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我國戰略核彈千米地下機動發射,美仰天長歎!
(2007-02-07 09:43:03)
下一個
隨著施工手段由鐵鍬、鋼、釺變為機械化,施工模式由人力密集型邁向科技效能型,指揮手段由單向指令化邁向信息集成化,創造出無數國防施工奇跡的第二炮兵工程部隊已實現機械化,也標誌著傳統工程兵淡出了曆史舞台。
記者在某國防工程施工現場看到,機械手在靈巧作業,一條條現代化施工流水線有條不紊地運行,過去的“人海戰術”已被現代化的施工機械所代替。某工程團團長王安禮說,傳統的“風鑽手”被現代化的機械鑿岩台車所代替,傳統的“翻漿工”被現代化施工流水線所代替。施工中,從原料配合比的調整、下料拌合、泵送澆注,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
近年來,承建國防工程合格率達100%的二炮工程部隊,開展了“鑽研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活動,發動官兵深入開展工程科研和技術革新,先後取得200多項科研成果,其中22項獲國家專利和軍隊科技進步獎。同時,他們製定人才建設規劃,培養大批複合型工程指揮人才、專家型技術人才、專長型操作骨幹,為促進國防工程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撐
早於1995年初,解放軍報曾報道,華北某山區建成一座長城工程。據西方戰略專家推斷,該工程是為了增強二炮部隊的核反擊能力而建造的一個總長5000餘公裏的地下網狀走廊,地點可能是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區。戰略彈道導彈將在這個地下迷宮中遊動部署,並從數百座真假混雜的地井群中發射。
該地區複雜的地形賦予地下工事1000米的土地覆蓋,這還不包括任何人工加固層。如果用鑽地核彈來對其進行攻擊,將需要3枚500千噸當量的核彈頭連續擊中同一點方可擊穿。超級大國即使在第一波“先發製人”的核攻擊中,向中國發射上萬個核彈頭,也扼殺不了中國的核反擊能力,使“後發製人”的核反擊成為可能。
目前,由於青藏鐵路的開通,二炮長城工程正在全速向高原挺進,全力打造中國的地下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