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位於洛河北岸,山南水北謂之陽,所以取名洛陽。說起洛陽,很多人都知道她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但是我想我們這兒很少有人能準確說出建都洛陽的朝代名字和數量。記得小的時候,我們說洛陽是九朝古都,現在又說是十三朝古都。雖然我個人覺得這其中有些朝代可有可無,就如同台灣的建交國家一樣無足輕重。建都洛陽的比較重要的朝代有:夏(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1600 年),商,周(東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漢(東漢,公元25年——190年),曹魏,西晉,北魏(公元493年——534年),隋,唐(武則天及其前後四十餘年)。洛陽是我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曆史文化名城。這裏,有河圖洛書之謎,有夏商斷代之據,有周公吐哺之勞,有劉秀中興之功,有三國群英之戰場,有武則天盛唐之氣象,有李白杜甫之詩魂,有司馬光,二程之流韻。當然,也有中原苦難之淚,有“酒池肉林”之羞,有隋煬帝之奢靡,有“兒皇帝”之恥辱。所以,北宋司馬光有詩雲:“欲知天下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這個說法最起碼對於宋朝以前的中國曆史是有道理的。
雖然在中國曆史上,洛陽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一千五百多年的曆史,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戰亂不斷,現在地麵上保存下來的古跡已經不多了,幸存下來的有龍門石窟和白馬寺,下個帖子將作詳細介紹;但是,洛陽的地下文物眾多,而且都很具曆史價值。這次在洛陽期間,我有意或者無意參觀了幾個比較有名的古墓,如果有興趣,請跟隨我遊覽這些古墓,讓我們重溫那段曆史,品味其背後的悲歡故事。
周王城“天子駕六”
2002年洛陽準備在市中心,百貨大樓旁邊,距離洛陽車站不遠的地方修建一城市廣場,按洛陽的傳統,所有建築開工前都要進行文物勘探。這一勘探不要緊,發現地下原來是周朝古墓。在1.6萬平方米的範圍內考古發現了驚世的東周時期車馬坑遺跡,先後共發掘出18座車馬坑,其中一座長42米、寬7.2米。從裏麵清理出一處6匹馬駕一車的遺跡,印證了古文獻中有關夏、商、周時期“天子駕六”之說。在廣泛征求文物專家和社會各界意見並得到國家文物局批準後,洛陽市於2003年對中小型車馬坑實施科研性回填保護,重點對“天子駕六”大型車馬坑遺址妥善製定保護方案,建設了一座全新的遺址博物館。全麵建成的天子駕六博物館位於洛陽市王城廣場中心部位,占地麵積1200平方米,為下沉式結構。
1)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
2)大廳展出的洛陽出土的東周文物。這是彩陶容器,從左至右依次為:彩繪陶壺(盛酒),彩繪陶鼎(盛肉食),彩繪陶豆(盛主食)。那時候天子吃飯要有九個鼎盛菜(夠奢侈的:)),所以後人有“一言九鼎”之說。
其實,東周時期的天子並不風光,也不一定一言九鼎。
殷商的最後一個王為殷紂王。殷紂王是中國暴君的典型,他雖然曾平定東夷,開拓淮河和長江流域,對古代中國的統一和中華民族的發展有一定功勞,但他“剖孕婦以觀其化”,“殺比幹(林姓之祖)而觀其心”,“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裸逐期間,為長夜之飲”,聞之令人毛骨悚然。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姬發兵滅商。武王與八百諸侯會於盟津(今孟津,津即渡口的意思,黃河渡口),共同討伐殷紂王。發兵前,伯夷,叔齊扣馬而諫。武王不聽,拍馬而去。後武王建立周朝,伯夷,叔齊恥為周民,不食周粟,餓死在洛陽東部的首陽山上。九十年代,旅遊熱興起,老城鎮改為“會盟鎮”,建會盟台,找了塊石頭刻上“會盟石”。但是扣馬村卻是早已有之,且教育很發達,我高中班裏很多同學來自扣馬村,故很早以前就知道這段故事。
