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國人眼中崛起的中國將是世界經濟的旗艦

(2007-02-07 10:27:43) 下一個
世界銀行最新報告《全球2007年經濟展望:駕馭下一波全球化風潮》認為,中國持續強勁的投資需求以及私人消費領域的快速增長應能為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保障。受此推動,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強勁,並推動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報告表示,“來自中國持續強勁的進口需求,麵向其他增長迅猛的發展中市場的出口增長,以及在市場占有率上的進一步擴大都有助於部分抵消歐美疲弱的市場需求給東亞帶來的不利影響。”
對中國前景的預測,近十年來成為全球熱點之一,無法規避。也許正如托馬斯·弗裏德曼所說:如果世界正在趨同,中國就必須主導這個變化。按照中國人的習慣,輕談崛起是一種草率;可在中國人堅持裏,似乎又不乏崛起的雄心。2006年中國社科院發表的國情報告稱:2020到204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達到世界第一。
美國高盛公司高級顧問雷默在英國思想庫倫敦外交政策中心發表題為《北京共識》(The Beijing Consensus)的論文,“北京共識”的精神內核是不斷創新、大膽實驗、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在雷默看來,這是更適合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發展模式,並應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指南。
《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裏德曼在《大國崛起》中說:“過去500年世界誕生了兩種強國模式,一種是英國模式,一種是美國模式。中國現在的模式跟它們都不一樣,有可能會創造一種新的模式。”對此,《大國崛起》總製片人和總編導任學安的回應是:“國外學者給予的尊重,讓我們很感動。我覺得中國人應該學會自豪。我們已經是一個大國了。”
中國入世5年了,之前的12個預言有9個破產了(中國即將崩潰、4000萬人失業、農業滿盤皆輸、券商最大的對手是外資、家電業告別貿易壁壘、汽車工業不堪一擊、電信資費未必降、商業受衝擊最大的是大賣場、房價下調15%),1個成真(世界工廠),1個低估了(中國占世界出口份額上升到6.3%、)、1個有待未來檢驗(兩成人民幣存款業務流失)。而預言者包括世貿官員、國家政要、產業主腦、企業領袖。對此,我們除了感歎中國是個奇跡國家和市場的力量,對預言也有了且聽之且驗之的期待與清醒雙重心態。
2006年12月14日,經曆“玄奘之路”跨國自駕車考察之後,萬科的王石在blog中感歎中國:“相信自己,就像相信太陽明天會從東方升起一樣”;“現在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十個中國人就是一條巨龍”。好預言和壞預言都聽聽吧,也許,我們能走得比好預言更遠。包括經濟在內的諸多領域,有人在為停不下來的中國做好預言,有人在為問題還很多的中國做壞預言。預言和中國都將麵臨現實和時間的檢驗。
盛金融集團主任經濟師歐奈爾(Jim O'Neill)日前接受歐洲一本雜誌訪問時,對中國的預測又一次引起了轟動,在此之前,他的“巴西、俄羅斯、印度以及中國將成為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理論備受關注。在歐奈爾看來,在2050年的世界經濟排行榜上,中國將會是旗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