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澳洲專版》報道小彩金的故事。
昨日,這個感天動地的孝女在海內外熱心人士的幫助下搬進了新房。本報與興寧市人民政府在興寧市羅崗鎮為小彩金舉行了“廣州日報見證人間真情,愛心使者恭賀彩金喬遷”的簡樸的新居喬遷活動,遠在萬裏之外的澳大利亞熱心讀者打來祝福電話,17名非親非故的香港同胞專程包車前來道賀,本報記者也為小彩金送上來自廣州的心意。
文/圖:記者 葉仕欣、翁曉鵬、胡亞平、駱昌威
通訊員 羅偉義、李衝、何輝凡
興寧探訪篇
小彩金:“我會加油的!”
“劈裏啪啦……”昨天下午,在陣陣喜慶的鞭炮聲中,興寧孝女小彩金在父老鄉親的幫助下,在海內外熱心讀者的資助下,搬進了70多平方米的新樓房。下午3時許,17位香港愛心使者專程包車,風塵仆仆來到小彩金的新房,和小彩金一起感受這喜慶的一刻。
愛心使者們在小彩金的帶領下,逐一參觀了彩金的新房。他們看到新樓房裝了電話,添了紅木桌椅,買了煤氣爐等一批新用具後,都非常高興。
“看到小彩金生活切實改善後,我們今天都很開心。”如今已70歲高齡的茹先生,為了小彩金的生活和夢想,已經是第三次踏入山區為彩金操心了。茹先生回憶說:“2005年9月6日,我看到香港媒體轉載《廣州日報》關於小彩金的報道後,覺得這個小女孩照顧殘廢癱瘓的養父母,不離不棄的精神讓我很感動。”於是,茹先生通過廣州的親戚,聯係到本報記者,和好朋友陳先生一起,發動朋友們籌資幫助小彩金。
“我們每個月將給小彩金500元基本生活費,現在籌集到的捐款,能夠供彩金生活到21歲。”茹先生對記者說。
受助不忘本:搬回舊家也能活
在小彩金的帶領下,記者們來到她的舊家。說是家,不如說是兩間傾斜的土坯房,仿佛隨時都會坍塌。推開房門,記者驚呆了,房間裏昏暗潮濕,結滿了蛛網,牆上積滿了青苔和汙垢,幾乎所有的家具都將近散架。
小彩金指著屋頂拳頭大的破洞說:“以前爸爸還能收拾一下房子,他癱瘓後,我個子小,根本爬不上屋頂,隻能眼巴巴看著。”一到下雨天,小彩金就要不停地用盆接雨水,以免父母被淋濕。羅崗鎮羅東村村主任陳六招說,這個村有1000多人,數小彩金家的房子最差了。
羅崗鎮書記彭連坤告訴記者,有天早上6時多,天氣特別寒冷,他在村裏隨便走走,就看見小彩金赤腳站在村裏的水溝邊正在洗父母昨夜被屎尿弄髒的衣褲,洗完了還要回去幫父母做飯才能上學,令他十分感動。父親癱瘓後,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小彩金肩上,每天要把飯菜做好端到二老床前,要燒好洗澡水提到二老身邊,上午做課間操時得趕回家為養父換屎尿褲,下午要為養父洗屎尿褲,晚上要替養父擦身,半夜還得起幾次身侍候養父大小便。
盡管如此艱苦,小彩金自豪地告訴記者:“這個學期英語考了96分,還考上了鎮裏最好的羅崗中學!”
困難的生活在愛心人士幫助下發生變化,記者忍不住問彩金,如果現在要她從新房搬回舊房住,還能習慣嗎?小彩金不假思索地說:“可以呀,這個地方還是我的家,爸爸就是在這裏把我養大的,為什麽不能住?”