雖然周公在洛陽完成“製禮作樂”這一重大的文化工程,成為周朝奴隸製國家的統治綱領,後來還有孔子入周問禮樂之說。但是西周中期以後,周王朝逐漸衰落。公元前770年,西周滅亡,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洛陽),建立東周王朝。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時期;其後至公元前221年為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大國兼並,在群雄逐鹿,諸侯爭霸的動蕩中,東周王朝經曆了25王的起落浮沉,經營著列國環伺下的尊嚴和夢想,綿延了長達515年的歲月。當秦王朝的鐵騎踏過那片曾經高貴的原野,光陰的無情流失,也漸漸銷蝕湮埋了無限威儀的城闕和樓台。
3)古時的錢幣。周朝時的貨幣鑄成一種叫“錢”的農具的樣式,所以我們今天就給錢叫錢,哈哈,繞口令:)
4)東周時期車子上的金屬部件,隻有關鍵部位才用金屬。
5)這是車馬坑中的一輛駕二,兩匹馬拉一車。車廂為長方形,那時人們是跪在車廂裏的。單軛雙轅,車廂及車輪均為木製,已經與泥土合二為一。
6)天子駕六,六匹馬拉一車。夏,商,周時期,道路狹窄,無法用車子大小來區分主人身份,所以史書記載的禮治為“天子駕六,諸侯駕四,士夫駕二”,這個車馬坑的發掘第一次驗證了“天子駕六”的說法。
7)換個角度來看。這個車馬坑中共發現七十匹馬,二十五輛車,七條狗,一個人。東周已經到了奴隸製社會的後期,一般已經沒有奴隸陪葬的風俗,車馬坑中發現的這個人的身份無從考證。從這裏,我們可以想象當時在中原大地上天子出行時那車凜凜,馬瀟瀟的壯觀場麵。
8)這是整個車馬坑中唯一的圓形車廂,而且車上裝飾也比其他車子多,專家推測這是一女性乘坐的車子。
9)縱觀整個車馬坑,馬匹的排列都非常有序,所以專家推測這些馬是被殺死後放進去的。但是七條狗卻是姿態各異,可能是被活埋的。這條狗受驚嚇已經跑到坑的邊緣,被一鵝卵石砸死。
10)在這個車馬坑中,有兩個這樣的方形坑,這是在此車馬坑後幾百年新的墓葬坑。後人不知道車馬坑的存在。
漢光武帝陵
星轉鬥移,時光流逝。秦滅六國,中國進入了封建社會。西漢末年,王莽奪取漢政,天下大亂,群雄逐鹿,劉秀乘機起兵,建立了東漢王朝。劉秀是曆史上文治武功卓著的一代英主,“光武中興”也是我國曆史上僅有的幾個盛世之一。
劉秀是曆史上少有的極富人情味的皇帝,作為開國皇帝,他沒有殺過一個功臣。他的姐姐湖陽公主寡居,看中了朝廷中一位長相英俊的大臣,想讓劉秀做媒,以勢壓人。劉秀頗感為難,讓湖陽公主躲在屏風後麵,然後把那位大臣叫來,說:湖陽公主看上你了,這是你的造化,快答應吧。誰知這位大臣並不領情,說:“患難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一口拒絕。劉秀並不感到麵子上下不來,衝著屏風後偷聽的姐姐笑著喊到:“好事弄不成啊!” 後來還是這個湖陽公主縱容女仆殺人,洛陽令董宣剛直不阿,他就是抬著棺材上任的。董宣攔住公主車隊,用佩刀劃地,大聲數落公主所犯罪過,並喝令惡奴下車,當場誅殺。湖陽公主到劉秀麵前告狀,說受了董宣的汙辱。光武帝大怒,詔董宣進宮,準備亂杖打死。董宣臨危不懼,指責劉秀姑息縱容親屬犯法,並質問皇帝:“有法不依,何以治天下?” 說到激憤處,以頭觸柱,血流滿麵。劉秀被他的舍己護法精神所感動,賞錢三十萬。其實,曆史上並不缺忠臣,缺的是心胸開闊的明君。劉秀幼年同學嚴莊有賢名,被劉秀尋訪到洛陽,劉秀不惜以皇帝之尊跑到嚴莊那裏,同床共臥,暢敘離情。睡覺時嚴莊將腿伸到劉秀肚子上,劉秀怕嚴莊驚醒而不敢翻身。劉秀在老百姓中間口碑很好,用今天的話就叫“平民皇帝”,所以老百姓一般稱其為劉秀而不是漢光武帝。
11)漢光武帝陵,俗稱“劉秀墳”。神道是新修的,神道兩側是石馬,石羊,石像。
12)這是出土的東漢時期陵前的石避邪,獅子頭,老虎爪,蛇的舌頭,還長有翅膀,這樣的怪物什麽妖魔鬼怪不害怕?:)
13)陵園的大門和圍牆有年頭了
