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將統一前蘇聯的所有軍事力量

(2007-02-23 12:49:37) 下一個
前蘇聯的解體帶來的不僅僅是世界格局的劇變這麽簡單。很多問題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暴露出來。其中,領土問題無疑是最敏感也最吸引世界關注的問題。蘇俄貪婪擴張行政版圖的惡果終於體現出來了。其中,俄羅斯與前蘇聯的其他加盟共和國之間的領土矛盾的被提出往往帶有濃厚的地緣政治色彩。
  
  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仍然擁有當今世界上最為遼闊的行政版圖。對比沙俄和蘇聯,今天的俄羅斯顯然具備更為務實的政治態度。我們不能再將俄羅斯直接或間接地提出領土問題簡單地用貪婪二字來概括。雖然近年來俄羅斯的經濟水平有所恢複,但是北極熊仍然需要時間舔拭自己的傷口。在美國的注意力轉移到中國方向的時候,試圖從行政版圖上兼並領土無疑將引起美國的警惕。然而,俄羅斯人的大國雄心並沒有隨著蘇聯帝國的崩潰而就此喪失。俄國人仍然在為著俄羅斯帝國的明天而奮鬥。他們正努力地保留希望的火種。
  
  格魯吉亞的領土完整危機也屬於曆史的遺留問題。阿紮爾自治共和國、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南奧塞梯自治州問題都是前蘇聯時期為緩解民族矛盾而設立的。這裏麵就有蘇共對於世界革命形勢誤判的因素存在。蘇共忽略了生產力基礎的差異,也沒有認識到鬥爭的長期性與艱巨性,認為資本主義製度在與社會主義製度的競爭中必然快速落敗。據此,蘇共認為"擁有生產力優勢"的蘇聯境內不會有獨立的要求。事實證明,這種基於錯誤推斷做出的錯誤決定顯然是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各民族自我意識的加強隨著生產力發展的不均衡而日益暴露出來。這一問題又延續到了後來的格魯吉亞。
  
  謝瓦爾德納澤時期,莫斯科在格魯吉亞的領土問題上並沒有更多的參與。然而,隨著顏色革命在格魯吉亞的發生和薩卡什維利的上台,一切都發生了改變。謝瓦爾德納澤作為一個地緣政治的老牌外交家,顯然在處理對俄關係的時候具備了更為成熟的心態。因而,莫斯科沒有必要去過多參與到格魯吉亞的領土問題中來。正因為華盛頓不滿意於謝瓦爾德納澤的表現,這才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後來的顏色革命。顏色革命不可能不引起莫斯科的注意。格魯吉亞對於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格局有著相當的影響。因此,領土問題的日益尖銳無疑有著俄羅斯人的影子。
  
  無論是阿紮爾自治共和國、阿布哈茲自治共和國、南奧塞梯自治州,莫斯科的目標都不是讓他們真正分裂又或者將他們並入到自己的版圖中來。莫斯科要的不是領土,現在獲得新的領土隻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負擔,不利於俄羅斯的複興。至於說讓這些國家實現法理獨立,莫斯科也是不願意的。畢竟,這樣做將引起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對於莫斯科的反感。而且,一旦從法理上將這些國家成功分裂,就意味著地區形勢的進一步複雜。被分裂的國家必然從主觀上長期與俄羅斯敵對。華盛頓促進格魯吉亞的顏色革命的重要目的就是讓自己的勢力深入到外高加索地區。
  
  俄羅斯複興有兩大戰略觸角。一是向東歐,二是向中東。向中東方向最直接有效的施加影響力的手段就是從外高加索方向。此時,美國勢力滲透進來將大大增加未來莫斯科在高加索方向施加戰略影響的成本。考慮到俄羅斯恢複在東歐特別是東南歐的影響力還有賴於黑海艦隊的複蘇,莫斯科顯然很難容忍美國勢力輕鬆地在黑海沿岸地區紮根。一個幾百萬人口的格魯吉亞理論上應該比土耳其更容易被左右。據此可以判斷莫斯科想要的是整個格魯吉亞在地緣政治上親俄。加劇格魯吉亞的領土完整危機事實上是莫斯科與格魯吉亞討價還價的砝碼。正如莫斯科通過天然氣影響烏克蘭政局一樣。事實上,莫斯科和華盛頓在做著同樣的事情,隻不過華盛頓的優勢是錢,而莫斯科的優勢是能源和地緣政治。
  
