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人沒有勇氣麵對中國094最新核潛艇的服役!

(2007-02-18 09:41:20) 下一個
唯一可以對美國造成致命威脅的中國海軍核力量的進展情況:

中國海軍一艘新型核潛艇曾在中國青島港的外海、成功發射一枚“巨浪2”型潛射彈道導彈,在飛行幾千公裏之後,導彈擊中了新疆內陸沙漠中的目標。

發射這枚射程至少為8600公裏的“巨浪2”的載體,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094”戰略導彈核潛艇。

戰略導彈核潛艇在一個國家戰略打擊力量上、可以充當最核心角色,即,戰略導彈核潛艇是三位一體核力量中最具威力的一部份。

核戰略潛艇之所以最具威力,是因為它是“潛伏流動的導彈基地”。其最大的特點在於一旦需要,它可以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內隱蔽在“四大洋”的深處,並將足以讓任何一個國家都承受不了的核打擊力量“背在身上”、是走到哪裏帶到哪裏,甚至可以前出到敵國海域,在“敵國的家門口”建立發射陣地。

這樣,哪怕國土上的軍事設施已被敵國第一波核打擊悉數摧毀,或者是陸基核導彈被有效攔截,我方就是僅剩下最後一艘戰略核潛艇,那麽,其擁有的核報複能力、也足以讓對手徹底癱瘓,從而給對手造成不能承受的損失,這也就“實現了”所謂的“等效核均勢”。

現在擁有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國家隻有美,中,俄,英,法五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從這一點上看,就知道聯合國“五常”之所以可以“共同主持著”世界,絕不是僅僅是“經濟上夠強”就可以勝任的、任何一個國家要想成為一個政治大國,首先就得是個軍事大國、核大國。

“五常”之中,地域廣闊的美俄,在冷戰期間都已經發展出了龐大的“陸地、空中、水下”“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而國土狹小的英國和法國、則主要依靠水下核打擊力量、而隻有中國,盡管也算得上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投射能力,在以前、“夏”級技術上是落後的、即使已經經過改裝、攜帶了“巨浪二”,但因為整艇噪聲大,很容易遭受敵方反潛力量製約,事實上也沒有自由進出世界各大洋,無法對歐美實現真正的二次核打擊力量。嚴格來講,能形成威懾的全球戰略核打擊力量、主要是陸基的。

這次發射成功的導彈是“巨浪二”、載體也的確是傳說中的“094”戰略核潛艇,那麽,由於“巨浪二”潛射戰略導彈,可攜帶六至八枚分導式重返大氣層彈頭,體積也大幅縮小,使載體“094”戰略核潛艇可搭載16至20枚導彈,一艘“094”將有能力一次發射一百個以上的核彈頭,按上述“流行版本”的計算結果,那麽,這就相當於將“中國陸基核導彈可以打到美國的彈頭數”、搬到了隱蔽性極強的大洋深處,顯然,這將是中國戰略核打擊力量的又一個裏程碑。

從曆年中國官方一係列“正式、非正式”的表態上、看看中國核打擊力量“到底如何”?

我們知道,核打擊力量是最具威懾力量的政治和軍事手段。因此,中國的核力量,總是在“最需要體現其威懾價值的時候”、被中國官方有意無意地掀開一個角,並以此同時實現政治、軍事上的雙重目的。

1999年,麵對美國的一份《考克斯報告》的“謊言連篇”、指責中國偷竊美國的中子彈和核武器小型化技術,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趙啟正就曾經不屑地駁斥說:20年前中國就已掌握了中子彈和核武器小型化技術。

直到2001年,布什上台的時候,中國還非常喜歡說“中國隻保留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量”。然而,“這種偏好”,隨著華盛頓將美國新保守主義全球戰略加以實施、北京也不再有興趣去“不斷聲明”了。

近幾年來,“中國隻保留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量”的“說法”、已經從中國官方的“宣傳語言”中給正式刪除了、增加的正是一些“非常露骨”“中國有決心準備使用自己的核戰略打擊力量的語言”: 其中,在2002年,熊光楷上將就曾經說過“我們可以把核彈打到洛杉磯”。

中國有史以來最為直白的一次披露,則是在2004年,在台海局勢最為緊張的時刻,中國軍方的一位中將針對美國國防部發布的《中國軍力評估》中所說的“考慮攻擊三峽大壩”,也直接以威脅的口氣公開地加以反擊、並指出“中國是個擁有全套核手段、令任何敵人生畏的核對手”,“美國能炸中國的三峽水庫,中國也可以炸美國的胡佛大壩”。

