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毀衛星預示著疾風暴雨前夜的台海
(2007-01-26 14:16:28)
下一個
新聞來源: 亞洲周刊
中國用開拓者二號運載火箭擊毀廢棄衛星,並高調宣傳殲十戰鬥機;同時,美、日將台灣事態包含進「西南諸島防衛問題」,進入實戰研討。美中日戰略威懾同時升級,台海局勢空前險惡。
零六年底至今,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姿態竭力宣傳殲十(J10)戰鬥機,又擊毀衛星,並且揚言今年還要公開一係列的新式武器,由此可見北京方麵已經洞察出台海情勢可能在今年年底發生的急遽變化。台灣海峽正麵臨過去四十年來最為嚴峻的時期,處於疾風暴雨的前夜。
北京借「出口J10」之名,回應美國可能向台灣出售新一代F16 Block52戰鬥機的可能性。隨後,美軍即刻宣布新一代的F22戰鬥機將在二月部署衝繩,遠東從此進入了第三代戰鬥機與第四代戰鬥機較量的時代。二月,美日首次在防衛省升級之後藉口研討「西南諸島防衛問題」,在實戰層次,認真檢討台灣海峽事態變化之時的軍事應變措施,這些措施直接涉及戰術領域,包括後勤支援、情報協調等等。美國的戰略威懾也在升級。有關方麵官員以個人身份通過作者表示:今後必須清楚地說明的是日本的「西南諸島事態」就包含台灣出現事態!換句話說,台灣也屬於「西南諸島」有事時候,「周邊事態法案」的適用區域。一月十八日,台灣副總統呂秀蓮對美國議員聲稱「台灣有能力研核武器」,這是明確表明希望美國不要在軍售乃至政治問題上繼續打壓台灣的信號。美日中三國的戰略威懾正在升級!
在政治層麵,擅長選舉的台灣民進黨在過去兩次總統大選中,都附加了「導彈公投」、準備修憲等政治性極強的選項,試圖拉攏選民,而且明是成功的。陳水扁個人也在二零零四年總統大選中承諾了「要給台灣人民一部合身的憲法」。因此,箭在弦上,如何收回?此外,整個台灣政壇出現「修正主義」傾向,國民黨與民進黨在「中華民國主權隻限於台澎金馬」的問題上幾乎形成共識,包括馬英九個人在內。而民進黨「開放三通」的「修正主義」自然是建立在「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意識之上,進而與中國大陸釀造新型「國家關」。「普遍的修正主義傾向」意味著社會的成熟與政治調和的趨勢,從過去真正的蘇聯修正主義一直到今天台灣內部不同的修正主義傾向都體現了這樣的特點。
修憲潛伏台海危機
因此,台灣海峽今年可能再度迸發的慢性危機的關鍵不在於「台灣獨立」,而是對中華民國主權現狀的法理修正。換句話說,「中華民國獨立論」即「二個中國」先行。中國官方是否能夠忍耐?如果能夠忍耐,大陸民眾能否忍耐?中國官方是否鎮得住大陸民間?如果能,台海和平依然有保障,如果不能,那曆史的宿命論就有可能打破四十年形成的台海和平。而在台灣,「中華民國獨立論」具備了比「台獨」更加廣泛的民意基礎,多黨早有共識,無論陳水扁個人的聲望受多大損害,如果要推動具備上述內容的修憲,並非難以凝聚民進黨內和島內的共識。
美國對台灣到底有多大的控製力?中國的官派學者認為隻要中美關好,那無論陳水扁個人再如何在言論上刺激中國,也可以忍耐。中國在一九九九年一度因為李登輝的「兩國論」而興師動眾,如今陳水扁的新年元旦獻詞在措辭上遠遠超過「兩國論」,結局如何?北京的穩重正是基於上述官派學者的認知。因此雙方剩下的隻有最後的真正行動。
美國對台灣的態度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維持現狀」。但是仔細分析,美日中台對「維持現狀」的解讀大相徑庭,綜觀過去民進黨與美國的交流可以看出其基本的對策,那就是不徹底得罪華盛頓,但是依然有時哄得過,讓白宮能夠睜一眼,閉一眼。況且,目前無論在軍售問題還是在政治問題上,現狀是華盛頓有求於台北,而不是台北必須依賴美國。與國民黨威權時代所不同的根本之處在於:民主台灣可以利用民意!這一次,民進黨還是可以對美方聲稱,以「定義中華民國主權適用圍」的修憲活動就是對維持現狀的認可。一旦修憲、甚至以修憲為主題的公投進入議事日程,北京將處於相當被動的地步。可能發生的後果無外乎以下幾種模式:
模式一、中方暫時忍耐,軍事上保持目前的態勢,不直接刺激台灣,待奧運會後再采取行動。這種模式不符合中國的決策現狀與傳統思考,況且奧運會後,台灣修憲已成為既定事實,無法改正。
模式二、中方采取類似一九九九年那樣的軍事動作,演習、戰鬥機逼近、甚至飛越中線。但這種情況持續出現時,極有可能引發雙方的擦槍走火。兩岸都已經進入「攻勢防空」的時代,台灣的天弓係列、中國今年將要引進的S300、PMU2地對空導彈射程都接近兩百公,對方戰鬥機在起飛後不久就可能進入雙方地對空導彈的射程。一旦出現擦槍走火,那就為西方國家抵製奧運會提供了藉口。二零零六年底《華盛頓郵報》已經出現了「抵製奧運」的呼聲,筆者預測隨著奧運的臨近,這種思考的更多策劃者還將出現在舞台上。
模式三、不顧可能出現的抵製奧運問題,從軍事上采取所謂的教訓行動,造成台灣政局不穩、資金外流,進而左右選舉。這種情況出現能否有效遏製修憲?也許反而激發台灣人義憤,加速對修憲的支援,正是民進黨所希望。
模式四、軍事上不采取行動,隻實施不同程度的經濟製裁,造成台灣資金流失、人心惶惶。但是後果與模式三有相同之處,也許隻會產生短期效應,激發台灣民憤。
模式五、局部軍事封鎖,不動手。這樣做時間長,反為美日介入增添藉口。
當然所有行動北京都會加強與東京、華盛頓的溝通,避免升級成大國突,進而失控。為加大對美日的威懾力度,中國在一月十一日使用運載火箭擊毀了廢棄的「風雲一號C」型衛星,被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認為是拉開了太空戰的序幕。擊毀衛星的最新行動,就在於告訴美國:不要涉台海,否則甘冒全麵戰爭的風險。
吸收俄國軍事理論
二十一世紀大國的較量首先將從擊毀太空兵器開始。中國軍隊是俄羅斯總參軍事大學教授Spchinko少將的好學生,少將所著《第六代戰爭》在中國被翻譯,並且中國軍人全麵研究了Spchinko教授的理論。他認為第六代戰爭首先將從太空開始,在太空結束。早在九十年代前期開始,中國軍人就在大力研究「天軍」,當時出版的書籍從理論探討、「天軍」組織、結構、編製、武器裝備、作戰樣式方麵進行了積極的研究。這一次對衛星的攻擊,意味著「天軍」建設從理論探討階段正式向實戰運用的試驗層次過渡。「天軍在悄然崛起」!
擊毀衛星的行動還是對美國最新發展「國家導彈防計劃」的回應。二零零七年將是這一計劃的關鍵之年,按照部署時間表,今年計劃投資一百三十至一百四十億美元,在阿拉斯加部署一百個攔截彈,擁有攔截二十五枚單彈頭洲際彈道導彈、或者五枚攜帶五個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這明顯是對中國第二兵的實力的挑戰。
美方情報界公開的訊息顯示,這一次擊毀「風雲一號C」氣象衛星的武器是開拓者二號固體火箭,不過未獲獨立情報消息來源的確認。中國一共發展了開拓者一號、開拓者二號、開拓者二A三個固體運載火箭係列,它們自然也可以發射民用衛星,但是近期出現的開拓者一號運載火箭卻又采用機動性很強的車載機動發射方式,具有非常明顯的軍事用途。開拓者一號可能改良自第一代DF21戰略地對地導彈,二者直徑相同,外型也極相似。所有的開拓者係列運載火箭既能發射民用、軍用小衛星,也能發射碰撞式殺傷器擊毀衛星,同時還可以直接以攜帶紅外探測係統或者雷達探測係統的動能殺傷器攻擊美國衛星。僅開拓者一號的射程可能達到一千公,這意味著,中國有能力攻擊九百至一千公軌道高度的衛星。普遍的說法是中國使用了動能殺傷器,動能殺傷器通常攜帶紅外探測係統,以直接碰撞式命中,而非近炸的方式撞擊受攻擊的目標。美蘇兩國直到八十年代亦進行過類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