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北方出差偶遇當年一位同事,一位對俄情報工作的老兵
(2008-06-16 19:05:26)
下一個
他是文革前大學畢業生,八十年代中期中蘇關係改善後就派去前蘇聯進行情報工作
的。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我參加工作後,介入從獨聯體引進工廠的項目聯絡時,結識
了這位老同誌。當時,我們一批小夥子都喊他老師,開始以為他隻是工程師,後來
才知道他實際上為政府部門搜集前蘇聯的高科技情報。
沒想到,現在已經六十多歲的老先生還在俄羅斯長期居住,繼續著科技情報的搜集
工作。我們一起回憶起當年與俄羅斯同行交流的舊事,對那時俄羅斯工程師們捉襟
見肘的經濟收入記憶猶新。他說,現在俄羅斯經濟好多了,隻有窮人才會買中國商
品,中國民生用品在俄羅斯的市場占有慮不到20%。我們又提起當年俄羅斯代表
團中有一名女克格勃名叫尤莉婭,我還和她一起聊天兒,老先生說我們的隊伍中也
有安全局人員,隻不過你不知道而已,現在大型的設備商務聯絡中都有安全局人員
隨行。
談起這些年俄羅斯高科技的發展,他說俄羅斯的高科技發展相對於前蘇聯發展慢了
很多,但並沒有停頓,很多技術越來越先進並不比西方差,隻是還集中與軍事領域,
民生領域應用十分有限。比如說電話反竊聽裝置,鹽水手電,特別針對反恐的放射
科檢測都是我國想得到的技術,這次中俄聯合軍演不僅暴露出我軍的作戰指揮的落
後,在軍事裝備上也是有明顯的差距,我軍三台通訊車的播頻覆蓋率不如俄軍一名
女兵手持的大功率通訊器材。
對於這次地震救災,俄羅斯方麵也派出的救援隊,他介紹了一種俄羅斯的新發明:
用航天發動機燃料製成的燃燒棒,尺寸隻用紅藍鉛筆大小,可以用來焊接金屬,通
過高溫切割鋼筋等等,甚至可以用於水下焊接,如果推廣在抗震救災會有很大幫助。
對於中國目前的高科技研究情況,他也指出,近二十年中國過於重視應用技術研究,
忽視基礎科研的投入,這些最終隻會陷入引進仿製的老圈子,自蘇聯解體後,中國
從前蘇聯得到的技術資料遠遠多於西方,除了中國政府重視外,還有就是西方科技
底子同蘇聯相比並不差因為無需下力氣獲得。但仿製引進甚至情報搜集都不能徹底
解決問題,要紮紮實實地打好基礎科研進而與應用科學想牽連,國家的整體科技實
力才是真正的提升。
也許,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端正工作態度,加大對基礎科研的投入,經過一
代人的努力,我們網友中的李老頭,泡泡,洞熊這些科學家會感到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