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自全泄天機:殲-10超強的多目標打擊能力!

(2007-02-25 12:08:19) 下一個
兵器2007.03
  薛誌毅

  2007年1月5日中國航空一集團領導顧惠忠在殲-10戰鬥機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道:"在國務院、總裝、中航一集團的共同領導下,在中航一集團設計所、製造廠、試飛院和所有協作單位科技人員的共同頑強攻關下,中國第三代戰鬥機殲-10終於勝利研製成功。現在請總設計師宋文驄、總工程師薛熾壽、試飛總師周自全等人為大家推出殲-10模型……"
  周自全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接觸這一型號,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了。一兩千個科研架次的科研試飛,數以百計的試飛科目,一種種導彈、炸彈的空中試驗……正如他自己在60歲生日寫的一首壯懷詩所述:
  忘卻花甲兩鬢霜,策馬戈壁擺戰場。
  淡泊名利何所求,巨龍橫空神州強。

◆雛鷹初啼

  一種新型飛機的研製要經過論證、設計、製造、科研試飛四大階段。科研試飛的目的是根據國家認定的設計定型試飛大綱,對新機的飛行品質、性能、強度、操縱、發動機、環控、電子通信、機上成品、機載武器等數十項甚至上百科目進行嚴格空中飛行試驗,以考核它們的可靠性、實用性、戰術性,然後為部隊飛行員劃定一個飛行、作戰的安全包線。在新機的科研試飛中,要進行一係列高風險科研飛行試驗,如國際公認的風險科目失速、尾旋、顫振、空中停車、低空大表速、低空小速度、操穩、強度、發動機、電子火控等。科研試飛既是科學實踐也是創新研究。相當多的故障會在試飛中出現,然後需一一攻關解決,所以科研試飛占新型號研製總周期的一半左右。型號係統技術分工一般為總設計師、總工程師、試飛總師、工藝總師。試飛總師同時又是副總設計師。
  為了搞好殲-10的測試,周自全領導了近20項技術研究。在研製G/ADAS測試設備時,一些國內專家不相信試飛院可以研製這種尖端測試設備。周自全立下軍令狀,經過幾年的刻苦攻關,終於在殲-10首飛之前勝利完成這一工程,並達到了國際水平,可以同時監測數架新機、適時測數千個參數。這為殲-10的科研試飛鋪平了道路。
  1999年12月20日一航試飛院機場上空能見度極好。盼望已久的殲-10就要轉來試飛院進行科研試飛了。15時35分,殲-10飛至試飛院上空,在機場上通場一周,又做了兩個低空翻滾動作後安全輕盈地落地。可是型號的試飛卻不那麽順利。兩架殲-10隻飛了幾個架次就出現了故障。一架是某護板有問題,一架是某處有裂縫。飛行不得不停了下來。來自數十個廠家的一線保障人員齊聚一堂,診斷分析,聯合攻關。故障很快排除了。型號又飛上藍天。
  2000年的"五一",試飛院型號試飛連創兩個第一:一是某架飛機一天連續出動飛行x架次,創造了單機單日的新機試飛最高紀錄;二是在場的單機22天內飛行創造了飛行近xx個架次、每天飛機再次出動時間間隔隻有10多分鍾的最高紀錄。
  2001年的夏天,殲-10在試飛院的試飛分三步進行:彈射試飛在陝西華陰.雷達試飛在山東高密,操穩飛行在本場閻良。
  殲-10的設計定型試飛指標要求很高,新機彈射飛行要求的飛行狀態要超過以往的老機型,最難是下降率達31米/秒的倒飛彈射,這是二類風險。
  從X千米高度開始以31米/秒的下降速率倒飛,本來就十分艱險。稍不注意就可能墜地,造成機毀人亡,還要同時彈射,更是難上加難,險上加險。
  為了試飛這一課題,周自全指示對試飛過程進行毫秒級測算,並製訂了最穩妥的方案。試飛團政治部也做了細致的思想工作。
  可是那天當飛機飛到了華陰靶場上空,地麵卻起了一層淺霧,能見度隻有幾百米。靶場的幾個觀測點看不見飛機,天上飛行員也看不到地麵,飛機隻得返場。
  周自全突然想起有個氣象員講過鋒麵霧(注)幾分鍾就能過去。他詢問了氣象員,證實了判斷。他對著話筒喊道:"讓飛機重新起飛,在靶場再轉三圈,地下的觀測站抓緊跟蹤。淺霧擋不住我們,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安全!"
  10分鍾後華陰的淺霧散了,飛行員也看到了地標。
  按照試飛任務單,飛機進入倒飛下沉狀態,急驟下降。隻聽一聲炮響,兩具小傘帶著假人和座椅飄然落下,正中靶區。彈射試飛成功。
  在山東高密某機場,一架試飛機的另一科目要求同時跟蹤數架目標機,這也是我國從未飛過的項目。開始人們對一架飛機同時跟蹤幾架目標機的認識隻是停留在資料中,誰也沒實踐過。大家一次次論證,一次次評審試飛任務單,一次次做地麵試驗,失敗了再來,終於找到了最有效的途徑,用最科學的方法,把我國的機載設備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戈壁夜談兵

