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道觀察--兼談筆者對倒扁挺扁的立場
(2007-02-03 20:47:24)
下一個
(●作者期待陽光,北市人,碩士,公務員。簡介上說,他甫結束於澳洲的受訓課程,現正為台灣的外交空間努力奮戰。他希望在向中國投降前,台灣能以外交確保台灣「統一」籌碼的極大化。正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照片為數據照。※期待陽光特區)
上周,筆者由於工作的緣故,即便每天都得為五鬥米折腰,但還是親身經曆了在凱道紅衫軍的威力。從11日(禮拜一)的靜坐到15日(禮拜五)的圍城之戰,筆者都成為這些活動不折不扣的「近身觀察者」。因為辦公室就在旁邊,盡管整周都被他們的怒吼吵著心神不寧而難以專心工作,但筆者仍願將第一手的觀察向各位報告:
首先是在於活動的組成份子,一剛開始的時候筆者觀察到的群眾其實跟2004年總統大選後在凱道集結的群眾結構差不多,易言之,就是泛藍甚至深藍的支持者,隻是他們這次不手持國旗,衣服也換成紅色而已。後來,陸續加入了一些年輕的麵孔,包括學生,或粉領族在放學及下班後陸續到這裏加入倒扁。前麵的群眾其實一向是阿扁的死敵,他們不在乎這次活動的領導者有部分也是他們過去所痛恨的「黨外份子」,隻要能把阿扁拉下來,他們必定赴湯蹈火,那怕刮風下雨也要參加。後者的年輕族群則是在政黨輪替或是總統民選後成長的六七八年級,這些族群的特色是,與五年級的「學運世代」相較,普遍缺乏對公眾事物的參與與熱情,而替換的是對新興科技如網絡、MP3的鑽研以及對創業賺錢的熱衷。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這些族群會參加此次倒扁運動主要還是抱持著好玩的心態,因為這個活動顯然並不危險,加上全國媒體的大力關注,因此如果想要一夕成名,或想通過熒光幕大方舒展自己的創意,來凱道就對了。
但上述的參與者其實家總起來僅占全部民眾的二分之一弱,另一部分的支持者則主要是由家住在北部的中產階級及上班族。他們平常是沈默寡言的一群,心態普遍保守,對統獨立場沒有絕對,但確有一個共通的特色,由於平常忙碌於自家生活與工作,故對公眾事物的看法大多全由媒體(無論新聞或政論節目)所形塑,自己較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的群眾,尤其在下班以後成為支持倒扁的主力,也正因如此,本次活動才會在這麽多人的集結下,相對順利平和的進行。
再來看這次活動進行方式,通過媒體的大力炒作(某些新聞台幾乎做到全天候報道,甚至廣告時都如報足球賽般切割子母畫麵,深怕錯過任何精采畫麵),再加上由廣告鬼才範可欽的操刀,使本次倒扁活動充滿戲劇張力,順利帶動一股風潮。從一剛開始藉由「試坐」,以維持倒扁款項破億到正式靜坐間數日的媒體關注溫度,到紅衫軍的創建及「納斯卡線」的遊行路線,本次倒扁活動在未正式開始就已經吸引了大眾的目光,讓很多原本就恨透陳水扁的民眾躍躍欲試,一路等到9日開跑,再有如猛虎出閘將一股怒氣全都一並發出。也因此,才會在活動之初,所有的參與者都是由藍軍支持者所組成。
活動開始之後,為了避免淪為如過去由政治人物在台上演講或電視台來現場「開講」的常規政治集會,該活動選擇由參加民眾輪流上台「幹譙」,發揮各自的想象力來倒扁。因此,我們看到有建中學生、小六學生下課後來倒扁,也有把倒扁心聲化成愛國歌曲,上台高歌一曲,更有孝女素琴以「哭調」來為阿扁「送終」。一場原本應該劍拔弩張的政治活動,變成創意施展的舞台,也讓原本僅有深藍民眾支持的倒扁運動頓時成為北部民眾前仆後繼參加的風潮。這是倒扁總部此次發起運動的成功之處,從媒體公關的角度來看,筆者對於本次倒扁總部的主事者深感敬佩。
但筆者仍對本次活動所代表的意義提出幾項質疑,首先在於本次活動的領導者-施明德,他向外界宣布本次活動係以本年二月間在泰國爆發大規模反總理塔可信貪腐的活動為師,卻殊不知該次活動的領導者頌迪原為塔可信總理的政治盟友,後卻因電視台經營權的分贓不均,憤而轉向領導群眾抗爭,此事件在曼穀人盡皆知。因此泰國的反塔可信活動純為政治鬥爭,反貪腐隻是借口。施明德等人此次以泰國經驗為師,不知純為口誤抑或另有用意,筆者不得而知。但不爭的是,施藉由本次活動欲在未來曆史上留名的動機實在太強,導致倒扁能量放收難收,日後退場機製難通過協商解決,都使得本次活動的不確定性大為提高。
再者,在範可欽的創意下,本次活動主題以「禮義廉恥」作為倒扁的道德訴求,簡單明了。但也使得這次倒扁活動缺乏重點論述,反倒成為民眾各說各話,以最簡單的言語,如他無恥、他不要臉、上斷頭台及全家去死等話語,再伴隨著「阿扁下台」的口號此起彼落在凱道出現。試問,倒扁總部一向以「自發」、「中產階級」以及「高水平」的標準看待此一活動,但這樣完全涉及人身攻擊(自然是非道德性)的言語一再通過媒體傳送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又如何讓人信服這是一場「捍衛道德」的戰爭?
最後,筆者最直接的觀察是,其實這樣的活動,本質仍是如過去政治鬥爭的運動,盡管外麵裹著精美的包裝。筆者這一周不斷直應答到很多群眾的呐喊,那樣非理性,而且通過幾千幾百人所散發的力量,其實很令人害怕。因為這讓筆者想到過去納粹教人憎恨猶太人以及文革時代毛澤東教人痛很反動份子,應該也是通過這樣的方案,把數以萬計人的情緒,全投射在一個目標-阿扁下台上。卻未嚐省思那阿扁下台之後的故事,有人說把他抓起來,有人說把他槍斃。但就算阿扁以「貪瀆」罪名遭起訴,也意外被判處「死刑」或「終身監禁」,台灣的經濟難道可以立即扭轉?台灣的教改將一夕轉回正軌,再也沒有卡債、卡奴,更不會有燒炭自殺的案例?這個答案,其實已在每個人的心中,我想毋須筆者再加以闡述。
行文至此,筆者認知到可能會有人把我當成挺扁份子,但恰好相反,筆者也支持阿扁下台。筆者的理由是,即便檢調在調查國務機要費後,發現阿扁阿珍無罪,筆者都仍堅持阿扁其實可以早點下台。因為台灣的政治對立已經太嚴重,阿扁一日不走,現有的體製將完全無法運作,朝野將無法合作,媒體無法聚焦在其他更應值得被注意的議題上,國家將繼續空轉,直到2008年的再度對決。因此,筆者希望藉由協商讓阿扁下台,換取朝野,甚至兩岸重新對話的新契機。讓這個已經千瘡百孔的國家,能換取一個重生的機會。
但筆者要突顯的是,現在支持倒扁的民眾、媒體以及名嘴們,既然你們以最高的道德標準來看待第一家庭與民進黨的執政,也請在阿扁下台,甚或之後國民黨有機會重新執政後,也以相同標準看待新執政者,切末又戴上有色眼鏡,裝作什麽都看不到。如果台灣真有那麽一天,那阿扁的下台也隻是讓台灣的民主更向前躍進了一步,相信阿扁總統也會願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