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對朝政策分析

(2007-02-03 20:47:39) 下一個
送交者: songtao [★花無缺★] 於 October 05, 2006 06:41:13 已讀 330次

新華網快訊:朝鮮外務省3日發表聲明,宣布將在科學領域,在絕對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核試驗,並表示絕對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威脅使用核武器,也不擴散核武器。

  當朝鮮發布這些消息的時候,又給本不穩定的朝鮮半島增添了一絲陰霾。朝鮮,這個麵積隻有122762平方公裏,人口大約2291萬的國家卻總能吸引世界的眼光,不是因為朝鮮的經濟實力,不是因為朝鮮的軍事實力,不是因為朝鮮的科技水平,而是核武器這一個敏感的話題。朝鮮在3號發布的聲明可謂牽一發動全身,針對朝鮮宣稱將進行核實驗,各個利益相關者也開始對其回應。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稱,朝鮮核實驗計劃“完全不可原諒”。他告訴記者:“這將是對和平的一個威脅,我們將永遠無法原諒這樣的行為,這將對包括日本在內的東北亞地區產生嚴重影響。”麻生太郎稱,他不懷疑朝鮮進行核實驗的決心。他說:“朝鮮在過去曾作過它說要作的事情,所以我認為想當然地朝鮮不會進行核實驗的看法是錯誤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呼籲朝鮮保持謹慎,呼籲美國與朝鮮進行一對一談判以解決國際社會對朝鮮核項目的擔心。拉夫羅夫告訴記者:“我們將和其它參加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國家一起與朝鮮共事以使其保持克製、防止采取匆忙行動。”不過,拉夫羅夫對朝鮮是否真的將進行核實驗持懷疑態度。他說:“這不是我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聲明,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聲明未獲得證實。”美國稱,它將向安理會會議通報這一最新進展,韓國則提高了安全戒備等級。韓國總統辦公室在一次緊急會議後發表的聲明中稱:“針對朝鮮宣布將進行核實驗的消息,政府已采取措施加強安全等級,並開始與相關國家進行討論。”英國外交部發言人稱:“英國和國際社會的其它成員國將視朝鮮核實驗為一個高度挑釁性的行為,這一行為並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帶來嚴重後果。這將進一步惡化本地區已經很緊張的局勢。”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在芬蘭稱,這樣的實驗“總是一個壞消息。”而我們中國似乎沒有發表什麽言論。

  朝鮮的這次舉動,又給中國一記耳光。中國,這個亞太地區的大國,真的被朝鮮挾持了。朝鮮問題給中國帶來的不是簡單的政治經濟問題,還是中國如何麵對未來地區安全挑戰的一個大問題。這個世界隻有一個美國,美國是中國的對手也是敵人。至少在定位上,我們能夠做到心中有數,而對於朝鮮呢?是敵人還是朋友?如果說敵人的敵人是我們的朋友,那麽朝鮮似乎就是我們的朋友,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是簡單的邏輯推理就能夠證明一切的。我們要重視日本和美國在我們外交棋盤中的地位,但我們也要注重朝鮮等類似國家在我們外交中棋盤中的地位。在我看來,中國目前對朝鮮的政策真是一塌糊塗,沒有一點頭緒,那樣隻能是被動挨打,而這對於中國的崛起是很不利的。

  事實上,朝鮮又不是第一次給中國帶來難題了,也不是第一次煽中國耳光了,現在我們允許時間倒流,看一下朝鮮這個國家是如何給中國帶來難題,如何玩弄中國的。或許這些感性材料有可能過於粗放,或者有可能過於虛假,但是我們隻有把握了這些資料,我們才能夠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能夠還原事物的本相,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自從蘇聯解體,92年中韓建交後,中國與朝鮮金正日政權的關係一度嚴重惡化。朝鮮首先刪除了教科書和官方通訊中關於中國誌願軍參戰的事實,然後撤除了板門店的中方國旗。又以“朝鮮人祖脈”和“金日成故鄉”的名義向中國討要中國僅有的長白山天池四分之一的主權。在中朝黃海經濟海域劃界問題上對中國的主張“不能接受”。在涉及朝鮮半島的重大國際問題上,朝鮮也開始刻意排除中國的影響力,與俄羅斯葉利欽和普京政權加強合作。2000和2001年,金正日幾次批評中國改革開放政策,並認為“修正主義中國的毒化影響” 已經波及了朝鮮。但可笑的是,隨著朝鮮要“振興經濟”金正日又向中國獅子大張口,2002年其密訪中國,從中國要走了近30億人民幣的物資,2003年在各項援助外,又向中國額外要了5000萬美元的經濟援助。但中國似乎並沒得到金正日在政治上的順從。最明顯的例子,朝鮮向中國隱瞞發展核武器的事實,按中國外交部的話說“中國是從國外新聞中才得知這個消息”。

