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00竟然也可用來奪取台灣的製空權
(2007-02-11 12:06:42)
下一個
作者簡介:卡洛·庫普博士是澳大利亞著名的防務分析專家和理論專家,其論著多次在《電子防務月刊》和美國空軍、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主辦的防務出版物上發表。
口卡洛·庫普博士原著
牛誌 編譯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的眾多防空係統中,最具威力的當屬由俄羅斯金剛石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的S一300PMU/SA一10“雷聲”係列地對空導彈係統了。在俄羅斯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該導彈家族不斷擴大,其綜合性能在全世界所有的現役遠程全空域防空係統中位居前列。由於S~300的射程極遠,如果部署在大陸沿海甚至可以攻擊在台灣上空飛行的目標,因此這種原本屬於防禦性質的武器在狹窄的海峽環境中卻成為了一款不折不扣的“攻擊性”武器,從而對台灣的空防體係構成了嚴重的挑戰。此外,如果海峽兩岸爆發衝突,美國將可能介入,屆時美軍除具備隱身能力的B一2A和F-22A以外的所有現役作戰飛機都將受到這些先進防空係統的威脅,而F一22A剛剛服役且數量十分有限。
中國是S一300PMU/SA-10“雷聲”導彈係統最大的海外購買者,購買數量相當龐大。在S-300PMU到來之前,解放軍的區域防空主力是國產HQ一2型遠程防空導彈係統,該導彈仿自前蘇聯上世紀60年代設計的S一75/SA一2“德維納河”地空導彈係統(北約命名為“導線”),由於該導彈所使用的“扇歌”(Fan Song)係列遠程製導雷達極易受到敵方的幹擾和反輻射導彈的攻擊,因此采用無線電指令製導的HQ-2導彈在實戰環境下的有效性和生存能力實在值得懷疑。
S-300PMU係列地空導彈的綜合作戰能力與美國現役的“愛國者”防空導彈大致相當,能夠對從任何高度接近的敵方空中目標實施有效的摧毀,甚至具備一定的反彈道導彈能力。該係列導彈的最新型號已經具備了“發射後不管”的能力,無論綜合作戰性能還是戰場生存能力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SA一10/SA一20係列導彈的演進過程
S一300PMU的研製工作可以上溯至上世紀60年代末,當時由於S一75/SA~2和S一200/SA一5地空導彈係統的性能已經無法滿足蘇聯國土防空的需要,蘇聯軍方決定研製一種性能更加先進的新型防空係統以取代它們,這就是S-300“通用型”遠程地空導彈係統,之所以被冠以“通用型”的稱號是因為該係統在設計之初是三軍通用的,計劃裝備它的部隊包括蘇聯國土防空軍、陸軍野戰防空部隊和蘇聯海軍。不過該型導彈後來被拆分為三個單獨的型號分別發展,其中用於要地防空的型號為s一300P,用於野戰防空的型號則為S-300V。
該型導彈係統的首批生產型被命名為S-300P或SA一10A,整套係統包括l部5P85型拖車、1部5N63S型“活動蓋一A”(Flap Lid A)相控陣雷達、一部36D6型“錫盾”(Tin Shield)三坐標遠程警戒與目標指示雷達(兩部雷達都安裝在拖車上),此外還有1部外形獨特的5N66/76N6“貝殼”(Clam Shell)連續波目標跟蹤/低空補盲雷達(安裝在一具可伸縮的天線支架上)。S-300P所使用的防空導彈型號為V一500/5V55。俄羅斯工業部門的一大重要創新是研製出了40V6係列半拖式可伸縮天線桅杆,該係列桅杆包括三個型號,分別為可升至75英尺高度的40V6、40V6M和可升至120英尺高度的40V6MD,“活動蓋”、“錫盾”和“貝殼”等雷達均可以使用該係列桅杆,從而獲得更大的低空探測距離。
S-300P被西方冠以“愛國者斯基”的稱號,這是有其道理的,該係統所使用的5N63S和後來換裝的30N6型目標跟蹤與製導雷達同“愛國者”所使用的MPQ-53型被動相控陣雷達的設計十分類似,都具備同時跟蹤並與多個目標接戰的能力。由於使用了先進的低旁瓣高功率技術,因此即使受到敵方的強力幹擾,雷達係統也可以照常工作。S-300P係統使用的是無線電指令製導的5V55K型地對空導彈,射程47公裏,可以有效攻擊飛行高度在80—80000英尺間的任何來襲目標。