彩金有遺憾:
爸爸未住上新房
來到小彩金家後,記者知道了一個不幸的消息。上個月底,小彩金的父親因肺結核不幸去世,這讓彩金很傷心,因為這個家雖然貧窮,卻讓她獲得了一個孩子最珍視的親情之愛。
說起養父,小彩金一下子變得神色黯然,“爸爸對我很好的,他會修鎖、會看病,我們本來很幸福!”父親突然去世沒能住上新房,小彩金十分難過:“新房的光線好,當時還想以後可以扶著爸爸坐在客廳裏曬太陽,沒想到父親竟然一天新房都沒住就走了。”一想到這裏,小彩金的眼圈又紅了。
“現在就是要把媽媽照顧好,還要把學習搞好,以後才能有本事像那些幫助我的人一樣去幫助別人!”記者準備離開時,小彩金再次請求記者:“一定要幫我感謝那些關心我,愛護我的人,我會加油的!”
澳大利亞連線篇
孝女故事兩上澳洲專版頭條
“小彩金很幸運,她的故事在《廣州日報·澳洲專版》報道後,感動了許多海外華僑,希望小彩金照顧好親人,不要放棄學習。”昨日,星島日報《廣州日報·澳洲專版》編輯吳景亮在澳大利亞得知小彩金搬新家後,通過越洋電話寄語小彩金,並帶來了大洋彼岸對小彩金的祝福,吳景亮還向記者透露了這篇報道上版前後的故事。
小彩金是海外華裔孩子的榜樣
“這個孩子才11歲,麵對的是養父母,並非親生父母。當時我看到《廣州日報》這篇報道後,很感動,我自己也有孩子,我想,在澳大利亞的華僑看到這條新聞後,肯定很有感觸,他們不但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了解祖國,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教育下一代也很有感染力。”
吳景亮回憶說,在去年9月6日,他看到這條消息後深受感動,因為海外華僑子女的生活條件比較好,但在祖國大陸,還有不少農村比較貧窮,如果把這條新聞轉載出來,肯定能在海外華僑中引起共鳴。此外,海外華僑子女接受中文教育本身就不容易,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小彩金孝敬長輩的故事,正好給家長教育孩子提供了具體真實的例子。處於這樣的考慮,吳景亮當天便把小彩金的故事放在了《廣州日報·澳洲專版》的頭條,而且占了1/3的版麵,濃墨重彩報道小彩金的故事。
果然,《興寧11歲養女撐起苦難的家》9月7日在星島日報《廣州日報·澳洲專版》見報後,在海外華僑中引起了極大反響。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澳洲版編輯部便不斷接到墨爾本、悉尼等地華僑打來的電話,他們都被小彩金的故事感動了,除了想進一步了解小彩金的情況外,還紛紛提出要給小彩金捐款。
2005年,星島日報《廣州日報·澳洲專版》再次在頭版位置轉載《愛心使者欲籌款為小彩金建房》,報道海內外熱心讀者為小彩金所感動,奉獻愛心的真情故事。
“彩金來澳可以住我家”
在得知小彩金搬新家後,吳景亮除了祝賀小彩金,還通過越洋電話寄語小彩金“在細心照顧好親人,不要放棄學習。”吳景亮表示,小彩金的學習成績不錯,今後在照顧好親人之外,不要放棄學習。“如果有條件有機會的話,可以讓小彩金到國外看看,如果來到澳大利亞,可以住到我家裏!”吳景亮說。
吳景亮告訴記者,其實他從小在國內長大,現在每年都還回廣州,現在偏遠山區還有不少“小彩金”需要幫助,這次報道還有一個特別意義,就是通過媒體的報道,讓社會更加關注山區的發展,希望今後有更多的人參與到愛心行動中來,讓更多的貧困家庭得到關愛和幫助。
澳大利亞老人贍養費資助彩金
本報小彩金的報道見報後,先後被中國香港、澳大利亞等地的媒體轉載,不少澳大利亞讀者從報上看到小彩金的故事,感動異常,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小彩金的聯係方式,為她送去捐款,聊表心意。一位澳大利亞讀者還將自己每月維持生計僅有的贍養費寄給小彩金幫助她。
