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核條件下的方麵軍登陸戰役 (組圖)

(2007-02-08 21:30:33) 下一個

軍事評論:核條件下的方麵軍登陸戰役


2004年03月18日 15:28 艦船知識網絡版



  核條件下登陸戰的特點




在特殊情況下采取核條件下的登陸作戰是必要的


  登陸作戰是一種類型特殊,受製因素廣泛,組織複雜的進攻作戰樣式。核條件下登陸作戰,除具有一般進攻作戰和兩棲作戰的特點之外,還具有核戰爭的特點。與常規條件下的登陸作戰相比,核條件下登陸戰的危險性增加了,有些因素複雜化了,但是常規條件下登陸戰原有的許多難點也迎刃而解。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即使進行常規條件下登陸作戰,登陸方也必須充分作好防護核襲擊的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說,登陸方隻有主動進行核突擊與被動防禦核襲擊的區別。

  常規條件下登陸戰通常由最高統帥部負責戰略指導,由戰略方向指揮部協調和指揮各方麵軍進行登陸戰役。核條件下,方麵軍登陸戰役應在最高統帥部的直接指揮下進行。

  常規條件下登陸戰通常會遇到三大難點:(1)抗擊敵“先製行動”;(2)奪取製空權、製海權和製電磁權;(3)突擊上陸和鞏固登陸場。在核條件下,由於大量使用戰役、戰術核武器,上述三點已經不是問題了。作戰的難點是抗擊敵核反擊,保障航渡安全,以及突擊上陸後的縱深作戰問題上。

  常規登陸戰通常分為空中戰役和海戰、預先火力準備、裝載、上船、航渡、突擊上陸、鞏固和擴大登陸場等幾個階段。在核條件下,由於戰役戰術核武器使用的突然性和強大的破壞性,作戰節奏加快,縱深加大,所以應分為第一次打擊、第二次打擊和航渡、突擊上陸和縱深作戰、核反擊四個階段。

  常規條件下登陸戰,登陸方通常采取避實擊虛的策略,盡量選擇敵軍防守薄弱的海岸作為主要突擊方向,以便迅速以較小的代價,在陸上站穩腳根,然後再進行後續作戰。核條件下敵方的防禦體係將沒有強點和弱點的區分,而是分成已經受到核突擊的區域及暫時未受到核突擊的區域。因此主要突擊方向的選擇,應著眼於縱深作戰的需要。

  常規條件下登陸戰需要裝備有大量性能先進作戰飛機的航空兵負責奪取製空權,需要強大的海軍奪取製海權,需要大量專門設計建造的登陸艦艇,需要相當數量的重裝海軍陸戰隊作為突擊上陸的主力,陸軍應主要負責縱深作戰。核條件下,則主要依靠戰略導彈部隊奪取製空權、製海權、以裝甲機械化部隊和大量空降兵作為縱深戰鬥主力,少量的輕裝海軍陸戰隊隻能作為登陸的先頭部隊,在核條件下輕裝步兵的生存能力是很差的。核條件下,性能較差但數量龐大的老式海空軍裝備也可以發揮作用。

  常規條件下登陸戰對氣象、水文條件的要求是首先考慮登陸戰的需要。核條件下登陸戰則需要首先考慮核突擊的需要。特別是要考慮盛行風向對目標區放射性沉降影響,避免危害我方地區,同時還要考慮導彈發射區的氣象條件。

  第一次打擊




氣象保障應首先考慮核突擊的需要


  第一次打擊是核條件下登陸戰役最重要的階段。第一次打擊的效果將關係到登陸作戰的成敗。第一次打擊的主要行動特點是突然和猛烈。

  第一次打擊的首要任務是消滅敵大規模殺傷武器,必須堅決地消滅這些目標。第2個任務是奪取製空權,製海權,製電磁權。第3個任務是削弱敵重兵集團。第4個任務是破壞敵指揮係統。主要目標是敵方指揮中心、導彈基地、機場、防空係統、軍港、主力部隊的軍營。

  第一次打擊的任務由戰略導彈部隊獨立完成。戰略導彈部隊打擊範圍大,戰備程度高,依托既設陣地作戰效果最好,所以隻有戰略導彈部隊能夠勝任隱蔽、突然的第一次打擊任務。方麵軍登陸戰役中的第一次打擊任務由裝備戰役、戰術導彈的導彈集團軍擔任。第一次打擊的導彈部隊完成任務後將轉移陣地,有些準備執行第二次打擊任務,有些準備執行核反擊任務。