隨著上世紀70年代末F一4G“野鼬鼠IV”和EF-111A等專用電子戰飛機的相繼出現,蘇聯原有的防空係統麵臨著巨大的威脅,為了應對這種威脅,前蘇聯於1982年推出了采用履帶底盤、高機動性的S一300PS/SA一10B型防空導彈係統,該係統使用性能更加先進的“活動蓋一B”型相控陣雷達,此外還有一輛以MAZ-7910型8x8重型越野車為底盤的運輸/起豎/發射一體化車。S一300PS是當前S一300PMU/SA一10係列防空係統的原型,也是一種真正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的導彈係統,這一點是“愛國者”無法比擬的。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最關鍵的原因是該係統所使用的新型5V55KD型地空導彈,該導彈首次引入了半主動雷達製導模式,由彈上雷達負責末段製導,同時還具備很強的抗幹擾能力。
S-300PMU/SA-10C是S-300家族的第一種出口型,首次露麵是在1989年,該型防空係統是以S一300PS/SA一10B為基礎研製的。運輸裝置使用的是以5P85T公路運載具為底盤組成的半拖車,這套拖車比SA一10B所使用的5P58D/S價格更便宜且速度更快,唯一的缺點是不具備越野能力。
1993年金剛石設計局又開發出了一種S一300的改進型,並將其命名為S一300PMU-l,北約稱之為SA—IOD,該係統主要用於出口。改進的重點在於換裝了更新型的30N6E1“活動蓋一D”相控陣雷達和54K6E1指令控製中心,“貝殼”低空補盲雷達則得以保留而未作改動。新的係統采用了性能更為優異的48N6型地空導彈和新型64N6E“大鳥”(Big Bird)}N控陣目標指示雷達,後者能夠在很遠的距離上發現包括飛機和彈道導彈在內的多種飛行器,綜合性能十分出眾。48N6型地對空導彈的最大速度為6馬赫,最大射程超過150公裏,最低攔截高度降至6米,攔截範圍有了大幅度擴展,甚至還具備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這是“愛國者”PAC一1/PAC—統和其所使用的5N62VE型“方對”(Square Pair)製導雷達進行作戰。2002年俄羅斯宣布,現有的所有S-300PM係統都可以通過改裝升級到“驕子”S的標準。
在推出了眾多S一300改進型之後,金剛石設計局又與安泰公司合作建立了“金剛石/安泰”防空係統公司,並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防空係統——S一400“凱旋”(北約命名為SA一20),裝備俄羅斯防空部隊的S-400在今年已經具備了初始作戰能力。“凱旋”在係統方麵進行改進的地方有很多,不過更令人關注的還是該係統所使用的三種新型地空導彈。
這三種新型導彈中的前兩種型號分別為96M6E和射程更大的96M6E2。無論是作戰效能還是設計定位,它們與美國軍隊使用的PAC一3“增程攔截彈”(ERINT)都十分相似,為了獲得高機動性,它們還都采用了與近程空空導彈類似的推力矢量控製技術和鴨式布局。此外,這兩種導彈還使用了主動雷達導引頭並換裝了新型無線電引信和多點起爆的高能定向破片戰鬥部。由於體積較小,因此每個原來隻能裝一枚48N6導彈的發射筒現在可以裝載4枚96M6E或96M6E2,如此一來每輛運輸/發射車就可以裝備16枚防空導彈,火力密度和持續時間都獲得了大幅提高。
S-400使用的第三種導彈是被命名為48N6DM的超遠程防空導彈,有報道稱該導彈甚至可以攻擊400公裏外的高空來襲目標。包括E-3“望樓”、E-8“聯合星”、RC-135“鉚釘”電子偵察機、U-2高空偵察機、“全球鷹”無人機在內的高空目標都將難以幸免,甚至連EA一6B和EF-18G這樣的電子幹擾機也難逃被擊落的命運。有消息稱S-400還配備了“鎧甲”(Kolchuga)遠程電子支援係統,這是一種被動雷達係統,在將其與“凱旋”的瞄準係統整合之後,導彈可以通過該係統獲得被攻擊目標的各項參數,而無需使用主動雷達進行照射,完全可以保持電磁靜默,從而大大提高S-400的戰場生存能力。
由於可以使用三種不同的防空導彈,因此僅僅一套這樣的高機動性防空係統就可以提供完整的多層防空保障,48N6DM可以用於攻擊高空高速來襲目標,而96M6係列導彈則可以為野戰部隊提供值得信賴的中近程防空服務,它們可以有效地擊毀包括“戰斧”、ALCM、JASSM、JSOW、HARM、JDAM—ER和SLAM-ER在內的各種精確製導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一份報道聲稱“凱旋”係統的研製經費中有一部分來自中國解放軍。
