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星期日泰晤士報 中國會把我們大家淹沒嗎?

(2007-02-06 09:04:28) 下一個
來源: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近期有兩本關於中國的書出版,威爾·赫頓的《不祥之兆:21世紀的中國和西方》和裴文睿的《中國現代化:是對西方的威脅還是其他國家學習的榜樣》。



  威爾·赫頓的新書《不祥之兆:21世紀的中國和西方》帶給我們的實際上是中國所處的境況。同其他人一樣,他發現許多東西應該被批評。英國需要改變,美國需要改變,的確,中國也需要改變。如果這看起來像是蔑視一切,那並非作者的意圖。赫頓處理這本書與他處理其他所有的事情一樣。他把那些不同意其觀點的人打翻在地,赫頓認為,中國的成功建立在毛澤東奠定的基礎之上。



  該書文字流暢,通過以輕鬆的筆調講述曆史來闡述現在中國麵臨的重大抉擇。中國能繼續保持近年來取得的近10%的年增長率,還是被內部的緊張政治關係和“不穩定的過渡時期”的根本性矛盾所拖累?赫頓認為,中國的經濟既非社會主義,亦非資本主義。同時,各種緊張關係正在出現。經濟增長是通過大量投資維持的;銀行係統具有很大風險等。



  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一些批評沒錯,某些批評此前就有。有些問題的確存在,這在迅速變革的時代是可以預料的。但是赫頓講得有點過分。在中國快速增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人預言它會失去動力。但是一個有近13億人口的國家通過向世界開放經濟而成為拉動全球經濟的新火車頭,而且沒有絲毫跡象表明它會脫軌。



  說中國沒有值得一提的全球公司是錯誤的、在福布斯列出的全球500家最大的公司中就有一二十家中國公司,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中國企業正在通過接管外國公司不斷擴大規模。他說西方不應擔心中國崛起,這是完全正確的。並不是因為中國就要失敗,而是因為在可預見的未來,西方在經濟活動的“新”領域,特別是技術和知識經濟,有相對優勢。



   至於中國是否應該改變和如何改變,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人持有異議。赫頓的問題是,沒有哪個國家符合他的理想。美國肯定不符。英國也不符,托尼·布萊爾放棄了多元政治,是一個慘敗。中國人如果要尋找一個榜樣的話,他們很難在那裏找到。



  裴文睿的新書《中國現代化:是對西方的威脅還是其他國家學習的榜樣》的確緊緊圍繞中國這個主題。他的書遠不如赫頓的那樣生動,但是有深刻的見解。他說,我們可以把中國視為問題,也可以視為典範。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不僅從中國經濟崛起中得到好處,而且把它當做榜樣去仿效。



  在中國的迅速發展能否持久這個問題上,裴文睿讚成赫頓的觀點。他承認,對於中國會富裕到什麽程度、中國是否會尊重法製以及中國是否能向民主製度過渡這個重大問題,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不同的是,赫頓發出警告,而裴文睿表示樂觀。裴文睿指出,中國已經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料。財富的增加將使國民要求法律和政治改革。中國領導人是務實的,總的目標是使中國恢複昔日的輝煌。(原題:這個國家會把我們大家淹沒嗎?)(作者:戴維·史密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