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火鍋的吃法不同於川菜,它不是像一般菜肴那樣,上桌前已經完全烹調好了,端上來就可以吃,而吃須自己操作,自涮自燙;吃得好不好,在於食者的涮燙水平。因此,必須了解與掌握重慶火鍋的吃法,才能吃得好。
吃法一:燙(涮)。即將用料夾好,在鍋中燙熟。其要訣是首先要弄清;哪些用料適宜燙(涮),哪些用料不可以燙(涮),而不是所有用料都可以燙食。一般來說,質地嫩脆、頃刻即熟的用料適於燙如魚片、肉片、腰片、肝片、鴨腸、豌豆苗、菠菜、空心菜等;質地緊密、頃刻間不易熟的,則要多燙一會兒,如毛肚、雞鴨肫、蔥、蒜、環喉、海帶等;一些不易燙熟的用料,如雞抓、鴨掌、肉丸、海參、蹄筋等;一些不易燙熟的用料,如雞爪、鴨掌、肉丸、海參、蹄筋等,則必須煮食才行。其次,要觀察湯鹵的變化。當湯鹵滾沸時,可燙食;當湯鹵上油脂充足時,可燙食,這樣燙食味美又可保溫。再次,要控製好火候。火候過頭,食物則老,火候不到,則生。什麽樣的火候才恰當,隻要燙涮幾次,體會湯鹵變化、用料大小和性質及成熟等情況,就可掌握。第四,燙時必須夾穩食物,否則掉入鍋內,一是煮老,二是煮化,撈不起來,前者如毛肚,後者如魚片。
吃法二:煮。即把用料投湯鹵中煮熟即可。其要訣是:首先,要選擇適宜煮食的用料。一般來說,鯽魚、鱔魚、泥鰍、海參、帶魚、墨魚、肉丸、蹄筋、冬筍、平菇、香菇、魔芋、粉條、雞塊、鴨掌、雞爪等適於煮食,這些用料質地緊密,必須經過長時間加熱才能食用。其次,要掌握好火候。有的用料煮久了,要散、要化,如海參、銀耳等。隻有血旺、蹄筋、魔芋、雞爪、鴨掌鱔魚等可煮得久一些。
此外,再介紹一點吃火鍋的經驗。
(一)如何燙食毛肚鴨腸
在重慶有一種燙食毛肚、鴨腸的口頭禪:“毛肚要起泡,鴨腸要起圈。”這是火鍋老饕者的經驗總結,意思是說沒燙起泡的毛肚、沒燙起圈的鴨腸質地不脆。此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全麵,雖然毛肚燙起了泡,鴨腸燙起了圈,但在鹵汁中燙的時間過長,質地就會變得韌綿,咬不動。因此,在燙食毛肚、鴨腸時,有一些微妙的技巧,如果掌握得當,就要脆則脆,隨心所欲,其樂無窮。如果掌握不當,就會想脆而不脆,使你不得不望毛肚、鴨腸而停箸。用重慶話來說:“有點心欠欠的。”
要毛肚、鴨腸的質地脆,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1.要學會識別所燙毛肚、鴨腸的質量,即厚薄程度、水泡的時間,然後分別對待。
2.燙時的鹵汁一定要滾開。如鹵汁不滾開,會使燙的毛肚、鴨腸質地不脆。
3.毛肚下鍋後要全部浸入鹵汁中燙製。
4.毛肚、鴨腸浸入鹵汁後,最好不離筷子,可燙一會兒,取出汁中一會兒,再燙一會兒,再取出汁中一會兒,反複幾次,這種燙法,其實是在調節溫度,避免質地發綿。在毛肚從汁中取出時,還要用眼觀察毛肚的表麵是否已起了不規則的水泡,如果已有水泡出現,說明火候已經到了。
其它吃脆爽的原料,如簧喉、腰片、肚頭、牛肚梁等,均得根據各自的性質及受熱後的質地變化掌握。
(二)麻辣味的調節
雖然是同樣一鍋鹵汁,照理說味感應該是一樣的,但是,當你熟悉了一些燙法後,就會明白,對於辣味是可以自己進行調節的(當然,隻是稍強稍弱的調節)。前麵已講過,辣椒、豆瓣通過油的脂溶後,油中就會呈現大量的呈辣味的物質,而汁水中的辣味就要顯得稍差些,因此,在燙食時,如需要辣味稍弱些,就將所燙原料從滾開處提起(因油都是在鍋邊轉)如要味辣些,就從邊上油處提起。
有人怕辣、怕麻,可選擇豬腰片、牛肝、黃喉、毛肚、鴨腸等葷食原料,因這些原料在鹵汁中的時間較短,鹵汁中的麻、辣味滲透進原料之中還不甚多,還要選擇血旺、硬質蔬菜等素菜類原料,因這些原料的質地比較緊密,鹵汁中的麻辣味也不易滲進去。
(三)濃茶的妙用
凡是吃火鍋的人都會按自己的愛好和店主的安排配上一杯濃茶,其中有的用普洱,有的用龍井,有的用茉莉,有的用沱茶,有的用老蔭茶等。特別是老蔭茶,既可作為客人飲用,又可作為摻入鹵汁的“原湯”使用。
火鍋配茶有開胃消滯,解油膩和轉換味覺的功能。如感覺到火鍋的麻味和辣味有所不適時,便可先用濃茶漱漱口,再喝上一口,此時食者的味覺便會進行轉換,使麻味和辣味的味感減弱。
(四)滾沸、微沸相得益彰
一鍋鹵汁,由於鍋底受熱麵的局限,會出現鍋中央的鹵汁翻滾沸騰,鍋邊上的鹵汁微沸的現象,這一滾沸一微沸,恰恰給入燙者提供了方便,有經驗的食用者就十分注意分別利用。滾沸處最適宜那些要求受熱急和受熱時間的入燙原料,以及原料體積較薄較小,口感要求脆嫩的原料,如毛肚、鴨腸、腰片、簧喉等;微沸處則適宜那些要求受熱緩,受熱時間較長的原料,以及體積較厚、較大,口感要求粑軟的原料,如魚塊、腦花、牛筋、海參等,特別是血旺,千萬不能投入滾開處,否則很快就會將血旺衝泡,起蜂窩眼,影響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