  從2003年開始的由中國主導的“ 六方會談”,朝鮮、中國、俄羅斯本應作為一個陣營,但朝鮮從陽奉陰違的盤計利益得失到數次不與中方打招呼就單方麵宣布退出的公開抗拒,雖然中國做了大量工作,但朝方並不領情,讓中國數度陷入尷尬境地,使得中國在外界麵前失去了麵子,更讓他們對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失去了信心。

  2006年7月5日,朝鮮為抗議美國對其印偽鈔、販毒等金融製裁,違背與中俄達成的導彈 、試射承諾,示威性的試射了10枚包括大浦洞在內的各型導彈,使半島局勢驟然緊張,中國急派特使前往朝鮮,卻得不到金正日的接見,讓中朝關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分歧,而這更是重重的煽了中國一記耳光,一個曾經給予巨大支撐的朝鮮,竟然對自己的幫主還這麽不領情,這無疑讓外界對中國的影響力產生了更深的疑慮。雖然此後中國、俄羅斯依然在安理會上力保朝鮮免受全麵的經濟禁運和製裁,但對朝鮮的一意孤行也是無可奈何。2006年8月底金正日甚至公開聲 稱“搞核事業隻能靠自己,中、俄兩個國家並不可靠”。最近,朝鮮又單方麵撕毀了由中、美、朝、韓四方共同達成的“朝鮮戰爭”停火協議,這不僅是對中國在朝鮮半島影響力的侵犯,是公開打中國的耳光子,也是對14萬長眠在朝鮮半島的中國誌願軍烈士的嚴重 “褻瀆”。拿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劉建超在2006年8月上旬的話來說“朝鮮不聽中國的勸阻,也不聽自己的話。”

  另外,朝鮮難民自 90年代就源源不斷的擁入中國,中國官方2003年的說法是“中國境內估計有15萬朝鮮難民”,但有外國媒體稱,僅延邊、圖門市等朝鮮族人生活地區保守估計就有超過20萬的朝鮮難民。朝鮮難民的大量擁入國境,不僅給吉林、遼寧等省份地區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和治安問題,而且中朝兩國在對難民遣返的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北朝鮮對於被中國遣返的朝鮮難民一律以“叛國罪”論處,甚至剛完成移交手續,馬上就用硬鐵絲 穿鎖骨,將朝鮮難民穿成一串,不顧“犯人”痛不欲生將他們扔上卡車。對於北朝鮮的殘忍做法,中方曾提出數次交涉,雙方相關部門還鬧到臉紅脖子粗的地步才告解決。

  2002和2003年,在中朝邊境的中方境內,發生數十起全副武裝的朝鮮士兵越境搶劫、殺人的事件。 2002 年1月,一名朝鮮邊防士兵踏過結冰的江麵,手持衝鋒槍闖進中國境內一個小村莊,試圖搶劫當地居民,並使用軍用匕首刺傷了一名當地村民,然後逃過邊境線。幾天以後,一名手持AK47和120發子彈的19歲朝鮮士兵,在另一個中國邊境小村被抓。隨後,又有6名朝鮮士兵因在中國搶劫21起,在中國境內被捕。 2002年2月,一對朝鮮族夫婦被朝鮮士兵搶劫後打死。2003年7月,四名全副武裝的朝鮮士兵闖進圖門市,搶劫了圖門市的一家銀行,結果被巡邏的警隊抓獲。

  最嚴重的是2001年,中國兩名警察和一名士兵在與朝鮮接壤的龍井市被朝鮮的非法入境搶劫者殺害。而後來進行的大圍捕中,吉林公安邊防總隊某班班長李兆林隻身與手持尖刀的朝鮮人進行搏鬥,身負重傷仍死死抱住歹徒大腿,使歹徒被及時趕到的戰友抓獲。李兆林因傷勢過重而犧牲。這名朝鮮罪犯在長春被處以極刑。

