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民進黨忘了當年如何為集會遊行權利打拚

(2007-02-03 20:47:28) 下一個
2006.09.21  中國時報
民進黨忘了當年如何為集會遊行權利打拚
中時社論


紅衫反貪倒扁邉輿M入遍地開花階段,卻接連在南台灣的高雄、台南遭到挺扁群眾的暴力攻擊。先是高雄代理市長葉菊蘭拒絕反貪倒扁群眾靜坐集會的申請,迫使他們以舉行泡茶廣場聚會的形式替代,卻被挺扁群眾聚集圍毆掛彩,並在警察強勢保護下始得撤離;繼則是在台南市依法申請並獲得許可之反貪倒扁靜坐活動,紅衣靜坐群眾依然遭受上千的擁扁群眾強力圍攻,其中一位完成靜坐準備和平離場的女士,所駕駛的紅色汽車被暴徒圍毆砸毀,玻璃粉碎,現場全無任何員警現身保護。這樣的場景,已讓台灣倒帶退回到當年鄭南榕自焚以向當道權力爭取言論自由的時代,而今日權力當道者之一,正是不許靜坐集會的高雄代理市長葉菊蘭,鄭南榕先生的遺孀。

如果鄭南榕先生不惜烈焰焚身,是為了台灣人民而給當時的權力當局實施言論自由的教育,今日杖徊恢??晨蔀檠哉撟雜山逃?睦蠋熢諛茄e?也不知道還有沒有人可以教導當年言論自由深受迫害,而於今日執政時卻反過來縱容迫害言論自由的當權者,什麼是言論自由。


相對於許可反扁靜坐的台南市許添財市長,葉菊蘭代市長三度不許在高雄舉行反扁靜坐,她說「台北的紛亂不要帶到高雄。」在葉市長的眼中,為攻擊倒扁靜坐而聚集的群眾彷彿是毋需依法申請的集會活動,而依法申請的集會活動反倒是一種不應允許的紛亂,這會是當年鄭南榕先生所理解的言論自由?想想鄭南榕先生所主張的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境界吧!如果隻有支持執政者的聲音才有言論自由,反對執政者的聲音就是紛亂之源,活該受到政府縱容的暴力攻擊,那麼當年疾風團體以暴力方式攻擊中泰賓館黨外人士的行為是否也要被贊許肯定?這種態度,不正好驗證了民主憲政之中一項顛撲不破的原理,權力就是腐敗的淵藪,權力腐蝕良心的速度,何其驚人?鄭南榕先生於地下,他會如何看待今天這種狀況?

台南市雖然給予倒扁民眾靜坐集會的許可,但是員警們卻完全忽略了他們有義務保護合法靜坐民眾和平表達其言論意見免受不同意見者幹預、攻擊的權利。而我們在當天所看到的卻是執法的員警袖手旁觀、視而不見、遲不到場,甚至蓄意走避的種種不堪形狀,這些鏡頭的一一呈現,真的讓人對台灣的法治進程感到遺憾。當初積極促成集會遊行法立法通過的,正是現在的民進黨,誰會想到民進黨執政後,反倒讓集遊法中許多對人權的保障條款形同具文。侯友宜署長事後嚴令辦人,算是聊補遺憾於萬一的反應,而查辦的效果、範圍與堅決的程度,都會是輿論接下來密切觀察的重點。而我們所最遺憾的,則是行政院中蘇貞昌院長、李逸洋部長以降執政團隊的事後表現,還有貴為民進黨主席的遊錫堃的失格言論。

民進黨執政團隊普遍表現出來的態度,都是先公式化的譴責暴力,然後必然話鋒一轉,繼續使用十倍的力氣指責反對聲音的不是,再不就是將相關的罪過推諉給在野黨。遊錫堃主席則還要變本加厲地用政治頂戴扣人,用挑唆族群衝突的語言編派反對人士的不是,再用扭曲至極的歪理為挺扁的暴力攻擊找理由,甚至不時指責在野黨犯下類似錯誤作為辯解。這種明裡暗裡搧惑鼓動支持者展現身體暴力攻擊異己的作風,像是一個隻在十年以前才從類似場景中脫離受害者地位的政黨嗎?民進黨上下,還有社會上支持自由主義觀念的人們,曾經被阿扁引述鄭南榕先生之言發出矢誌保護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人權政策所感動,現在看到執政者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黨部,用語言、用行動、用嚴峻冷酷的神情敵視異己言論的真實麵目,難道都不會感到不安?權力,真的如此誘人,讓鄭南榕先生的遺孀和昔日為言論自由打拚過的同誌們,都不能倖免其中,寧願用良心與權力從事浮士德般的交易?

目睹群眾對集會靜坐民眾施暴的畫麵,再聽聞一個個執政精英無情冷酷的語言,我們真的感到莫名的難過與悲傷,這個政黨,真是那個昔日為爭取百分百言論自由,絕不妥協退讓的那個政黨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