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2 物質與意識

(2007-01-24 22:41:40) 下一個
列寧指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他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列寧的物質定義言簡意深,內容極其豐富,具有多方麵的重大意義。



物質定義被誇上了天,一個諾貝爾獎都不夠


物質定義是抽象的東西,既然,物質,作為哲學範疇它是對各種具體實物共性的概括
WHY 批評樸素的唯物論?因為它比較具體。

高度抽象的東西,又能被感知,--顯然忘記自己的認識理論。對事物的認識是三階段,感性知識理性知識,最後到真理,而且,真理還是相對的,還需要相前發展。關於物質的真理,不知道該發展到多麽高級的階段,才能到列寧定義那樣的高級高級的”高度----(參考對物質定義的高度高度的評價〕--.......
----總之,到這真理發展到如此的高的高度高度了,比相當高級的理性差很遠了,物質都不知道抽象到何種高度樂,居然還能夠被感知?


退一步,讓我們接受物質能被意識所的觀點,就算是能被感知的,那麽?什麽是意識呢?除了科學的物質定義,辯證唯物主義還有科學的意識定義。

意識是不是先於物質的東西?

意識的起源問題長期以來是科學和哲學中最大的難題之一。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由於受科學水平和曆史條件的局限,都沒能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一種庸俗唯物主義,把意識看作是人腦分泌出來的一種特殊物質,如同肝髒分泌膽汁一樣。
辯證唯物主義把意識的本質概括為兩個相互聯係的基本觀點: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抽象的物質如何被意識所反映?分子,原子,人的意識都反映不出來,需要間接地推斷出來。如何可能反映“純粹存在”的物質?

說到反映,意識本身比物質更容易得到意識本身的反映,笛卡爾的哲學出發點是意識而不是物質,就是這個道理。意識不需要一個反映過程,直接就意識到自身。
考慮到辯證唯物的能動作用,---意識對物質的作用,將來可以測量出來。


不一定非要給物質和意識和定義下科學的定義不可。世界上種有東西是不可定義的。比如物質,意識,不需要學什麽哲學,14歲後,人們對於什麽是物質什麽是 精神,都有一定的概念,常識的概念。哲學可以在常識的意義上使用這些概念。哲學的意義如果和常識的含義有偏差,最好作出說明。當存在很大的偏差時,可能需要作出非常細致的說明,以至於到了下定義的地步。

假如要下定義,就應該合乎定義的規矩。規矩之一是不能循環定義。循環定義是小學教師逗小學生的把戲,不是哲學教授逗中學生,大學生的把戲,更不是教材委員官員逗大學教授的把戲,即使有99%以上的哲學教授們自甘墮落。

在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物質的定義就是一循環定義。物質定義有兩要點,一是客觀存在,另一是被意識反映。不被意識反映的物質是康德的物自體,不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的物質概念,必須先理解意識是什麽不可。

我見過的中國哲學教科書,一律采取列寧的物質定義。朝鮮可能有也一樣,隻是猜測,不了解。一律是“被意識反映的客觀實在”,不知道是教材委員會的規定還是考試委員會的規定。隻要沒人發明新的東西可以取代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大家當然的乖乖地學習愛因斯坦的廣義相當論。也許,大教授小教授們沒一個能發明更好的定義,沒有委員會的幹預,大家仍然要使用列寧的定義的。到此為止,並不搞笑。

如果把“物質”比喻為辯證唯物主義的超級明星,這個超級明星不應該急於出場,即使等不及報幕員的介紹,,也應等舞台布置完畢。搞笑的是,所有的教材,包括教材輔導材料,考試大綱,都不考慮時機是否成熟,急不可耐介紹物質的定義,這個時候,物質的定義所依賴的關鍵的概念之一“意識”還有待下麵的定義。

這個搞笑場麵所以會出現,是因為,下麵才知道,“意識”的定義,離不開物質的定義。


意識

意識的起源問題長期以來是科學和哲學中最大的難題之一。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由於受科學水平和曆史條件的局限,都沒能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一種庸俗唯物主義,把意識看作是人腦分泌出來的一種特殊物質,如同肝髒分泌膽汁一樣。
辯證唯物主義把意識的本質概括為兩個相互聯係的基本觀點: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來說,人的意識也是物質的機能,隻不過它是一種高度組織起來的特殊物質——人的大腦的機能

這話實在是思維混亂。我經常懷疑,講授意識的哲學教授們到底自己有沒有意識,為什麽自己一邊說胡話一邊居然意識不到自己在說胡話。


1  首先,意識的定義裏包含了物質,前麵已經說到物質的定義包含了意識,這是循環定義。麻煩遠不止這些。

2  憑什麽排除外星猿的腦子的機能?
假如地球爆發了核戰爭,所有的人都被“終結”了。高級靈長目裏自剩下幾個猩猩,非常接近猿人的猩猩,那麽這時候,已經沒有人腦了,還有物質嗎?現代辯證唯物主義者白癡們回如何回答?搬列寧是不行了,100年前的科幻小說理都沒有原子武器的概念。

僅知道死心塌地遵循列寧物質定義的現代辨物白癡們不得不說:“沒有物質”,這當然是錯誤的。即使沒有生物存在,我仍相信,包括地球在內的物質是仍然是存在的。修改列寧的物質定義。


3  意識<人腦的機能 或等於?

