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孩子中文強,爸媽要多話 (zt)
(2007-01-29 23:42:17)
下一個
想孩子中文強,爸媽要多話
·學前教育雜誌 2006/11/30
先統計一下,你今天跟寶寶說了哪些話?都是生活上的噓寒問暖:「肚子餓了嗎?」「吃飽了沒?」,還是忙於任務、家事,累得連跟孩子說話的力氣都沒了,這對孩子的中文能力,無異是一大缺洞。
【文/張振芬】
親子對話需豐富多元,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指出,幼兒發展語言看似可以自發而生,但是環境一定要有可以學習的條件,成長環境裏詞匯的多寡,深深影響中文能力的發展。
親子的對話是否豐富有趣,是造就優質的中文能力的關鍵。
閱讀.思考.表達力 三贏策略
閱讀:記得一定要出聲
「出聲閱讀」是親子一起看故事書時,讓孩子了解「一字一音」的概念,並添加抑揚頓挫的聲調、表情,吸引孩子來閱讀。首先把書名、作者、畫者、譯者一一念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這些都是判斷這本書是否值得選讀的指針。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看圖,告訴孩子這張「魚的圖」是代表真正的魚。每念完一頁就翻頁,念完故事時合上書,告訴孩子念完了,以上所說的都是翻書的習慣,也叫做「書本概念」。澳大利亞學者研究發現:3、4歲的孩子若能掌握書本概念,就會知道故事的開端、中間與結尾的部分,還有連接句子的標點符號等等,爸媽說故事時,遵守逐字念、念完了就翻頁的原則,下次孩子自然了解什麽時候該翻頁,不需特別教導。
思考:一起想想剛剛看到什麽
念故事書時請不要問孩子問題,以免斷開閱讀的樂趣。看完後再來討論,把故事書變成親子共同的平台。
把書合上,帶著孩子閉上眼睛想一想,為什麽這故事會是這樣的結果呢?剛剛看到哪一個情節沒看清楚,再看一次。也可以問孩子:對於作者和畫者有什麽看法,作者寫這本書有什麽目的?孩子日後也會學習到思考的模式。
以《真是太過份》繪本為例,書中描述一隻做錯事的貓,強調自己「隻是」犯了一些小錯誤,卻招致女主人趕出家門,許多動物不明事理、同聲打抱不平:「這女主人真是太過份了!」
下回如果孩子犯了錯,也說他「隻是」做了哪些事時,爸媽就可引用這本書,回孩子說:「你是貓喔….」而這本書就變成你們的平台,一起討論哪些動物如何是非不分,在親子一來一往的問答中,孩子會迸出好笑的想法,甚至跟爸媽據理力爭,都有助孩學習思考的模式。
表達:說故事給大家聽
你家寶貝可以一字不漏的重複你說過的故事嗎?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並且有超強的記憶力,可以將聽過的故事說給別人聽,大人不必逼著他練習說話和說故事,他就會自動自發的反覆練習。
幼兒「說故事」是把看過聽過的事物加以整理思考後再向外界表達,是很重要的組織經驗,通常會以「從前、從前…..」開頭,情節會由簡單慢慢拉長到複雜,當中會加減參入自己的經驗,如:白雪公主的王子騎的馬是動物園裏看到的那匹馬,並擴展到其他的故事。
說故事時,幼兒展現的能力包包含:詞匯、組織、詳細論述、創造等,因此觀察孩子說故事時,就可以看出他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
觀察孩子說故事4重點
請以錄音錄像錄下孩子說故事時的情景,或在紙上寫下孩子說的故事,然後數一數故事中的詞數、句子數。
觀察項目
1)請逐一圈出使用多少詞。
2)故事中有多少句子。
3)每一句的字數。
4)故事中有哪些元素,如:背景、主人公、幾段情節。
檢核結果
有了這些數據,累積一段時間可以看出孩子每次說故事中的詞匯增多、句子的變化、不同的詞匯是否越來越多、句子是否越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恭喜你,孩子的知識、說故事能力已經慢慢成長茁壯。
串連生活&學校用語
雖然幼兒漸漸說愈來愈多的話,但是對於書本或學問裏的抽象未知事物,或者更高層的思考,都必須通過閱讀來習得。如:數學課本的直角三角形、自然課本的天文星座等詞語,和生活的口語有很大的不同。
學校和生活的詞匯,都需要廣泛閱讀書籍來串連,原因就在於一般書籍使用的是學校的文字、文體和邏輯,越早閱讀,孩子也就能越早熟悉學校詞匯。而且閱讀需要日積月累,成效和所花的時間成正比,所以選定的書籍必須適合幼兒的年齡和程度,仰賴爸媽正確的抉擇和共讀。
很多家長很懷疑:「這麽簡單的繪本真的可以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嗎?」柯華葳很肯定:「不斷的閱讀能獲取更多的知識,中文能力也會增加,就如同『富者越富』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