  2002年夏,某基地,周自全有20多個月的光陰是在這裏度過的。
  該基地地處沙漠邊緣的戈壁灘上。黑河從這裏靜靜地流過,再向北就是人煙稀少的戈壁大漠。殲-10在這裏試飛的主要是綜合電子火控、飛機平台特性、空空導彈發射、航空炸彈投放,還有大迎角等風險科目。這些機載武器都是最新型的尖端所在。試飛就是解決它們與飛機的匹配,考核它們的精確性,距離和作戰能力。
  新式武器能否與新機妥善匹配,並達到最高效率;新的大迎角等一類風險科目是否能順利完成,達到預定目的,這是在研製第三代戰機時世界各航空大國都遇到過的棘手問題。美國為了試飛F-15、F-16,俄羅斯為了試飛蘇-27、蘇-30、蘇-33,曾先後摔過10多架新機,有多名試飛員喪生才飛出了一種種世界名機。
  我們怎麽辦?2002年航空一集團專門派部長晏翔駐在基地,總經理劉高倬也多次來基地檢查,空軍科研部專門派了工作組駐在基地與周自全一起辦公,一起工作。
  2003年8月殲-10試飛空中加油技術,這雖然是上世紀90年代初由試飛院飛出的項目,幾年來已廣泛在中國空海軍應用,但殲-10能不能加上,還是個未知數。
  在西北戈壁8月的陽光照耀下,雖然能見度很好,可是大飛機與小飛機一編隊,軟管就不停地擾動,始終碰不上接頭。一次失敗,又一次失敗,第三次失敗……經過兩個月10多次的空中試飛,編隊技術幾乎到零距離,但就是加不上。
  一種失敗的情緒壓抑著整個飛行隊,在科技人員與試飛員中產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認為殲-10不具備受油條件,擾動是由誘發震蕩引起的;另一部分人認為是試飛員操縱上有問題,還不到位。
  8月中旬,國防部長、總裝備部領導曹剛川專門來到基地,親自在一線指示。劉高倬也一天幾個電話詢問情況。院內院外有多少雙眼睛盯著周總。
  8月下旬的一天,在新機大廈三樓大會議室中,科研人員、試飛員、專家、機務、保障等幾十位同誌聚集一堂,共同召開技術諸葛亮會。
  周自全主持了大會。他感慨地說:"今天請三位專家、飛行員和同誌們來,就是解決這一技術瓶頸。大家知道,如果沒有此項技術,新機的腿就很短,作戰半徑就很小,所以中央軍委,集團公司將此技術定為新機考核項目。我們必須完成。現在請各位獻策I"
  某校副校長李勇問:"編隊到位了沒有?"
  試飛員回答:"到位了,已經演練多次了。"
  李勇:"那為什麽加不上?"
  試飛員:"管子擺動太大,碰不上受油機的接頭。"
  李勇:"我們飛行的目的不是為了編隊,而是為了對接。如果小飛機再向前位移,硬撞呢?"
  大家明白,在空中當兩機在高速度情況下對接,稍有不慎就會相撞,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加油軟管並不太長,太近了就是死亡地帶。
  周自全猛然省悟,如果小飛機再向前位移兩三米,不就容易對接多了!但他也意識到這裏充滿風險。
  侯玉燕(我國第一架空中加油機試飛總師)說:"這雖然非常危險,但也不是不可攻克!我們過去就遇到過,隻要計算準確,就會留下安全餘地。讓我院飛機所、航點所、測試所再仔細計算一下小飛機位移速度、距離,使試飛員做到心中有數。地麵監控再盯緊點,應該有把握。"
