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部電影的思考《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2008-01-24 12:21:50) 下一個



這部電影的特殊性,在於完全沒有什麽視覺刺激,完全是一種腦力思考的電影。整部電影幾乎沒有外景,所有故事全部在一間不到20平米的小客廳裏完成。完全靠語言的魅力和哲學思考的魅力來吸引觀眾。

教授JOHN要離開大家了,在離開前,他講述自己其實是一個活了14000年的人,從穴居人時代,一直活到現在。為他送行的教授中,有人類學家,考古學家,生物學家,心理學家,宗教學家。他們圍繞這個話題開始了談論。

開始,他們都不相信JOHN,認為這是一個低劣的笑話,於是他們動用自己的學問,試圖否定JOHN 的聲明。結果他們發現,他們不但無法否認,而且隨著JOHN 的講述,各種曆史事件都有了一些內在的聯係,他們的思路開始隨著JOHN 神奇地轉移著。

但他們的內心,都無法抵禦這樣一種衝動,即和我們常識不符的事情,很難接受。

他們這樣半接受,半抵抗地進行著討論,直到大家談到了宗教。

JOHN,竟然就是2000年前的耶穌。那時候他也不叫耶穌,就叫JOHN。由錫伯來文的“約坎那”(上帝慈悲為懷,發音還是接近JOHN)傳來,然後傳到希臘,成為“約伊蘇斯”,再到拉丁文的“耶穌”。他在印度和佛祖學習了一些哲學,然後500年後回到西方,決定傳授東方的哲學。

真相就那麽簡單,JOHN 說這是一部少於100字的新約。

到了這個時候,宗教的衝突開始了。宗教是一種關乎人靈魂的東西,不同於普通的科學和我們對外部世界的研究。宗教最怕的是褻瀆。一個人的信仰崩潰了,這個人幾乎就死了一半了。JOHN 的陳述,讓很多人的宗教信仰開始發生了崩潰。

幸好,他及時意識到了這一點,收回了自己的話,保全了別人的宗教信仰。在內心深處,他明白。這些人信仰的,隻是他們希望信仰的東西,和他作為“耶穌”當年傳授的東西,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不過,他也習慣了,別忘了,他已經活了14000 年了,還有什麽不習慣的呢?

這引起了我的一些宗教上的思考。

經曆了那麽多年,我們還真的能理解古代的耶穌嗎?

再深刻一些,我們有必要去了解古代的耶穌嗎?我們通過2000年的不斷總結,學習,研究,創立了我們自己實踐過的宗教,這個宗教也許和他的創始人根本沒有關係了,或者改變了很多了。但我們有必要改回去嗎?

基督教雖然隻有一本大體上不改變的聖經,但對聖經的理解已經改變了很多很多,每一次改變,都是企圖修正這個宗教的含義,以使得符合人精神上的需要。不同時期的人,精神上的需要是不同的。

所以古代我們認為順服奴隸主是應該的,而到今天,我們則認為順服任何人類權威都是不應該的,從古代認為教會是上帝的代言人,轉到今天認為教會隻是一個精神集會的場所,從古代認為隻有牧師神甫才能理解聖經,轉到今天認為上帝和每個人都公平交流。

這一切的改變,難道不是順著我們自己的需要嗎?但難道這樣的改變,錯了嗎?難道曆史不應該前進,對一個原始的宗教不應該改革,我們還應該留在奴隸製的羅馬下嗎?

JOHN 走了,電影完了。但思考沒有結束,也不應該結束。願以此文和那些願意思考,還能心平氣和聽聽不同意見的朋友交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