14)陵墓前有一句碑,上書“東漢中興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墓塚周圍,古柏成林,鬱鬱蒼蒼,肅穆莊嚴,現存柏樹1500株。
15)銀蛇纏柏
16)陵墓西為光武帝祠,是曆代祭祀漢光武帝之所。祠廟中立有宋,元,明,清曆代石碑。其中北宋開寶六年(973年)所立《新修後漢光武帝廟碑》記述了漢光武帝南陽起兵,大戰昆陽,定都洛陽,光複漢室的曆史功績。祠中甬道兩側,有古柏兩排,共28株,以象征輔佐劉秀打天下,定社稷的馮異,吳漢,鄧禹等雲台二十八將,俗稱“二十八宿柏”。這是殿中的二十八宿雕像。
登上墓頂,遠望蒼穹寥廓,田野曠遠,山川錦繡,曆曆在目。滔滔黃河,向東流去。一般的陵墓選址應該避開河流,但是漢光武帝陵卻在黃河岸邊,讓人不解,所以留下了很多傳說。一種說法是劉秀的太子(後來的漢明帝)生性淘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很有叛逆性格。劉秀說往東,他一定往西。劉秀去世前交待兒子自己死後希望埋葬到黃河河道中間。誰知,劉秀死後,漢明帝忽然良心發現,覺得父親生前自己從來就沒有聽過一句話,臨了還不聽一次。隨動用大量人力在黃河水中修建陵墓。陵墓修起後,黃河卻因此改道,這就是現在看到的陵墓坐落在黃河岸邊。當然,這隻是一個傳說,不可當真。不過,正是這個漢明帝派人西行取經,並為此修建了我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下文將詳細介紹白馬寺和龍門石窟。
17)大家看累了吧,隨我步出陵園。在陵園對過,喝一碗羊肉湯,劉秀墳的羊肉湯很有名,是用羊骨頭熬製而成,香而不膩。
18)滔滔黃河,這裏是黃河中下遊的分界點。
19)看似平靜的河麵,漩渦疊起,猶如中華民族的曆史。
20)一石激起浪花朵朵
21)
關林
關林,即三國名將關羽的墓地。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關羽與曹操大將曹仁對峙於樊城。不料,被吳將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十二月,關羽被呂蒙部將潘漳殺於江陵。關羽被殺後,孫權怕劉備報複,隨把關羽首級送到洛陽,企圖嫁禍於曹操。曹操識破孫權詭計,乃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厚葬關羽於洛陽城西南。自北宋起,曆代朝廷把關羽奉為忠義的典範,對關羽不斷進行追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羽的地位不斷升高。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宋徽宗追封關羽為“忠惠公”,大觀二年(1108年),又加封他為“武安王”。明朝萬曆十八年(1590年),明神宗追封他為“關聖帝君”。清順治五年(1648年),清世祖又加封他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雍正八年(1730年),清世宗更追封關羽為“武聖”。按照我國古代封建陵墓製度,帝王墓稱陵,王侯墓稱塚,聖人墓稱林。孔子是“文聖”,因而孔子墓稱“孔林”;關羽為“武聖”,於是關公墓稱“關林”。
22)關林的建築是按照帝王陵寢製度修建的,布局嚴謹,規模宏大。
23)從儀門到大殿,有一條50米長的石雕欄板夾護的甬道,直通大殿前的月台。甬道兩旁的石欄柱頭上,雕有104隻形態各異的石獅。這些石獅,雕刻得十分生動活潑,姿態各不相同,坐臥起伏,極富變化。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前方;有的兩兩相對,仿佛眉目傳情;有的撫育幼崽,好像輕言細語。尤其是那些頑皮的小獅子,有的成對嬉鬧,有的獨自玩耍,有的爬在母獅被上四下張望,有的藏在母獅懷裏戲鬥,有的在戲弄大獅子身上的鈴鐺,有的隻露出半個腦袋,憨態可掬。
24)碑林
25)大殿前的龍首柏樹和焚香爐
26)大殿西端的大刀,長3.5米,相傳為當年關羽所使用的青龍偃月刀。
27)大殿朱門雕窗,回廊環繞,飛簷高挑。簷角飾以龐涓,韓信,周瑜,羅成四神將。隻不過這些名將如果地下有知,不知道心裏是否平衡?
