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豫:你跟我有一點很像,你冬天光腿穿短裙子,我穿一雙薄襪子。我冬天隻穿一條褲子,你也是。
蘇芒:我不允許我周圍的人穿秋褲。
魯豫:不僅不讓周圍的人穿秋褲,還會查人家的箱子,誰帶秋褲會給它沒收。
蘇芒:由於我常在國外,懂得外國人的一些禮儀,我覺得入鄉隨俗很重要。我們要出國培訓,我對某些領導提出了善意的忠告,我說,你千萬不能穿毛褲。我們是冬天去紐約,很冷。我為了讓他害怕,說外國人很歧視穿毛褲的,這樣有失我們中國人的形象。
就今年年初罕見的寒冬之後,“秋褲,穿還是不穿”的話題在網絡上越演越烈,進而發展成了一場超級口水戰。北方人所說的“秋褲”,就是上海人俗稱的“棉毛褲”,雖然關之琳、舒淇等都曾做過保暖內衣的代言人,但毫不誇張地說,在此之前,秋褲還從未享受過時尚話題、網絡熱門的“待遇”。事情起源於國內某時尚雜誌的女主編蘇芒在上訪談節目時,說起自己曾奉勸老板不要穿秋褲,結果被網友們貼到網上,並進而衍生出幾十個關於“不要穿秋褲”的版本。
本周,被網民們口誅筆伐的蘇芒在個人博客中,對“秋褲門事件”做了澄清,表示自己從未說過“時尚人士不穿秋褲”或者“要求時尚編輯不穿秋褲”等類似的言論,“秋褲門事件”至此總算告一段落。不過,記者在采訪社會學者和時尚專家時卻發現,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在這條著名的“秋褲”背後,露怯的,不一定就是被迫發表聲明澄清的蘇芒,或許還有網民們自身,以及宣稱“我想怎麽穿棉毛褲就怎麽穿,關你什麽事”的小部分人群。
事件回放 一條“秋褲”成為網絡熱點
被網民們頻繁轉載的“秋褲門”事件是這樣的:蘇芒接受主持人魯豫訪談,透露自己在冬天堅持不穿秋褲的生活習慣;魯豫告訴蘇芒,自己在冬天也隻穿絲襪和裙子。網友們的火力,從對蘇芒的個人點評,集中到了討論“要不要穿秋褲”這一點上。隨後就有網民爆蘇芒的料:“一男編輯彎腰之際露出了秋褲的腰,主編大怒:怎麽一時尚編輯能穿秋褲呢!還想不想幹了?男編輯很冷,還是穿,偷偷的把秋褲腰塞進去些,以為能蒙混過關。第二天,主編看見該男,一摸他的腰,於是,褲邊又露餡了。”
網民們的不少跟帖中,都充滿了對蘇芒的冷嘲熱諷。“不穿秋褲,難道穿100條褲衩?”“這種行為(指不穿秋褲)完全是對社會對自己不負責任。冬天天氣那麽冷,偏偏要穿得跟夏天一樣,那不是要把空調溫度打很高?這樣也不環保啊。”也有比較理智型的說法,如“穿不穿秋褲應該是身體健康的需要,它受居住環境和身體素質的影響,而不應該成為是否時尚的判斷標準”,等等。
“秋褲門”還引起了海外華人尤其是留學生們的關注。一位美國留學生發帖表示:“我實在是太憤怒了!平時都潛水,現在要發言!我在美國的北方呆了7年,換過不下十個美國室友,冬天來了他們裏麵都穿長的保暖褲,就是所謂的秋褲。”還有一位留學生在傾訴完自己在異國他鄉買不到秋褲的煩惱之後問道:“漂泊在其他國家的我的親愛的同胞們,你們,買得著秋褲嗎?在沒有秋褲的日子裏,你們,還好嗎?”
最新進展 蘇芒寫博澄清“秋褲門”
本周,蘇芒在個人博客上發文澄清,表示自己對網民們的誤解感到“很委屈”。“我隻在魯豫有約上開玩笑講了一個不讓老板穿毛褲的故事,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我的老板每天開車上下班,從家裏車庫開到公司車庫,沒有天寒地凍的冷,所以我建議他可以不穿毛褲,讓西裝更有形。他是我十幾年的上司,所以可以開玩笑。”此外,蘇芒特別強調,自己“從未要求過編輯不穿毛褲和秋褲”。“可以問問我們自己的編輯,就在我寫博客的時候,我們家編輯還在大喊:‘我現在就穿著秋褲呢!’”