  其實還不止這些,北朝鮮以前製造偽鈔美元,2006年開始美國凍結了朝鮮製造假美鈔後的在澳門的賬戶。隨後美國與中國交涉數次,中國在確認相關事實的情況下,凍結了朝鮮設在深圳等地的洗錢賬戶。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北朝鮮又開始打上了“升值預期強勁”的人民幣的主意,據星島日報報道,由於美國的金融製裁,朝鮮的偽鈔“飽和”,北朝鮮邊防人員利用邊境檢查時,用“調包”的手段,將偽鈔與遊客、商人的真鈔對換,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很多起。而且,中朝邊境現在已經成了偽造人民幣、美元交易泛濫的地區,甚至有半公開的“黑市”存在。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在接受新浪網中文部采訪時說“中國境內流通著大量的人民幣偽鈔,雖然不能說中國的偽鈔都是北韓製造的,但北京對平壤製造人民幣偽鈔當然會很不高興。北韓製造人民幣偽鈔早已不是什麽秘密,可中國直到最近才開始對北韓采取一些製裁措施。” (資料來源:《聯合早報》2006.10.3日版 感謝龍之醒的資料)

  國際政治就是這樣,波詭雲譎,一個曾經是中國的絕對夥伴今天卻發生了讓人不可想象的變化。這或許就是帕麥斯頓說的:“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就是國際政治的精髓。對於那些陷入理想主義情懷的政治家來說,現實很殘酷,但是他們還是寧願讓自己的思維停留在那段美好的日子中。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當我們碰到現實中的困境時,我們的政治家們總會翻出那段美好的曆史,中國與朝鮮人民並肩奮鬥,中國在朝鮮的土地上撒下了14萬士兵的熱血,中國人民和朝鮮是世代的好兄弟。這個理想主義情懷在朝鮮看來確是多麽的嗤之以鼻。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的抗美援朝並不是什麽具有德高望重的事,我們總喜歡站在道德高度上說話,好像中國派兵援助朝鮮就完全是至高無上的“純道德”舉動似的,或許我們可以說沒有中國的幫助,就沒有朝鮮今天的存在。但在朝鮮政治家看來,中國的援助也是有自己的私心在裏麵的,也是有自己的利益算計在裏麵的。雙方隻不過是有共同的利益而已,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利益的交換而已,而不是所謂的道德舉動。正如買東西一樣,有買有賣,純粹的交換行為,沒有所謂的道德交易在裏麵。摩根索在《國家間政治》中毫不隱晦的說到:“不能把某個特定國家的道德追求與普遍使用的道德準則相提並論。”我們總喜歡將曆史的那一幕看成是我們無私的道德舉動,而不是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去看待,而朝鮮的政治家與我們的思維不同,完全從現實主義的出發點去思考問題,所以得出不同的結果沒有值得大驚小怪的。今天,當我們看到朝鮮在世界舞台上總使出震驚世界的流氓牌時,我們總能聯想起朝鮮與中國之間昔日的交情乃至友誼不見了,朝鮮不聽中國的話了,言語中也有那麽一種悲傷。而外交部發言人的話也總能感覺到一種無奈的意味在裏麵。我一直覺得奇怪,難道我們的政治家不懂得什麽是國際政治嗎?國際政治就是國家為了生存,國家為了利益,隻要機會成熟就可以盡量爭取。過去的曆史證明朝鮮與中國有共同的利益,但現在呢?我認識未必,至少在一些問題上我們是沒有共同利益的,況且說穿了,有共同的利益也未必能夠進行合作。朝鮮想要的,或許是核武器,或許是美國的援助,或許是美國對其政權的認可,這些都未必與中國的出發點相一致。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組織了六方會談,但是正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六方會談以朝鮮的退出不能順利的進行,中國充當中間協調者的角色反而成為因為朝鮮的不加入而失去了不少的印象分,或許我們現在看不出來,但是量變引起質變,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從朝鮮這一個流氓國家開始不斷的受到侵蝕。本想從中撈取一點“軟權力”,想通過製度乃至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這些自由主義情懷在朝鮮這個問題上是不能起作用的。正如英國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說的:“當別人往巷子裏扔石頭的時候,我們為什麽要像別人那樣往裏麵扔石頭。”我們可以不扔石頭,但一不小心,我們就成為被別人扔石頭的對象,國際政治就是這麽的詭異。當朝鮮越來越放肆,當中國被朝鮮綁上了賊船的時候,我們不是要與他們同舟共濟,而是想辦法如何逃生。然而,我們心中的那種自由主義的情懷在麵對現實政治的問題時,總讓我們的思維出現短路,於是,悲劇總是不斷的上演,而我們卻不知道這個悲劇的結果會是怎麽樣?隻有等到悲劇結束,我們才能醒悟。

