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騷亂最根本的並不是移民問題,而是移民聚居形成了一個個與主流社會隔離、備受歧視的貧民窟而造成的社會問題
2005年11月9日,法國政府宣布進入12天的緊急狀態,此後,緊急狀態再延長3個月,而在實宵禁之後,法國騷亂趨於平靜。
從10月27日開始,兩周以來,法國處於騷亂之中。這場騷亂開始於巴黎東北郊,後來蔓延到巴黎周邊,繼而再大到法國幾十個城市。電視上的鏡頭震驚法國、歐洲甚至全世界,媒體紛紛以“法國騷亂”、“巴黎在燃燒”為題目,對這場蔓延全國的郊區底層年輕人引發的騷亂,進行了全方麵的報道。300個城市的超過6000輛汽車被點火焚燒,超過1500被捕,一個人死去。
11月7日,記者坐火車從德國來到法國巴黎。
“我們不是真正的法國人”
此次法國騷亂始發地在克利希市(Clichy-sous-Boi),騷亂的中心省在巴黎近郊93省塞納-聖但尼(Seine-Saint-Denis),兩地相差六公裏左右。
記者抵達法國時,就住在騷亂中心省的納伊布雷藏斯市(Neuilly-Plaisance)GIS賓館,賓館的老板是個中國人,他向記者介紹,在10月28日,也就是騷亂第二天晚上,他突然聽到自己家的公寓樓下汽車警報響起,然後看到有人汽車被燒,警察、媒體和一個燒車北非後裔少年形成對壘局勢。他學著法國內務部長尼古拉•薩爾科齊的口氣說到,“這些都是小流氓(racaille)。”
不過老板提醒記者,這句話千萬不能對那些鬧事者說。薩爾科齊當初不知道這麽說有如此大的惡果。死亡事件發生的前兩天,他在巴黎遠郊95省的阿爾讓特依(Argenteuil)視察時,被年輕人用石塊砸到,他憤而指責這些人不是年輕人,而是小流氓,他會把他們從街道上徹底“清除”。兩天後,15歲的黑人巴努(Bouna Traore)和17歲的阿拉伯人齊亞德(Zyed Benna)據信是在克利希市躲避警察抓捕而觸電身亡時,全法國遊蕩在貧困郊區的年輕人決定用火告訴法國內務部長和全法國的人,他們不是這麽容易“清除”的。
這場大火雖然蔓延全法國,甚至波及德國和比利時等歐洲國家,但並沒有媒體報道的那麽嚴重。騷亂被阻隔在巴黎以外,林畔克利希市是一個有2.8萬人口的市鎮,雖然離巴黎市隻有12公裏,但隻有一路郊區公交車可以經過,即便是巴黎人,恐怕一生也難得幾次能去這個地方。這裏的居民大部分是北非、阿拉伯以及亞洲移民的市鎮。騷亂發生時,巴黎市還是旅遊的天堂,甚至遊客買的巴黎旅遊地圖,都看不到林畔克利希市和其他騷亂市鎮。
美國《紐約時報》是英美媒體在這次騷亂中最早指出所謂93問題的。
法國本土有95個省市(區),第75省是巴黎市所在,其他省都被稱為處省。巴黎市市內有20個區加2個林區,外麵就是被三個省包圍(西邊的92,南邊的94和東北部的93)。由於曆史原因,法國海外殖民地來的移民一般都住在93省,而巴黎人向外居住,則會一般選擇92和94省,這就造成了類似貧困隔離區的93問題。前麵提到的克利希市(Clichy-sous-Bois)和記者住處的納伊布雷藏斯(Neuilly-Plaisance),都是郵編號碼為93開頭的市鎮。這些地區的移民第二代、第三代,也稱自己為“9-3”,他們在電視上,對各國記者說,“我們生在法國,但不是真正的法國人,隻是9-3”。
高失業率帶來的社會問題 大部分法國和英美媒體,都準確地把騷亂原因歸結到高失業率和對移民的歧視。根據10月份最新的數據,法國總的失業率是9.6%,這個數字和德國一樣,但在93省,年輕人的失業率卻高達40%。為了證明這樣高的失業率的確是歧視導致,巴黎大學的一個小組進行了一個實證研究。他們用同樣的簡曆,但是變換了申請人的個人條件,向招聘單位投出了258份工作申請,結果是:使用法語發音的男性名字,地址填巴黎市內的,收到了75份麵試通知;使用法語發音的女性名字,地址填巴黎市內的,收到了69份麵試通知;使用法語發音的男性名字,地址填貧苦移民省(93)的,收到了45份麵試通知;男性,地址填巴黎市內,但附上不修邊幅的照片的,收到了33份麵試通知;使用北非發音的男性名字,地址填巴黎市內的,隻收到了14份麵試通知。
從這個實證研究可以看出,和巴黎市內的米歇爾(Michel)相比,住在93省的默罕默德(Muhammed),基本上隻有相對不到15%的工作機會,哪怕他們都是巴黎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這樣的93現象,實在是這次騷亂的最重要原因。
對法國經濟製度一直持批評態度的英美媒體,敏銳地指出了93現象產生的社會製度原因。《華爾街日報》歐洲版的報道指出,法國雖然和英國有同樣的經濟總產出,但它投入的總勞動時間卻隻有英國的一半,這就造成了法國工作職位的緊張,失業率會更高。法國和實行自由經濟的英美不一樣,實行福利社會主義製度,工人最低工資和福利也相對英美國家要高,加上法國工會相當強大,雇主想辭退一個工人成本相當大。而雇主為每個工人要付出的社保等福利,也是國家強製執行的。
這樣的製度的好處是讓每個工人都有安全感,有工作之後就成為了社會的中產階級。但壞處也是太明顯不過:雇主必須謹慎挑選那些素質很高、勞動效率高的工人,否則會養一些辭退不掉的懶漢。這就是為什麽同樣的經濟產出,但法國失業率高達9.6%,而英國才4.6%的原因了。
糟糕的事情還沒有完。對於93省的移民後代們,那些公司的雇主們,在無法掌握有效信息的情況下,隻能傾向於排除93省應聘者,以避免可能存在的損失,因為93省曆來由於貧窮和教育程度低,年輕人平均素質明顯低於其他地區。這樣,40%失業率的93省青年,就隻能遊蕩在街頭了。
向英國自由製度靠齊?