當然,在一片駁斥聲中,也有網民表示了對蘇芒的理解和支持。一位署名“紫煙渺渺”的網友就撰文寫道:“記得一次去倫敦開會,下榻在著名的薩伏伊酒店。路過大堂的時候,看見宴會廳裏麵衣香鬢影,一時好奇和同伴推門而入,頓時發現自己進錯了房間。因為裏麵的紅男綠女都是穿著極為輕薄的晚禮服,和我們全身上下毛料西裝形成了鮮明對比。其中一位女士薄薄的晚裝,站在酒店門口正在等待自己的司機開車過來,那一刹,倫敦的寒風與女士半裸的晚裝相映成趣。如果這時她換上一身厚厚的棉毛褲打底,再套上一件羽絨服,顯然英倫風情會煙消雲散。看來冷暖自知,談過多的時尚概念,還是要和自己的生活習慣而相應。寫到這裏,不禁為那位堅持不穿秋褲的時尚主編叫好,因為作為時尚產業的一分子,顯然是需要身體力行的。”
專家提醒 秋褲要保暖但別“露怯”
上海一家女性雜誌的時尚版編輯餘小姐告訴記者,作為同行,她個人完全理解蘇芒想要表達的意思。“看過全部訪談內容的觀眾都會發現,蘇芒並不是看不起穿秋褲的,她是在強調一個‘入鄉隨俗’的概念。”
在餘小姐看來,“秋褲門”引起熱烈爭論並非壞事,但它的中心不應該是“能不能穿秋褲”,而是“怎麽讓秋褲既保暖又不礙眼”。“時尚也不外乎人性,問題是很多人把秋衣秋褲穿得太沒有儀態。秋衣秋褲作為內衣,最基本的穿著之道就是別讓別人看出來。比如冬天的時候,有男士覺得穿襯衫加毛衣還是很冷,就在襯衫裏麵套件秋衣,結果襯衫內就露出了一截秋衣領子。還有,穿西裝也不是一定不能穿秋褲,但你至少要把秋褲塞進襯衫裏麵去掩好。當然女性也會誤穿,比如女性冬天愛穿裙子,但天又很冷,於是就在長筒襪內套一條秋褲,甚至秋褲的顏色都透了出來,這就有礙觀瞻了。”
針對小部分網民提出的“怎麽舒服就怎麽穿”的理論,餘小姐也表示,穿著確實是個人的事情,別人隻能提醒,但無法強迫執行。“我們在跟讀者交流時確實會遇到這樣的人和事。有男士就認為,我的襯衫內露出秋衣的領口和袖口又怎麽了?礙你什麽事?你可以別看呀!那我們也沒辦法,最多覺得這人缺乏必要的儀態教育。”
心理解讀 網民集體憤怒同樣“露怯”
與“照片門”同時,一條“秋褲”居然能引起如此激烈的大討論,網民們的心態再次引起了社會學界的關注。滬上社會學者何風認為,網民們的這種“集體憤怒”,一方麵是因為網絡提供了一個可以讓他們集體“情緒失控”。“如果我們把整個事件進行回放,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脈絡:首先,少數幾個看過節目的網民把蘇芒關於秋褲的說法斷章取義,用抓人眼球的標題貼到網上;接著,很多根本沒有看過節目的網民看到帖子,進行大規模評論和轉帖;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網民加入口誅筆伐的隊伍中,形成了‘秋褲門’現象。”
另一方麵,網民們的“集體憤怒”,還在於他們對“權威”的挑戰,以及“自我價值”的證明。“我相信大部分的時尚圈內人士都會對蘇芒的說法表示理解,但是對網民們來說,他們會認為,作為時尚雜誌主編、有機會接觸到頂級世界時尚的蘇芒,哪怕對秋褲流露出一點點的不尊重,都是對平民百姓和對日常生活的挑釁。其實,情緒宣泄、意誌表達都是權利,但是這種權利必須建立在不傷害他人的基礎上。我個人還覺得,網民們的這種‘過敏’行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他們的一種不自信、極力想證明自我的表現。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個你認為不如你的人說你不好,你可能隨便笑笑就過去了;但如果某個你自認好於你人說你不好,你可能就會跳起來反駁,而恰恰是‘跳起來’這個動作,反映出了你內心的脆弱,你想通過挑戰這個人來獲得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