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羅斯威脅論在西方抬頭

(2007-02-13 02:49:11) 下一個
柏林牆倒塌已17年了,西方國家當時曾幻想過這樣的前景:柏林牆的倒塌掀起一股不可阻擋的、由自由市場和自由人民匯成的浪潮;俄羅斯從此會成為民主國家的一員,不再是西方的安全威脅。但最近幾年來,“俄羅斯威脅論”卻在越來越多的西方媒體上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美國專欄作家弗裏德曼曾寫道:“今天,當你站在柏林牆遺址並麵向東方看時,你就看到一股逆流正朝你滾滾而來。這是來自於俄羅斯的一股由石油和極權主義匯成的黑色浪潮,它正在阻擋柏林牆倒塌後,由自由市場和自由人民匯成的那股浪潮。”這段話也許能生動說明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目前的尷尬關係。俄羅斯在西方的形象為什麽發生這麽大的變化呢?

西方人認為俄羅斯人是“間諜”或“暴富的強盜”

俄羅斯《新聞報》不久前報道說,去年俄羅斯公司未能成功購買的外國資產的交易總額超過500億美元。專家認為,大部分收購交易失敗是出於政治原因——俄羅斯人要麽被認為是“克裏姆林宮的間諜”,要麽就是“暴富的強盜”。

在歐洲,《環球時報》記者在前些年還沒有感受到這種對俄羅斯的擔心,但從2006年開始有了變化。莫斯科在國際上大打能源牌,讓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甚大的歐盟感到不安。俄羅斯前特工利特維年科不久前在倫敦遭神秘毒殺更引發歐洲新一輪的“俄羅斯威脅論”鼓噪,各大媒體群起響應,矛頭直指克格勃出身的普京總統。去年10月,西班牙一家雜誌的記者在該國外交部門口的垃圾桶裏竟意外發現一份絕密文件。文件顯示,歐俄峰會是歐洲人所設的“鴻門宴”,在與普京會晤前,歐盟25國領導人當天中午曾專門碰頭,協調立場,製定“一致對抗俄羅斯總統”的戰略。對此,俄聯邦委員會副主席梅津采夫表示:“這是人為的泄密。不排除對我們不懷善意的人想在歐洲社會輿論中再次煽起對俄羅斯的仇恨。”

美國對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地位的日益提高也感到憂心忡忡。美國的一家研究所曾列出了西方媒體對俄羅斯的10條成見,其中包括俄羅斯人處於普京的苛政統治之下、俄媒體不自由、侵犯人權等行徑。世界上仿佛存在著兩個截然不同的俄羅斯:一個是俄本國媒體上報道的俄羅斯,這是一個正在謀求恢複昔日大國地位的能源超級大國;第二個是在西方潛意識中的俄羅斯,這是一個經濟尚不發達但帶有帝國野心的、集權的腐敗國家。西方媒體越來越傾向於將普京統治下的俄羅斯與蘇聯相提並論。

美國《新聞周刊》等媒體一一列舉出俄羅斯對西方的威脅:“俄羅斯正越來越成為一個令人恐懼的地方”;“種族主義在俄羅斯不是什麽新鮮的事物”;“新民族主義正進入主流”;“普京希望通過玩仇恨外國人的遊戲提高支持率”;“種族主義活動得到了俄政府的默認和支持”;“俄羅斯正走向法西斯主義”。

俄羅斯作家維克托·葉羅費耶夫近日在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分析了俄與西方的關係。文章寫道:“俄羅斯在西方的形象糟糕到了極點,這是誰之過?克裏姆林宮和西方對此持截然相反的觀點。克裏姆林宮認為自己遭到了攻擊,帶頭的是西方媒體……克裏姆林宮就像個孩子一樣心裏又羞又惱,因為它認為自己什麽壞事都沒有幹。”對此,西方世界也感到憤怒,葉羅費耶夫認為,俄厭倦了西方的指手畫腳,而西方也厭煩了俄醜聞迭出。雙方之間已完全不抱幻想。

  西方在害怕什麽

隨著國際油價的一路攀升,俄羅斯仿佛一夜之間從歐洲病夫變成了歐洲巨人。俄羅斯的能源政策讓歐洲感到擔心。德國外交政策專家約瑟夫·約菲說,俄羅斯天然氣管道對西歐產生的影響,遠比其手中的遠程核導彈大得多。俄羅斯堅稱自己沒有將能源作為政治武器,但西方卻持相反觀點。德國《世界報》稱,能源如同蘇聯紅軍的坦克,是關鍵的權力籌碼。

英國廣播公司曾援引“歐盟內部一名高級官員”的話說:“你們知道歐盟領導人同普京同處一室時的情景嗎?”他們都誠惶誠恐地說:“我愛你,弗拉基米爾。”這說的是去年10月在芬蘭的拉赫蒂舉行的歐俄首腦會議上的情形。據說歐盟領導人“苦苦哀求”普京履行與西方石油公司簽署的合同。

西方學者認為,石油國家的價格和獲得自由的速度之間保持著一種負相關性,能源價格越高,獲得自由的速度越慢。《紐約時報》評論稱,俄總統普京手握著大把大把靠石油和天然氣掙來的鈔票,正在國內壓迫反對派,重新對一些重要能源企業實行國有化,將西方一些人權組織驅逐出境。俄不僅自己在民主發展的道路上後退,而且也對周邊鄰國的民主發展構成了威脅。

德國《每日鏡報》社論曾指出,俄擁有核武器和石油,因此具有在歐洲地緣政治領域發揮更加專橫跋扈作用的潛力。而俄與一些被西方視為“流氓國家”或者是異己政權的國家保持著密切的接觸,同樣被視為對西方地緣政治利益的挑戰。

