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放軍列裝新型掃雷艦 裝備先進可排除智能水雷NB

(2007-02-07 09:39:41) 下一個
中國海軍列裝新型掃雷艦  掃雷艦艇噸位不大,但堪稱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黃金艦艇”。因為從噸造價來講,它是所有海軍艦艇中的價格最高的。它之所以有這麽高的造價,除了材料原因外,新裝備多、技術含量高是主要因素。
  近年來,中國海軍最新型的獵掃雷艦艇全部由張建明率領部隊進行試驗定型。大隊官兵們為新裝備定型提出修改建議數千條,也為他們盡快熟悉新裝備創造了條件。國內新型獵掃雷艦總設計師盧漢民這樣評價大隊官兵們:他們既是反水雷裝備的使用者,更是反水雷裝備的“監造專家”。
  雨霧籠罩下的東海濁浪排空。一艘艘新型獵掃雷艦編隊破浪前行,擺開戰鬥隊形……
  這是一支英雄的部隊——20世紀50年代,剛剛成立的人民海軍第一支掃雷部隊靠幾條由登陸艇改裝成的掃雷艇,在長江口掃雷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20世紀70年代,援外掃雷作戰中,12艘輕型掃雷艇掃除了26枚號稱世界最先進的水雷……
  經主管部門批準,本報記者近日跟隨人民海軍新型掃雷艦,與藏匿在大海深處的水雷作一次“親密接觸”……
  體驗之一:編隊掃雷
  經過一夜的掃雷演練,天色漸漸亮了起來。一場新的考驗又在等待著830編隊的官兵。記者在簡短的電報上看到,演習的想定是:正在某海域訓練的830編隊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對某重要水域內的水雷清除任務。
  “編隊間隔×××米,航向××度,實施編隊掃雷!”指揮員張建明對自己的裝備性能了然於心。
  3條掃雷艦組成方位隊,形成了數百米寬的掃雷帶,在海麵上頗為壯觀。聲、磁、機械各型掃具之間密切配合,對水下目標實施致密的掃蕩,大有秋風掃落葉之勢。
  “我艦左舷270米處發現磁性水雷一枚,成功引爆!”“我艦正前方350米處發現音響水雷一枚,成功引爆!”……各種信息匯總到指揮艦。張建明和同事們相視一笑——
  在他們身後,一條寬闊平坦的航道已經鋪就!
  背景故事:“反水雷、反潛、反導彈是未來海戰的三大難題。”水雷是常規武器中唯一的戰略武器,易布難掃。在重要的港口航道中,一枚小小的水雷就是一座暗堡,令各類艦艇望而卻步。水雷難以識別的隱蔽性和巨大的破壞作用使掃雷部隊的訓練和作戰時刻伴有巨大的危險。通常情況下,掃雷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戰局的發展。因而,掃雷的效率成為各國掃雷部隊追求的一個指標。   相對於單艦掃雷,編隊掃雷的效能當然要高得多。然而,幾條艇之間如何配合?聲場、磁場疊加後,對於水雷引信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各型掃雷具之間會不會形成互相幹擾?一連串的疑問對編隊掃雷提出了挑戰。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掃雷任務,這是縈繞在掃雷官兵心頭的一個結。   單艇的潛能基本挖掘後,如何發揮編隊的作戰效能?在上級沒有任何要求的情況下,張建明主動提出了進行兩條艇同步磁場測試的課題。   這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在海上進行掃雷艇編隊聯合掃雷,這在人民海軍曆史上史無前例,就是在國外也很少見報道。1999年9月,張建明將掃雷艇編隊拉到了海上。經過連續35天上萬次的反複試驗後,他們終於獲得了各種寶貴的數據。人民海軍掃雷艇編隊掃雷由此實現了曆史性跨越。   這些年,為充分發揮裝備潛能,大隊官兵們寫下了一連串奇跡:首次在海上進行掃除非接觸導航掃雷訓練,首次在海上實掃自航式水雷,打破外國專家對該水雷“誰也掃不動”的定論……大隊官兵不僅對某型掃雷艇的所有武器性能都進行了海上實操檢驗,還對現有裝備進行了20多項技術改革。
  體驗之二:導航趟雷
  經過一上午的短暫休整,編隊官兵的體力和精力都得到了補充。
  中午時分,剛要開飯的官兵們又聽到戰鬥警報的聲音。官兵們迅速奔向戰位。從點滴做起磨礪部隊的戰鬥作風是掃雷艦大隊的一貫做法。
  所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們要嚐試一種新的戰法:導航掃雷。張建明解釋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掃雷概念,利用的是水雷日益智能化後抗掃能力強的弱點:掃雷艦將伴隨戰鬥艦艇,不斷地實施“催眠術”,在不引爆水雷的情況下順利通過雷區,達到讓戰鬥艦艇快速出擊的目的。
  然而,這無疑也是最危險的一種掃雷方式。處於休眠狀態水下殺手隨時都能讓掃雷艦與戰鬥艦艇魂歸大海。官兵們的神經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他們作好了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
  “這就要我們講究戰法!”比如某新型磁性水雷具備“三脈衝封閉”技術,當它遇到磁性掃雷具時,它就知道這不是艦艇,而是掃雷具,它就會短暫休眠幾分鍾。我們能不能讓它長時間處於休眠狀態呢?這就要我們不斷給它這種休眠信號……張建明娓娓道來,記者恍然大悟。
  在官兵們的密切協同下,各種掃雷具的配合達到了無懈可擊的地步。掃雷艦和戰鬥艦艇一點點地通過危險水域,水下的各種新型水雷都紋絲不動……半個小時後,上級傳來通報:你艦已成功通過雷區!
