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人的阿Q精神和“嘴皮子主義”

(2007-02-03 20:48:28) 下一個
作者: 一團毛線 發表於: 2006.11.17 00:22:51

曆史學家唐德剛先生寫過一本小說叫《戰爭與愛情》,其中講過一個“抗日”的故事,說報國無門的張老參花了三十塊大洋嫖了一個日本妓女,從而實現了一種征服,繼而滿足了精神上的抗日,也算愛國了一把。雜文家胡一刀先生對此評價為“這是以愛國的名義滿足開洋葷的人欲,是阿Q式的庸俗愛國主義與猥瑣的性享樂心理的畸形混合”。

  我以為這個評價是一針見血的,而且還能流傳久遠,因為時至今日,那種“阿Q式的庸俗愛國主義與猥瑣的性享樂心理的畸形混合”不僅健在還繁衍了不少後代。下麵就舉個例子吧。大約兩個月前,廣東東莞一家電子公司的韓國高管說了一句很不文明的粗話:“招中國保安,還不如多養條狗。”結果導致保安隊長憤然辭職。但中方的一位女高管對此不以為然。

  從人格權和尊嚴來看,這個事的確讓人氣憤,但又讓人遺憾。保安隊長為何要“衝冠一怒扔烏紗”而不“衝冠一怒上法庭”呢?就事論事,這本是個屬於法律框架內的事件。可引人注目的不是這裏,是網絡上關於這件事的“輿論”。看看這些輿論,自然能感覺到血性漢子背後一種沸騰的熱血和疑似的正義。然而,從頭至尾幾乎千篇一律的“要讓那個中方女高管與狗繁殖後代”、“韓國人滾出去”、“中國人不可辱”一類的叫罵聲甚至喊殺聲,讓人驚出一身冷汗。可這分明是在和平崛起、以和為貴的21世紀中國啊!想到唐德剛先生和胡一刀先生的文章,我明白了:前文所說的那種畸形混合依然家族興旺———在嘴皮子上彰顯一種“愛國”,通過對肉體的一種侮辱來實現精神上的快意。一個在市場經濟和全球化時代普通的人格權事件,一個依靠法律就能很快平息的糾紛,一下子就上綱上線,隨意派發辱華的大帽子。

  在喪權失地的時代,在法律廢弛的歲月,在民族被欺的往昔,人們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遇到洋人罵國人,首先罵聲四起,繼而上升到民族高度,哪個女性要因此站在洋人那邊,當然要群起而對她的清白極盡侮辱,因為在儒家倫理傳統中,這是對女性的最大侮辱。由此以暴治暴的邏輯思維自然水到渠成。可試看今日之域中,文明在進步,法律已經成為立國立人之本,不管你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在法律麵前都人人平等,怎麽再遇到類似事件,身體在21世紀,可思維還停留在幾十年前呢?

  我反對那位韓國高管的粗言穢語,鄙視那位千方百計為老板開脫的中方女高管,也堅決捍衛人們由此發表的各種觀點,但還是要提醒習慣用罵聲來體現國人“氣節”的看客們:時代不同了,我們已經鳥銃換大炮(法律)了,對那位不懂得尊重人的韓國人,我們應建議受辱者扛起大炮維護權益,而不應該隻是一味地耍嘴皮子上的罵人絕活;當然,更應該記住“張老參花三十大洋在床上抗日”的故事,因為阿Q式的漫罵對人家而言毫發無損,唯一作用隻是讓自己在虛幻中自我陶醉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