  西方不得不接受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麵對從西方世界滾滾而來的各種指責,俄羅斯並不認同。俄羅斯一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曾在節目中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麽西方喜歡一個弱小而處於下降階段的俄羅斯,而當俄羅斯重新恢複健康的時候,西方又開始攻擊我們?”俄外交和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卡拉甘諾夫表示,俄已走出低穀,不管喜歡不喜歡,承認不承認,西方已不得不接受一個更強大的俄羅斯。俄羅斯媒體也普遍認為,俄羅斯重新崛起是一個事實,不會因為西方采取的圍追堵截而改變大的方向。但俄要完成大國複興的曆程,就必須處理好當前麵臨的戰略困境。

記者的俄羅斯朋友米佳對西方鼓吹的“俄羅斯威脅論”不以為然,但他同時也認為,西方文化語境中的俄羅斯形象可能和現實有差距,但有些是值得俄羅斯當局重視的,一聽到“俄羅斯威脅論”就為了反駁而反駁,不是客觀和辯證的態度。米佳認為,西方的一些批評俄聽進去並加以改正對俄有好處,比如俄在排外主義和民族主義方麵的問題就必須盡快解決,否則對俄自身的發展帶來的危害將不可避免。俄羅斯威脅論某種程度上為俄實現自我調整提供了一麵鏡子。

俄羅斯一直努力改善自己在西方的負麵形象。一方麵,俄官方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批駁,如利特維年科中毒事件等,俄都會及時地就一些事關俄羅斯國際形象和是非曲直的問題展開公共外交。除此之外,俄還主動出擊,通過文化外交或其他渠道構建良性的國際形象,這包括建立了針對全球觀眾的英文頻道,在西方聘請公關公司遊說等等。尤其是對獨聯體國家,俄還試圖使用共同的曆史、文化等軟實力武器,恢複自己的影響力。此外,俄領導人也當麵與西方國家領導人和媒體直接溝通,普京去年底曾親自給英國《金融時報》撰寫了題為《歐洲無須懼怕俄羅斯》的文章。普京強調,無論從精神、曆史,還是文化層麵,俄都是“歐洲大家庭”的天然成員。俄正以一種著眼於未來而非眼下的觀點,發展與歐盟之間的關係。俄與西方未來的對話不應退化為相互埋怨。試圖將俄歐關係套上“非友即敵”的過時模式脫離實際,有可能在歐洲製造新的分裂。俄當前的目標是和歐盟作為合作夥伴和盟友,創造出共同的未來。2月1日,普京與國內外媒體見麵時也給了外國媒體很多提問的機會,強調俄不會與任何國家對抗和衝突,目的就是換取西方對俄內政外交的理解。

  俄與西方的戰略困境

一名西方記者曾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西方國內有一大批蘇聯和東歐移民,他們把對蘇聯的成見轉移到了俄羅斯頭上,在國內大肆批俄。他們的政治影響力,對西方媒體自然產生了導向性的作用。此外,東歐國家全部倒向西方後,這些新歐洲國家要向西方表忠心,就要和俄表示決裂,要和俄決裂,就要渲染俄的威脅。

分析人士認為,普京時代的俄羅斯實力不斷增強,確實在某些層麵對西方構成了挑戰,“俄羅斯威脅論”的出現不足為奇。西方作為現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顯然更願意看到一個弱而不亂的俄羅斯,而不是一個可以挑戰其霸權地位的俄羅斯。為了謀求重塑大國形象,俄羅斯在某種程度上效仿了美國的外交戰略模式,即嚐試以強硬手段鞏固勢力範圍。這兩年來,俄羅斯與近鄰國家以及波羅的海國家衝突不斷,很多問題上還與美歐機構均發生衝突。不過,雙方在一些問題上互有所求,在這個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的世界裏,西方同樣離不開俄羅斯,這是俄西雙方的戰略困境。在很長一段時間,俄羅斯和西方既鬥爭又合作,鬥而不破的總體格局仍將維係

俄回擊西方戰略擠壓

環球時報消息:1月22日,俄羅斯軍方猛烈指責美國要在東歐建導彈防禦網的舉動,稱此舉是對俄羅斯的“實質性威脅”,勢必改變這一地區的戰略平衡,俄羅斯將會采取適當的措施做出回應。這番話剛落,俄羅斯23日又傳出兩條消息:一條是俄總統普京將於25日率300人的超大代表團訪問印度;另一條是俄羅斯已經履行協議,向伊朗運送29枚防空導彈。盡管俄羅斯官方並沒有把這些事情聯係在一起,但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在複興大國地位的過程中,不得不痛苦地麵對來自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擠壓,但俄羅斯也有自己的撒手鐧,再加上俄羅斯人好強的性格,它回擊西方的動作必然是強有力的。
俄民間支持普京再連任 西方擔心沙皇卷土重來

環球時報消息:“嫁人要嫁普京這樣的人”,這是俄羅斯的一首流行歌曲。這首歌曲被廣為傳唱,不僅表明總統普京成了姑娘們的大眾情人,也意味著普京在俄羅斯人心中已升格為“半神”。執政6年多來,普京一步步確立了以總統為塔尖的垂直權力體係。7月20日,俄聯邦北奧塞梯共和國“和諧與穩定”運動執委會主席吉佐耶夫宣布,今年12月15日之前,俄可能就普京連續第三次擔任俄總統的問題舉行全民公決,並稱現在已有56個聯邦主體支持該倡議。本月的一項民意測驗也顯示,普京的支持率達到79%。西方媒體在提起他時,則越來越喜歡使用“沙皇”和“普京大帝”等比喻。在國內的歡呼聲和西方的咬牙切齒聲中,普京儼然已登上了權力的頂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