從中國官方這些“公開的、不再遮遮掩掩的”講話中可以捕捉的信息是,中國不僅已經是個“擁有全套核手段、令任何敵人生畏的核對手”,而且也有“敢於用核”的決心。

誰都知道,華盛頓之所以敢對中國說出“考慮攻擊三峽大壩”這類威脅的話,根本原因在於華盛頓根本“不相信”、或者出於自己的戰略目的、“根本不願意相信”中國也有摧毀美國的“核規模”。

長期以來,盡管中國早就有了全套的戰略核打擊力量,但是,基於“不首行使用核武器”、和“不稱霸”的原則,中國官方非常喜歡“不斷聲明”“中國隻保留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量”。

事實上,也正是根據“中國隻保留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量”的說法,美國也一直在以“中國保留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量”為“標準“、去猜測中國到底有多大的核規模的。

在中國製造出東風31型車載洲際核導彈之前,美國的情報是根據衛星反複觀測的結果,其理論根據竟然是“中國洲際導彈無法機動發射,通過觀測可能的發射陣地,也就可以得出“相當精確的結論”了”。

當然啦!美國人也畢竟是猜測出來了,這就是“最流行”的“20枚導彈”。

中國開發出東風31型車載洲際導彈之後,美國又提出了新的“估算理論” 我們還注意到,據西方軍事專家分析,中國的“東風31”洲際導彈、其整體技術已接近美國“民兵”Ⅲ、俄羅斯“白楊”―M等同類導彈水平,是中國目前生產的威力最強的導彈、配套的生產技術非常複雜。

因此,非常有意思的是,在中國開發出東風31型車載洲際導彈之後,由於“隻數可能陣地”的理論“沒有了根據”,美國又提出了新的“估算理論”,即根據所謂的“中國最大生產能力”來為中國可以打到美國本土的核彈頭“號脈”。當然了,美國人也“號”出來了,這就是所謂的“100枚彈頭”。

華盛頓喜歡“如此低估”中國的核戰略打擊力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勇氣、也不願想信中國同樣具備摧毀美國的能力。更何況,中國094核潛的複役。

最讓美國悲哀的是中國巨浪2實實在在的懸在了美國頭上!

對東風31型,媒體上的報道甚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陸基東風31型已經形成戰鬥力。可問題是,其數量與打擊覆蓋麵“似乎仍然不能讓美國相信”它將會遭到徹底毀滅、並由此帶來某種恐懼感。

我們認為,隻要中美核力量還存在著較大差距、中國未對美形成真正的、有把握的全麵摧毀,而僅有最低限度核反擊的前提下,美國在對華戰略上,始終會將核力量作為威脅中國的最後手段。事實上,“這一理論”正是美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一份絕密《核態勢評估報告》中、敢於將中國明確列入核打擊目標的根據。

華盛頓之所以喜歡“如此低估”中國的核戰略打擊力量、其中一個重要企圖就在於:隻要中國不能證明自己擁有“有把握摧毀美國”的終極核威懾能力,美國就始終會強調並讓“台獨”和支持“台獨”的其它國際勢力(主要是日本)相信:美國在未來可能的台海衝突中“將會全麵軍事介入”,並以此來操縱“台獨勢力”和“台灣民意”。

美國軍方可能會使用核武器的三種緊急情況可以概括為:

第一,對付那些一切非核武器無法摧毀的目標;

第二,在美國受到核生化武器攻擊時進行報複;

第三,對付出人意料的軍事態勢發展。

美國可能動用核武器的情勢和潛在的地區,例如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爆發全麵衝突;東亞地區爆發戰爭等。這其中東亞地區的衝突、明眼人是一看就知,這是明確地指向台海與朝鮮半島這兩個、均涉及到中國軍事力量的區域。

北京必須客觀地看待美國的導彈防禦係統

美國的“這種自信”不僅來自中國現有的核威懾能力“隻能部分威懾美國”,也來自美國正在發展中的導彈防禦係統。在我們看來,美日正在聯手打造的導彈防禦係統、是“有可能削弱”中國相應的對美核威懾能力的。

在目前狀況下,它既不是完全有效,同樣也不是完全無效的武器係統。因此,如果北京“完全輕視”、或者“盲目誇大”美國導彈防禦係統的作用,都將是極不明智的。

中國決策層是務實的,眼光也是長遠的

得欣慰的是,近年來中國全力發展東風31、41型戰略核導彈、和太空技術的事實說明,中國決策層不僅“沒有完全輕視”美國正在發展中的導彈防禦係統、更沒有“盲目誇大”這套係統的作用。

