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美武裝布局網絡化 "狼群戰術"打美軍直升機

(2007-02-18 11:09:59) 下一個
今年伊始,美軍直升機在伊拉克連連墜落,1月20日以來,不到一個月已有6架歸西,占2003年以來損失直升機總量的一成還多。此時正值美軍大舉增兵伊拉克企圖扭轉戰局之際,不想卻遭到當頭一棒。連美軍自己也搞不清反美武裝怎麽突然變得強大起來,隻好認為他們從鄰國獲得了新式武器。

那麽究竟美軍直升機緣何遭到如此慘劇呢,這還得從伊戰戰略環境的變化和反美武裝戰術創新中找到答案。

伊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反美武裝畫地為牢,美軍暴露出交通線上的防禦弱勢。


[解讀]美軍直升機頻頻墜落?軟肋暴露?

去年在美國走訪時,美國學者告訴我此伊戰非彼伊戰,與2003年美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巴格達、推翻薩達姆政權時相比,3年後的今天,美軍在伊拉克實施維穩行動卻遭遇前所未有的損失,反美武裝越剿越大,美軍的實際控製區越打越小,伊拉克的形勢越來越不穩定,美軍的傷亡也越來越多。以至去年年底以來,為防神出鬼沒的路邊炸彈,美軍幹脆減少坦克和裝甲部隊行動範圍和行動次數,改由直升機蛙跳來輸送兵力、物資。然而此舉帶來了更大的危機,3000米以下的低空走廊正在遭受反美武裝地麵火力威脅,美軍居然在掌握製空權的絕對優勢下,自身的低空安全卻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究其原因,首先,伊戰環境的巨變使美軍作戰相形見絀,以往的優勢難以有效發揮,然而美軍繼續追求進攻作戰犯了戰略性錯誤,為反美武裝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眾所周知,美軍擅長打進攻戰,憑借信息優勢,造成戰場對自己單向透明,而後發揚遠程精確打擊的優勢,迅速發起對敵人的斬首戰、震懾戰、癱瘓戰,從而使對手防禦體係快速瓦解。這幾招對處在防禦態勢下的伊拉克正規軍可謂靈驗至極。

然而,從占領巴格達之日起,美軍的對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而自己與對手的作戰關係也發生了倒置。美軍麵臨的不再是坐在坦克、裝甲車裏的正規軍,而是不穿軍裝的遊擊武裝。對手在暗處,自己卻在明處,信息優勢從總體上轉移給了對手,同樣交戰關係也從進攻方轉向被進攻的一方。

但是美軍卻無視這一變化,繼續搞斬首戰、震懾戰,卻不注重收繳武器,特別是6000多件散落民間的反坦克導彈、火箭和防空導彈。去年6月7日,“基地”組織在伊拉克分支機構頭目紮卡維被擊斃,美軍著實高興了一陣,但接下來形勢的發展並沒有像前兩年抓到薩達姆那樣有明顯的斬首效應。

這一套戰法在沒有統一領導、沒有統一指揮的反美武裝麵前失去了威力,反而使美軍戰線拉長,暴露出軟肋——交通補給線。反美武裝正是趁著14萬美軍撒胡椒麵似的在伊境內全麵鋪開之際,廣泛建立據點,發展組織,收集武器,畫地為牢,對美軍交通線展開麻雀戰,導致去年下半年美軍的傷亡直線上升,外出要對反美武裝挖著打的美軍自己反倒在路邊炸彈麵前提心吊膽。

對此,去年美國一位伊拉克戰地記者對筆者說,“美軍從戰略到戰術都存在嚴重問題,美軍不適應現在的形勢。士兵們在國內的訓練都是常規作戰,他們學到的本領是把對方當正規軍隊來打,而沒有維護穩定的經驗,所以他們到伊拉克後感到無所適從。一些將軍關注於不停地挖出叛亂分子,然後消滅他們,結果越打越糟,把平民也打成了敵人,陷入惡性循環。如今,前線的呼聲是到處都缺兵,現在的兵力在3年前打垮薩達姆政權是綽綽有餘,但現在控製伊拉克則是相形見絀。軍隊小型化使得一線兵力不足。將軍們認為美軍戰線太長,兵力分散,臨時招兵還要重新訓練,現在把那些訓練有素的預備役士兵派來,又弄得國內矛盾很大。現在國內的呼聲是減少駐伊美軍,而一線的指揮官則急著要增兵。”

由此可見,伊拉克戰場已經從美軍對薩達姆政權的戰略進攻轉入美軍與反美武裝間的戰略相持,美軍暴露出防禦上的弱勢,為反美武裝打擊低空走廊提供了條件。

反美武裝呈網絡化布局,以地製空,展開圍獵美軍直升機的“狼群戰術”。

今年以來,隨著美軍增大了對空中交通線的依賴,企圖靠直升機的“蛙跳戰術”來減少地麵交通線麵臨的壓力,但反美武裝也相機把攻擊重點轉向低空走廊,美軍直升機成了眾矢之的,一場對付美軍直升機“蛙跳戰術”的現代“狼群戰術”初見端倪。