昨日,記者通過越洋電話連線到身在悉尼的這位陳女士,她告訴記者,當時看到這篇報道後,非常感動,她先後給小彩金寫了7封信,第一次就寄了50元澳幣,還有一次特意寄了120元澳幣,要彩金的班主任陳老師給彩金買些冬衣和鞋子,並寫信問彩金的生日,希望能送塊手表給她。
陳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後來才知道,陳女士是一名60多歲的老人,生活並不富裕,僅靠贍養費維持生計,所以就寫信告訴她,小彩金已得到海內外很多人的援助,生活問題基本解決,陳女士才沒有再次匯款。
海外影響篇
過半在澳華人追捧本報專版
“在移民來澳大利亞的大陸華僑中,有50%的讀者平時都看《星島日報》,看《廣州日報·澳洲專版》。”澳大利亞《星島日報》總編輯黃繼昌昨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廣州日報·澳洲專版》2003年在澳大利亞出版後,就受到當地華僑追捧。
“《廣州日報》是國內的主流媒體,消息權威,華僑讀者都愛看,澳洲專版在短時間內就成功進入澳大利亞主流社會。”黃繼昌說,像小彩金這樣的故事很受華僑關注,尤其是“百名黨員救治百名特困病人”大型策劃在澳洲版上連續報道後,在華僑中產生極大反響,有大批華人向廣東的貧困患者捐款。
黃繼昌告訴讀者,在這過半讀者中,有超過1/3的華僑來自廣東和福建,看到本報專版很有親切感,從某種意義上講,《廣州日報·澳洲專版》也是當地華人了解廣東了解廣州的主要窗口。讀者通過澳洲專版了解政府政策方麵的信息,了解家鄉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以及社會生活等信息。
《廣州日報·澳洲版》於2003年8月12日開始隨澳大利亞最大的華文報紙《星島日報》出版,報頭用中英文,每周6期,每期一個大版,其中周六為周六與周日的合刊,及時向澳大利亞的華人讀者和澳大利亞朋友報道來自廣東、廣州的最新消息,在澳大利亞的華人,尤其是在廣東籍的華人中間產生了熱烈反響,成為在澳廣東人士了解廣東、廣州的主要窗口。
新聞回放篇
為照顧養父母痛舍親生父母
興寧孝女小彩金是年近七旬的彭嘉祥夫婦的養女。三年前,養父彭嘉祥不慎在家門口摔成癱瘓,親生父母希望將女兒領回,但小彩金卻情願留下來照顧病殘的養父母。11歲的小彩金成為全家的主心骨,包攬家裏所有的活,每天早上5時多起床,一直到深夜甚至淩晨時分才能休息。雖然家務繁重,小彩金卻沒有放棄上學,上學從沒有遲到早退,成績在全班處於前列。
2005年9月5日,本報以《11歲養女撐起苦難的家》為題報道小彩金的孝心故事後,不但感動了中國內地和港澳地區的眾多讀者,當這篇報道被澳大利亞星島日報《廣州日報·澳洲專版》轉載後,也感動了眾多澳大利亞讀者,許多當地華人被小彩金的孝心故事深深感動,幫助小女孩彭彩金的電話從澳大利亞、中國的香港、深圳、廣州、四川、珠三角其他城市不斷撥來本報,表達了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為這個不幸的家庭獻一份愛心。
2005年9月15日,香港的三位愛心使者帶著數十位香港讀者的濃情厚意,將3.7萬元捐款送到彩金父親彭嘉祥手中,當他們看到彭家僅有一間20多平方米住房且還是危房時,就與羅崗鎮副鎮長黎國棟商議,當場決定由當地政府為彭家解決建房用地,他們負責籌款,盡快為彭家建一幢新房。
今年4月2日,69歲的茹先生再次帶領香港愛心使者一行4人來到興寧,將香港熱心讀者們共同捐贈的8萬元建房款交到負責為小彩金一家建新房的羅崗鎮領導手裏。興寧市副市長羅利娜和羅崗鎮黨委彭書記表示,彭彩金家的新房4月3日便開始動工,保證讓小彩金一家盡快搬進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