  突然性是戰役勝利的基礎,曆史上多次戰爭的經驗證明,進攻中突然襲擊造成的效果甚至比兵器、兵力方麵的優勢更重要。在核突擊中突然性的重要性更大。由於戰役、戰術導彈飛行時間極短,敵方預警係統發現導彈來襲,也來不及采取措施,很多時候甚至來不及發出警報。達成突然性的前提是嚴格的保密工作,在敵方擁有大量先進偵察手段,和大範圍情報網絡的情況下,大規模常規部隊的行動是難以隱蔽的,隻有戰略導彈部隊有條件發起突然襲擊。

  第一次打擊是使用大量戰役、戰術核導彈進行的密集核突擊,隻有貫徹“首戰即決戰”的思想,消滅敵方軍隊的主力,破壞敵方指揮和動員,在短時間改變敵我力量對比,為後續作戰掃清主要障礙。猛烈的核突擊造成的心理震撼效果也很強。核武器特別適合殺傷那些集中的、無防護的目標,步兵與裝甲兵相比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差異很大,但是在軍營裏的生存能力是相同的,因此應爭取把敵軍主力消滅在軍營裏。技術水平越高的軍兵種對保障工作的依賴性就越大,即使部分敵機可以在堅固的機堡中生存下來,但飛行員、地勤和機場搶修分隊也無法在核突擊下生存,而且遭到核突擊的機場是難以修複的。第一次打擊的效果越好,第二次打擊的壓力就越小。

  核武器不是萬能的,核突擊之後,仍然會有少量殘存的敵機、敵艦幹擾後續的登陸行動,但其數量和持續作戰能力都很有限。有些堅固的地下目標會在核突擊下生存下來,這些目標登陸方都可以用優勢的常規力量解決之。

  第二次打擊和航渡




核突擊後大量老式裝備也可充分發揮威力


  登陸戰與陸上進攻戰不同的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裝載和航渡的過程。而核條件下,又需要進攻部隊盡可能利用核突擊的效果。解決這個時間差的辦法就是第二次打擊。即在登陸部隊裝載和航渡過程中再次進行核突擊。

  第二次打擊可能在第一次打擊之後的數小時或數天內進行,在此期間應進行大量空中偵察,除偵察機和無人機外,還應大量使用殲擊機和轟炸機進行威力偵察,以評估第一次打擊的效果,監視敵軍的調動和部署。

  第二次打擊主要目標為:(1)補充攻擊第一次打擊的剩餘目標;(2)堅固的灘頭陣地和海防導彈係統;(3)對縱深作戰中難以繞過的支撐點;(4)敵縱深機動部隊,海上編隊。

  第二次打擊主要由航空兵和部分戰術導彈部隊共同實施,由於第一次打擊嚴重削弱了敵防空力量,航空兵可以發揮偵察能力強和使用靈活的特長,特別適合執行打擊臨時發現的機動目標,如艦艇編隊、裝甲部隊等。第二次打擊中核火力、常規火力打擊應與心理戰相結合。其中常規火力打擊所占比例很大,因為灘頭陣地上的永備工事用普通的核彈頭是難以摧毀的。但是核突擊可以孤立堅固設防的灘頭陣地,使登陸方可以從容地進行空、炮火力準備,為登陸部隊開路。猛烈的核突擊之後,殘存的敵軍陷入恐懼、失望和極度混亂的狀態,及時利用核突擊效果開展高強度的心理戰有利於從精神上摧毀敵軍的抵抗意誌,減小後續作戰的損失。

  核條件下,對登陸部隊裝載的要求與常規條件基本相同。如:常規條件下也要求兩個登船點不能被一顆萬噸級核彈殺傷。

  登陸部隊需要采取分散航渡的方法,艦艇間距離加大,編隊要小,各艦艇編隊在寬大的正麵上采取疏開隊形前進。這樣必然會延長航渡時間,還必然分散護航力量,因此隻能采取區域封鎖,重點護航的辦法。但是在核條下,敵方陸、海、空兵力已經受到嚴重削弱,因此,敵可能出現的核反擊是航渡過程中的主要威脅。

 突擊上陸和縱深攻擊




登陸後應首先偵察沾染區的範圍


  核條件下登陸戰中,由於雙方火力空前猛烈,登陸方應采取多點登陸,多路縱深攻擊的戰法。高集中兵力於一兩個主要登陸場遭到敵方核反擊的損失太大。

  多點登陸的優點是:(1)使敵方難以判斷我軍主攻方向,難以集中兵力火力進行有效反擊。(2)可以增加突擊上陸速度,首次上陸的兵力多,可以加強突擊力量,並迅速割裂殘存敵軍各部分的聯係,以便各個擊破,並癱瘓敵方的指揮、後勤和動員能力。多點登陸的缺點是:(1)隱蔽性差;(2)海空掩護難度大;(3)對登陸地區要求自然地理環境要求高;(4)排雷破障任務重;(5)指揮協同更加複雜。前兩個問題需要依靠第一次打擊來解決。後麵的問題需要做更多的物資和工程準備。