  對付智能水雷的新戰法又一次得到成功檢驗!



建造中的中國804號新型掃雷艦  背景故事:集聲、磁、電腦芯片、可控器件於一體的新型智能化水雷具有很強的抗掃能力,抗掃概率大於0.9,也就是說,掃10次最多引爆1次!任何一個細節的疏忽都會讓這些水下殺手蒙混過關。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麵。太聰明的有時候往往就成了笨蛋。張建明提出的利用智能水雷弱點進行催眠的辦法實際上是在全麵掌握水雷性能基礎上實現的一種戰法創新。
  智能化水雷已經成為世界反水雷作戰的重點——抗掃概率0.9。這個“10掃9不動”的設計標準就是反水雷戰中難以攻克的世界級瓶頸。掃雷艦大隊官兵向這個世界之最發起了挑戰。
  掃雷,說到底,就是掃雷具掃雷物理場和水雷引信的對抗。張建明把全部精力放在對水雷引信的精心研究上。為了對磁場、聲場、次聲場等掃雷物理場在水中的具體分布規律,張建明帶頭鑽進了《電磁學》、《聲學》、《自控原理》等理論書籍中精耕細作,寫下了近32萬字的學習筆記。
  春來暑往,冬去秋來。大隊官兵們同水下對手展開了無數次較量。從知道雷的位置掃不動雷,到知道雷的位置掃得動雷,再到盲掃也能掃得清雷,官兵們一步步找到了對手的軟肋和死穴,對水下敵人做到一指點穴、一劍封喉。
  那年10月,東海某海區風卷浪飛。張建明率領掃雷艦編隊同某新型自航式戰雷進行對抗演練。這是一型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尖端水雷。它不但具有多種抗掃裝置,還具有很強的邏輯判斷能力。有專家預言:在當天進行的13次對抗演練中,掃雷部隊最多隻能成功1次。
  絕不能認輸!晚上,張建明和幾名官兵又翻遍了幾十種資料,潛心研究到淩晨3點,準備了9種新對策。第二天上午,他們用新方法在海上掃了13次,結果次次成功,打破了專家對該型水雷的定論,被世界海軍同行稱為“不可思議的奇跡”。
  體驗之三:遙控滅雷
  3天過去了,各種掃雷訓練科目陸續結束,新型掃雷艦的各項戰技指標也得到了實際的檢驗。本次演練中最精彩的一幕——遙控滅雷操演在第3天傍晚悄然開始了。
  海上的霧氣把夕陽遮蔽起來,海麵上紅光一片。在804艦的作戰指控中心,記者看到,官兵們通過操縱各種探測聲呐,可以把數百米半徑範圍內的海底地貌看得一清二楚。
  “右舷×××發現目標!”聲呐班長趙雲飛報告。這名聲呐專業畢業的小夥不僅精通聲呐,連雷達也在行。兩次參加艦隊組織的雷達專業比武,均取得了前3名的好成績。
  “準備投放滅雷具!”艦長蔣傳海下令。滅雷具實際上是一個水下 機器人,通過導線控製,可以完成探測、定位、滅雷等多項任務。
  獵雷班長譚愛峰熟練地操縱著手中的幾個手柄。機器人順利通過吊臂放入水中。脫離束縛的機器人變得輕盈異常,很快駛離母艦,潛入大海深處……
  強探測光刺透渾濁的海水。攝像頭把海底的一切傳回指控中心。在指控中心的指揮下,水下機器人很快就找到了可疑物。在確認無誤後,它熟練地將一枚爆炸物輕輕地固定在可疑物上……
  幾分鍾後,海底傳來一聲沉悶的聲響,水中威脅被徹底清除……
  背景故事:掃雷艦艇噸位不大,但堪稱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黃金艦艇”。因為從噸造價來講,它是所有海軍艦艇中的價格最高的。它之所以有這麽高的造價,除了材料原因外,新裝備多、技術含量高是主要因素。
  以新型滅雷具為例,它的體積與一個成年人相仿,不過在水中比遊泳健將還靈活。幾個手柄就可以控製它上麵的5個推進器,使它在水下可以靈活自如地運動,完成一些危險而複雜的動作!
  近年來,海軍最新型的獵掃雷艦艇全部由張建明率領部隊進行試驗定型。大隊官兵們為新裝備定型提出修改建議數千條,也為他們盡快熟悉新裝備創造了條件。國內新型獵掃雷艦總設計師盧漢民這樣評價大隊官兵們:他們既是反水雷裝備的使用者,更是反水雷裝備的“監造專家”。
  2004年,某新型獵掃雷艦列編。張建明帶領大隊官兵們不懈探索,探索出合理利用掃雷裝備的聲場、次聲場、電磁場掃除淺水區水雷障礙等一係列新戰法。
  東海之濱,一支保衛共和國海防安全的新型反水雷力量已經悄然崛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