  俄羅斯人非常幸運。世界能源價格的上升不僅僅帶來了俄羅斯經濟的快速複興,更使得莫斯科手上的能源牌價值大大上升了。莫斯科將有機會挽救危局。無論是烏克蘭還是格魯吉亞,局勢都還沒有惡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格魯吉亞方向尤其如此。事實上,由於自身經濟方麵的固有問題,格魯吉亞這朵顏色革命的玫瑰已然凋謝。包括烏克蘭也是如此,他們遠離西歐經濟發達地區,即便實現了顏色革命也不意味著西方國家能夠從經濟上讓他們很快受益。從經濟上來看,這些國家大多與俄羅斯有著比較密切的聯係。加入北約根本不可能帶來太多的經濟利益,反而會從防務上承受巨大的壓力。之所以無論薩卡什維利還是尤先科都如此熱衷於加入北約,恐怕是為獲得華盛頓方麵的支持吧。當今世界,即便選舉中,選民也無法忽略華盛頓的意見。可是卻並沒有人真正清楚華盛頓究竟願意在烏克蘭和格魯吉亞投入多少精力。顯然,傳統經濟聯係是莫斯科手上的牌。如果華盛頓決心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方向與莫斯科一較長短的話,就需要投入遠較莫斯科多的力量以抵消莫斯科的地緣政治優勢。
  
  期待著絕對霸權的華盛頓不準備放棄對於俄羅斯的削弱,卻也不會將主要精力投入在外高加索方向。華盛頓仍然緊盯著北京。至於莫斯科,華盛頓還不準備激怒。不過華盛頓仍然在投入資源不多的情況下獲得很大的收益。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衝突還將會在很長時間內繼續存在,直到俄羅斯恢複力量,能夠在高加索方向壓倒美國的影響力。莫斯科寧願看到北京站在舞台的中心而不是自己。現在還不能排除華盛頓未來在遏製中國的過程中退卻的可能性,因而莫斯科也投鼠忌器,不敢做得太過分。
  
  最倒黴的還是格魯吉亞人民。在美國的全球擴張主義政策之下,他們成為了犧牲品。美國對於顏色革命有興趣,但對於顏色革命國家的經濟發展似乎缺少熱情。政客的許諾落空之後,他們不過是拍拍屁股走人。對於俄格兩國人民之間存在的裂痕,政客不需要任何實質性的補償。
  
  美國現行政策的出發點是在東亞西太平洋方向積極遏製中國,而在東歐方向奉行均勢戰略。波蘭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他似乎已經成為美國東歐戰略的核心國家。這種國家,在製造歐俄矛盾方麵,具有天然的地緣政治優勢。美國所要做的,就是經營波蘭這樣一個或者幾個堡壘,同時在東歐和外高加索地區煽風點火,拉歐洲參與進來,自己卻隨時地抽身,把問題留給歐洲。布魯塞爾和莫斯科雖然都能夠看到這個問題,但是他們又不得不按照美國的規劃去走。畢竟,從地緣政治角度上,這是必爭之地。無論是布魯塞爾還是莫斯科又或者卷入紛爭之地,在美國麵前,都是失敗者。
  
  布魯塞爾還沒有能力統一歐洲各國的意見,歐洲的主導權也還在爭奪中。莫斯科在這場較量中有著難以忽視的優勢。美國將不得不保持與俄羅斯的某種程度對抗。雖然這種對抗不激烈,但始終讓俄羅斯對於美國的不信任感加深。中俄聯盟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從政治上製衡美國,這也是中俄聯盟得以存在的利益基礎。
  
  布魯塞爾在力量使用上更為有力,就會讓美國的均勢戰略更為有效地進行。強力的歐洲也必然將目光更多地從內部轉向外部。莫斯科的地緣政治對手從華盛頓轉變為布魯塞爾將給美俄關係帶來改善的契機。美俄關係改善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則是中俄政治聯盟的重要性的下降。或許這一進程是潛移默化的,但卻是必然是存在。當然,布魯塞爾的崛起對中國來說不一定是壞事。一個強有力的布魯塞爾不可能不引起華盛頓的警惕。相信跨大西洋聯盟此時也該基本上名存實亡了。
  
  美國在東歐和外高加索地區挑起布魯塞爾與莫斯科之間的矛盾也並非沒有風險。在與莫斯科的較量中顯得無力的狀態會加速歐洲的覺醒,從而推動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推動會加強歐洲在世界的聲音,站在全球政策的角度上來看,對於美國絕對霸權的追求是不利的。美國將不得不在兩難之中進行抉擇。就筆者個人的角度來看,歐洲的一體化進程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即便在一定時間內因為共同利益而整合在一起,未來也仍然有主導權的隱患。不僅僅是英國、法國、德國對於主導布魯塞爾的方向有想法,就是意大利、西班牙和波蘭,難道就甘於淪落?基於這樣的判斷,加之美歐文化的主觀隔閡較小,美國有可能會默認歐洲一體化進程到某一個限度。這正如當年為了加速蘇聯的崩潰而推動德國統一同時也加強了歐洲脫離美國控製的力量一樣。地緣政治利益,往往是需要取舍的。
  