大殿正門上,保存著精美的明代木刻關公故事12 幅: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斬文醜,挑錦袍,過五關斬六將,斬蔡陽,古城會,單刀赴會,刮骨療毒,水淹七軍等,就是沒有走麥城。
28)大殿正中,塑有關公坐像,頭戴帝冠,身披龍袍,還真的是皇帝裝束。關平,周倉,王甫,廖化侍立左右。
29)穿過二殿,三殿,見有石坊一座。坊寬10 米,四柱三門,石柱上雕有望獸,昂首仰天。正額上題有“漢壽亭侯墓”五字,坊柱上有對聯:
邙山當年鬱聖靈,首回伊闕,魂回漢闕
洛南此處埋忠骨,地在天中,心在人中
這裏,邙山和伊闕指洛陽。石坊之後,有石供案,供案上又起一雙柱單門石坊,坊正額上題有“中央宛在”四字,旁邊對聯:
三分疆域此杯土,萬古綱常第一人
30)穿過石坊,迎麵就是高大的關羽墓。關墓前有八角碑亭。該碑亭構築奇巧,是典型的清代亭式建築。
北魏孝文帝陵
我們遊覽了這麽多香火繚繞的陵墓,讓我們再看看淹沒於荒塵古道的北魏孝文帝陵。
東晉時期,北方的鮮卑拓跋部開始崛起,建立了北魏。494年,北魏孝文帝為了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製,緩和日益尖銳的民族矛盾,把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下令改革製度,移風易俗,改用漢字單姓,改穿漢族服飾。這些改革措施,逐步縮小了少數民族和漢族的差別,加速了民族融合的過程。洛陽龍門石窟就是從北魏開始建造的。
31)邙山古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
32)北魏孝文帝陵原來比較偏僻,雖然離我們那兒隻有五公裏,但是從來沒有去過。現在周圍幾條公路修得很好,我們開車十分鍾就到了。陵墓周圍都是當地農民的牡丹花圃。
33)登上陵墓,俯瞰200米外的文昭皇後墓。
洛陽周圍像這種帝王將相的古墓比比皆是,數不勝數。這是位於白馬寺旁邊的唐朝名相狄仁傑的墓園。狄仁傑是武則天當政時的丞相,他直言敢諫,舉賢薦能。他力阻武則天立武三思為嗣,而立李顯為太子,最終使唐王朝得以恢複。
34)
這裏我們簡單介紹了部分名人古墓。這些都是我們能看得到的古墓。其實,在洛陽的地下,有成千上萬古墓由於年代久遠,早已湮沒於荒塵之中。由於在唐宋之前,洛陽很長時期都是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官貴人匯聚。再加上城北邙山嶺水低土厚,被認為是理想的墓葬之地,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之說,因此“北邙無臥牛之地”,意思是說那裏寸地寸金。五十年代,洛陽軸承廠建設時,一座車間廠房下挖出了二百多座古墓。
這麽多古墓,自然就湧現出了眾多的盜墓賊。當地人給了個中性詞:刨古董。說到盜墓,就要先說說盜墓的專用工具:洛陽鏟。
