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陸軍加速直升機化替代坦克革命

(2007-02-21 09:29:10) 下一個
在陸軍航空兵成立20周年之際,提升武裝直升機在陸軍中的地位,發展以武裝直升機為核心打擊力量的新陸軍,發展空中突擊部隊,成為了解放軍爭論的一個重要內容。

2006年12月的最後一周,一種命名為“武直11”的武裝直升機型號在中國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完成最後一個試飛科目——地麵和空中靶試試驗,並且開始交付部隊使用。這是中國陸軍航空兵即將裝備的一個新型號,也是中國軍中近年來常見的“等米下鍋”局麵。陸軍航空兵急需大量低價的輕型武裝直升機,直11型已經成為中國軍隊出勤率最高的直升機之一。

有跡象表明,大陸軍方正在轉變過去以坦克為重的觀念,實現由武裝直升機來完成地麵打擊的轉變。

秘密武器研製中

2006年是中國陸軍航空兵成立20周年。從2006年10月起,內地各媒體開始大規模宣傳陸軍航空兵在過去的20周年中取得的成就,並認定中國陸軍航空兵已發展成為擁有多種機型、一定規模並初步具備“快速投送、精確打擊、有效製空和適時保障”4種能力的主戰部隊。

中國陸軍航空兵從前蘇聯米8,自行研製的直5直升機起家。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曾經從法國進口了8架小羚羊武裝直升機,至今仍然作為北京軍區藍軍部隊的對抗演練直升機在使用。

而在2000年之後中國的多次軍事演習中,武裝直升機已經作為一支強大的火力支持力量。尤其是在剛剛結束的中巴聯合山地反恐演習中,裝備成都軍區149師的武裝直升機米171就承擔了運載突擊部隊進入前沿,並且用空對地火箭彈實行火力遮斷和空中打擊的任務。在北劍0607、確山軍演中,武裝直升機都以超過12架配合地麵部隊同時出動的規模,實現了陸航大規模配合地麵進攻的作戰方針。

目前中國已經國產的武裝直升機主要是改進自法國Sa365海豚直升機的“直9”和“武直9”係列直升機。武直-9是一種多用途武裝直升機。它可以反坦克,壓製地麵火力,甚至運送步兵直接攻擊並占領地麵目標,也可以進行直升機空戰。武直-9采用了類似OH-58D的頂置瞄準具,使它可以隱蔽地觀察和瞄準目標,而不必露出機身。武直9主要掛載有“紅箭-8”反坦克導彈,23毫米航空機炮吊艙和多口徑火箭發射器。它最大限度地采用複合材料,減輕了重量,最大航程超過1000公裏。

在網絡圖片中,可以判斷中國陸軍第1集團軍和第31集團軍已經部分裝備了有夜戰能力的“武直9”武裝直升機。

海外媒體判斷,這個型號的直升機在直9的基礎上,機首下方加裝了帶有強大夜視功能的周視紅外瞄準球。其掛架上可以攜帶8枚紅箭8或紅箭9反坦克導彈,或者57、90毫米的航空火箭彈,或者TY90直升機空對空導彈。

同時,一個專門為武裝直升機研製的新一代QJK99式12.7毫米航空機槍也剛剛定型完成,在演示圖片中,該型機槍裝在航空吊艙內,掛於小羚羊武裝直升機上。至此,大量專門用於武裝直升機部隊的配套武器,已經基本完成研製。

更受海外媒體關注的是,2006年12月間,國內媒體曝光了幾張被認為是最神秘殺手鐧的武直10武裝直升機的圖片。這個型號是中國陸軍航空兵期待已久的專用中型武裝直升機,已秘密發展多年,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據說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和南非的直升機公司都曾經參與設計。

武直10為發展自直9的中型專用武裝直升機,全機淨重約5543公斤,駕駛員座艙將采用一前一後階梯串列式雙座;機身設計變窄,類似於西方的直升機外形設計。這型直升機主槳將采用五葉片渦輪軸發動機和四葉片尾槳。其主要任務為樹梢高度戰場遮斷,消滅包括敵地麵固定和機動的有生力量,並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兼直升機部部長倪先平曾表示,“中國直升機工業最近十多年來發展迅速,目前整體上已達到發達國家上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局部達到世界最新水平”。這個“局部”,被認為就是指目前在研中的武直10 中型武裝直升機。