  8月底的這個夏夜,新機大廈中的大多數房間都燈火通明。試飛院幾個所的計算機在嗒嗒地響著,一條條曲線從打印機中出來,一個個數據也展現在飛行員麵前。
  半夜12點鍾了,周自全又一次敲開試飛員徐勇淩宿舍的房門,給他講了一次總方案、預備方案。徐勇淩鄭重地點了點頭說:"周總,你放心,總方案及預備方案我都背得熟熟的。明天看我的,我不會給你丟臉!"
  第二天下年,戈壁機場照樣是太陽炙熱,這已是9月初了。GADS監控大廳開始忙碌了。幾輛監控車開上了起飛線。每個人都盼望著今天的勝利,但也都懸著一顆心。
  14時許,徐勇淩駕駛著殲-10滑入跑道,衝上藍天。同時加油機也升入高空。
  14點30分,隻見殲-10稍稍向前一聳,軟管就被穩穩地吸在接頭上。成功了!那天下午共對接5次,全部成功!最後兩次都是濕對接,也安全可靠。
  在型號的五年多科研試飛中,周自全率科研人員攻破了一道道技術難關:2002年的某型導彈剛發射就下墜,脫離預定軌跡;2003年的某航空炸彈的精確度不夠,打不上靶標;還有上邊提到過的x種姿態彈射等等。
  2003年7月某天,飛行員錢學林駕駛殲-10在酒泉基地試飛完科目落地時,由於側風擾動造成飛機橫向震蕩,險些出現重大事故。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錢學林想起以前在周總指導下曾在變穩機進行過此種風險緊急處理培訓。他沉著果斷地拉起飛機複飛再度通場,終於重新安全落地,搶救了新機,立了功。他下機時眾人向他祝賀。他感慨地說:"該感謝的是周總,是他指示我們在變穩機上飛過這一科目,我自然會妥善處置。周總才是真正的功臣。"
  殲-10在5年多的試飛中曾創造出中國殲擊機的許多個第一。最關鍵的是在科研試飛中沒出現過一次等級事故,這在美、英、法、俄等擁有第三代戰鬥機國家的試飛中也是不多見的。這個第一雖然沒有人給發金牌.但行內的人都知道,這塊無形的金牌比任何金牌的含金量都高。

◆大漠不了情

  2005年,在大漠的試飛已近兩年了。在這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地方,在冬季幹冷、夏季燥熱的氣候下響徹著同誌們的戰鬥號角,也留下了周自全的不了情。為了一點遺留項目,2005年周自全又進去了半年多。兩年的試飛,試飛院和跟飛單位的數名工作人員長眠在這裏。他們來的時候還是活蹦亂跳的小夥子、中年人,可是他們的血肉之軀無私奉獻給了大漠。
  在一航飛行試驗研究院的6年多型號飛機的設計試飛中,***、吳邦國、曾慶紅、黃菊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試飛院視察並作過指示。***在2004年春天親自觀看了型號飛機,與周自全等科研人員親切握手,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曹剛川,劉高倬等多次到試飛院和基地視察,現場解決問題。曹剛川在設計試飛的重要關頭曾指示說:"當進度和安全發生衝突時,堅持安全第一!"
  今天,在共和國浩瀚的藍天上,在偉大祖國漫長的邊境線上,殲-10已進入解放軍航空兵行列,成為共和國的堅強衛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