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可惜了一場運動:革命或是權力分贓

(2007-02-03 20:47:20) 下一個
(●作者呂明哲,留美研究生,當前於紐約攻讀社會學博士。正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照片為替換照。)

近日施明德呼籲「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立法院長王金平、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盡速與副總統呂秀蓮及前總統李登輝會談,促扁下台,並共商扁下台後台灣政局的發展。」,如果六大巨頭的共商台灣政局,是施明德所發起的倒扁反貪腐運動的結果,那麽真的可惜了這場運動,也枉費了那麽多人對倒扁反貪運動的的支持。


其實,以往泛藍所主導的大型街頭運動,都可以如同過去民進黨及民間社團在國民黨威權時期所發動的反對運動一樣,發展成為全民運動,並且為台灣立下長久的製度性改革的典範。可惜的是,這次的反貪腐運動在施明德的領導下,除了倒扁及空泛的反貪腐口號外,並沒有為台灣帶來或是提供什麽願景。尤其令人質疑的是,該運動所倡議之具有普世民主價值的反貪腐,卻隻限縮在關注陳水扁的去留問題上,缺乏更全麵性觀照之視野。從地方到中央,從執政的民進黨到在野的國民黨,都存在危害台灣經濟民生的貪腐及經濟性犯罪等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並沒有在這次運動的論述中得到討論及反省。也因此無法自有限的倒扁格局中提升,實在令人感到可惜。

尤其是當施明德提出後扁時期的政治圖象,竟然是由各黨派的領袖來談判及分攤陳水扁下台後的權力真空。美其名是「共商扁下台後台灣政局的發展」,實質上卻是權力分攤的政治分贓。更令人百思不解的是,施所謂的六大巨頭,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已失去代表性,而其所屬政黨,更經不起反貪腐的檢驗。簡單來說,施明德所帶領的反貪腐運動,在把陳水扁拉下台後,是由另一批需要接受貪腐檢驗的政客來重新分攤後扁時期所留下來的權力真空。一個好不容易匯聚了強大民氣的運動,最終卻隻是以一個貪腐換上另一個貪腐,把一個政客拉下,換另一批政客。真不知道這樣的運動,他的革命性以及改革力在什麽地方。

所以,很可惜的,原本可能為台灣創造新的革命局勢及為台灣民主做第二次的深化(清廉政治)的運動,卻因施明德的短視以及狹窄格局所糟蹋了。如果這次的運動,能得到領導者適當的引導而正麵發展,是極有可能提升,而超越政治、超越意識形態,並且為台灣民主政治開創出新局。所以,這場運動的製高點要提升,要越程常態政治中的政黨權力鬥爭及法律規範,而成為有改革力量、決斷台灣政治發展基礎的全民運動。不然,這場運動最後隻是流於政爭,權力分贓的工具而已,如此也傷害了這場運動的正當性以及神聖性。

試想,如果施明德在倒扁之餘,發動相關反貪腐的法律案公投(訂定規範更為嚴格的政治獻金法、財產申報法等陽光法案、製定反經濟犯罪法以及推動設立獨立的反貪專職機構等)。同時在運動中,排除公職政治人物參與靜坐,避免政黨人士的加入,如同過去野百合叁月學運的方式一般。如此,一方麵可以吸引更多中間選民及泛綠支持者的加入,同時也可以把運動的格局提升為真正的全民運動,更可為台灣民主創建一個長久清明的政治類型。

如果這個運動真的成功地使陳水扁下台,那麽運動所換來的,也隻是二年的「清明」,因為真正製度性的問題並沒有解決。以後不論誰當政,不論誰上台,在沒有製度性的嚴格規範下,台灣人民還是會不斷的接受貪腐、弊案及經濟犯罪的荼毒。這樣的結果應該不是這個運動的目的,而現在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的人民力量,也就真的白白浪費掉了。因此,衷心希望施明德要擴大他所領導的反貪腐運動的格局,堅定拒絕任何政黨的民意代表及政客的加入,並且推動反貪腐相關的陽光法案的公投,真正的把由泛藍為主的反扁運動,轉型為全民反貪的民主運動,為台灣立下長治久安的民主製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