解放軍列裝的S-300PMU1防空導彈係統,5P85S發射車。車尾的四聯裝發射管已經起豎。可攻擊150公裏的空中目標。
最近才被曝光的“獨裁者”地空導彈係統是S-300PMU家族的最新改進型。該係統在技術上綜合了S-400和陸軍S-300VM防空係統的優點,是一種具備優異防空/反導能力的雙任務防空係統。
2003年有俄羅斯媒體報道稱,該係統“采用了S-300VM防空係統的遠程防空導彈和S-400防空係統先進的電子設備”,2004年的某期《簡氏防務周刊》也指出,“獨裁者”用S-400係統的地麵係統、雷達,以及最初為S-300VM係統研製的增程型9M82M“巨人一B”重型防空導彈。該係統的組成結構現在已經得以公布。
盡管從名稱上看,S-300V/SA-12和 S一300VM/安泰一2500都屬於S一300PMU係列,但是實際上它們與S-300PMU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防空係統,最初這兩套係統是由安泰設計局獨立研製的,後來安泰設計局與金剛石設計局被迫合並,它們也就被賦予了新的名稱。S一300V防空係統采用了以MT-TM多用途運載車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運載底盤,具有很強的機動性和可靠的防空/反導能力,計劃用於替代笨重的SA~4中程防空導彈係統,後者包括2K11型中程地空導彈,3M8係列發射係統,1S12“長軌跡”(Long Track)預警雷達和1S32“拍手”(Pat Hand)連續波火控與製導雷達。S一300V主要設計用於為野戰部隊提供防空保障,設想中的作戰對象包括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機載近程超音速空地導彈如AGM-69等。
S-300V所使用的雷達係統包括9S32“燒烤盤”(Grill Pan)目標導引雷達、9S15“廣告板”(B山Board)目標指示雷達和9S19“高屏”(High Screen)K導搜索雷達,其中9S32是一種具備極強抗幹擾能力的大型X波段相控陣雷達。革新家(Novator)設計局為該係統研製了兩種高超音速防空導彈,分別是射程較遠的9M82“巨人”(Giant)ll射程較近的9M83“角鬥士”(Gladiator).這兩種地空導彈都采用了無線電指令製導+中段慣性製導+末端連續波半主動雷達製導的方式,由分別安裝在9A82和9A83型導彈發射車上的大型目標照射/無線電指令天線實施引導。攜9M82和9M82M增程型遠程防空導彈的巨大技術優勢,俄羅斯又一次占領了國際反導市場的高地,其中後者的最大射程據悉達到200公裏。俄羅斯方麵聲稱以這兩種導彈的性能完全能夠擊落飛行速度在4.5公裏/秒以內的中程彈道導彈。
來自餓羅斯方麵的消息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裝備並部署了12套S一300PMU防空係統,其中8套是在上世紀90年代進口的,其餘4套則是最近才獲得的。這4套防空係統的購買協議簽署於2003年,計劃部署在與台灣隔海相望的大陸沿海地區,之前的8套係統則分別部署在北京和上海以便為這兩個重要城市提供可靠的防空屏障。有照片顯示這些防空係統主要分為兩種不同的型號,分別是S一300PMU1和s一300PMU2,部署方式為兩種係統混合部署,不過最近購買的這4套係統是何種型號外界還不得而知。
現在還不清楚中國到底為這些防空係統配套購買了多少枚導彈,不過按照俄羅斯的裝備標準,每套係統備彈36到48枚。如果解放軍也按照俄羅斯的標準執行的辮,那麽就意味著中國可能已經購買了至少700—1000枚,當然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備用導彈和訓練彈。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曾經報道稱中國正在以sA—10為基礎研製一種國產改進型,並將其命名為HQ一15,不過這份報道並沒有對HQ一15的外形特點進行詳細的說明。相比較而言HQ—12似乎更廣為人知一些,該導彈的另一個名稱是FT一2000,其設計與SA一10頗為類似。
HQ一12/FT-2000主要用於反輻射防空作戰,其主要的作戰目標是敵方使用主動雷達係統的情報監視和偵查飛機、空中預警機等等,美國海空軍裝備的E一3“望樓”E一8“聯合星”和E一2C“鷹眼”都是HQ-12可能的攻擊目標。