  地緣政治的較量本身並非全然理性,人的主觀誤判和客觀的偶然事件都有可能使得事態偏離政治領導人所能掌控的範圍。美國既然走了第一步,後續步驟就很難從容脫身。正如在伊拉克美國不能隨意地撤軍一樣,從更大範圍內來看待的話,格魯吉亞薩卡什維利政權的命運也是顏色革命的一個風向標。假使在不利的情況下美國放棄薩卡什維利政權,就可能讓別的醞釀顏色革命的群體產生警惕。薩卡什維利一旦失敗,也將可能被視為美國的失敗。事實上,風光的烏克蘭"橙色革命"已經"倒退",亞努科維奇並非沒有卷土重來的可能性。美國的顏色革命越來越缺乏吸引力了。如果美國還想保留這樣一種可能的話,格魯吉亞這麵顏色革命的大旗顯然不能倒。與烏克蘭的龐大國家規模相比,格魯吉亞所需要投入的小得多。
  
  作為一個強力的領導人,普京需要考慮到其自身在俄羅斯的控製能力。因而,也不能排除俄羅斯未來在格魯吉亞方向采取更為激烈行動的可能性。假使格魯吉亞的情況真的不可挽回,莫斯科本著殺機儆猴的心態施加懲戒,又或者說民族主義者的力量實現了他們的目標。不過相信莫斯科也不願意走到這一步。一旦走到這一步,莫斯科與華盛頓以及布魯塞爾之間必然將經曆冷戰之後的又一個外交寒冬。與烏克蘭不一樣的是,格魯吉亞方向對歐洲的刺激相對來說更小,而主要的矛盾方向還是美國。自從切尼的對俄強硬言論出台之後,雙方的關係一直不冷不熱。華盛頓和莫斯科都有改善與對方關係的訴求,但由於分歧,他們很難像親密的戰友一樣走到一起。這才發生了布什不出機場普京不出國的機場會晤。相對來說,反而是北京在處理與華盛頓和莫斯科關係的過程中更為駕輕就熟。這對於中國外交來說也算是個不小的成功了。軍事上,美國對中國的動作比對俄羅斯明顯,但在政治上,反而表現出了美俄關係比中俄關係走勢不佳的狀況。
  
  中國在周邊地區所奉行的是以經濟為先導的政策,在政治上,我國一直秉承溫和大國的形象。當然,也必須考慮到中國相對來說並沒有那麽多的曆史包袱。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已經贏得了周邊大多數國家的信任。中國並沒有在對美問題上采取硬實力對抗的態度,而是非常注重繞開軍事力量發揮經濟影響。現實利益所帶來的效果要遠遠好於說辭。俄羅斯所存在的問題恰恰也源自內部。經濟力量的不足導致即便有地緣優勢和傳統經濟聯係,其仍然在與美國的地緣政治角逐中難以壓倒美國。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俄羅斯的主要精力都在西麵。在可預見的未來,莫斯科都不會再次把主要精力投向東方。加強中俄聯盟的牢固性是中國的戰略任務之一。可以說,中俄聯盟是推動世界平衡的杠杆。中國在充分考慮到自身利益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到與俄羅斯的配合與默契。地緣政治影響的發揮並非一定要依靠軍事力量。格魯吉亞是一個經濟規模僅30多億美元進出口貿易不發達的國家,我國完全可以發展與格魯吉亞的經濟聯係從而擴大政治影響力。從產品的豐富性來看,俄羅斯和中國幾乎沒有可比性。同時,我國的產品比之美國也具有價格優勢。正如西方對非洲不看重一樣,格魯吉亞往往也是被忽視的群體。卡杜裏水電站項目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們不需要任何表態,中俄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相同或相似立場就是一種說明。至於地緣政治的影響力,還是讓俄羅斯人去發揮吧。通過俄羅斯人的地緣政治影響力能夠促成中國經濟利益更為充分地延展,對於中國來說也並非費力不討好。同時,這也應該是一種緩解俄羅斯對中國擔憂的有效手段。且不論這種擔心對於俄羅斯人有沒有必要,但卻畢竟存在。很明顯,中國在格魯吉亞不可能對俄羅斯形成威脅,而隻能是共同抗擊美國影響力的助力。
  
  筆者也不認為中國的經濟影響力能夠很快對格魯吉亞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基於格魯吉亞問題長期化的可能性相當大的這一判斷,筆者仍然認為國家引導的經濟聯係將有助於中國實現自身的戰略目標。或許中國的經濟影響在格魯吉亞並不足以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可是地緣政治本身就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複雜聯係才出現最終的結果。哪怕一點點正麵的影響,都是有作用的。每一次有目的的正確操作,都將有可能成為那最後一根稻草。相信國家的引導對於經濟聯係的深入有著最直接的推動作用。中國不想學習德國的軍事崛起,但德國在沒有強大海軍之前仍然能夠在海外殖民地的分配上說上話的曆史經驗值得我們去汲取。
  
  通過格魯吉亞影響俄國,通過俄國影響美國,大國平衡往往就是這樣構建。當然,實踐中構架平衡的難度要遠遠大於筆者所做的描述。俾斯麥不可複製的外交運作到了卡普裏維時代根本無法延續,卻沒有人有資格去指責俾斯麥。中國,應該為著外交的最大利益而努力,雖然這是一個不可能達到的目標。關注世界,也正是關注中國。潛移默化地影響世界,也正是為了中國的明天更美好。世界的中國,中國的世界,辨證的統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