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專家:中國改變了世界 "中國威脅論"是錯的!
(2007-03-04 07:55:49)
下一個
新華網專稿:不久前,德國發展研究所所長迪克·梅斯納在波恩一次研討會上作了題為“中國改變世界”的報告。梅斯納認為,中國不僅僅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新興市場,而且也是全球政治經濟變化的重要參與者。中國在國際政治的所有核心領域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已經躋身擁有自己觀點和利益的大國之列。西方世界今後必須同中國展開更加緊密的合作,必須放棄自己的很多特權,必須學會顧及中國和亞洲的利益。這一報告引起了西方輿論的廣泛關注。日前,本網記者就此對梅斯納進行了專訪。
中國是全球力量結構變革重要推手
《記者》:請您具體闡述一下,為什麽說中國改變了世界?中國如何改變了世界?
梅斯納:中國經濟保持長期強勁發展,加之國家規模巨大,這使中國正在改變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像韓國和新加坡等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也曾快速發展,但由於它們國家規模小,所以對全球發展進程的影響也就很小。中國的情況則不同。例如,近20年來,中國出口額急劇增長,中國在礦產和農產品領域的進口也快速增加,對這些產品的國際價格上漲起了推動作用,同時改變了國際“進出口交換比價”,致使原料出口國的外匯收入增加,而使原料進口國的外匯問題加劇;今天中國擁有超過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使它成為一個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國;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14%,因此也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改變世界的例子還有很多。
所有這些都表明,中國在國際政治的所有核心領域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很顯然,中國不僅僅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新興市場,而且也是全球政治經濟變化的重要參與者。全球的力量結構將因此而持續改變。
《記者》:不久前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中心議題是“變化中的世界力量結構”,也注意到中國和新興國家如印度等對國際格局的影響,您所謂“中國改變世界”也應是這種世界力量結構性轉變中的一個部分,應如何在這種國際大背景下看待中國發展對世界的影響?
梅斯納:目前,全球力量體係正麵臨巨大變化。東西方對抗結束後,一些西方人開始談論“曆史的終結”,如美國學者弗蘭西斯·福山。這些人認為,西方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裏似乎將成為統治世界的唯一力量。但是由於伊拉克戰爭和布什 政府濫用武力,又有人開始討論,今後幾十年可能由美國這一超級大國主宰一個單極世界。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中國正在成為一個重要的世界大國。到2020年,印度也可能變得像今天的中國這樣重要。這兩個國家的崛起可能給世界力量帶來新格局。在這種格局裏,要想維護全球的穩定與安全,美國、中國、印度、歐洲以及俄羅斯和巴西必須和睦相處。
西方世界必須學會顧及中國利益
《記者》:最近美國《時代》周刊推出以“中國王朝”為主題的封麵文章介紹中國的發展,是否也表明國際特別是西方世界普遍認識到中國發展對世界的意義?
梅斯納:在美國和歐洲,人們會慢慢認識到中國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大國。但是這種認識還不能帶來新老大國在世界政治中的自動合作。
《記者》:德國聽眾和媒體對您“中國改變世界”的結論反應如何?
梅斯納:在歐洲的公共輿論中,我們很長時間一直沒有覺察到中國在逐步崛起。過去我們一直關注的是柏林牆倒塌、德國統一、蘇聯解體、南斯拉夫解體及其導致的巴爾幹半島戰爭、歐盟東擴等。也就是說,歐洲主要關注它自己,並且事實上歐洲在過去15年裏的確發生著巨大變化。因此我們對亞洲,特別是對中國的變革知之甚少。19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才讓我們歐洲人認識到,我們大大低估了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的巨大活力。我認為,今後歐洲同中國的關係應該和我們同美國的關係一樣重要。我還認為,沒有中國參與,我們就解決不了如氣候變化、國際金融危機以及非洲的和平與穩定等問題。我的論點讓很多聽眾吃驚。毫不奇怪,200多年來占主導地位的“西方世界秩序”正麵臨適應現實的巨大壓力。
《記者》:您提出應像重視對美關係一樣重視對華關係,但事實上歐洲現在與美是盟友關係,而對中國則存在不信任,如對華軍售問題遲遲不能解決……
梅斯納:今天歐盟同美國的關係當然仍比同中國的關係更緊密。跨大西洋關係曾是而且現在仍是歐洲外交政策的核心———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是這樣。然而這種情況將慢慢改變。歐洲急需製定共同的外交政策和共同的對華戰略,以便使自己在國際政治中能夠發揮有效影響。例如,我們研究所就建立了“全球管理學院”,來自歐洲、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以及南非的年輕高素質科學家和未來的政治決策者在這裏一起合作,討論全球問題及其解決方案,並為上述國家如何以新型模式開展合作出謀劃策。這樣就能產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相互理解的網絡。這是創造共同利益的前提。
《記者》:在德國剛剛舉行的G8財長會議上,德國財長提出G8應接納中國作為平等成員,您如何看待?
