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亞進駐核潛艇 海南島成軍事重鎮

(2007-02-21 09:07:58) 下一個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以下簡稱漢和)最新報道稱,中國海軍的發展重心繼續向南偏移,有明顯的跡象顯示中國海軍極大地強化了在海南島上的軍事設施建設,不斷加入的新型水麵艦艇、攻擊核潛艇將以三亞正在擴建的巨大軍港為母港。
漢和的結論是,海南島憑藉其獨特的戰略位置,正在成為中國的“關島”,肩負監視南海,威懾台海的重任。而三亞也將取代湛江和廣州成為南海艦隊最大軍事基地和新的南海戰略中心。
  三亞進駐核潛艇,海南島成軍事重鎮
  一些西方媒體注意到,近期中國大陸南海海軍艦隊實力出現了質量上的飛躍,在繼具備艦隊通訊指揮能力的167艦入役後,近年來,帶有明顯艦隊防空艦色彩的170、171艦,作為通用性驅逐艦的168、169艦以及數目不詳的具備先進技術的潛艇先後加入,已經給這支艦隊勾畫出初具規模的立體聯合作戰雛形。
  作為中國大陸海軍三大艦隊之一,南海艦隊的防務範圍是廣東省南澳島以南直達曾母暗沙的廣闊南中國海水域,地理上包括北部灣以及東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等中國的島嶼和海洋領土。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南海艦隊收複西沙和南沙群島的海戰向世界初步昭示了該艦隊捍衛國家主權的實力。國際軍情觀察家認為,如今,隨著台海問題的變化,南海艦隊的使命又增加了新的內容:在台海爆發戰爭時,阻擊美航母戰鬥群從台灣南側巴士海峽進入台灣海峽,對台灣南部高雄、左營等港口進行封鎖,進行兩棲登陸作戰,維持海上補給線,提供海上火力支援。

  漢和最新報道稱,中國大陸海軍的發展重心繼續向南偏移,有明顯的跡象顯示中國大陸海軍極大地強化了在海南島上的軍事設施建設,不斷加入的新型水麵艦艇、攻擊核潛艇將以三亞正在擴建的巨大軍港為母港。在這裏,漢和稱發現了剛剛服役的170號“中華神盾”艦、168號國產新型導彈驅逐艦。目前西方情報界向漢和證實已發現至少一艘091G“漢”級SSN(攻擊核潛艇)進駐三亞。台灣地區軍方消息人士表示,大陸極有可能在南海艦隊部署新型093“商”級SSGN(巡航導彈攻擊核潛艇)。在常規潛艇方麵,漢和認為在南海艦隊榆林基地的潛艇支隊部署了至少2艘“基洛”級潛艇,來自台灣地區軍方的消息聲稱其中有俄羅斯最新交付的一艘。此外至少還部署了2艘039A“宋”級和6艘以上的035G“明”級柴電潛艇。

  漢和的結論是,海南島正在成為中國的“關島”,這是南海艦隊戰略地位提升的有力證明,而三亞也將取代湛江和廣州成為南海艦隊最大基地和新的南海戰略中心。

  漢和稱,中國大陸在大陸國土的最南端修建最大型海軍基地的做法是經過周密考慮的。首先,強化了在南中國海上對台灣地區的大縱深海上封鎖;其次,顯然考慮到這裏距離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最近的地理位置,能夠在戰時以最快速度阻斷美軍太平洋艦隊的北上之路。第三,日本反潛力量覆蓋海域幾乎囊括了整個台灣地區北部。因此,在海南建設大型海軍基地,南海艦隊的潛艇、水麵戰艦的活動將遠離日本海上自衛隊先進的P—3C反潛飛機、預警機的偵察。在戰時依然能起到海上威懾、封鎖日本的作用。此外,在海南駐紮重兵,也是對東盟國家的強力牽製。以“靜”製“動”,以靜態威懾應對越南、菲律賓的異動。
東海與南海艦隊的戰略定位

  目前,南海艦隊的兩棲作戰兵力主要是海軍陸戰第1旅。該旅下轄7個營:3個陸戰營,1個裝甲營,1個炮兵營,1個兩棲戰車營和1個通信營。由於麵臨南海問題,第1陸戰旅常年維持著極高的訓練水平,兩棲作戰能力絕對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是中國大陸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勁旅之一。西方軍事界認為,這支部隊是將來台海作戰中不可忽視的一支突擊力量,但遠程投送力量不足嚴重製約著它的實力。

  軍事觀察人士指出,長期以來,有限的經費使得中國海軍需要首先確保近海製海權,從南海艦隊來講,首先要保障主戰艦艇的采購和維護,而作為兵力和裝備投送工具的兩棲登陸艦艇在前一內容沒得到充分保證的前提下,是很難被充分考慮的。同時,不同於東海艦隊絕對“攻台主力”的角色,南海艦隊要在台海戰時進行跨海登陸作戰的戰略定位隻是近年來才開始論證,這都導致了南海艦隊遠程投送能力的缺位。

