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日開戰未必不是中華民族的福音!

(2007-01-26 14:16:19) 下一個
駁《專家稱:中日開戰決不是中華民族的福音》


作者: 東方曲 發表於: 2006-04-20


最近在新浪軍事論壇上看到一篇題為:《專家稱:中日開戰決不是中華民族的福音 》的文章,乍一看題目,覺得該文作者的觀點有點誇大其詞。讀完全文,發現該文作者其實無視中日關係複雜多變的曆史和現實,更未以中日雙方現實矛盾發展變化為前提,不顧各種可能條件隻單純強調“中日開戰決不是中華民族的福音”,使聽者悚然也很茫然,實在像是麻痹國人意誌的精神鴉片,讓人頓生是可忍孰不可忍之感。

其實,凡是戰爭,就要流血就會死人!所以根本上說,不管對手是弱是強,“殺敵一萬自損三千”,不管輸贏戰爭都不是個“福音”。正因為如此,古人才有“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告誡。對戰爭持慎重態度是正確的,但如《專家稱:中日開戰決不是中華民族的福音》這樣,以專家的身份,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定性“中日開戰決不是中華民族的福音”,客觀上就起到了否定中國在任何情況下擁有對日戰爭權力的效果,成為束縛中華民族自主發展的無形繩索。

再來說“福音”。所謂“福音”者,應有大有小。流行感冒來了,對人們來說恐怕也“決不是福音”吧?若以此君的意思,是不是為了避免得上流感這個“決不是福音”的事情發生,人們就不該去工作了?話說回來,照此君的說法“中日開戰決不是中華民族的福音”,那麽是不是在什麽情況下都不能有“中日開戰”了?因為這“決不是中華民族的福音”呀。如果日本在東海推行強硬擴張政策侵犯我國家主權和權益,如果日本公然出兵參與支持台灣獨立,如果日本像當年挑起甲午戰爭那樣偷襲我某軍港,此時的中日開戰也“決不是中華民族的福音”嗎?這倒要請問此君追求的“中華民族福音”到底是怎樣的“福音”?是作大東亞共榮的順民,還是做任人宰割的小國寡民?!

該作者首先介紹日本的民主政治體製。他說:{近年來我國出版的許多日本研究著作都肯定了日本基本上已經建立起民主和法治的體製,政府決策受到多方監督與掣肘。某些人想像中“軍部”為所欲為的情況已不複存在。日本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山口富男說:日共的任務之一就是揭露執政黨。近來日共影響擴大,國會中已有40多名日共議員,日共已在全國105個行政區執政。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日本政治今天雖然存在腐敗等種種問題,但各種力量互相製約則是現實。眾所周知,自民黨內部存在著觀點對立的派係,鬥爭激烈;自民黨外部的製約力量,除了共產黨之外還有社民黨(前社會黨),以及力量大得多的民主黨(大約有160位國會議員)等各黨派。民主黨政調會長、日本眾議院安全保障委員會主席岡田克也對說:“ 民主黨的目標就是要把執政的自民黨拉下來。”}

在這段裏,作者強調日本“軍部”在新的政治體製下已不能為所欲為,以及日本共產黨和其他在野黨對日本執政黨的製約作用。在此讓人看到了該文作者的無知程度。問題是,日本如果不複活“軍國主義”對中國就不會有威脅了?難道隻有“軍國主義”才是中國的威脅?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他的軍隊完全受民選政府節製,可誰能說美國對中國的安全不存在威脅?挾北約殘酷轟炸南聯盟,借口“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軍事打擊伊拉克等等,從那點能證明民主國家對世界安全不存在威脅?還有共產黨在野製約的影響,越南還是共產黨主政的國家呢,不也照樣和中國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過嗎!該文作者始終無視曆史和現實,好像一直生活在理想的天堂之上。

