而停止,但是確定了艦載機為蘇-33、蘇-34N與米格-29中間產生。
87年海軍的飛行艦長班出現,從現役海軍航空兵飛行員中挑選出9人轉為海軍艦長專業學習。其中有馬業隆、王仲才、王大忠,柏耀平等,年齡在24-30歲之間。曆時3年半的學習。在93年的報道中,被稱為“他們一定還會駕駛著固定翼艦載機重返藍天的。”
90年以後引進了俄國的技術人員與設備,在北方的一個海航機場建立陸上“滑跳板”起飛訓練和一座模擬飛行甲板。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說明模擬飛行甲板已經啟用,並采用了國產光學著陸係統。一條消息是中國在89-90年間已經派遣飛行員到蘇聯學習飛行技術。滑跳起降的訓練得到俄海軍航空兵的支持,使原先能夠駕機起降的人數提高了一半以上,仿真飛行模擬器的研製成功使夜航飛行員上升到了兩位數。訓練目的是培養教官,積累起降經驗和實驗數據,編寫有關教材並建立數據庫,為以後打下基礎。起飛試驗的飛機是殲6改與殲8II改滑跳起飛技術驗證機,還試驗了殲8II改彈射起飛。98年首批海航飛行員進行為期兩年的專門訓練。
中國與俄羅斯的接觸一直在進行。93年海軍司令員張連忠中將赴俄考察了俄國的母艦製造技術與艦載機海上飛行技術,俄海軍證實中國希望得到明斯克級設計圖。94年海軍司令弗.格羅莫夫上將與95年國防部長戈拉喬夫大將訪華時,均表示願意出售俄母艦相關技術給中國。
98年購入韓國的“明斯克”號航母,改建成公園。造化弄人,中國海軍曾經在南海遭遇的耀武揚威的“明斯克”,現在停泊在南海邊中國的土地上供人遊玩。2000年“基輔”號到達中國,改建成公園。而“新羅西斯克”95年在韓國被拆解,“戈爾什科夫”號被印度購買改造。一場繁華一場夢,俄羅斯的航母僅有一條了。“瓦良格”在98年被澳門購買,改建為遊樂場,目前在土耳其等待通過。中國購買明斯克級設計圖時,俄羅斯要求接受廢航母才可以。
99年8月《美國情報》雜誌認為PLA啟動了航母計劃,此後謠言四起。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指揮學院出版的《中國未來的海軍建設與海軍戰略》被外界認為是中國海軍未來發展藍圖。2000-2010,近海作戰能力,發展大型海上平台。2010-2020,大、中型作戰平台為核心,控製第一島鏈內區域。2020以後,到達第二島鏈,成為以航母為核心的區域性海軍。如果消息可靠,中國海軍的航母計劃被大大後延,十年以內不會有航母動工的消息。
建設祖國的海上鋼鐵長城――江澤民,90.2.5。
如果在戰略領域內考察,中國目前將不會啟動航母建造計劃,一個長城,還有一個韜光養晦,將限製中國海軍的航母計劃。
如果穿越曆史的迷霧,看中國的航母計劃,可以發現,中國至今沒有任何資料明確顯示存在過航母建造計劃,但是許多相幹資料均指向了航母,隻有存在過種種的航母計劃,這一切才是理性的。在曆史上,大躍進時代的航母計劃脫離了現實,這是資料顯示比較可信的中國人對航母的一次努力。毛澤東的兩彈一星、核潛艇、導彈防禦、航母,成功了都是奇跡,導彈防禦計劃完全是國家實力無法支撐的,航母計劃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但是航母一直是海軍的計劃,並沒有成為國家的戰略計劃,這使得航母計劃一直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另外還有政治因素,雖然資料特別稀少,在60年代末如火如荼的軍備競賽中,中國可能啟動了航母建造計劃,這顯然是林彪的國防計劃,建造航母同樣是不切實際的。在70年代末的航母計劃裏,資料一般是國外報道,由於國內公開資料對相關部分實際證實了,建造/購買航母的計劃是可行的,不可行的是價格,買不起。鄧小平終止了大量的國防計劃,但是對國防仍然重視,海空軍外購武器計劃全部失敗,西方國家友好歸友好,利益歸利益,外購計劃在價錢麵前無法逾越。
實際在馬島戰爭以後,海軍對航母計劃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學術討論中,關注的重點從直升機航母轉向了中型航母。航母是實踐性工程,中國海軍建造直升機航母是可行的,不可行的是軍費,海軍一直進行的是預研工作,因此,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直接以中型航母為研製目標是合理的。沒有任何直接資料,或者相關資料顯示中國海軍在最近的二十年內曾經接近啟動航母計劃,可以認為,這二十年內,中國海軍隻是在積極準備航母。
99年是中國航母年,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人第一次將深深關注目光投向了PLA,國防、海洋、航母,這是世紀末中國人的情結。建造航母的謠言也是威懾,江南廠的航母沒有,但是網絡的力量讓全世界都上了一次當。街頭小報在年底的時候迫不及待的發出了假消息,宋健說中國準備發展航母。辟謠、辟謠、再辟謠。
讓我們看看中國建造航母的技術潛力吧。在航母編隊中,093計劃與區域防空艦計劃正在進行中,出現航母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艦載機可以使用蘇-33,在沈飛仿製蘇-27的時候,這是可行的,可以選擇殲10與殲轟7,網絡上不時出現艦載改型計劃的傳聞。中國與烏克蘭合作生產安70計劃早已公布,選擇安71預警機是可行的,備選卡31也可以,卡28已經有進口。在彈射器與滑躍起飛方式上,是重大的技術分歧,如果使用輔助彈射器起飛是可行的。海軍隊彈射器與滑躍起飛方式的研究在十年以上了,使用輔助彈射器加滑躍甲板是可能的,動力選擇核動力也是可行的,不過在第一艘航母上使用常規動力技術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