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正日還是金正日,布什卻拋棄了布什

(2007-02-19 10:20:36) 下一個
六方會談達成的《共同文件》似乎為朝鮮核問題畫上了一個句號。作為一個文件,它很脆弱,但至少是一個解決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這個文件,讓朝鮮獲得了渴求的能源援助以及美國改善關係的承諾;這個文件,對於深陷伊拉克困局的布什政府來說是雪中送來的炭。布什政府需要用這份禮物向選民和新國會做交待。

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問題上進退失據,坐困愁城。這是共和黨喪失國會的重要原因。距離下屆總統大選隻剩下一年半,如果布什政府想要從危機中掙脫出來,這就是它的全部時間和空間。

從這一點上看,布什政府存在解決朝鮮核問題的急迫性。美國國務院《2008會計年度工作計劃報告書》透露,白宮把結束朝核談判的最後期限定在2008年初,這反映了布什政府的一種心態,就是“時間不站在美國一邊”。

所以說,朝核問題的這個球,其實一直就在美國手裏。美國態度一改變,談判就取得了突破。從這個意義上說,朝鮮核問題的最後解決,並不在於其他五方的立場和態度,而在於布什政府的政策轉變。具體地說,《共同文件》的簽訂,基礎不在於第五輪會談的挑燈夜戰,而是美國和朝鮮在柏林的閉門會議。

朝鮮核問題是這樣解決的:朝鮮方麵以最終廢棄為目標,關閉並封存寧邊核設施,包括後處理設施;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重返朝鮮監督和驗證;朝鮮要申報全部核計劃清單。而美國方麵則不再將朝鮮列為恐怖主義國家,並推動終止對朝鮮適用《敵國貿易法》,與朝鮮開始以建立全麵外交關係為目的的談判。美國及中國、韓國、俄國向朝鮮分階段提供相當於100萬噸重油的援助。日本與朝鮮也開始以邦交正常化為目的的雙邊談判。

這個方案似曾相識。克林頓政府早在1994年就與朝鮮達成日內瓦框架協議,這個協議要求朝鮮凍結核開發、美國在2003年前援助朝鮮建成輕水應堆、美朝互設聯絡處並逐漸建立正常外交關係、美國不對朝鮮進行核威脅。可是,布什一上台就把克林頓的日內瓦協議扔進了字紙簍。於是,他不斷地為這個舉動付出代價。

布什經過了七年任期和五輪會談之後,才得到了一個讓他自己“感到鼓舞”的《共同文件》,從文本性質來說,《共同文件》肯定不如框架協議來得更進一步,可是朝鮮卻從一個核門檻國家變成了一個核子國家。

布什很努力,卻還沒有克林頓走得遠,當然也沒有得到的更多。而金正日堅持的核設施換援助的目標卻得以實現。換句話說,布什在朝核問題上除了浪費時間,好像沒有其他值得“鼓舞”的東西。

當布什拋棄了布什,難題似乎有了轉機。

但是,代表強硬派的布什舊班底卻不這麽認為,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批評《共同文件》“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交易,違背了總統政策的基本前提”,這句話本身就是很好的證明,布什想從原來的外交軌道上換方向並不容易。

在布什身邊推動其外交政策的班底比布什更具有侵略性,這些人包括副總統切尼、第一任的國家安全顧問和第二任的國務卿賴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副部長沃爾福威茨,以及副國務卿阿米蒂奇。

這是一個尚武的班底。

中期選舉慘敗之後,布什身邊僅剩下切尼和賴斯兩人,而且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硬漢”和“鐵娘”正在被邊緣化。剩下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裏,布什政府的新嚐試能走多遠,沒有人能夠預料。

助理國務卿希爾在六方會談期間談到朝鮮的援助要求時說:“外交不是變戲法。每次你從帽子裏變出兔子時,之前你肯定花了很多功夫把兔子塞進帽子。”



看來,在總統大選之前,布什還需要把更多兔子塞進他的牛仔帽子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