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當局向海地“援助”變質飼料米

(2007-07-04 08:51:17) 下一個
台灣當局向海地“援助”變質飼料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15:38 中國台灣網
  中國台灣網7月4日消息 台當局賑援“邦交國”海地的8300公斤食米,在今年4月被發現嚴重變質,驚動了國際糧食濟貧組織(FFP)調查,並發函至台當局“外交部”要求能夠查出原因。據台灣《壹周刊》報道,多年以來,台當局“外交部”的援外白米都是超過3年、島內淘汰後用作飼料的過期米,而在這次白米出問題後,卻將責任推給最下遊的碾米場。

  今年5月9日,台當局“駐海地大使館”以電報告知台當局“外交部”,台灣第三批送往海地的援外白米中,共有10袋產生變質的狀況。國際糧食濟貧組織主席Rabin Mahfood當時剛好在海地視察,見到變質的米相當驚訝,而台當局“駐海地大使館”察覺事態嚴重,立即向台當局“外交部”回報。

  台當局“外交部”在收到通知後,便在5月24日發文給台當局“農糧署”要求調查,而“農糧署”根據問題白米包裝上的封章,發現此批白米是由雲林縣侖背鄉的俊穀碾米場所負責加工。

  俊穀碾米場負責人林建男5月29日到 “農糧署”作筆錄時表示,加工的兩千包援外白米,在今年2月初開始加工,大約一周完成,不但經“農糧署”中區分署檢驗合格,還經過公證,加工過程采一貫化作業,並無添加其它異物。林建男質疑白米可能是在運送的過程中,質量出現了異變。

  而此批變質的白米是於2004年第一期(4月)所收割,送往海地時已經超過3年之久,而根據台當局“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相關的研究指出,陳放過久的白米易產生高致癌黃曲毒素,因此,國際間的買賣食用白米所存放的時間不超過2年。

  屏東科技大學農業博士柯立祥教授表示,白米愈放愈久,黃曲毒素的產生機率就愈高,雖然公糧倉庫都有規定濕度必須維持在13度左右,但地麵會反潮,接近地麵的稻米還是會產生質變,而這批稻米在海運的過程中,加上濕氣,發生變化的機率就會更大。

  俊穀碾米場負責人林建男也透露,台當局援外的稻米幾乎都超過2年,每次都用舊米援外,出事隻是早晚的問題,但是責任卻推給小農民。而台當局“農糧署”在出事後,便懷疑是援外的白米遭到掉包,先和碾米場解約,並將全案移送至司法單位調查,再回函給台當局“外交部”處理完畢。(周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