zt 洛陽鏟據傳為河南洛陽附近馬坡村的盜墓者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並為後人逐漸改進。最早廣泛用於盜墓,後成為考古學工具。著名的考古學家衛聚賢在一九二八年目睹盜墓者使用洛陽鏟的情景後,便運用於考古鑽探,在中國著名的殷墟、偃師商城等古城址的發掘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學會使用洛陽鏟來辨別土質,是每一個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常見的洛陽鏟呈半圓筒形,長20至40厘米,直徑5至20厘米,裝上富有韌性的木杆後,可打入地下十幾米,通過對鏟頭帶出的土壤結構、顏色和包含物的辨別,可以判斷出土質以及地下有無古墓等情況。洛陽鏟的製作工序有20多道,最關鍵的是成型時打造弧度,需要細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鏟子就帶不上土。目前隻有洛陽附近的五家探鏟廠手工製造,而且至今隻能手工製造。目前,洛陽鏟已不再是考古界的專有工具,在建築、公路、鐵路、礦山等領域裏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地基灌樁和地質勘探等方麵,洛陽鏟已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八十年代,我們村周圍形成了第二次盜掘古墓高潮(第一次是解放前)。他們一般是四個人一組,白天用洛陽鏟探出古墓的地點,晚上去挖掘。先用大號洛陽鏟打出一直徑半米的洞穴,派一個體格小,靈活的人下去鑽到墓道裏作業,看是否有古董。之所以要四個人,而不是兩個人,除了大家輪流幹活加快速度,外兼放哨外,還為了安全。解放前,聽說有兩個人去挖掘,下邊的人將古董用繩子係上讓上邊的人拉上來後,上邊的人見財起意,將同伴活埋在下邊的。我們那兒還發生過這樣的事,一個人正在鐵路附近的墓道裏作業,火車開過來了,火車的震動導致墓道坍塌,將人活埋。後來他的妻子改嫁到我們村,巧的是我們村這位也是幹這行的。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政府就不管嗎?不是不管,是管不過來。其實,派出所最愛管這事兒,因為當時采用的是以罰代刑的辦法。派出所聽到風吹草動,馬上就將人帶走。管進去就打,承認了交錢走人。也有些硬漢死不承認,最後給放出來的。
盜掘古墓屢禁不絕的主要原因是其豐厚的回報,如果運氣好,做成一筆,後半輩子就吃喝不愁了。記得八十年代那時候錢還很值錢,“萬元戶”就不得了了。挖出的唐三彩大概價格是一寸八千塊錢。一般的唐三彩都有一尺高左右,夠誘人了吧。我們那兒主要出唐三彩,附近另外幾個地方出青銅器,聽說還有挖出黃金的,因為分贓不均,有人去告發了。還有挖出一大套玉石餐具的,隻是幾個人是新手,嚇得直哭“我王老五哪見過這麽多錢呢?”:)
很不幸,現在洛陽的古墓已經是“十墓九空”。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麵性。唐三彩緣自隋唐時期,當時製作的彩馬,駱駝,人物俑及生活用品類的三彩陶器,大多用作墓葬中的隨葬品。一百年前,我們村附近的古墓下雨坍塌,唐三彩露出地麵。人們好奇,仿其色彩製胎上釉燒製,經多年試驗,終得成功。這裏簡單介紹一下其製作過程。
35)灌漿入模具
36)工作多認真,來個特寫:)
37)將身體各部分粘結,修整
38)用煤窯燒製一次,然後上色
39)用電窯燒製
40)成型,再稍作修理,檢驗即可。
這個帖子比較長,謝謝你的耐心。下個帖子將介紹洛陽龍門石窟和白馬寺。
浮光掠影遊西安(下):兵馬俑,鍾樓和西安城牆
浮光掠影遊西安(上):黃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