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量最大的常規潛艇:澳大利亞“科林斯級”,適合於執行遠洋任務。
9月9日至10日,澳大利亞新聞網、《悉尼先驅晨報》、《澳大利亞人報》和《時代報》等澳主流媒體均報道稱,一群曾執行對中國和蘇聯(俄羅斯)海軍艦隊與基地抵近偵察行動的老兵,集體要求政府“正名”,將他們的絕密間諜行動定性為“參戰”,以獲得更高的退役金。
1992年,正在南中國海執行監視中國艦隊任務的“奧塔瑪號”潛艇突然被漁網纏住,無法脫身。為求自救,“奧塔瑪號”被迫浮出水麵,斬斷漁網,在眾目睽睽之下狼狽逃離南中國海。
千名退伍老兵討說法
在澳大利亞退伍軍人協會召開年會前,一群身份特殊的退伍軍人發起了聲勢浩大的“討說法”運動,呼籲退伍軍人協會迫使政府改變他們的身份定性,將他們納入“參戰退伍兵”之列,提高他們的榮譽,增加他們的退役金。
這些退伍兵於1978年3月~1992年12月在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間諜潛艇上服過役,總人數達1000名。
曾潛入利比亞領海
約翰·蓋特菲爾德是澳大利亞退伍軍人協會《起床號(Reveille)》報的助理編輯,他在該報最新一期上撰文稱,盡管這些退伍兵因保密要求不太願講出事實真相,但從目前所知的情況看,他們當年所執行任務的危險性絲毫不亞於參戰。
據蓋特菲爾德透露,在長達14年的時間裏,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間諜潛艇曾先後對中國、蘇聯(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甚至利比亞等國的海軍艦隻和海軍基地實施秘密偵察。
例如,“奧白龍級”潛艇就曾遠航數千公裏,秘密抵近越南的金蘭灣,對當時駐紮在那裏的蘇軍戰艦實施近距離觀測,竊聽蘇軍的通訊。“獵戶座號”潛艇在從英國返航澳大利亞途中,美英兩國政府要求澳大利亞政府下令“獵戶座號”改變航線,突入利比亞領海,對利比亞的班加西、的黎波裏、德爾納和圖卜魯格的海軍基地實施偵察,獵取利比亞海軍的通訊信號。
蓋特菲爾德感慨地說:“在當時的情況下,澳大利亞的潛艇艇長哪怕犯一絲一毫的錯誤,都有可能引發國際糾紛,甚至災難。如果被對方發現,潛艇上的70多人很有可能命喪黃泉。”
冒著生命危險搞偵察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潛艇退伍兵也在《起床號》報上,講述了他的親身經曆: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蟄伏在距離偵察目標5海裏處,靜靜地停在那裏竊聽觀察。用‘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來形容我們任務的危險性一點也不過分。為了不被對方發現,我們往往是白天待在海底等待時機,晚上浮出水麵充電並補充氧氣。如果偵察目標舉行演習的話,我們還要分析它的戰術動作,我們艇上的聲呐還會捕捉敵艦螺旋槳推進的聲音,然後算出敵艦的航速與性能。我們的通訊竊聽設備會記錄下敵艦通訊的信號,返航後交給我們的情報專家去分析。
“最危險的時候是,我們的潛艇潛到敵艦正下方,在距離其艦首隻有數米的地方,去拍敵艦水下部分的影像。稍微有一點閃失,我們就會被敵艦鋒利的艦首斬成兩半!”