有外國媒體報道此次騷亂是所謂“穆斯林問題”,其實這並不是法國騷亂的根本問題。根據目前法國警方公布的情況看,騷亂中被抓的人大部分是17~22歲的街頭幫派成員,雖然他們一半有阿拉伯裔的血統,但真不能說他們是穆斯林,這些鬧事者根本就不信伊斯蘭教。記者在93省采訪發現,雖然有當地很多阿拉伯餐館,一半以上的居民也是阿拉伯或者北非裔移民,但此處宗教氣氛很弱,是個高度世俗化的社區。
一些國際媒體的實地采訪,也證明了這個趨勢:有一些伊斯蘭團體想利用從中斡旋、勸說騷亂停止的方法來“爭取”這些年輕人,但顯然,無論是政府、還是他們的家長,或是這些伊斯蘭團體,都說服不了這些用燒車來發言的年輕人們。到目前為止,除了幫派實力之外,並沒有發現任何極端伊斯蘭團體在幕後支持。正如賓館老板反複說的,“隻是小流氓們在燒車”。 沒有極端伊斯蘭實力的介入,成為了這次法國不幸中的萬幸,也讓所有試圖指責法國移民模式欠缺的人失去了靶子。因為歐洲兩大移民模式,法國是絕對融入方式,不允許在法國有任何除了法蘭西文化之外的文化存在;英國模式是融而不合,每個少數民族都有保護自己特色文化的權利,法律也專門保護每個少數民族在社會中的權利不缺失。看上去,法國模式會造成事實的歧視,但經過英國倫敦地鐵自殺爆炸之後,誰還能指責法國模式的不是:畢竟在法國,沒有自己的社區自殺爆炸者,這些 “隻是小流氓燒車而已”,並不是一場恐怖戰爭。每個批評法國移民模式的人,都必須麵對這樣一個問題,任何其他替代模式,會不會在法國產生更嚴重的問題 法國的移民總數是歐洲第一。
對於這場騷亂,歐洲也做出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反應。
巴黎當地報紙《巴黎人》,開始詳細報道93省的現狀,政客們開始宣布對93省等貧窮社區做出了一係列的所謂旨在複蘇當地經濟、提高就業率、改善警察服務的“郊區馬歇爾計劃”。具有相同經濟製度的德國,也開始討論自己國家類似問題,很多政客開始呼籲選民支持經濟改革,向英國自由製度靠齊。
有意思的是,保守的勢力也因為這次騷亂而得到加強。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雖然一半的人對現任總理和內務部長的製止騷亂做法感到信心,但72%的人對現任持寬容態度的希拉克總統表示不滿,而25%的人支持勒龐的“零移民”右翼政策。這樣的聲音甚至也在其他國家出現,英國《獨立報》刊登了一個讀者來信就很有代表性:作者說希望英國也吸取教訓,放棄引進移民來發展經濟的“錯誤做法”。
“小流氓”通過短信、博客聯係而造成的全國燒車抗議,達到了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的效果,這也見證了歐洲社會在一體化的同時,對麵臨的移民壓力的張皇失措。不過幸運的是,像GIS賓館老板這樣的中國人,由於長期以來奮鬥和平和習慣,沒有成為“社會問題”,在兩極分化的歐洲社會,找到了自己的中庸幸福。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
在以下這組圖片中我們可以依次看到93省某市的一些畫麵:位於低租金住房大樓狹縫中的自由市場,這些市場主要銷售一些非洲人常用的生活百貨,水果蔬菜,肉類等,由於價格便宜而且產品新鮮,來買東西的人絡繹不絕,類似的自由市場很多,畫麵中這個每周2,4,6開張3次;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法國特有的“低租金住房”大樓,這些住宅樓是法國政府建的,低收入家庭需要排隊等候很長時間才能“分”到;區內的學校和道路,這些道路在騷亂期間曾經徹底封閉了一段時間;還可以看到在廢棄破舊的工廠鐵絲網內的無家可歸者的簡陋生活設施和場景,渾濁肮髒的郊區運河以及運河邊上,高速公路旁邊冒出來的“現代窩棚”,這些通常是一些東歐移民/難民自己蓋起來的,在這樣的“生活區”裏沒有水電,更不要說暖氣了,經常可以看見這些“無證”人員出來撿點柴火什麽的,偶爾也會在運河裏洗點東西,,,,最後是區內的地鐵和輕鐵站,,,,
由於拍照在這樣的地點通常不受歡迎,所以圖片質量不好,抱歉了。如果斑竹覺得本貼內容與論壇主題衝突,請刪除即可。
謝謝大家點擊。
Music: the day I lost my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