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1)
2009 (109)
2010 (67)
2011 (60)
2012 (46)
2014 (49)
2015 (47)
2018 (45)
2020 (30)
2021 (75)
2022 (58)
2023 (54)
2024 (69)
今天去穀歌查資料,看到這個題圖,奇怪萬聖節過了怎麽還有骷髏圖案?
查了才知道每年十一月的頭兩天是墨西哥人的"亡靈節"(Day of the Dead)。第一天祭典早夭的孩童,第二天祭典成年亡故的親人。對於生性豁達幽默的南美人來說,這個節日是生者為死者辦的一場嘉年華,沒有太多的悲切,更多的是陰陽兩界在一起靈魂交融,緬懷敘舊,同樂同慶。
我一直自詡是生性豁達之人,雖然沒有大口吃肉喝酒的豪爽外表,但內心裏對很多事情都可以雲淡風輕。可是,我父親走後,我悲傷地發現,我無法參透生死。
所有的道理我都懂,任何人都有父母離開的一天,何況88歲也算是喜喪了。可是,看世界的眼光就是回不到從前了。心裏的結也會毫無來由地抽緊而疼痛。
一個冬天的周末早晨,我去鄰鎮買一杯咖啡,出來遇到修路,我就繞了一下,開過一道山崗,我突然想到我和父親曾走過這裏。心裏一下痛起來,腦子一片空白,越開越亂,家門口走了十幾年的小鎮子,忽然變成一個未知世界。薄雪和迷霧中,山路成了恐怖電影中的無人之境。
停在路邊流淚。想到我在父親住院前回去探親時,一向矜持的父親說"你是我最愛的小女兒"。雖然他當時信心滿滿地要衝九十歲的目標,但冥冥中又覺得必須把愛說出來?我想我要振作起來,讓父親放心。
從那以後,我努力地開心起來,尋回從前的自己。雖然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著相",但至少比任由悲傷泛濫要好。
我自己也遇到幾次有驚無險的情況,讓我有機會對生死的事情閃念一下。
大學某年得了腮腺炎。這個小孩子的尋常毛病,成人得了會產生嚴重並發症甚至喪命。校醫院誤診,等發作了學校發現事態嚴重,救護車送到合同醫院,並連夜把我爸爸哥哥都叫來了。我自己高燒不退,什麽都不知道。竹馬同學有一天從醫院騎車回校,悲從中來,淚眼模糊中一頭栽到排水溝裏,跌跌撞撞騎回學校直接去我寢室,和我最要好的室友翠翠相對垂淚哭了一場。想想這份悲傷的甜蜜也是很值得珍惜的緣份。
八九的那個夏夜,當廣場突然一片漆黑之時,原本悲憤激昂地唱著"血染的風采",刹那間陷入沉默。人生第一次,想到年輕的生命可能終止於此,悲傷地想到父母家人。
孩子兩三歲時,某天我突然身上出紅疹,伴隨發燒。去合同醫院看病(按現在的標準是三甲醫院),醫生如臨大敵地懷疑急性白血病,建議去友誼醫院確診。我清晰地記得自己沒顧得上害怕,先想到孩子,心裏像壓著大石頭一樣沉重。
第二天家人起大早排隊也未能掛上專家號,一位親戚說先來我們醫院血液科看看吧。去了這家一般的醫院,大夫在我出了疹子的手臂上一擼,說:"白血病的疹子是皮下出血,皮膚是平的;你這個疹子有突出,從孩子幼兒園傳染上的風疹吧?" 然後(好像是)驗血便確診了,對症下藥很快就好了。
後來想到,我小時候母親在文革中受父親牽連失去工作,母親親自帶大了我。因為沒上過幼兒園,有些疫苗可能打得不全,以致大了得小孩子的毛病。
最近又出次個烏龍,讓我短暫地認真地又走了一下心思。
話說我這個吃貨近年添了一個返胃酸的毛病,雖然不嚴重,但時不時妨礙吃喝大業還是很惱人的。於是去看醫生,人家說東亞人40歲以上即使沒毛病也做個胃鏡篩查下比較穩妥,有症狀就更要做啦。
輾轉很久,找到一位醫生朋友的同事S,不怕麻煩地跑到曼哈頓做了胃鏡,正常。那就注意飲食,避免容易返酸的食物吧,倒是也無大礙。
可是,兩個月後,S醫生打電話,他說:我這個人就是執念,怎麽看怎麽覺得你的片片上顯示一個小泡泡,你還是去找我的同事M做個內窺鏡下的超聲波吧。我一激靈:嗯?會不會得了那啥了?S說:No no no no, definitely not. 我把彩照寄給你,你拿著去找M看看,就是為了play safe.
雖然他一連說了四個No,我還是走了一下心。想,要是得了那啥了,我該幹什麽呢?
很快有了list:先回國陪陪家人,長住一段時間;再從國內出發去周邊玩玩,其實最想再次去Patagonia,但太遠了,估計折騰不起了;然後呢,去巴黎看看,原來想退休去居遊的,提前吧;再然後,搬加州去,不是那裏通過安樂s法案了嗎?想著想著我自己都覺得好笑:嗨,說你胖你就喘上了?
等拿到片片,我一看,小小的,晶瑩的小珍珠一樣。據說那啥是張牙舞爪的?這個不像。
M是曼哈頓的富二代,我的醫生朋友說他爸爸是名醫(他們幾人都是同事)。他把我又麻翻了一次。醒來後告訴我是duplication cyst,這麽小,什麽也不用做。我一頭霧水,他解釋說就是胚胎分裂時出現的問題。我苦笑:這麽說,我是一個有defect的baby?隻是現在才知道。他拽拽地笑笑說:如果你這麽定義的話。
我當時想到網上的時髦說法:求心裏陰影的麵積。
借由這些烏龍,讓我知道自己心裏份量最重的是什麽。既然知道了,就珍視,不等待,不蹉跎。是不是呢?
最後,用兒子在微信聊天中寫給我的一段話做結語吧。那是我父親突然生病住院,我半夜起來收拾行李時兒子寫給我的。也許,他也是從什麽雞湯中看來的,但如是信手寫來,至少說明他認同理解並記住了,年輕如他,有這樣的認知,是好事。
他說:"媽媽你自己處理好心態。我們不能掌控這個世界,但是,我們能掌控我們麵對這個世界的心態。隻要掌控了心態,我們就掌控了我們眼中的世界。"
共勉。
謝謝!抱歉,回複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