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媒:中國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獨力破壞美國的國家

(2007-02-18 11:28:20) 下一個
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是過去十年最驚人的故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中國和俄羅斯競逐各自品牌的共產主義霸權。在九十年代初,對敵對狀態的關注點轉向自由市場的轉變。在1998年,俄羅斯默認接受一種智慧:蘇聯本應該延遲民主化,先沿著中國的路線改革經濟。
在最近的世紀之交,俄羅斯似乎仍然有贏的希望。即使是現在,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按人均計算仍然很低,許多俄羅斯人對中國的人和貨物都保留一種優越感。但經濟霸權的競賽已經結束。

中國經濟二十五年來年均增長速度接近10%,以購買力平價來看中國經濟贏得了近十萬億美元。它的年度出口在過去十年增長了六倍,接近一萬億美元。

中國不僅僅是製造業商品的龐大製造商。根據馬克思主義的量變到質變定律,它的全球分量在充分增長。它現在是東亞製造網絡的關鍵。它的貿易順差打破紀錄,它直接外國投資達五千億美元,中央銀行儲備突破一萬億美元,中國已經是全球金融係統的一個關鍵玩家。

尤科斯前首席執行官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想象了一個新的兩極世界,在那個世界裏一些國家會受到西方的吸引,並以華盛頓為後盾,而其他國家則組成一個以北京為中心的新的不結盟運動。但兩極暗示著一些分裂。

如今,中國已經完全融入全球經濟,變成美國經濟運作的不可缺少部分。在二十年裏,來自中國的進口量占美國總進口量的百分比從2%增長到25%。

盡管並不引人注意,但全球政治和經濟秩序在過去五年已經發生地震。最近有兩篇文章敘述了這個問題。一篇是美國網站antiwar上的評論。作者揶揄了美國戰略是給伊拉克製造混亂。現在華盛頓可能威脅把這種混亂帶到伊朗、敘利亞、朝鮮和其他流氓國家。第二篇是詹姆斯.特勞布(James Traub)發表在《紐約時報雜誌》上的。它描述中國在非洲日增的投資和經濟影響。

十年前,即使是開玩笑說美國試圖動搖一個地區也是不可想象的。二戰後,華盛頓是國際現狀的堅定監護人。諷刺的是,就在遏製政策在冷戰中獲上風之時,美國采取了失敗的蘇聯式政策,企圖用武力出口它的體係。

難過的是,除了以海軍陸戰隊、布雷特利戰車和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者打頭的自由,美國發現自己沒有什麽可以出口的了。相反,中國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商務帝國。它在非洲、亞洲和拉美要做的事就是確保石油、工業商品和糧食的穩定供應,為它的製造產品鞏固未來市場。

共產黨中國,曾在朝鮮戰爭中支持朝鮮,在印度支那支持遊擊隊,武裝各地的叛軍組織,現在則熱衷於國際政治和經濟穩定。中國的領袖一直小心避免船的晃動。盡管叫喊批評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但北京一直小心不去動搖國際經濟和金融體係。它樂於從出口中接受美元,並把這些美元再借給美國人。

中國領袖對國內的穩定更為癡迷。到目前為止,中國避免了環太平洋國家在過去20年的金融危機和政治劇變。北京政府用胡蘿卜和大棒讓其廣大而瞬息萬變的社會保持安靜。然而,過去的成功並不意味著中國永遠高枕無憂。經濟增長釋放了巨大的能量和創造力。但也製造了很多壓力——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人口的。

在冷戰期間,蘇聯可以用核武器消滅美國——同時立即獲得被消滅的報應,但它不能對自己的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中國可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獨力破壞美國經濟的國家。如果中國遭遇經濟或政治危機,美國可能就陷入嚴峻的不景氣。

這與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相似。股災發生在華爾街,但它的衝擊波會傳遍全世界。雖然下一次全球經濟危機可能起源於中國,但這幾乎肯定標誌著美元作為全球金融體係的支柱的結束,以及美國中心影響的大幅下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