FOR EXAMPLE   筷子是餐具.別人就不會拿它去疏通下水道.問題是,也沒有表明它是用來涼幹食物的還是用來,串連食物的。

使用排斥法,不難知道,動物腦子有機能。說更小些,其他靈長目動物,

意識既然是人腦的機能,我們顯然想知道,是人腦唯一的機能還是眾多機能中的一個?
我至少能設想,管理消化的腦機能,不是意識。這部分機能和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沒關係。
那麽,敷衍了事地說,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就把意識解釋清楚了?這樣的態度難道也算是科學的哲學體係。。。。BLABLA稱讚的話。


如果科學的革命性的哲學體係,沒更多的話可以獻給“意識”,當然是情由可原。人類的知識,特別是心理知識發展太慢了。或中國太缺乏列寧這類的人來。 

4。 事情沒完,

  按這定義,意識是不是物質?上麵話有兩可能性

1〕,機能是物質

我的腳是物質,我用腳踢哲學教授(特別是講辯證唯物主義的教授)的屁股,行為難道是物質?
沒行為之前,行為的潛力,也算是物質?

 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不過是,物質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或現代形式:物質決定物質

參照目前中國實際,公仆在人們之前的習慣, 特殊的人們在人們自前。必然選舉代表,上到下的。
顯然應該是 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



2〕 機能不是物質
       附帶現象。可能更合理些。  
     不必獨立考慮它

      第一性第二性何意義?平民要第一象領導敬禮,然後第二向他的影子敬禮?
     
      如何有能動作用?



所有這些麻煩,產生的原因之一是,混亂的定義!!!!
既然這麽多問題。何必稱自己是科學的體係?
何必要嚴密控製學科,不讓自由研究,壓製反麵的主張?



我們介紹上萬中解決辦法中的其中之一,這辦法在是參考笛卡爾的。第一步,界定“我”意識,承認我的意識是實在的,這個“實在的”類似辯證唯物主義的“存在”,但暫時還不是“客觀存在”,第二步,承認別人意識也是實在的---這裏,可以對意識作出描述,但不需要對意識下什麽定義,意識的實在性,到樂這階段,可以到達“客觀存在”地步;第三步,推論出物質實體的存在,如果學究氣實在太重的話,給物質下個“科學”定義,滿足虛榮也未嚐不可;到這階段,物質也能到達“客觀存在的地步。第四步,清除意識,為唯物主義設計的,需要推論出意識的存在依賴於某些物質實體--比如生物的大腦或骨髓。經過這樣的步驟,也可達到唯物主義的結論。


每一步,都會有很多難題,但至少不犯一個特別幼稚的錯誤。WHICH,發生在最基本的觀念上,毫無疑問使辯證唯物主義整個體係倒塌。



他他
什麽是第三性的?



取消了第一情況好轉了?湯走了藥還在




人腦是思維的器官,它是意識產生的必要條件之一。

猿人沒有意識?



HOW DID YOU KNOW?

)世界物質統一性的科學證明,就是用科學發展特別是自然科學發展所揭示的係統事實證明下列兩點:第一,不存在獨立於物質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第二,這個物質世界所發生的一切過程都是由物質的原因所引起的,並且各個過程是相互聯係的、是統一的。〔



漏洞百出:
1。包括意識馬?
2。能感知嗎?是具體的還是抽象的
3。


列寧是革命家,生活顛沛流離,理論出現倉猝,時代早,在物質概念上犯錯誤,有錯誤可原諒的---不能原諒的下一代,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可以去遍地的洗浴中心放鬆,可以公款吃喝,乃至出國考察----居然還在哲學的基本觀念上犯循環定義的超低級錯誤,居然還堅持樂這麽多年。


物質觀,列寧物質定義,不一定表示是唯物主義--比如可以問: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物質還有其他的什麽性質--神的觀念的產物。 誰創造了物質?可能沒誰,就在那裏的,沒什麽好問。但可能是神,雖然不能證明其是“必然”,可能性確在。想否認這可能性的話,就必須站出來證明,哪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能夠證明呢?

即使我們接受列寧的定義,很多其他的可能性,辯證唯物主義者也沒法推翻,物質的背後,可能是KANT的THING ITSELF,可能是單子。可能是SPINOZA的神。

最後看另一個重要的命題。


假如意識是客觀存在,又能被意識本身反映,那麽意識是物質嗎?
辯證辯證唯物主義從來沒區分:意識的內容 和 意識作為實體或作為機能。 假如意識是特殊的物質,那是指意識的內容還是指作為人腦的機能?

能動作用是重要的。物質對物質的作用不算,人腦中的什麽電流電波對神經的作用,仍然是物質對物質的作用,不是意識的能動作用。能動作用,必須是某種作用,物質實體之外的東西的對物質實體的作用,象人把自己抱起來一樣。例子:冰箱的電流,讓冰箱製冷,物質對物質的作用,但是冰箱中的製冷能力和製冷的意願,本身如何導致製冷?

這是西方哲學曆史中傳統的自由意誌問題。至今沒有答案,也許超出樂人類理性的範圍,也許問錯了問題,如同我們不該問空間之外的東西是什麽一樣。這沒有關係。對自己誠實謙虛就好,但是辯證唯物主義者,如何看出能動作用的呢?愚蠢地認為解決樂問題,問題是辯證唯物主義者想把自己的愚蠢堅持多久?


辯證唯物主義者沒想這麽遠,他們頭腦簡單,可是他們不是列寧要建立新政權也不要管理紡織廠,哲學家有的是時間---但是將來他們想這麽遠的話,不是推翻他們從前的結論,至少把自己從前的粗糙的理論精製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