在該文第二段,作者把論述引向“深入”,還挑出一位學者前來助陣:{當前國際情勢與二戰時期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個強大的中國是任何人都不敢對它輕舉妄動的。華東理工大學戰爭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倪樂雄在《南方周末》報2002年3月28日發表文章說,從明治維新到二戰,日本選擇軍國主義道路,結果血本無歸。二戰之後日本放棄武力方式,以協作求生存,結果繁榮昌盛,不用進行領土擴張也能獲得生存和發展。對此,日本主流社會是深有體會的。同時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口控製已經變為現實。人口無限增長與生存空間有限這一困擾日本千年的矛盾已不複存在。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產生的協作精神正在占據世界主導地位,防止武力衝突根本出路也在於建立和健全協作體係。從曆史來看,要讓一個戰敗國永遠不能恢複到正常國家狀態是不可能的。麵對日本未來成為一個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趨勢,我們應該有一個心理準備。“要把日本恢複正常國家軍事狀態的軍事訴求,同重新恢複軍國主義發展道路區別對待。”這才是與時俱進的新思維。}

事實真是“當前國際情勢與二戰時期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個強大的中國是任何人都不敢對它輕舉妄動的”嗎?作者純粹是閉著眼睛說瞎話,國際情勢變化很大是真,但“一個強大的中國”又怎樣?銀河號事件,中國駐前南大使館被炸事件,南海撞機事件,這還不算對中國輕舉妄動嗎?還想讓人咋輕舉妄動?再來一次南京大屠殺?真是滿腦袋漿糊。在這裏本人首先要對一些嚴重脫離實際、整天躲在象牙塔裏搞研究的所謂專家學者說兩句掏心窩子的話:搞社會科學,如果把讀專著和文獻資料當作研究的全部,就要犯在目前國情下(分配不公貧富分化懸殊官僚體製嚴重等社會矛盾突出)照搬西方做法提議“廢除腐敗罪死刑”的低級錯誤了,要做有意義的社會科學研究,必須拿出一定時間做社會調查,有了調查再研究才有發言權。該文作者說,經過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棄武協作”的發展理念已經在“日本主流社深有體會”,不知作者有何依據?本人認為未必如此,完全是作者的一廂情願。看看日本近年來的做法,不斷突破“和平憲法”,修改自衛隊武器使用條例,下放航空自衛隊使用武器權限等等努力,如果真是“主流社會對(和平發展理念)深有體會”,為什麽要列架子往使用武力方向上轉?作者在這段的總結發言中竟然說:[從曆史來看,要讓一個戰敗國永遠不能恢複到正常國家狀態是不可能的。麵對日本未來成為一個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的趨勢,我們應該有一個心理準備。“要把日本恢複正常國家軍事狀態的軍事訴求,同重新恢複軍國主義發展道路區別對待。”這才是與時俱進的新思維。]在此本人不得不說,該文作者看問題的立場本身就有誤:“要讓一個戰敗國永遠不能恢複到正常國家狀態是不可能的”?所謂“戰敗國家”和“正常國家”,實際都不是別國能“讓”或“不讓”的,就像一個人選擇做小偷還是做苦力別人無法決定一樣,俗話說“自己腳上的泡是自己走出來的”,事實上也沒有一個國家在不讓日本成為正常國家,而對比一下目前德國的國家威望和政治地位,不難發現日本的問題其實就在自身,根本怨不得別人。二戰結束後,美國托管日本給了日本比德國更有利的成為“正常國家”的條件:保留其天皇而沒有將其像德國那樣分割治理;但為什麽同樣是戰敗國又被一分為二的德國,卻成了日本向往的所謂的“正常國家”?很顯然,德國之所以能成為“正常國家”,是因為德國上下從思想到行動與“納粹”的徹底決裂,贏得了世界的信任,國家發展自然會天寬地闊,焉能不重獲新生;而日本那正相反,從思想到行動都在抱殘守缺,抱著過去“大東亞聖戰”、“共
榮”那些“榮耀”不放,國家首腦竟然無視受害國人民感情一再參拜經過法律審判的甲級戰犯,還強詞奪理謂之曰:“為了反省曆史”!自己如此不能取信於人,還能怪別人不肯施信於己嗎?同樣道理,日本在未來究竟能否成為政治大國或軍事大國,是不是大勢所趨,這也完全取決於日本自己今後的所作所為,中國百業待舉該做的事情太多實沒必要留個閑心期待他的窮富與顯耀,更談不上對日無原則讓步就是“與時俱進”就是“新思維”,想糟蹋了這兩個正大光明的名詞不成!