中國全力發展東風31、41型戰略核導彈、和094戰略核潛艇,說明中國決策層“注意到了”導彈防禦係統對中國“現有的”、主要是陸基戰略核打擊力量的威脅,就這一點而言,中國的決策層是務實的;

中國在注重水下核打擊力量的同時,仍然非常注重發展太空技術,這本身說明中國決策層的眼光也是長遠的。

顯然,全力發展東風31、41型機動部署戰略核導彈、和094戰略核潛艇,這意在“提前突破”美國導彈防禦係統的基礎上,同時建立一套對美國的全麵核威懾力量。

美國的 “導彈防禦係統”在沒有完全開發出來、其“技術指標”就已經部分過時了

根據一些公開的報道,東風31型洲際導彈具有很強的“限程”打擊能力,即指揮員可在導彈的最小射程(1000公裏以上)和最大射程之間任意選擇目標,並采用調整燃料劑量、修正彈道參數等方式來“限製”導彈射程,從而使對手在導彈發射後難以確定打擊目標,並繼而采取有效的反製措施。

另外,國外軍事分析人士還認為,中國的“東風31型”導彈已經采取了各項先進技術:如改進的移動導彈發射係統、高強度彈體和高載荷技術、誘餌及假彈頭滲透技術以及高能量的固體推動燃料等。

東風31型的許多用以突破導彈防禦係統的新技術,以及東風31型衍生出來的“巨浪二”潛射戰略導彈、及其水下載體“094”戰略核潛艇的進展順利,都說明離中國“用事實證明”中國將向俄羅斯那樣、確保擁有徹底摧毀美國的核打擊力量的時間已經不遠了。

這就是說,美國在向方方麵麵證明“它將依靠核優勢、一定會介入台海戰爭”的“宣傳套路”離謝幕的時間也不遠了。

中國在加快提升核威懾能力的策略上,是兩條路同時走。就在中國建造“094”戰略核潛艇,並將“東風31”“拉下海水”、用“射程8600至12000公裏”的“巨浪二”武裝“094”的同時,中國軍方還在將““東風31”“拉上鐵路”、開發成用鐵路機動的“東風41”。

由於鐵路機動發射彈道導彈技術要求極高,核戰爭條件下生存力極強,目前得到證實的隻有俄羅斯擁有此技術。

因此,我們認為,如果中國開發成功的話,那麽,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機動性和隱蔽能力都將大大增強,也使美國跟蹤監視導彈發射的難度大為增加,中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在繼核潛艇發射彈道導彈成功後、也將再次實現一次質的飛躍。

為有朝一日破解、或幹擾“美日”導彈防禦係統在“做技術準備”

而北京注意太空技術的發展,其戰略意義是“全麵而重大的”,拋開其他方麵意義不講,就中國核戰略力量的建設這一層麵而言,這本身就是為有朝一日破解、或幹擾“美日”導彈防禦係統在做技術準備。不要忘記了,美國導彈防禦係統、其信息采集、協同指揮,都依賴美國的太空通訊。

不可否認的是,攻擊太空係統、遠比維持太空係統的正常運轉、要便宜得多、也方便得多。顯然,針對美國太空信息係統的攻擊或者幹擾,將是針對導彈防禦係統“最具效率的”攻擊手段。

另外,太空武器將是今後世界軍事發展的一個關鍵方向,誰在這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今後的全球軍事角力中占據主動地位,不難看出,在加大太空投入、開發太空武器的方向上,北京顯然有非常超前的認識,也已經取得了一個“高起點”。

當中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二次戰略核打擊力量”之後,特別是當中國戰略核潛艇可以前出到太平洋、“向前”、其核導彈可以威脅美國本土,“向後”,可以避開美日沿第一島鏈、麵向中國、俄羅斯方向布置的導彈防禦係統、用核導彈直接威脅日本本土的時候,令美國人非常自信的核威懾優勢、以及美國憑借自己的核優勢為日本撐開的核保護傘,到底有多大作用,恐怕就得全部重新估算了。

“中國06年國防白皮書”自1964年擁有核武器以來,第一次提出、並公開宣示中國的“核戰略”。

中國堅持自衛防禦的核戰略,中國的核戰略貫徹國家的核政策和軍事戰略,根本目標是遏製他國對中國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中國始終奉行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無條件地承諾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主張全麵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

《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說得最明白的就是:中國的國防足以“遏製他國對中國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