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記者看中國:中國生活很舒適 服務很便宜
(2007-02-03 20:47:58)
下一個
新聞來源: 新聞周刊 於November 11, 2006 16:18:19
10月30日,“環球圓桌論壇”迎來了4位特別的客人:美國《新聞周刊》駐京記者安思喬、德國《中國之窗》主編狄沛、俄通—塔斯社駐京記者邱爾金和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駐京記者艾瑞克(美國人)。4個人都是記者,並在中國生活、工作過一段時間。在這4位外國記者的眼中,中國是一個什麽樣的形象呢?在兩個小時的座談中,他們就中國的社會文明、城市化、生活水平、環境汙染等各種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中國的生活很舒適
狄沛:這20年來,我常常來中國。我對中國最深的感受是:變化太快,到處都是樂觀的態度,我在德國、在歐洲都沒有這樣的印象。就我個人來說,我在中國的生活比在德國的生活好得多。西方一直強調服務,我到了中國才知道,中國真正是一個服務型社會。我在中國享受到各種各樣的服務,價格非常便宜。當然,由於工資水平不一樣,可能外國人覺得便宜,中國人還是覺得不便宜。
邱爾金:我身邊的許多俄羅斯人也有這樣的感覺,我們不覺得自己在外國,還感覺是在俄羅斯,盡管很多人不會漢語。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麽這樣,因為我們的文化和傳統完全不一樣。最近,莫斯科成為世界最昂貴的城市。在莫斯科,我們就不能像在北京一樣隨便下館子。
安思喬:在中國的所有外國人都不能否認,我們在這兒過的生活要比在本國的生活好很多。就連很多可以選擇在海外生活的中國人也都選擇了回國,成為海歸,因為他們覺得在中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這也表明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中國現在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提高了很多。不過,還是有貧富差距、地區差距、教育和醫療等許多問題。這裏麵有個分配的問題。
艾瑞克:我曾經把中國和美國的生活水平作一個比較。如果以房屋價格為標準來比較的話,在中國1萬元人民幣的生活,大概相當於美國1萬美元的生活。
狄沛:有一件事情說起來可能有點好笑。我覺得在這裏生活,呼吸沒有問題。我夏天回德國休假,夜裏卻睡不著了。有人就開玩笑說,你可以到北京的衛生局去為北京的空氣做宣傳。其實可能是德國的空氣很幹淨,反而不適應了。
安思喬:很多外國人都開玩笑說,到了中國才開始吸煙,是為了把自己的身體跟外麵的環境配合一致。因為吸外麵的空氣就跟吸煙一樣,需要通過吸煙來調節自己的身體狀態。
艾瑞克:我第一次從中國回美國的時候,當時我已在中國生活了一年半,回國之後,感覺像戒煙一樣,經常咳嗽,每天起床都很不舒服,就是想吸煙。過了一兩個星期之後才覺得好多了,但這時要回北京了。回到北京之後,又覺得空氣太不好了,要不了多久又會習慣了。
堵車是因為開車的人太笨
安思喬:我覺得住在北京這個城市,有個最大的問題是不確定性。去什麽地方,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到,有的時候特別堵車,有的時候又特別順暢。
艾瑞克:很多城市都很堵車,北京堵車不是因為車太多,而是因為開車的人太笨。比如一個十字路口,每個人隻管自己,別人一概不管。結果,大家都擠在一塊,到什麽方向的車都有,擠在中間的車一動也不能動。這種情況在美國,在西方國家我沒有看見過。
邱爾金:造成堵車的一個很大原因還是開車的人沒有互相尊重,不考慮別人是否方便。喇叭都很響亮,與行人搶道都很常見。
艾瑞克:我在美國的時候過馬路沒有闖過紅燈,到了中國就經常闖紅燈,因為闖紅燈比等綠燈更安全。很多人往右拐,往左拐,根本不關心你。好幾次我等綠燈時,就覺得差點要被撞死了。
