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水平與世界差距一覽
—— 2004年
我國科技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我國高新技術在國際上的地位如何,與世界領先國家有何差距”是廣大科技界乃至全社會關心的問題。為此,科技部《技術預測與國家關鍵技術選擇》研究組以及各高校、研發機構、企業和產業部門共 600多位專家對我國信息、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和新材料領域218個項目的研發水平進行評價,完成了一份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在這218個項目中,有1項我國領先,27項與世界領先國家處於同等水平。
納米研究基因技術國際前沿
以納米碳管為代表的準一維納米材料及其陣列體係、在非水熱合成納米材料方麵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納米基礎研究如納米及納米複合材料領域,研究開發金屬、陶瓷、玻璃和聚合物方麵的納米材料;研究納米氧化物、半導體和金屬的單個納米粒子;反映不同材料界麵的納米塗層;新型的納米功能材料等方麵,我國的研發水平已與領先國家持平。
此外,我國的基因組測序、人類功能基因組研究、轉基因技術、分子標記、動物體細胞克隆等前沿技術也與發達國家處於同等水平。
通信領域基礎好研發能力強
專家分析,我國在通信領域重視對技術的引進、消化與吸收,較快的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產業研發基礎好,研發能力強,多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下一代網絡體係結構、城域網平台技術、寬帶接入技術、TD-SCDMA與增強型3G等。
在通信製造業方麵,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相繼出現了群體突破,湧現了以中國普天、華為、烽火、大唐、巨龍、金鵬、港灣等為代表的一批高技術通信製造業公司,打破了國外公司對高技術通信設備的壟斷,不僅擁有了全線的通信產品,在程控交換機(含移動交換機)、SDH/DWDM傳輸設備以及蜂窩移動通信設備等重要領域已開始在國內占有優勢地位。
在第三代移動通信設備(3G)、光網絡、核心交換路由器、下一代網絡(NGN)等技術上,我國越來越多的參與國際通信標準的製定,並在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等方麵有了更多表現。移動通信領域方麵,我國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國際標準,為我國在第三代移動通信領域實現技術和產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契機。光通信方麵,我國緊跟國際前沿,開展了各種光通信技術的研究。報告中說,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能研製生產全線光通信產品的國家之一。
工農業生物技術整體水平高
我國一貫重視發展農業生物技術。近10年來,以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群在我國農業領域的應用和推廣取得了顯著成果,我國農業生物技術整體水平在發展中國家處於領先地位,有些技術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如植物轉基因、主要農作物分子標記和生物技術新品種以及優質、高產轉基因農作物新品種等。
報告指出,當前資源和能源消耗高、環境汙染嚴重已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嚴重障礙,而工業生物技術是解決資源和過程兩大問題的重要手段。我國和發達國家在該領域的研究基本處於同一起跑點,如我國用微生物法生產丙稀酰胺的生產技術,無論在規模還是在水平上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為解決我國能源短缺和糧食階段性供大於求的問題,我國正在開展燃料酒精計劃。工業生物技術的研究,將有利於我國兩大支柱工業:化學工業和醫藥工業的產業升級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同時,可再生生物原料的利用將帶動和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民收入。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工業生物技術是正處在突破邊緣的重要科技領域。
計算機信息安全等落後
近年來,我國在巨型計算機的研製方麵取得了很大進展,先後研製成功了“銀河”、“曙光”和“神威”係列高性能計算機,使我國在世界高性能計算機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但專家認為我國在關鍵的核心技術和巨型計算機應用方麵還比較落後。迄今為止,我國PC製造所使用的核心技術和主要零部件幾乎全部源於國外,其中絕大部分源於美國,不僅產品附加值較低,而且在很多方麵受製於人,存在安全隱患。
在軟件方麵專家認為,我國基礎軟件薄弱,缺少具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基礎研究團隊分散,沒有形成整體實力;行業軟件存在技術含量低的問題。軟件產業規模小,與國際同行的競爭能力弱。據統計,2000年,我國軟件產業總額僅占全球軟件業總額的1.2%,約是美國的1/40、印度的1/15、日本的 1/8。軟件企業整體實力還很弱,高級軟件人才較少,雖然全國軟件企業有5000家,但擁有1000人以上的企業不到1%。
互聯網技術上,我國一直跟隨國外,走了一些彎路,整體上仍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缺乏網絡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包括網絡傳輸速率、網絡安全技術、網絡服務質量、網絡通信性能等方麵。
音視頻核心技術國外壟斷