  常規條件下那種大量輕裝步兵持輕型反坦克武器在海灘上等待敵方裝甲部隊反擊的戰法在核條件下是不可取的。核條件下,隻有裝甲機械化部隊才能有效地利用核突擊的效果,穿過受染區,消滅殘餘的敵人。在核條件下,在地麵戰中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坦克裝甲車輛的質量(因為M1A2在核條件下的生存能力和T55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重要的是數量。隻有大量使用裝甲部隊,才能實現寬正麵、高速度、大縱深進攻。方麵軍登陸戰役中,各集團軍的先頭部隊應該由加強有自行火炮和機械化步兵的坦克部隊擔任,後續部隊中坦克的比例也應增加。

  縱深攻擊中經常發生遭遇戰,坦克機械化部隊在進攻中應盡量從行進間發起攻擊,摩托化步兵應盡量乘車衝擊。對堅固設防的支撐點應盡量繞過,或利用核突擊的效果直接衝擊。

  核條件下進攻部隊難以避免遇到受染區,條件允許時應盡量繞過受染區,必要時也可以穿越受染區。人員受到照射的程度,與通過受染區的方法和及時的洗消工作有很大關係,因此隻要仔細偵察,周密部署,並做好充分準備,機械化部隊是可以穿越受染區作戰的。主要有兩種方法:(1)不待輻射級下降,從行進間通過受染區;(2)待高輻射級下降後通過受染區。當然,也可以綜合使用這兩種方法。為減少人員受照射劑量,在高輻射區作戰應主要使用坦克部隊。穿越受染區時所有人員都應穿防護服,離開受染區後應盡快進行局部洗消工作。

  空降兵可以遠距離快速機動,並不受海岸防禦和其他地形條件限製,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核突擊的效果。對空降作戰威脅最大的是敵防空係統和配置在縱深的敵裝甲部隊。上述目標在第一、二次打擊中已經基本解決,因此有條件大量使用空降兵。在方麵軍登陸戰役中,空降兵的任務非常重要,主要有消滅敵大規模殺傷武器、指揮機關、後勤部門,奪取機場、橋梁、渡口等重要目標,為裝甲機械化部隊的行動創造條件。主要空降行動有空降師規模的戰役空降,還有營連規模的戰術空降和特種空降。

  核反擊




空降兵能夠最大限度利用核突擊後效


  核反擊是進行核條件下方麵軍登陸戰役勝利的根本保障。第一次打擊之後,登陸戰役可能隨時轉入核反擊階段,戰略導彈部隊應作好隨時還擊準備。即使常規條件下登陸戰役,也需要做好核反擊準備。在聯盟戰爭中,第一次打擊的對象和核反擊的對象可能不是一個敵人。

  核反擊的主要任務是對敵方重要戰略、戰役目標實施核突擊,癱瘓其指揮係統,削弱其戰爭潛力,挫敗其戰略企圖,動搖其戰爭意誌,遏製核戰爭升級。

  核反擊目標和規模,由最高統帥部根據敵方核襲擊的目標和規模而定。原則上應首先選擇那些戰略價值高,對全局影響大,並易於打擊的目標,量敵用兵,科學計劃導彈核火力。參戰兵力可能達到戰略導彈集團軍群規模。

  由於戰略導彈部隊是敵方核襲擊的主要目標,因此,擔任核反擊的部隊應做好充分的偽裝和防護工作。核反擊部隊的生存本身就是勝利。

  由於核反擊部隊陣地高度分散,遭到核襲擊後的通信保障任務也非常艱巨,除正常的指揮控製係統外,還應準備好特殊控製手段,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自動執行全部或部分核反擊計劃。

  對擁有強大核武裝的敵人作戰,完全消滅敵核武器是不現實的,減小敵核襲擊損失的主要方法是作好防護和疏散工作。充分的疏散工作也是遏製敵核襲擊的有效手段。城市化程度低的國家采取先敵疏散措施是非常有效的。相反,那些80%人口居住在大、中城市裏的國家,即使擁有大量核武器,也承受不起中等規模的核反擊。

  總之,在核戰爭中,核力量對比不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誰掌握戰略主動權,誰就可能贏得戰爭的勝利。(作者:安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