澳全國隻有5人知道
這些偵察行動如此秘密,以至全澳大利亞隻有5個人知道全部真相。
“獵戶座號”潛艇前艇長沃爾裏奇透露,潛艇間諜行動直接歸國防部信號處負責。直接執行偵察行動的是“奧白龍級”的“獵戶座號”和“奧塔瑪號”兩艘潛艇,因為隻有它們裝備有非常先進的通訊監聽係統。“奧白龍級”潛艇退役後,接替它們的是澳大利亞自行研發生產的“科林斯級”潛艇。
沃爾裏奇還透露說,他指揮的“獵戶座號”潛艇先後16次執行偵察任務,而了解整個任務情況的隻有澳大利亞總理、國防部長、武裝部隊總司令、執行任務的艇長和信號處處長5個人。執行任務的潛艇上也隻有5個人知道每次任務的詳情,就連他們的航行海圖都用簾子特意遮掩起來,而艇上的其他官兵根本不知道他們身在何處,正在執行什麽任務。
間諜潛艇“通常情況”下不會擅闖偵察目標的領海,但如果覺得冒險有價值,艇長也會向澳大利亞最高當局提出申請,一般都會獲得批準。不過,這樣的風險實在太大,因為一旦潛艇被擊沉或被俘獲,那就意味著澳大利亞政府得集體辭職,甚至更糟。
間諜潛艇南海“落網”
正應了“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濕鞋”的老話,1992年,正在南中國海執行監視中國艦隊任務的“奧塔瑪號”潛艇突然被漁網纏住,無法脫身。為求自救,“奧塔瑪號”被迫浮出水麵,斬斷漁網,在眾目睽睽之下狼狽逃離南中國海。事件發生後,澳大利亞總理基廷下令取消當年所有的間諜潛艇行動。
“奧塔瑪號”的一位前艇員心有餘悸地說:“在那一瞬間,我感覺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四周全是中國軍民的眼睛。我們艇當時真是‘掩麵含羞而逃’。我們事後想,如果這事發生在其他國家的領海,我們要麽被俘,要麽死無葬身之地。”
澳政府口氣鬆動
麵對眾多老兵的要求,澳老兵事務部長布魯斯·比爾遜表示,他已知道老兵的要求,政府將對部分行動和任務重新定性:“我們會結合當時任務的性質,麵對威脅的狀況和環境的危險度重新評估。”
如果這些老兵的要求得到滿足的話,他們就可以獲得參戰老兵的榮譽,還將被授以“優秀服役與戰鬥勳章”。 (邱永崢)
相關報道
澳大利亞對華間諜活動由來已久
澳大利亞的對華間諜活動由來已久。50年前,美國和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達成的一項“英美協議”,其內容為合作、協調美英及另外3個英語國家的間諜活動。
這5國利用其諜報技術,在冷戰時期建立起一張間諜站點網絡。這部令人生畏的間諜機器直到今天還在運轉。事實上,美國及其盟友已建立起一個完全用於諜報活動的全球網絡,中國就是這間諜網的頭號偵察目標。
從裝備上說,它們用來截取中國通訊的,簡單的隻是一支玻璃纖維製的可亂真的假樹枝——一種稱為“棍子”的麥克風;複雜者則是價值5億美元的間諜衛星。這種假樹枝以前曾用來搜集中國駐華盛頓使館的重要情報。
更有效的是,上述5國散布在全球各地的地麵站,它們日夜監聽各種通訊內容,包括通過國際電話線傳送,或通過高頻外交電波傳送的信息。
國際間的電話交談有相當一部分內容,要通過在地球上空約3.6萬公裏高處的國際通信衛星進行傳送。這些衛星每天要傳送難以勝數的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及電腦的原始數據。
美國及其盟國在許多偏僻地點安放了許多具有戰略價值的下載點。每個點都有兩組碟形衛星天線,一組用於截取信息,另一組則把這些信息通過五角大樓的通訊係統發送給美國國家安全局在各地的情報中心,加以分析研究。目前,世界上至少有3個類似站點被用來竊取進出中國的國際通信衛星信息。它們分別位於:
一、澳大利亞西部的傑拉爾德頓(Geraldton)鎮附近;
二、新西蘭南島的懷霍派(Waihopai)鎮附近;
三、美國華盛頓州中部的雅基馬(Yakima)陸軍射擊場內,這些都是攔截太平洋上空衛星通信的主要站點。
除了技術竊聽外,澳大利亞和美國還聯手直接對中國駐外使館進行間諜活動。1995年,中澳關係曾一度緊張,因為中國發現,中國駐澳大使館被安裝了竊聽裝置。後來才知道,這也是美國和澳大利亞聯合行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