俄羅斯直升機軍購洽談中

除了目前中國陸軍航空兵已經裝備的武裝直升機體係之外,中國還在洽購新的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其中,中國今年向俄羅斯烏蘭烏德航空企業訂購的24架米171軍用直升機,將於2007年全部交付。而首批4架米171直升機已先後在今年7月、10月分兩批交給中國。

這24架米171加裝了搜索雷達,夜視設備等中國陸軍目前急需的裝備。從1992年首批進口開始,該型直升機現已有超過150架在中國陸軍航空兵中服役。該型號最大載重量為4000公斤,巡航時速為210至230公裏,經曆過20世紀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考驗,俄羅斯交付中國的部分米171武裝直升機有6個外掛架,可攜帶炸彈、布雷器、火箭發射器等,每架的機身兩側可掛多達192枚火箭彈和反坦克導彈。

俄羅斯一直積極向中國市場推銷武裝直升機,為此卡莫夫設計局(KAMOV)還在北京建立了專門的辦事處,重點推銷卡

50-2型武裝直升機。

中國方麵曾經一度與俄羅斯秘密進行關於引進米35中型專用武裝直升機的談判,但在法國承諾提供部分“虎”式武裝直升機先進技術用於自行研發的前提下中止,俄羅斯米裏設計局曾對政府大為不滿。

同時,中國空降兵部隊在使用中也提出應當考慮引進米17係列的生產線,使中國武裝力量的直升機運輸能力有所提升。但從目前來看,除了加大生產直9、直11的力度,以配合150多架米17之外,並沒有這方麵的消息。

除此以外,在中國陸軍航空兵中,還能看到少量的國產直8武裝直升機和6架法製AS332“超級美洲豹”直升機,後者就是在近期引發爭議的電視劇《垂直打擊》中屢屢露麵的要人運送專機。而1984年-1986年間購買的24架美製“黑鷹”S70-2型直升機,還在成都軍區使用。由於這個型號的直升機有很強大的高原起降能力,常常用於救援雪災中的地方百姓。也正因此,在美國對華武器禁售至今的情況下,美方並沒有中斷“黑鷹”直升機的配件供給。

大陸應對直升機革命

在這20年的時間中,中國陸軍航空兵雖有發展,但是仍然作為陸軍的一支戰場投放力量進行使用。在陸軍航空兵成立20周年之際,提升武裝直升機在陸軍中的地位,發展以武裝直升機為核心打擊力量的新陸軍,發展空中突擊部隊,成為了解放軍爭論的一個重要內容。

國防大學學者就撰文認為,武裝直升機是取代坦克的又一次軍事革命的主角,應當擴大武裝直升機生產線,編成一支獨立的空中陸戰軍種,爭取每個五年計劃時期組成一個空中陸戰師。

海外媒體認為,中國陸軍之所以大力發展直升機的原因,主要在於空軍正在考慮逐步取消“強擊航空兵”的編製問題。把目前由200架強5強擊機負責的對地攻擊任務交給陸軍航空兵所屬的攻擊直升機部隊。

過去通過強5強擊機發射大量的火箭彈實施對陸軍的戰場陣地火力支持,目前已經更多地由米17和直9武裝直升機承擔。年前,總參謀部陸航局已經升格為總參謀部陸航部,就是一個提升的例證。

除了加速武裝直升機數量和質量的提升,針對目前中國最急迫的統一任務,陸軍航空兵的訓練也加入了許多有針對性的內容。尤其是12月20日,《光明日報》披露,“在前不久的一次聯合作戰演練中,陸航部隊武裝直升機編隊在氣象異常複雜的條件下,以5-8米的飛行高度掠海飛行,開辟出避開雷達搜索的低空通道,瞞天過海、直搗敵巢。”這則新聞顯示,中國陸軍航空兵已初步具備海空遂行作戰任務的能力。海空作戰能力是陸軍航空兵在未來台海作戰中,最需要完善的一個戰場作戰能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