梅斯納:G7或G8並不能反映世界上真實的力量情況。我們的財長施泰因布呂克說得有道理:G7或G8必須向正在新崛起的國家持續開放,以便為這個組織贏得信任,並使它具有全球行動能力。
《記者》:世界特別是西方應如何看待和適應“中國改變世界”這個事實,中國又應如何在改變了的世界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梅斯納:在眾多國際政治領域,歐洲和西方世界今後必須同中國展開更加緊密的合作。西方人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放棄自己的很多特權,因為中國已經躋身擁有自己觀點和利益的大國之列。作為歐洲人,雖然我們不必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但是我們也必須學會顧及中國和亞洲的利益,例如顧及它們在國際政治中增加話語權這樣的合理要求。
中國則需要承擔更多全球責任。中國不僅要關注自己的內部改革,同時還要製定全球戰略,做一個“友好的國際鄰居”。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認為,中國的內部轉型過程對全球政治和全球經濟產生的巨大影響力,讓很多中國決策者同西方觀察家一樣吃驚。西方和中國都麵臨適應這種變化的巨大挑戰。
“中國威脅論”是錯誤的
《記者》:對中國的發展,西方特別是美國出現了所謂“中國威脅論”。西方媒體對中國的發展,特別是對中國與非洲發展關係充滿擔心,應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梅斯納:確實有這樣的威脅論,比如說中國產品正占領西方市場,中國在對美國和歐洲的貿易中存在巨大順差。結果是美國和歐洲出現了貿易保護主義。然而這樣的威脅論是錯誤的,因為中國和亞洲的經濟活力給美國和歐洲開發新市場帶來的更多的是機遇。歐盟出口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品,中國和亞洲則提供了全新的富有前途的市場。
還有一些西方政治家擔心中國在國際政治中和他們展開競爭。事實上中國和印度的崛起也的確給全球的政治生態帶來了適應壓力。但是,今後世界政治格局會因此而更加公平合理。中國能夠承擔全球責任,並且它已經開始這麽做 了:例如通過支持聯合國維和部隊。如果西方的傳統大國和亞洲新崛起的大國能夠取得利益平衡,那麽世界麵臨的問題可能就會有更多肩膀來承擔。
《記者》:如何看待中國和其它新興國家的競爭,特別是中印和中俄對比,西方有許多人認為印度更有後發優勢?
梅斯納: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合作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這兩個正在崛起的國家對地區和世界施加影響時會相互競爭,因而它們之間有可能產生衝突因素,例如當涉及到能源獲取或對該地區有關組織施加影響時。所以,西方必須樂意看到中國和印度之間相互接近,但同時肯定也擔心,這兩個大國的密切合作可能會使世界力量的中心更加偏向亞洲。談到中國和印度的前景,我認為,目前印度在經濟上整整落後中國10年。但印度實行了穩定的民主製度,並且印度的民主已經證明非常具有適應性。中國目前在經濟上領先印度,但也麵臨一係列必須克服的挑戰,例如社會迅速老齡化,這就需要建立社會保險體係去應對。麵對快速的經濟變革,中國的政治體製也必須變得更靈活,吸引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參與其中,並應該重視個體要求——對中國來說,這是個巨大的挑戰。另外中國的環境問題也在惡化。中國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成功榜樣,同時它的未來又麵臨很多必須解決的問題。中國在過去25年裏已經證明,它能迅速進入學習過程,這種能力對未來也很必要。
中國須更加適應全球化挑戰
《記者》:一些德國人稱,中國不再需要德國的發展援助,因為中國已經能夠承擔起大型航天計劃。您的觀點如何?
梅斯納:歐洲應該和中國展開多渠道合作,因為這符合雙方的利益:例如為了盡快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們需要建立更多技術合作夥伴關係;為了讓今後的政策製定者相互理解,我們需要建立更多的大學合作夥伴關係;為了戰勝威脅全球的問題,我們需要在環境和能源政策方麵更加緊密地合作;為了相互理解不同的曆史傳統,我們需要加強文化合作。歐洲應該在空間、環境、技術和發展政策方麵擴大同中國的合作,因為我們今後肯定需要比現在更為緊密的合作網絡。這裏,發展政策在一段時間內還將做出它的貢獻,因為發展政策集中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經驗,這些經驗可能對中國也有用。重要的一點是,這種發展政策必須是平等合作。中國已經不需要施舍和救助,但是需要合作,需要同國際夥伴共同學習——反過來歐洲也需要這樣。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新近提出的建設“和諧世界”的新理念和外交實踐?
梅斯納:在曆史上,“老大國”的相對衰落和“新大國”的崛起幾乎總是伴隨著衝突甚至是戰爭。目前全球的力量變化也正在一些地區引起緊張關係。在這種變化中,穩定、和平和安全不會自動產生。西方必須清楚這一點,中國(今後還有印度)也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國際政治格局將會發生變化。西方和中國之間(也包括西方國家之間)的一些價值標準將會產生衝突,因此必須讓它們相互適應。一些西方人認為崛起中的中國具有挑起爭端的意圖,這是毫無道理的。事實情況是,全球的力量變化本身就孕育著衝突的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合作和對話,增進信任,並建立共同的機製,以消除衝突和不穩定因素。在這些方麵,歐洲和美國做得還不夠,中國也有很多事情要做。
中國的外交正在發生急劇變化,它必須更加適應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在解決朝核問題中,中國發揮的作用積極而又重要。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可以學習中國發展經濟的積極經驗。中國支持聯合國的維和行動,這對維護地區穩定做出了貢獻。但是中國也支持蘇丹政府,因為蘇丹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國。這方麵中國就像幾十年前西方國家所做的一樣,因為我們的政府也曾和中東富產石油的國家合作以保證我們的能源安全,卻不關心這個地區的高壓政治。這種能源安全政策導致了世界的長期不穩定。
有人擔心,西方和崛起中的國家在原料和能源方麵的爭奪將導致新的地緣政治和新舊力量的衝突。這種擔憂並非沒有道理。然而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裏,我們需要的是國際合作、公平的多邊主義和利益平衡,否則像氣候變化、全球貧困和國家動蕩等人類共同麵臨的問題將無法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