HQ一12采用了寬波段被動反輻射導引頭,導引頭的覆蓋範圍從2GHz-18GHz,此外該導彈還采用了中段慣性製導和先進的目標定位記憶技術,這意味著即使敵方輻射源關機也一樣難逃被擊落的下場。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CPMIEC)曾經對外公開過幾張該導彈所使用的被動導引頭的照片,照片顯示該導引頭采用了萬向節設計,頭部密布著數個天線單元,俄羅斯Kh-31P反輻射導彈所使用的L一111E反輻射導引頭使用的也是這種設計。據稱諺導引頭還具備相當強的抗幹擾能力。通過對導彈模型的研讀我們可以發現,HQ一12導彈的彈翼明顯加大,因此應當擁有更遠的射程和更高的末段轉向速度。導彈的運輸和發射由一輛WS一2400型8x8大型導彈運載/起豎/發射一體車負責完成,每套係統還包括4輛電子信號搜索車,這些搜索車通過三角定位的方法確定目標的方位和方向速度等參數。
S-300PMU和HQ-12防空係統對解放軍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們的服役不僅令中國領空成為了亞太地區包括台灣空軍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空軍的禁區,而且還對美國海軍航空部隊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困擾,美國海軍的艦載機再也不能肆無忌憚地對中國領空進行刺探了。不過S-300PMU係列防空係統在麵對諸如美國空軍B-2A轟炸機和F一22A“猛禽”戰鬥機這樣具備高度隱身能力的飛機時能力仍顯不足,其中F~22A“猛禽”隱身戰鬥機對於S一300PMU防空係統來說更是一個致命的威脅。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S-300PMU所使用的新型防空導彈的超遠射程,一旦在台灣海峽部署了這種導彈,所造成的後果將與1973年埃及裝備9M9/SA-6防空係統後一樣。當年埃及裝備了SA一6之後,防空範圍大幅擴展,甚至能夠覆蓋整個蘇伊士運河,在防空傘的保護下,埃及軍隊順利實施了兩棲登陸,沉重打擊了位於加沙的以色列軍隊。今天,48N6型防空導彈超過1 50公裏的最大射程使其即使被部署在大陸沿海地區,也能夠對在台灣西海岸飛行的高空目標造成威脅。而如果解放軍部署了更加先進的S一400防空係統和射程高達195公裏的48N6E2型防空導彈,或者射程更遠的48N6DM的話,大陸空軍的防空導彈攻擊範圍將能夠覆蓋整個台灣。
隨著這些射程超過185公裏的遠程防空導彈的服役,解放軍將獲得對台灣部分空域實施有效封鎖的絕佳手段,將對所有進出台灣空域的飛行器造成極大的威脅,迫使它們不得不繞道從台灣東部進入,而且還得低空飛行以避開解放軍遠程地空導彈的攻擊。要知道台灣當前絕大部分的國際和地區航空運輸業務所走的航線都在西部沿海地區,恰好都處在S一300遠程防空係統的攻擊範圍之內。
此外,由於連接東北亞和東南亞的主要空中航線大都通過台灣海峽,而這些航線對於各國間的商業貿易活動非常重要,因此這種導彈封鎖戰術也將會對亞洲其他國家造成極大的影響。有必要指出的是,在緊張的環境下很容易出現導彈誤射的情況。這並非沒有先例可循,在1983年9月發生的那場舉世聞名的空難中,蘇聯戰鬥機擊落了大韓航空公司的一架編號007的波音747客機,造成269人罹難,而1988年發生的美國海軍“文森斯”號(Vincennes)巡洋艦擊落伊朗航空655次航班的事故則造成了290人死亡的悲劇後果。
鑒於SA一10/20防空係統極高的機動性和極強的抗電子幹擾能力,對方必須對現有的常規防空火力壓製技術和電子戰技術進行改進,隱身戰機和硬殺傷武器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戰場上,未來的天空將變得格外危險。
總而言之,隨著越來越多的SA一10防空係統裝備部隊,解放軍的防空能力正在實現飛躍,對於台灣以及本地區其他空中力量來說,中國的天空正在變得越來越危險,如果解放軍未來裝備了更加先進的防空係統S-400,那麽無論是防空範圍、作戰縱深還是綜合作戰能力都將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如果美國希望能夠在未來可能爆發的衝突中迅速有效地擊敗正在迅猛成長中的解放軍防空力量,那麽美國空軍就有必要購買更多的F一22A,而不是現在的區區183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