早先“狼群戰術”是二戰期間德國海軍將領鄧尼茲受狼群襲擊獵物的啟發提出的潛艇戰法,即一艘潛艇發現敵水麵艦船,立即發信號,鄰近水域的其他潛艇收到信號後迅速趕來對目標進行集群攻擊,打完後各自迅速撤離。如今,這一戰法被伊拉克反美武裝在沙漠上發揚光大了,從最近披露的報道中可以看出,反美武裝的現代“狼群戰術”有一套簡便程序的打法。

第一步,在美軍直升機基地周圍利用當地農民做眼線,一有飛機起飛,當即用手機報告方向。

第二步,在直升機飛行沿線部署配備毒刺等防空導彈的專業“打機隊”,一有信號就近靠攏,自主攔截。同時,還有一些輕便武器組成的“輔打隊”配合作戰。特別是在遜尼派三角區,反美情緒高,當地許多農民和小鎮居民很可能已被發動起來加入打直升機的行列。他們平時拿起鋤頭種地,一得到飛機經過的通知,放下農具,拿起火箭筒和機槍、自動步槍就上陣。

前幾天,美軍陸軍一架OH-58型“基奧瓦”武裝偵察直升機、一架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還有一架AH-60黑鷹不是墜落在農田裏,就是掉在河邊,或在小鎮外的樹林裏,說明武裝分子不可能扛著防空導彈開著越野車長途跋涉趕來打直升機。如果那樣,他們不是在半路上被美機發現,先被直升機上的製導炸彈打掉,就是遠遠落在直升機後麵,其火力根本夠不上直升機。顯然,反美武裝已經掌握了廣大小城鎮和農村的控製權,能全天候地守株待兔。

第三步,打完就走,分散撤退,不讓美軍找到據點。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的做法使美軍很傷腦筋,空中轟炸隻能平添無辜百姓的傷亡,不轟炸就隻能眼睜睜看著一座座村子裏不時冒出對空射擊的火焰。顯然,“狼群戰術”已經奏效,美軍被弄得暈頭轉向,無從下手。

  從伊拉克戰場看低端技術打高技術之敵前景廣闊。

現在看來,美軍的高技術存在很大的盲區。美軍高度重視進攻性作戰,對正規之敵,打常規戰爭輕而易舉,但在防禦作戰上,在對付路邊炸彈、便攜式防空導彈上卻是破綻百出,被動應付。

其結果是,美軍被反美武裝拖入消耗戰之中,而美軍一架黑鷹價值就在1000萬美元以上,反美武裝一枚防空導彈隻在幾千美元上下。照此打下去,今年,美軍將損失20多架直升機,光硬件損失就會達2億多元,還不用說人員傷亡。因此,可以說,即便在高技術戰爭突飛猛進的今天,信息化的盲區仍給低端技術巧妙加以應用,最終給戰場製衡創造了機會。

就目前看,低端防空武器發揮以地製空的空間還很大。就伊拉克戰場而言,反美武裝似乎找到了高技術直升機的軟肋,一是防護裝甲薄,子彈都能穿透,美軍不可能過多地加厚裝甲來犧牲機動;二是速度有限,飛行高度低,一般在3000米以下,而便攜式防空導彈射程可達5000米,飛行空間在地麵輕便武器的威脅下;三是動力艙、螺旋槳等脆弱部位挨一彈就致命,成為地麵小武器的囊中之物。

所以,反美武裝將現代防空導彈和傳統的火箭筒、輕機槍結合起來布陣,用薩姆、毒刺導彈紅外追蹤發動機噴口,將直升機飛行高度壓下來,在距地麵500米用火箭筒、反坦克導彈、槍榴彈打直升機的螺旋槳,到距離地麵一二百米處用大口徑機槍、自動步槍集火射擊,形成一個彈幕將直升機罩住。這種打法是目前反美武裝的常規打法,可謂土洋結合。

但更讓美軍擔心的是,俄羅斯發明的反直升機地雷更容易襲擊低空飛行的美軍直升機,這種地雷可以識別美國的“阿帕奇”、黑鷹的音響,在200米以下低空、2000米範圍內自動尋找目標,從地麵飛上天空將目標炸毀。

據說這種地雷價格在1000美元以內,如果反美武裝在美軍直升機一條航線上、一個基地周圍部署10個地雷,那麽有兩架飛機遭殃的概率可達90%。這對美軍的威脅會更大。

而美軍更擔心的是越戰慘劇會重演,當年越南抓住美軍直升機大批次機動的時機,專門突襲直升機機場,曾在越南7號公路上將駐留的50架直升機一次性摧毀。今天,伊拉克反美武裝可以從鄰國得到中遠程火箭彈,可以從100公裏外襲擊美軍直升機基地,一旦用十幾個簡易發射架齊射火箭彈,可以完全覆蓋任何一個大型直升機機場,給直升機帶來致命威脅。

實際上,美軍已經從去年黎以衝突中看到黎巴嫩真主黨火箭彈襲城的厲害,難怪要高呼切斷伊朗和伊拉克邊境,斷絕伊拉克反美武裝的武器來源,但這很難做到。

美軍直升機在伊拉克的境況,足以使世界各國再思考陸軍航空兵在現代戰爭中的生存、運用與發展的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