目前,我國音、視頻行業基本掌握了產品的設計技術和生產製造技術,能自行設計、製造中、低檔產品,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生產、製造大國和出口大國。該領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如模具製造技術、精密機械製造技術、微電子技術、光機電技術、冶金技術、化工技術等。但我國高端產品專利技術少,關鍵技術均掌握在國外大公司手中,因此我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利潤空間受到嚴重製約,如DVD激光視盤機利潤很低,高檔彩電也麵臨專利技術的困擾。其次,音、視頻產品的關鍵器件仍依靠進口,特別是專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關鍵的顯示器件(如PDP屏、LCD屏等)我們還不能自主開發和生產,其專用集成電路95%以上靠進口,PDP和LCD顯示屏仍被國外公司壟斷。
醫藥生物技術快速發展
據統計,2000年我國生物技術產品總銷售額大約為200億元人民幣,其中醫藥、保健產品(包括基因工程藥物、疫苗、診斷試劑、部分抗生素、藥用氨基酸、維生素、血液製品、生化藥物和部分功能食品)約為90億元,占總銷售額的45%。我國已有13類(19種)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獲得批準上市,其中在全球銷售額前10位的基因工程藥物有8種。此外,診斷試劑產品約30億元人民幣。盡管目前醫藥生物技術產品的銷售額僅占醫藥工業總銷售的6%左右,但醫藥生物技術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醫藥行業總體發展速度,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我國中醫藥的研發有傳統的優勢。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在天然藥物原料製備方麵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抗擊“非典”的鬥爭中,重大及感染性疾病的快速檢測與診斷也得到較快發展。
近年來,人體植入材料等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先進生物醫用材料在發達國家發展迅速,且市場巨大。生物傳感器材可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工程、臨床診斷、環境檢測、軍事和軍事醫學等領域。這類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擁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很少,差距較大。
集成電路研發能力較低
目前國內生產的晶片大多數屬於低檔技術,比世界主流科技落後5年左右。據統計,2001年,我國有70%以上的公司使用0.35微米及以上的製作工藝,與世界主流技術0.18微米製程技術差一個檔次。報告中說,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較小,2000年國內生產的芯片銷售額僅占世界市場總額的1.5%,占國內市場的20%,近兩年還有下降趨勢。技術創新開發能力還比較薄弱,設計、工藝、設備、材料、應用、市場的開發能力不夠,其結果是今天受製於人,明天後勁乏力。集成電路人才嚴重短缺,以IC人才為例,美國擁有40萬人,而我國僅有3000到4000人。近年來發展較快的納米集成電路研發技術,如亞 100納米的集成電路開發、設計與加工平台,10納米CMOS技術等,以及集成電路生產技術,如高密度集成電路封裝,半導體材料的製備等方麵,一直是我國的薄弱環節。
我國在CPU的研發方麵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績,如2002年“龍芯”CPU的研製,為改變我國信息產業無“芯”局麵邁出了重要的步伐。高性能嵌入式 32位微處理器???“神威I號”研製成功,也跨越式的提升了國內處理器的技術水平。但專家認為我國CPU的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還相差6 -10年。
航天材料研發力度應加強
我國用於國防、航空航天、先進交通工具的低成本高性能材料與領先國家相差6-10年。低成本高性能的金屬基先進複合材料和樹脂基複合材料、超高溫先進複合材料、高性能特種纖維、特種工程塑料、輕合金(鋁、鎂合金)等是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先進交通工具、國防等高技術領域必不可少的材料。在這些領域,我國應加大研發力度。
環保材料新型建材待發展
我國滿足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技術落後於發達國家。廢棄資源的回收與再生利用技術正日益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目前,我國一般工業企業缺乏環境意識,社會居民對回收工程缺乏正確理解,我國環保法律與相應的稅收製度還不夠健全,回收技術的水平與國外相比有較大差距。
此外,與國民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新型建築材料與領先國家相差6-10年,擬突破的關鍵技術主要為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建材及製備技術,以固體廢棄物和廢舊建材為原料的建材回收利用和再生,以及大型建築的修補強化技術。這些技術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
通過調研報告看出,我國高新技術研發基礎較為薄弱,專家認為我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研發水平總體落後領先國家5年左右。那麽今後我國應選擇什麽樣的發展途徑呢?專家表示,在所評價的218個項目中,有124個項目應由我國自主開發,另外94項我國應以聯合開發的形式開展研究,因此,自主研發和聯合開發並舉是我國技術發展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