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圖片報敗訴,法院禁登克拉照片,法院的決定違反了新聞自由。 (圖)

(2009-02-13 01:18:39) 下一個



圖片報敗訴 法院禁登克拉照片
2009-02-12 林芝
斯普林格出版社稱,法院的決定幹涉了新聞自由。



柏林的一家法院禁止<<柏林報>>刊登前紅軍旅恐怖分子克拉在柏林劇院前的照片。這項禁令也涉及斯普林格出版社下的<<圖片報>>和圖片報網站。


今年1月9日,<<柏林報>>刊登了克拉在柏林劇院前的照片,第二天,同屬斯普林格出版社的<<圖片報>>也刊登了這張照片。


克拉是六七十年代德國左派恐怖組織紅軍旅的重要成員,曾經參與了綁架刺殺德國檢察總長及雇主協會主席施萊爾的一係列恐怖活動。


入獄二十六年的克拉不久前獲釋,此前柏林劇院(Berliner Ensemble)院長培曼(Claus Peymann) 曾向克拉提供了一個就職機會。培曼是德國知名的戲劇專家,在七十年代擔任斯圖加特劇院院長,當時他曾經發起為監獄內的紅軍旅分子治病捐款的行動,因此被認為是紅軍旅的同情者。


但克拉出獄後謝絕了到柏林劇院工作的機會,他解釋說,擔心自己被攝影記者包圍,可能給劇院院長培曼及自己帶來損害,而且在這種狀態下也難以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


柏林法院稱,法院的裁決是出於幫助出獄犯人重歸社會的考慮。媒體可以繼續對克拉進行報道,但沒有法院的批準則不能刊登克拉的照片。


<<柏林報>>主編則表示,公眾對於克拉在柏林劇院就職事件表示了濃厚的興趣,而報道此事正是媒體的責任。斯普林格出版社稱,攝影圖片是時事紀錄的一部分,法院的決定違反了新聞自由。


******************
德國恐怖紅軍旅電影角逐奧斯卡

圖1: 紅軍旅製造恐怖一係列恐怖襲擊德國重量級製片人艾辛格(Bernd Eichinger)在推出曆史巨片“希特勒地堡的故事”後,以德國70年代左翼恐怖組織“紅軍旅”(RAF)進行一係列的恐怖活動被背景,推出了又一部驚心動魄的大片“巴德爾和邁因霍夫”(Der Baader-Meinhof Komplex),這部影片和其它四部電影將代表德國電影參加下一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角逐。

電影的開場於1967年6月2日的柏林:伊朗國王的到訪引發了大規模的衝突。起初,人們和平抗議伊朗國王的恐怖統治,但是當警方用警棍驅趕抗議人群時情況出現惡化。之後,一名名叫本諾·歐內索格(Benno Ohnesorg)的學生被一名警察槍殺。

半年後,在柏林工業大學舉辦的反越戰回憶上,名為魯迪-多茨克(Rudi Dutschke)的學生在千名同學麵前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反對美帝國主義。兩個月後,幾名德國學生深夜在法蘭克福的百貨商場放下燃燒炸彈,以抗議越南人民大屠殺。

圖2: 兩個年青的恐怖份子
電影中有這樣一場對白:

-隻有搞大的行動才行,否則都沒戲。那幫混蛋必須明白,咱們不是在嚇唬人。

- 可是百貨商店裏還有人呢!

- 現在你就別這麽娘娘腔!誰半夜還在百貨商店裏?

導演烏裏-艾德勒在電影裏用了很長的膠片來記錄德國70年代恐怖主義的初期,導演花費筆墨盡量保證還原曆史。在影片中,一些具有曆史性的時刻,包括Benno Ohnesorg被殺,恐怖份子安德利亞斯-巴德爾(Andreas Baaders)被逮捕的場麵都穿插當年媒體見證人的圖像:在恐怖襲擊現場拍照的攝影師;襲擊發生後把麥克風塞到肇事者或受害者嘴前的電台記者。電影很大的成功在於還原曆史,喚起觀眾對當時的回憶。

原明鏡周刊主編斯坦芬-奧斯特(Stefan Aust)曾經撰寫了一本和電影同名的書,在電影首映式上,他說:一本關於這個話題的電影或者書能夠向人們展示過去,但也就僅此而已。

但是年青觀眾,尤其是沒有經曆過德國恐怖主義年代的人是否能對這個話題產生興趣,這就不得而知了。

圖3: 劇照
影片的後半部分失去了情節的主線,鏡頭不停地切換聚焦於驚心動魄地表現:恐怖份子撕下麵具成為冷血、不折手段的殺手;將恐怖暴力當作了目標本身。可惜影片在此沒有沉靜下來,以增加力度。

這部參加角逐奧斯卡的影片是一部強有力的、震憾人心的曆史片,尤其演員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而且,由布魯諾-崗斯扮演的前聯邦刑偵局局長赫斯特-黑爾侯特(Horst Herold)說的幾段台詞在觀眾耳中依然餘音不斷:從長遠來看,砍頭、殺頭都無濟於事。這不是警察的任務,而是政界必須改變這種已經產生恐怖主義的局麵。這至少是我個人的觀點。




其它四部角逐奧斯卡的德國影片是:

湯姆-施賴伯(Tom Schreiber)執導的阿勒曼醫生(Dr.Aleman)

安德裏亞斯-德裏森(Andreas Dresen)導演的第九朵雲(Wolke 9)

多麗絲-德裏(Doris Dörrie)導演的櫻花(Kirschblüten - Hanami)

丹尼斯-甘澤爾(Dennis Gansel)的浪潮







Moritz Holfelder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