  近期,一些國際軍事媒體指出,中國大陸海軍的兩棲登陸艦艇建造及服役正在進入一個高峰期。漢和的報道稱,目前南海艦隊正在形成以玉登(073III)級登陸艦為主體的登陸力量,而在東海艦隊,則主要以玉康(072)和玉庭(072II)以及072III型大型登陸艦為主。可以認為,這樣的部署使外界對兩大艦隊的登陸任務基本有了明確的脈絡。那就是東海艦隊主要負責對台作戰,因此,主要的大型登陸艦都部署在這一艦隊。南海艦隊則主要負責未來主導南沙群島以及對台灣地區海軍控製的太平島作戰的需要。據漢和報道,073III型登陸艦都加裝了新型的封閉式37毫米雙聯裝炮,一次可以運送20輛63A型水陸兩棲坦克和一個團的人員。因此從作戰能力上,具備了攻擊和占領太平島的能力。但由於不配備直升機甲板,073III型不具備072I、072II、072III那樣的垂直登陸能力。基於這樣的思路,中國大陸海軍計劃建造中的一艘船塢登陸艦未來的主要作戰對象也將是台灣地區,可能部署到東海艦隊。
500海裏製海權:南海艦隊瞄準遠洋作戰能力

  美國海軍學院院刊曾把中國大陸的海上控製分為三階段擴展。“第一階段稱為在第一島鏈中擁有直接的海上控製,第一島鏈包括:黃海、東海、南中國海,台灣地區以及韓國,大約500—600海裏的範圍。到2020年,第二階段把這個範圍擴展到1500海裏。2050年,大陸海軍希望能夠進行全球的海上行動。”而能否走出這500海裏,是中國大陸三大艦隊中防禦海區麵積最大的南海艦隊現階段最嚴峻的使命。

  長期以來,受冷戰國際格局和“東重南輕”戰略定位的製約,南海艦隊是三大艦隊中綜合實力最弱的。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鄭重審視“維護本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性,這種局麵有所改變。南海艦隊進入了曆史發展的高速期。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目前南海艦隊已成為三大艦隊中驅護艦等大型水麵戰艦數量最多的艦隊。但軍事專家指出,這僅是相對數量,目前在南海艦隊350餘艘艦艇中,絕大部分老舊落後,無法承擔起走出近海,捍衛500海裏海防的使命。

  漢和稱,由於南海艦隊目前經費都投入到換裝052C型170號“中華神盾”艦、052B型168號、169號導彈驅逐艦上,因此對於舊艦艇遠洋作戰能力提高的思路,是在保證戰鬥力的前提下,主要采取了急劇減少數量,提高質量的方式,其核心措施是對“近現代化”艦艇進行現代化升級改造,這也是中國海軍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提升舊型裝備戰鬥力的常見措施。
水麵艦艇方麵,作為強化水麵艦隊遠程整體作戰能力的重要一環,南海艦隊的水麵艦開始普遍換裝HN900的戰術數據鏈,漢和評估它的性能可能相當於北約海軍的Link11數據鏈作戰係統,也將其稱為“CLink11戰術數據鏈”。值得注意的是,正在改裝之中的南海艦隊導彈護衛艦都安裝了雙向的HN900戰術數據鏈,而在東海艦隊的513號艦上隻發現了單向的CLink11數據鏈天線。可見南海艦隊非常重視數據鏈指揮係統的完善,這也是最精銳的國產水麵大型驅逐艦首先部署南海艦隊的又一原因。

  漢和還注意到,南海艦隊在導彈快艇上也安裝了相同的數據鏈指揮係統。這些改良可能基於建立網絡中心戰的目的,促成大艦與小艇協同作戰,進而實現“小艇闖大洋”的目的。西方軍事觀察人士指出,這種“小艇協同大艦”的模式目前在美國海軍的“斯巴達人”無人艇設計思路中也有體現。

  在潛艇改造方麵,漢和認為在南海艦隊部署的035G是035係列潛艇中最為先進的,部分035G已經換裝了經過改良的新型262C型聲納。所有035G都加塗了聲納吸收材料。可能還改進了戰鬥指揮控製係統。

  此外,南海艦隊的作戰艦船更加普遍地安裝了衛星通訊係統,可能是因為其作戰區域在更大的縱深海域進行的原因,要求強化遠程通訊指揮功能。

  美“緊盯中國”,將向亞洲增加海軍力量

  軍事專家指出,麵對中國海軍力量麵向南海方向的延伸,一向將亞太海域當作自家“內海”的美國海軍不甘示弱。據路透社報道,正在馬來西亞訪問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魯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