安思喬:如果在美國右拐,先必須停一下,然後再拐。但是中國人開車都是一下子就拐過去了。
狄沛:比起堵車來,我更不習慣中國人隨地吐痰。現在好像隨地吐痰的人越來越多。我記得1985年來北京的時候,中國當時正在控製隨地吐痰的現象,如果隨地吐痰就會被罰款。於是,隨地吐痰的人就少了,可是現在又開始多了。
評價中國不能用外國的標準
安思喬:作為外國人,我們不太方便談中國人的這些行為,因為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特點。比如公共汽車站,車一來,人都衝上去,很多人加塞兒。在外國人看來,這應該排隊啊。但我們老覺得這隻能是本國的人可以去談,外國人總是去談你們的文明有點不禮貌。我覺得這裏有一個發展階段的問題。中國的硬件建設現在很多都到位了,可很多軟件都沒有到位。北京有很多五星級飯店以及高檔次的各種餐廳,人不少,服務態度也不錯,但服務員不夠靈活,無論發生什麽樣的問題,隻能聽上麵的,這導致很多誤會產生,給客人帶來很多不方便。
狄沛:在中國辦手續還是不太方便。我要去采訪人,必須通過外辦,他們要問很多問題,需要采訪提綱,手續非常複雜。如果我要采訪政府部門的人,就更麻煩了。其實,我的這本雜誌是宣傳中國的,所以我有時候不能理解,為什麽必須這麽複雜。
艾瑞克:我的感覺是中國的好多事情都是沒辦法。我不知道你是否看過北京電視台的一個節目,裏麵談了很多北京老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很多的結果就是沒辦法。我們單位要派一個新的記者到北京,需要改一下簽證。我去找北京市公安局,人家說不行。後來,一位外交部的官員幫我打了一個電話,事情就解決了。如果沒有外交部的人幫忙,那也隻能是沒辦法。現在我的感覺是,在中國,在北京,如果你不認識人,太多的事情都是沒辦法。
安思喬:在常駐中國的外國人看來,這是挺有意思的一點。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一個比較自由的社會,因為有的時候不受法製的製約,有的時候可以越位,尋找自己的辦法,整個社會就像一個謎團一樣,有一種神秘感。
狄沛:這種沒辦法的現狀不是中國的特點,哪個國家都有,德國也有。在德國,你要解決什麽問題,他就說沒辦法。所以我認為這不是中國的特點,評價中國不能用外國的標準,而是要看中國有什麽特點,有什麽曆史,有什麽文化。外國人喜歡犯一個錯誤:總認為別人不走我們的道路就是不對的。
邱爾金:我同意這個觀點,在中國確實有很多問題沒有辦法。不過,如果一個中國人到了俄羅斯,他遇到的問題會更多。
喜歡中國速度
艾瑞克:我喜歡中國,是因為這兒改變很快。拿我在美國的家鄉來說,如果我離開那兒4年,一切都還是差不多,沒有什麽改變。但是在北京,除了故宮和中南海,其他一切都在改變。昨天,我還聽到有人說,要把天安門廣場改成公園。
狄沛:在中國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發展速度印象很深。柏林15年前就在討論要建一個新的機場,現在還在討論,可能還需要15年的時間才能決定下來。沒有這個機場,也沒有到北京的直航。關於商店開門時間的問題,在德國也討論了很長時間。在中國,這種問題不會存在,不管什麽問題都會很快解決。修機場、蓋房子很短時間就完成了。
安思喬:我最享受的一點,還是在人際關係上,在中國交朋友比較容易,沒有什麽顧慮,都敞開了心交往。美國是一個比較寂寞的國家,太強調個體化。
邱爾金:我比較喜歡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很友好。
艾瑞克:我希望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重視保護一些老房子。如果去英國,他們會帶你去很多老房子,他們會說,你看這個樓,現在是一個商店,不過有500年的曆史。而現在北京要找一些老胡同,可能隻有在後海有了。第二要保護環境,美國等很多西方國家也是在30年前才開始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