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中國 一個新王朝的開端
(2007-02-21 11:44:36)
下一個
(新加坡)聯合早報 (2007-01-15) ● 葉鵬飛(北京特派員)
崛起的中國將主導新世紀,美國《時代周刊》新一期的封麵故事是《中國:一個新王朝的開端》”(China:Dawn of a New Dynasty),介紹了“中國世紀”(The Chinese Century)的到來。
《時代周刊》文章指出,中國的經濟和外交實力持續上升,海外投資和對全球天然資源的需求左右了世界經濟,外交上也積極進取,而美國的相對力量則在下滑,因此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
“感謝上帝送來了中國人”
報道從中國在非洲的活動開始,引述一名在中國投資的鐵路項目當保安員的安哥拉人的話說:“感謝上帝(給我們)送來了中國人!”
感激中國人的情形也發生在南美巴西的農場和中南半島的工地,一名在泰國湄公河流域為中國公司開通河道的緬甸客工說:“在中國人到來之前,你根本找不到工作。現在我卻可以寄錢回家了。”
文章在談到中國的商貿影響力惠及東南亞時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強勁,更積極拓展其經濟版圖,多國都感受到中國企業無遠弗屆的影響力,中國企業在非洲興建道路和鐵路,開設製衣廠和開鑿油井,周邊的東南亞國家更是受惠不淺。
美國因處理中東問題不力,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中國正好趁此真空狀態,取代美國在區內的王者地位。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逐年遞增,在泰國和寮國北部地區,有城鎮的通用言語是普通話,人民幣是流通貨幣,中文的廣告標語隨處可見。
在泰國北部湄公河沿岸的清盛港,當地人以往靠捕魚和走私維生,但自中國工程師打通了湄公河上遊航線後,中國的商品可經水路運至東南亞國家,當地人的生活大有改善。
連接昆明、河內、曼德勒和曼穀的新高速公路及湄公河每天運送的中國貨物不計其數,改變東南亞的不是美國的援助,而是與中國的商貿往來。
《時代周刊》分析,雖然中國的軍費開支在10年內增加近300%,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由1995年的1.08%,增至前年的1.55%,中國並不至於像二戰前的德國或日本那樣破壞世界和平,北京也將容忍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隻要“一中”原則不被挑戰。
中國對台灣動武的機會很小,因為中國不會冒險犧牲200年來發展前景最燦爛的時期,同時美國根本不支持台灣獨立。由於中美兩國都渴望和平和穩定,台海將不會成為兩國開戰的導火線。
文章說,中國在海外無條件援助一些被西方政府抵製的政權,被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指責為“意圖在政治全球化和自由化的道路上,建造減速裝置”。
文章同時建議,美國等西方集團應先認清中國與西方的共同利益,透過合作達致互惠互利。在中國積極爭取天然資源的問題上,美國就可以邀請中國加入能源組織和八國集團,以協商化解分歧。
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說:“中國在30年前以零和角度考慮問題,對美國或西方好的,就是對中國壞,反之亦然。”然而今天的中國外交方針已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內外麵對嚴重挑戰
中國崛起雖方興未艾,但對內對外都麵對嚴重挑戰。中國經濟增長10%,前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1700美元,遠低於美國4萬2000美元,而且待業人口比新增職位超出20%,社會保障製度不健全,貪汙問題有待解決,騷亂和抗議活動頻發。
在外交上,中國積極援助非洲,但卻被一些非洲人視為“殖民主義”,美國因而必須讓中國知道,不明智的政策會影響國家的長遠利益。中國也意識到問題,開始尋求英美協助設計海外援助的政策。
《時代周刊》並非唯一留意中國崛起的西方媒體,另一具國際影響力的英國周刊《經濟學家》,近幾期的文章也分析了中國的軍力擴張和外交動向。《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發展遠洋海軍並沒有強烈的霸權企圖,更多是國庫充裕後的大國虛榮;中國在外交上雖然與美國不一致,但是合作的趨勢增多,在一些議題上與西方國家的利益也有所重疊。
中國主要官方網站昨天並沒有引述《時代周刊》的報道,隻有個別地方網站轉載中新網“美《時代周刊》封麵文章稱中國必然和平崛起”的簡單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