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報道--民主真正重要的是過程
(2007-02-03 20:47:30)
下一個
(●作者竹本口木子,雙碩士。當前住於香港中環。簡介說他是台灣出生的中華民國國民,當前是在世界各地打工的台勞。正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媒體的報道--民主真正重要的是過程
2006/09/23 00:22
竹本口木子
現在的台灣人民,被簡單的區分為紅的與綠的,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3D立體電影?眼鏡是一邊是紅,一邊是綠。你光用紅的看,或用綠的看,都不行。一定要紅綠一起看,才會顯示出3D立體的效果。
媒體的報道正是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不同的媒體,從不同的方向報道他們所看到的情形。觀眾從不同的頻道上獲取到的這麽多信息,才能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狀況。
其實說穿了,媒體就是人民的代言人。所以我對於許多人口中說的什麽統媒,是不表讚同的。因為在我看來,並沒有媒體在對觀眾讀者宣常規一。何況觀眾讀者也不見得會在看了聽了之後就會相信而能接受。
認為民眾是聽什麽就信什麽的,這是常規的統治者愚民的想法。民主國家與集權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具備了質疑的能力,不會有「想當然爾」的觀念。
對於最近泰國的軍事政變,其實是比較不好的做法。
因為軍隊一上台,最先做的就是控製電視台,而竟然有八成的泰國人認為軍事政變很好,這其實是很奇怪的。軍方領導人說二周後還政,如果他們二周後不還,那人民用什麽來對抗軍隊呢?
民主一路走來會有許多僵局,但是一旦僵局經由民主的方案打開,就會是固定的方式。這種方案雖然緩慢,但是卻是長久的。
訴諸武力雖然快,但是一旦形成這種方式,那麽以後碰到政治僵局,大家都照辦。那永遠也創建不了正常的民主機製。
僵局的突破,通常在於當時領導人的意願。如果他不願意妥協,這樣的僵局大不了就持續到他下台為止。不過,政府有一二年的空轉,會不會造成台灣以後無法再起?
我覺得是有點言過其實。
像愛爾蘭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才站穩腳步,現在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軟件代工大國。他們十年前平均國民所得約一萬美元,現在已經破叁萬美金了。
其實一個國家,隻要政策對了,方向對了,進步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對於當前空轉的狀況我並不擔心。隻是愈快解決,對台灣人民愈好。
最後談的是所謂的媒體未審先判,我認為真正做出判決的,是觀眾自己。
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媒體把事實報道出來以後,觀眾就會認為這件事做的好或不好,這個人說的話是對的還是錯的。會說媒體未審先判的人,其實是他們自己都已經對這件事做的好壞做出評斷了,卻不好意思承認,就把責任推到媒體身上。套句成語,就叫做惱羞成怒。
這次的倒扁,有人做過民意調查,有過半的人讚成,但卻不到叁成認為扁會下台。為什麽呢?因為民主最寶貴的其實是在過程,不是結果。隻要民眾願意站出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就算成功了。
下不下台不重要,反而是他留得愈久,對他自己以及其所屬政黨的傷害愈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