  如果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出發,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出發,我們或許可以窺見我們對外政策過程中的一些難處所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朝鮮是我們的屏障,是我們地緣政治棋盤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棋子。確實,人類的曆史過去了那麽多年了,地緣政治這個詞卻依舊存在於我們的思維中,這很正常。隻要國家繼續存在,隻要地標繼續存在,那麽地緣政治就不會過時,還會繼續發揮作用。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總是很容易從一個極端陷入另一個極端,當我們認可其地緣政治利益的時候,我們也在無形之中中了地緣政治的圈套。在抗美援朝的那個時代,鑒於中國的國際環境非常的惡劣,鑒於美國對朝鮮的控製將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壓力,我們不得不派兵援助朝鮮,這是一個英明的決策。但是,在基辛格看來,他卻另有一種分析思路,在《大外交》裏,他闡述到,中國本可以不用加入朝鮮戰爭,主要的失誤在於美國的外交政策,美國在那個時候沒有打算威脅中國,而隻是為了援助韓國。但是由於軍方和外交政策機構之間的不協調導致了最後中國參加了戰爭。或許這是他的一家之言,也可以認為是為了美國的利益而說話,但他的分析話語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警示——那就是地緣政治利益很重要,但是在此之間我們要充分認識地緣政治利益。今天,我們認為朝鮮是中國重要的地緣屏障,是中國地緣政治利益的共同體。但我們卻沒有充分的給這個地緣政治利益進行解構。朝鮮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利益,為什麽重要?韓國的地緣政治利益不重要嗎?為什麽不重要?朝鮮的地緣政治利益非常重要,很可能就是為了防止美國在這裏落戶,進而影響中國的政治利益。如果說為了不讓美國在這裏紮根,我們就可以讓朝鮮為所欲為,肆意的抽中國的耳光嗎?還是肆意的讓朝鮮人玩弄?今天的事實就是這樣,我們還是縱容了朝鮮,而這個縱容反過來給朝鮮縱容的資本。為了地緣政治利益,我們失去了多少的經濟利益,失去了多少“軟權力”?這樣做我們值得嗎?我們有什麽樣的理由來證明與美國合作共同壓製朝鮮會比跟朝鮮合作壓抑美國所帶來的利益要多呢?為什麽我們不選擇站在美國這一邊?美國或許是我們的敵人,但也可以是我們的朋友。說他是我們的敵人,並不意味著在任何領域我們就是對手而沒有共同利益,我們很容易將敵人的概念擴展到所有的領域中,而當我們說朝鮮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也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在所有的領域我們都是朋友,這種思維普遍存在,綜觀中國的對外政策,總是有那麽一條黑白分明的線。因為美國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在地緣政治利益上不能讓美國在朝鮮半島紮根,於是我們就讓朝鮮為所欲為——因為朝鮮知道中國甘願做他們的救火員,每次發生事故,中國總是首當其衝,不是嗎?我這麽說,就是想說明,認識地緣政治利益的重要性與如何認識地緣政治的重要性是有著深刻的不同的。我們隻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後者,這也讓我們在對朝鮮的政策中經常吃到苦頭。事實上,如果有共同的利益,我們要盡量的與別人合作,隻有利益才是國家對外政策指導原則,但是首先我們要認真的認識我們的利益,認真的界定我們的國家利益,沒有一門學科會告訴我們這些知識,我們隻有身體力行,在實踐中吸取經驗教訓,讓我們的外交政策越來越完善。“人不會兩次蹋進相同的河流”,這個古老的話語散發著哲學的清香,在國際政治上,其意義依舊意味深長。同樣是國家利益,但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條件不同,或許做出的外交政策就會不同。

  願中國能夠妥善的處理朝鮮這個老大難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