該文第三、四、五段話鋒一轉,把“中日開戰之於中華民族絕非福音”轉向國內來找論據,這其實是主張對外無原則忍讓綏靖苟安者的通用俗招,沒聽說過“中美開戰中國經濟倒退二十年”之類危言嗎,這也好,重視對手不是壞事。作者在這裏故作高深地說教道:[目前中國最需要什麽?中國的最大利益在什麽地方?這是不能不加以辯明的大問題。24年來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麵臨的問題也是堆積如山,而且非常棘手。如缺乏法治、腐敗日甚、金融壞賬、貧富差距、農村困境、市場分割、環境惡化等等。更為根本而又無法回避的大問題,則是全國各界殷殷企盼的政治改革與民主建設。

就目前中國實力和內外環境來看,上世紀早期那種“ 亡國亡種”的危險已不複存在,中國麵臨的挑戰更多來自國內。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中國領導人煥發極大的智慧,付出極大的精力。

因此,中國的戰略仍然應該是韜光養晦,穩定發展,重點在於突破國內的瓶頸。中國外交的重要目標,是在未來三五十年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中國近些年來實施睦鄰友好的周邊外交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即使將來中國更加強大,也麵臨著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課題,隻能更加巧妙地把握國際平衡,決不能率性胡來。 ]

首先本人要糾正該文作者一個錯誤認識,那就是不論到任何時期,即使在“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主題”的今天, 中華民族“亡國滅種”的危險依然存在,國際敵對勢力圍堵遏製甚至分裂中國的努力一天也沒有停止過。所謂的“台海問題”、“西藏問題”、“疆獨問題”等等,這些難道不是對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潛在與現實的威脅嗎?啥樣才算“亡國滅種”,是被殺的一個不剩嗎?像前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那樣被肢解、不同民族間相互仇殺、人民流離失所淪為難民還不算亡國滅種嗎?照此君說法我們的國歌是不是該改改了?

目前我國處於發展的曆史關鍵時期,的確有許多國內矛盾需要解決,但這不等於可以將國家根本安全麵臨的威脅棄置不顧,重蹈曆史上“攘外必先安內”的弱智覆轍。本人讚成目前國家實施的“韜光養晦”戰略,如果中華民族真能不受阻擋和平崛起,那韜光養晦戰略再施行一萬年也不算長。

該文最後提出了中日關係的三種可能:一是日本加深與美國結盟,提防和對付中國;二是不即不離,互相猜疑,暗施冷箭;三是中日合作,共同促進兩國及東亞、東南亞的繁榮。作者說:“第二種狀態其實是一種過渡,不是滑到第一條路,就是進到第三條路。究竟何者對中國更為有利,是不言而喻的。 ”

這作者的想法咋就“如夢又如幻”呀,日本與美國結盟,即是目前事實,也是可以預見未來的必然存在。在世界不出現大的戰爭的前提下,美日同盟隻能加強而不會削弱,因為美國與日本的國家利益都存在這種內在需求,幻想能拆散美日同盟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本人倒認為,該文作者列出的上述非此即彼的三種選項,一、三兩項能夠同時存在,即中日恢複合作完全有可能,這對兩國可算“福音”,但此種局麵絕不是恐日畏戰所能成就。

曆史一再證明,忘戰必忘!我們可以祈禱中日永不再戰,但當中國國家利益受到挑戰需要中日再戰時,畏戰怯戰甚至像當年晚清政府那樣苟安避戰,對中華民族絕非福音,隻有毅然麵對戰爭才是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希望。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