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官方新聞社長文猛批德國電視二台 ZDF,惡意歪曲報道,違背新聞原則

(2009-10-12 14:20:52) 下一個
中國官方新聞社長文猛批ZDF
2009-10-12

zt

新華社批ZDF惡意歪曲報道,違背新聞原則。



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發表記者劉歡,任沁沁,王建華的署名文章,以<<德媒惡意歪曲報道中國國慶慶典 違背新聞的真實性原則>>為題,猛烈批評德國電視二台ZDF的中國國慶報道。在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正在德國訪問,以中國為主賓國的法蘭克福書展開幕在即的日子裏,中國官方媒體選擇將近十天前的“舊事”,發表針對德國主流媒體的措辭強烈的批評文章,尤其引入注目。


新華社的這篇文章全文如下:


德國國家電視二台最近惡意歪曲報道中國國慶慶典、公然醜化中國國家形象的行徑觸犯了中國人的眾怒。這家德國知名電視台為達到不可告人目的而采取的低劣手段,也顯然戕害了它作為新聞媒體的安身立命之本——真實性原則。


“西方所謂新聞自由就是肆意捏造新聞的自由嗎?”中國網民jwq603在獲知德國國家電視二台惡意造假、歪曲報道中國國慶慶典的行徑後,留下這樣一句質問。


10月1日,德國國家電視二台駐華記者在中國國慶閱兵之後采訪了一位中年男子,在電視畫麵中,這名男子麵帶微笑,用中文說道:“我想看(閱兵隊伍)。”然而,電視畫麵裏的同聲翻譯竟成了“這是一個恥辱,我想看”。


這家德國電視台對中國領導人的講話也居然“做了手腳”。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國慶慶典上說,新中國60年的發展進步充分證明,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該電視台的新聞將其翻譯成“隻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全然不提“改革開放”。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就此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德國國家電視二台的第一個錯誤是明顯的不準確,是故意歪曲新聞事實;第二個錯誤翻譯雖然可能是由於不同文化環境下理解表達差異所導致的,但也顯然帶有一定的“文化偏見”。


部分德國及西方媒體惡意歪曲報道中國事件的案例層出不窮。去年拉薩“3-14”事件發生後,德國RTL電視台網站在報道中將尼泊爾警察驅散“藏獨”示威者的照片說成發生在西藏,德國N24電視頻道用合成圖片汙蔑“中國警察在北京監視喇嘛”……


新聞的生命在於真實,這是國際新聞界公認的準則,是新聞記者必須遵循的鐵律。德國國家電視二台在“新聞自由”的華麗外衣下發出的抹黑之聲,引發中國網民的不滿和抗議,成千上萬條網上評論嚴厲指責德媒的做法,並要求其道歉。


網友小6說:“這種低級庸俗的伎倆都玩出來了,而且是他們國家級的電視台。”還有網友評論道:“這樣的電視台以後怎樣取信於人,這是在玩弄所有德國觀眾。”也有網友認為這體現了德國人一種害怕中國強大的心理,中國應該“走自己的路,讓他們說去吧”。


上周六閉幕的世界媒體峰會通過了一份《共同宣言》,宣言呼籲世界各地媒體向世界傳播真實、客觀、公正、公平的新聞信息……促進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民間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本次世界媒體峰會由新華社、新聞集團、美聯社、路透社、俄塔社、共同社、英國廣播公司、時代華納特納廣播集團、穀歌共同發起。恪守新聞真實性原則是與會媒體領袖發出的強烈呼籲之一。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開幕式上的講話中稱,媒體要切實承擔社會責任,促進新聞信息真實、準確、全麵、客觀傳播。


峰會共同主席、路透社總編輯史進德在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中表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證明,新聞的最高目標就是成為一麵鏡子,向人們呈現社會最真實的一麵。


剛剛參加了世界媒體峰會報道的香港《文匯報》北京新聞中心執行總編輯彭凱雷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德國國家電視二台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和世界媒體峰會《共同宣言》所

倡導的“真實、客觀、公正、公平”格格不入。


他說:“這種在簡單事實上造假的做法,損害了它自身的公信力,對中德人民的交流不但不能增進,還會造成新的誤解和隔閡。”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文化學者張頤武認為部分西方媒體的報道經常“抓住壞的放大,把好的扭曲成壞的”。


張頤武說,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傳統的冷戰思維帶來的東西方意識形態差異的延續,使西方媒體在看待中國很多問題時,都戴著“假想敵”的有色眼鏡;二是由於當代中國的飛速發展帶來的新繁榮,使部分西方媒體感到不適、不快。


“這常常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由於偏見帶來的扭曲,二是因為中西文化背景不同而帶來的對事實看法的偏移。”他說。


張頤武認為中國應當大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中國媒體應當持續不斷地把中國的真實情況傳播出去,用事實去糾正西方媒體的不實報道。


“曆數西方媒體對中國的不實報道,有的是故意,有的是無知”,陳力丹說,“為此,中國對外報道要有大國心態,要樹立國際公關意識。”


“中國正在加強對外傳播,這是一種國際化戰略,不僅是拓展視野,重新定位,也是對中國國際形象最有利的傳播和塑造。”彭凱雷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